没有一个不是佛。说他是未来佛,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说他现在本来成佛也是真的,也不是假的。以爱敬三宝就是爱敬一切众生,没有分别,这才是你真正懂得爱敬三宝。这个三宝是性德,不是修德,自性三宝,一切众生本来具足。
「淳厚心故」,我们一般讲心地厚道,清净平等,所以「信得增长」,信根就增长了。信根增长,他才能发起求无上道。为什么?他有自信心,我这一生当中能成无上道。用什么方法?《华严》末后一著,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要记住十大愿王。学《华严》就要学十愿,十愿就是清净平等觉,我们今天讲的菩提心,这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对这个产生信心,你能做得到!真诚就是此地讲的「淳厚」,没有一丝毫虚妄。
但是,现在一般人都认为「我很真诚」,实在讲就跟俞净意先生一样,他认为他一生很真诚。你要知道什么叫真诚,你就看《俞净意遇灶神记》,然后认真好好反省,自己有没有真诚心?没有没真正好善好德之心?因为因地不真,自以为好善好德,全是假的,鬼神把你揭穿了,最后一文不值。但是那种虚伪的好善好德还算是有点影响,就是你的良心还没有灭绝,还有那么一点。遇到善友教导,能把你引发起来,好好的培植起来,你还是一个可以造就之人。
求无上菩提,如果真正能够落实普贤十愿,普贤十愿怎么落实法?给诸位说,具体落实就是前面我们所读过的「净行品」一百四十一愿,那是普贤大士十大愿王的细目,教你怎么落实。这一百四十一愿,每一愿都具足十大愿王的精神。由此可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每一愿都圆满具足「净行品」的一百四十一愿,每一愿都具足,这才能志求无上道。如果我们根性不是利根,不是华严根器,没有关系,你只要有清净信心,放下万缘,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一心,关键在一心,一心就成功。你这一生也能求无上之道,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无上道。问题是你能不能做到一心?
一心,就是一个念头,没有第二个念头,我只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我念佛,还想学《华严经》,那是二心;二心不成功,一心就成功。我今天在此地讲《华严经》,实在说这不是我的心愿;如果依照我的心愿,我统统放下,我就一部《弥陀经》,简单,愈简单愈好。一句六字洪名,没有一个不成就的,万修万人去。为什么要讲《华严》?这就是前面,长者也讲过,三乘里面讲的解行发心,这里头有一条,「或以正法欲灭,护正法发心」。今天来讲《华严》、讲其他一切经论,原因就在此地。要不是这个原因,这是为了正法久住,为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才讲这个。要为自己,我就丢得干干净净的,一部《弥陀经》,一句佛号,足够了。还要这个干什么?彻底放下。这些经就是还有很多放不下的人,帮助他们。
什么叫上上根?上上根是彻底放下。根性的差别就是你放下多少。世出世间法什么都放不下,那是根性最差的,那样的人在这一生当中非常难成就。由此可知,这个责任要自己负,这个因果要自己承当,没有人限制你,没有人干涉你,没有人阻扰你。诸佛菩萨都是这样殷勤恳切的教导,你不听,那有什么法子!所以持戒、修定、开慧,疏忽了戒律,什么成就都没有。没有戒律、没有善法,连弟子规、感应篇都做不到,来生很麻烦!换句话说,得人身可不容易,哪里去了?三途去了。非常可怕,也非常可惜!
再看底下这一段,「又因佛法僧力所护故,能消业障,善根不退,以随顺法性离痴障故」。「佛法僧力」是讲住持三宝。佛陀在世,这三宝具足,佛陀不在世,三宝里面最重要的是法宝。所以佛陀在世,三宝我们以佛为师;三宝不住世,佛不住世了,我们以法为师。法就是经典,经典里面是三藏,经藏、律藏、论藏,我们以这个为师。我们只要取少分,可不能涉猎很多。戒律,律藏,我们只取《十善业道》、《沙弥律仪》。经藏,我们只取《无量寿经》,或者是《阿弥陀经》。论藏,论是解释,我们只取《无量寿经》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那是论藏,不是经典。如果是《弥陀经》,可以取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够了,三藏具足。
这就是因佛法僧力,佛力的护持,你能够理解、你能够依教奉行,所以能消业障,善根不退。千万不能搞多,搞杂,那就坏了。要牢牢的记住,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随顺法性离痴;换句话说,你多求,你什么东西都想要,愚痴!你这一生当中怎么会有成就?绝顶聪明智慧的人,万缘放下,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那真叫智慧开了。这个人我们要恭喜他、要赞叹他,他决定成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八五卷) 2006/7/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8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李长者的《合论》。我们接著看他老人家引用《起信论》里面说的四种方便,我们看最后一条。第四,「四者大愿平等方便,所谓愿尽於未来,化度一切众生,使无有余,皆令究竟无余涅盘,以随顺法性广大,遍一切众生,平等无二,不念彼此,究竟寂灭故」,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这个地方的法性跟世尊在《金刚经》上所说的完全相同,这是四弘誓愿具体的落实。
说「愿尽於未来」,我们知道大乘教里面常讲,过去无始,未来无终,过去就不说了,讲未来。未来是尽未来际,你说这个愿多大!这里面没有期限,就与法性相应。法性没有边际,菩萨发愿要随顺法性。「化度众生」,化是教化,度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协助他、帮助他。帮助他什么?在事相上来讲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事相里头最重要的一条,是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归法性,回归法性就是究竟成佛。
「使无有余」,这里头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要帮助他到究竟果位,另外一个意思,是帮助所有众生,一个都不漏。大乘教里常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众生,一个都不舍弃,这才叫究竟圆满的慈悲。诸位想想,发这样的慈悲心,这人能害人吗?不可能的,这就是自性纯净纯善的流露。这样的众生,诸位细细想想,是不是清凉大师所讲的大道心众生、大心凡夫?具足这个条件,就是《华严经》的当机者。所以《华严经》凡夫里面有一类当机,就是这一类众生,真正是舍己为人。这是与大菩提心相应,我们应当要学习。末后这一句是跟《金刚经》的意思完全相同,「皆令究竟无余涅盘」。无余涅盘是无始劫以来的无明习气断尽,再没有余习,我们在讲席当中多次的说明,我想大家都能够体会到这个意思。不但无明破了,无始无明的习气都没有,这才是平等方便到了究竟圆满。
我们初发心,虽然是在凡夫地,我们自己知道,发了这样的大心做不到,这跟四弘誓愿是一样的。四弘誓愿,每天早晚课我们都念,众生无边誓愿度。可是在现实生活里面,这个众生我喜欢他,那个众生我讨厌他。你喜欢他,度不了他,为什么?那个喜欢是烦恼;你讨厌他,也度不了,那个讨厌也是烦恼。所以诸位知道,七情五欲,在佛法里头用烦恼这个名词全都把它包含了。七情就是七大类情识用事,这七大类头一个就是欢喜,第二个就是发脾气,喜怒;第三个是悲哀,我们一般讲伤心;第四个是乐,快乐,都是动了情。再下面是爱,这个爱里头有感情。宗教里面讲的爱,那个爱的意思是慈悲,因为它是理智的,不是感情。爱下面是恶,恶是讨厌。最后一个是欲,欲就是欲望。这叫七情,情识用事,七大类。
欲是外面的,财色名食睡叫五欲。想想看,我们虽然发心、发愿了,现实生活当中起不起七情五欲?只要七情五欲生起来,愿就没有了,你的好心、你的善愿全部都被盖覆住,现在人讲全都打败了。所以累劫修行,我不讲多年,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我们有过去世,过去世还有过去世,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修行都没有成功,怎么知道没成功?如果成功你就不再轮回,你就超越三界六道,超越十法界,你成就了。既然还是在六道里面打滚,就是累劫的修行为什么不成功?我们要明了,就是七情五欲没有放下。有时候也放下,不彻底,境界现前,老毛病又犯了,七情五欲又起来。
七情是我们里面的病,五欲是外面的诱惑,内有病毒,外面境界一感染就发作,这是我们功夫不得力的真正原因,我们不能不知道。知道了,明白了,就叫做看破,这一点非常之难。看破就是觉悟,觉悟之后就要真干,干什么?放下。放下,诸位要知道,不是在事相上放下,事相上放下,这一愿就没有了。是在什么?是在心里面放下。放下什么?心里头放下七情五欲,初步功夫。七情五欲放下了,诸位要知道,你就超越六道轮回,证阿罗汉果。如果你是修学大乘的,大乘圆教的,像《华严经》的位子,你就是七信位的菩萨,真的彻底放下。
世间一切所有必须要认清楚,幻妄不实,不是实在的,不但是这个身体,我们讲的虚空世界,都不是真实的。《金刚经》上讲得好,可是老是记不住,就两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是现相,所有一切现相都是虚妄,这个道理很深。为什么放不下?因为不了解诸法实相。就是你没看破,你不知道诸法真实相,你把虚妄相以为是真实,坚固的执著,这就吃了大亏。这个坚固执著,外面的相是随著你的心在转的,心有坚固执著,外面的现象就变成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本来没有,从哪来的?坚固执著来的。放下执著,轮回就没有了。永嘉大师讲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大千是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六道轮回。所以觉悟就没有了,迷执它就有,迷了才执著,觉了就不执著,觉了就彻底放下,放不下就是迷,没有觉悟。为什么不放下?由此可知,菩萨的弘愿要帮助别人得究竟无余涅盘,是不是先要自己得到?自己没有得到,你怎么能帮助别人得到?
我们继续看下面的论文,「以随顺法性广大」,这个愿是法性,法性没有边际,法性不可思议。这个心一发,「遍一切众生」,遍是周遍,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这是说发心的学人,或者我们尊称为菩萨,发心的菩萨,这个心一发,他对待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平等无二。所以我们自己要时时刻刻警觉到,我对於一切众生有没有做到平等无二?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标准,我们要向这个方向、目标去努力,对一切众生「平等无二,不念彼此」,彼此是对立的。我常常讲,真正修行人,头一步的功夫,要把自己内心深处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对立的念头放下,这就是此地讲的不念彼此。你心里头还有彼此的念头,就是对立没有放下,还是对立。对立是什么?对立是执著,执著就是轮回心。轮回心,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没有一样不是轮回业。轮回业里头有善、恶、无记,善业感三善道,恶业感三恶道,你怎么能出得了六道轮回?
我们要问,念佛人临命终时往生,他有没有对立?我告诉你,凡是真正往生的人,临命终那一念不念彼此才能往生,如果那一念里头还有彼此,就不能往生,这是一定的道理。祖师大德常常提醒我们,一念相应一念佛,一念里面没有彼此,因为彼此是二念,你想对不对?换句话说,一念没有对立,有对立不是一念。这个彼此往深处去讲,临命终时还有生、还有佛,佛生,佛跟众生,二念,有彼此,我是众生,彼是阿弥陀佛,能不能往生?不能。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哪里还有彼此?
诸位常常念中峰大师的《三时系念》,你看中峰大师在《系念》里面的开示,「弥陀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弥陀」,「净土即是此方,此方即是净土」,这是什么?这是不念彼此,平等无二,这叫一心称念,这样念佛他怎么会不往生?然后想想我们自己何以功夫不得力?就是这八个字做不到,做不到与法性不相应。法性里面平等无二,法性里面没有彼此,所以大乘比小乘圆满、究竟、快速,道理在此地。小乘教虽然能做到,不彻底、不究竟。严重的彼此是执著,还有轻微的是分别,分别有彼此,没有彼此就没有分别。起心动念还有彼此,那是最微细的。极其微细的彼此也没有了,无明破了,十法界没有了,这个时候的境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