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这些国家都是民主国家,每个国家都有总统,你是哪一个国家的总统?一百多个国家。这是我们要清楚的,不能够含糊笼统。就是说这么多的忉利天王,里面有真正是欲界天人,里面确实也有佛菩萨应化在其中。佛菩萨到哪里应化?这都是众生的感应,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来应,是这么个道理,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
婆罗门教以梵天为他们崇拜的真神,梵是清净的意思,在佛教里面称梵天就是初禅的天主,大梵天王。所以在这个大千世界里,大梵天王也很多,当然有佛菩萨示现在其中,这肯定的,可以说我们一丝毫没有疑惑。梵天提倡的是净行,梵的意思就是清净,引发菩萨的大愿,『永持梵行,离一切恶』,修清净心。《华严经》里面「梵行品」,现在我们念的这一品是「净行品」,往后还有一品「梵行品」,净行再往上提升就是梵行。在《无量寿经》经题为我们提示修行的总纲领,这个不能不知道。
我们要修净土,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心净则佛土净,说实在的话,土没有净秽,净秽在人心,人心清净,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清净;人心不净,就没有一法是清净。这是什么?境随心转,这是真的,实相。所以《楞严》上讲,「若能转物,则同如来」。「物」这个字的范围非常广大,人也包括在其中,人物。如果说人,那在六道里面只有人道,其他的九法界不能包括。如果说物,十法界全都包括了,所以物字里面包括十法界依正庄严,全都包括在里头。心净则一切法净。后面这一句,「离一切恶」,由此可知,一切恶从哪里生的?一切恶从染污心所生出来的,不清净的,我们一般讲烦恼,烦恼就是不清净。清净心里头没有烦恼,《无量寿经》经题给我们提示「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是现代社会迫切的需求。
上个月,中国在杭州,在舟山,举办一次世界佛教论坛,这是第一届,听说以后还要继续办。它的主题就是觉正净,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这个题目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大家很明显的能看到,好像觉没有看到,它有个心安,心怎么能安?觉就安,迷就不安,所以那个题就是觉字。我们怎么知道迷就不安,觉就安?我就举出禅宗慧可大师的公案,我们现在讲故事,慧可大师那一段故事,你不就明白了吗?
达摩祖师到中国来,这是把禅宗传入中国第一个人,所以他是中国禅宗初祖。慧可是他的继承人,禅宗第二代的祖师,那也是了不起的人。他到少林寺去参访达摩祖师,很辛苦,很真诚,所以这是古德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就得十分利益。诚敬从哪里表现?他去拜达摩祖师的时候,正好下雪,冬天下雪。达摩祖师在房间里打坐,门是开的。他看到祖师打坐,不好惊动他,所以站在门外。雪下到膝盖那么深,你就晓得下了多久,他还是站在那里。祖师还没出定,他等了很久,见祖师也没什么供养,那个时候出家人身上都带一把戒刀。你看现在出家衣服这边缝了两个袋子,这个袋子干什么的?就是栓戒刀的。他用戒刀把自己的手臂砍断,拿这个手臂去供养达摩祖师。
达摩祖师出定,眼睛睁开,看到他这个样子,就问他:你何苦来?你到底为了什么?慧可大师就说:我心不安,求大师为我安心。达摩祖师说:你拿心来。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很多达摩的雕像,都是一只手这么伸著。这手伸著是什么?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慧可大师听了之后就楞住,想想就找心,停了很久,他说「我觅心了不可得」,我找心找不到。《楞严经》上阿难还找了七个地方,说了七个地方都被释迦牟尼佛反驳了。你看慧可大师,从这上看,似乎比阿难就高了一等,立刻就回答「觅心了不可得」。达摩祖师回答他一句话,「与汝安心竟」,我替你把心安好了。慧可在这句话当中就悟了,豁然大悟。
所以觉悟,心就安了,迷的时候,心不安。这是很明显的一个例子,你要心安,心安要觉悟。觉悟什么?真正彻底了解宇宙人生真相。这个时候妄念不生,心就安了,心不安就是妄想太多,你怎么能安得下来?我们现在一般人常讲心浮气躁,凡是心浮气躁的人,学什么都学不成功,别说学佛法,世间法他都不会有什么成就。在古时候教学对这个很重视,无论世法、佛法都要从心平气和,你才真正能学到东西。心地清净,决定没有浮躁,这个人可以教。
所谓他有诚敬,有真诚恭敬,真诚恭敬就不会心浮气躁,心浮气躁的人没有真诚,也没有敬意。纵然恭敬,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明眼人一看就看清楚了。看什么?看你心清不清净,看你意真不真诚。果然真诚,果然很庄重、稳重,老师一定肯教你,他不肯教你,他不是真善知识。真善知识在一生当中,他没有其他的希求,就是希望能遇到一个好学生,把他所学的道业能够传下去。你看达摩看到慧可,他打坐入定的时候,天是晴的,没下雪。现在出定的时候,看到雪下那么深,他还站在雪地里,而且还把手臂割了之后拿来供养。你在这个地方看到什么?看到人家的诚,看到人家的敬,看到人家心是定的,不是浮躁的。所以这句话一点他就通了,豁然大悟,而悟入的境界,就是佛菩萨所证的境界。
这个境界,《般若经》上讲得很多,《般若经》大家看得很少,《金刚经》、《心经》应该都读过,都念过,那个境界就是祖师大德所悟入的境界。《心经》一开头讲,智慧开了,「照见五蕴皆空」,世间五欲六尘,世出世间法,你自然就放下,照见就是章嘉大师讲的看破。真正看破,明白了,就是觉,照见是觉,放下就是离一切恶。一切恶的根是什么?给诸位说,根是妄想。法相经论里所说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生三细,三细生六粗。所以无明是一切恶的根源,不但是六道的根源,十法界的根源。真正悟了之后,不但六道没有了,觉后空空无大千,六道十法界也没有了,彻悟!这才是真正离一切恶,把恶的根拔掉了。
这是我们常常给同修们介绍的,我们是根据世尊在《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换句话说,佛眼睛看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不但是有情众生,无情众生也包括在其中。我们今天讲无情是讲什么?讲植物、矿物、自然现象,都包括在其中。我们今天智慧没有了,德能也没有,相好也没有,变成这个样子,原因要知道,佛一句话点醒我们,妄想分别执著。他虽然没有讲分别,分别省略了,妄想当中还有分别。妄想是什么?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对佛法有学习的同学说这个名词诸位很清楚,三大类的烦恼,每一类都是无量无边,怎么断法?
《华严经》说得好,它没有用这三种烦恼的名词,它用妄想、分别、执著。我们读经、听经,听到这种说法,好像是懂得,其实并没有真正懂得。要真正懂得了,还是大小乘经论里面讲的这三种烦恼,说得很细。怎么断法?《华严经》是圆顿大法,就像达摩度慧可一样,五祖度惠能一样,圆顿大法。一悟一切悟,一觉一切觉,多省事!转凡成圣在一念之间,这一念可不是容易回头的,我们一般人不行,这一念转不过来,他没有能力转过来。那个能力是什么?真诚到极处,没有别的,我们是虚情假意,怎么转都转不过来。人家是诚敬到极处,很容易就转过来。
在妄想上转,妄想没有了,分别执著当然没有了,妄想是根。从妄想生分别,从分别生执著,你就晓得妄想是根,从妄想里拔掉,问题就解决了,宗门传法秘诀就在此地。什么叫妄想?我平常跟同学们解释,用最浅显的言语,你好懂,就是起心动念。你想想看,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就是佛,就是如来。才起心动念,无明生了。无明生起来,一定起分别,一定起执著,就愈搞愈糟了。
宗门里面的锻炼,不是锻炼别的,就是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里头,学不起心不动念。诸位要知道,我讲一个学,已经起心动念,对不对?所以我们没办法学,我还要学。不能学!不能学也起心动念,这个麻烦了。到底要怎样才行?宗门里有句话,参!没法子说的,也不能想像,所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真的问题解决了。还要有言语,还要有思惟,不就又统统搞到分别执著里去了?所以宗门传法,对象是上上根人,上上根人就是他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你说他还有没有恶?善都没有了,哪还有恶?善恶都没有了。给诸位说,善恶的善也是恶,为什么?你执著那个善,分别那个善,离不开六道轮回,只是在六道里三善道受生而已。这个叫心净,这个叫梵行。
我们想想,不是我们现前境界!所以在教下,就劝大家,从哪里学起?从不执著学起,这个好学。佛教里面的果位有三等,第一等的,佛陀,成佛了,果位;第二位,菩萨;第三位罗汉,这是佛门里面修行证果的三个果位。某人修得不错,成阿罗汉,怎么成阿罗汉的?执著断掉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想想看,他还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他还有妄想,他还有分别,执著没有了。不要小看,执著没有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所以他虽然没有超越十法界,他超越六道。如果我们对於一切人事物,一切诸法还有执著,你就要晓得你决定在六道,你出不了六道。为什么?我们要有这个警觉,我们现在念佛求生净土,对於一切人事物有严重的执著,会障碍你往生,道理在此地。我什么都不执著,对执著能放下,念佛往生没有障碍。没有障碍到什么样程度?给诸位说,可以自在往生,预知时至,往生的时候一点痛苦都没有。痛苦都是执著来的,执著这个身,执著家亲眷属,不肯放下,那就苦,痛苦就来了,所谓是生离死别。所以要学著看破,放下执著,不要再执著。
日常生活当中随缘,随缘就是什么都好,为一切众生做好事,做不成功也不要执著。为什么?众生没福报。自己没有智慧,自己要是有智慧,众生没有福报也有办法突破。如果自己智慧不够,众生又没有福,有很多障缘来的时候不能突破,这也是自然的,也不需要执著。这是突破了六道,生四圣法界,四圣法界里面有妄想、有分别。分别如果断掉了,那就是四圣法界里面的佛法界,四圣法界有四个等级,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佛,不究竟。所以你要晓得,都在日常生活当中练,能不分别尽量不分别,能不执著尽量不执著。执著、分别有没有断?没断,减少了,减少比很多还是好得多。所以尽量减少执著,减少分别。起心动念是没有多少的,那是一断真的一切都断掉了。所以我们在分别执著里头分分断,这就是你天天在进步,这叫真功夫。烦恼少一分,智慧就长一分,德相也长一分,好处多多!
烦恼轻,智慧长,我们世间人也懂得,但是他不清楚。世间人不是常说吗?相随心转。更深入一层则命随心转。了凡先生懂得了,命随心转,心好命就好,心好相就好,懂得这个道理,他能改造自己的命运,能转变自己的相好。世间眼前的福报,他就得到了。无论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他过得非常幸福、快乐、美满,他懂这个道理。这就是因果、伦理、道德的教育。真正能放下分别执著,智慧就开了,放得愈多,智慧就透得愈多,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你不能不放下,你要不放下,永远开不了智慧,永远得不到相好。
功夫再往上提升,这都是用功用久了,不定是什么缘促成,一下就把起心动念放下了。你看慧可大师在达摩面前,达摩说「与汝安心竟」,他在这一句话当中,什么叫开悟,大彻大悟,就是起心动念放下了。不但分别执著没有了,刹那之间不起心不动念,这就契入一真法界。那个境界就是自己宗门里面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他就契入了。契入所证的,跟达摩没有两样,跟诸佛没有两样,所谓是诸法实相,一时顿现,这入了境界。
我们讲真修行修什么?真正修行,利根人修行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看破事实真相,放下妄想分别执著。除此之外,没有佛法。千经万论讲到最后,到结论,就是这个。所以佛法不是迷信,连汤恩比博士他也知道这些,我看过他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