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第3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国的长治久安,安定和平,依靠的是什么?依靠的是伦理道德的教育,伦理道德是跟自性贴近,相应。违背自性的,决定出乱子,有麻烦;与自性相应的,不会。外国人也懂得,古圣先贤的教诲跟这些宗教,核心就是爱,这他们也发现了,他们也懂得。爱心怎么样去培养?他就不知道了,没有说出爱心是天性,爱心是本性,不是习性,这是外国人很少说的,本性。马鸣菩萨讲「本觉本有」,爱心是本觉;说人性是不善的,那个不善是习性,不是本性。古代帝王统治中国,我觉得他不是权术,他是爱心,他是道德,是伦理。这都是性德,与性德相应才能长治久安;与性德相违背,纵然能够收一时之效,时间长了就会有问题产生。
  这是放下腿站起来的时候,「下足住时」,住是站起来,『当愿众生,心得解脱,安住不动』,发这样的愿。从这个愿就能体会到,起心动念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这个心量多大!所以古人说,不仅说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不读《华严》不知道佛菩萨心量之大。用什么方法把我们的心量拓开?这个教科书真的是有史以来第一好的教科书。我的老师说,《华严经》是佛经里面的哲学概论,是世界上最好的教科书,东西方的这些学术都不能跟它相比。有圆满的理论,有周密的方法,还带表演,这种教科书到哪里去找?我跟他老人家学哲学,他把《华严》介绍给我。那时候这个书我还没看过,从他教诲当中晓得有这么一部好书。起心动念不是讲自己,不是讲一个团体,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甚至於我们今天讲全世界,世界观;它这是宇宙观,念念「当愿众生」,这个众生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众生,一个都不漏。
  「心得解脱,安住不动」,这两句话从哪里来的?与前面上课连著的,心得解脱是解门,安住不动是行门。就是前面第五、第六这两首偈,「若修於观」,你看「当愿众生,见如实理,永无乖诤」,这是心得解脱。「修行於定,当愿众生,以定伏心,究竟无余」,这是安住不动。课堂里所学的,落实到实际生活当中,这里面我们必须要记住,菩萨自己做到,才当愿众生;自己要没做到,我们今天讲,拿什么帮助众生?在佛法里面讲,自己没有做到,拿什么功德回向给别人?回向就是现在的话说与大家分享,这是功德。提醒大众,我已经契入了,真实不虚,你要能这样做你也能契入,自己做个好样子给别人看。诸佛菩萨在十法界现身说法,给我们表演,宇宙之间,只有这桩事情是真的,其他都不是真的。你看这个意思多好,多圆满!站起来之后当然就要离开讲堂,就是离开道场,离开道场要举步。
  【若举於足。】
  这就开步走了。
  【当愿众生。出生死海。具众善法。】
  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就在我们现前,我们现在在一起学习「净行品」,是不是我们要把这一百四十一愿就在我们现前落实?我们现在不必敷座而坐,现在都有椅子。当我们坐下来之前,一定会先看看,这椅子干不干净?如果不干净把它擦一擦,自己坐下来。看看椅子干不干净,也等於敷座而坐。可是我们今天坐的时候没有盘腿,这个意思都要懂。我们起来的时候,起立了,这就是下足住时,住是站起来。课上完了,我们离开讲堂,『若举於足,当愿众生,出生死海』,「出生死海」是出六道轮回,出十法界。
  六道轮回里面两种生死都有,变易生死、分段生死,两种生死都有。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佛是十法界里面的佛),分段生死没有了,有变易生死。分段生死是讲六道,大别来说,譬如人到世间来,出生,投胎、出生一直到这一生寿命到了,死了,这叫一个阶段,这一生叫一个阶段。死了之后他又去投胎,随著他的业力牵引著,他到哪一道去投胎,这个佛在经上都讲得清楚。「强者先牵」,业力,哪个业力强大,先去投胎。如果你这一生善念很强,你的善念超过你的恶念,你一定先到三善道投胎,一定是这样的;如果这一生做人,恶念多,善念少,恶的念头太强,你来生就到三恶道去投胎。强者先牵,牵引你去投胎去,这个叫一段一段的分段生死,这是广义的。
  如果就佛真实义来说,我们这个身体确实是分段生死。我们自己能不能觉察?不能觉察。念念都是一段,念念太微细,我们不好懂。我们举个例子,一天算是一段,昨天这一天过去,是不是死掉了?还能回来吗?不能回来了,这是讲一天一天的。再跟你说细一点,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这一个小时过去,这个小时能回来吗?一个小时有六十分钟,这一分钟过去,就死了,不能再回来了,一段一段。分到了极限之处,刹那生灭。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所以说念念不住,这是实相,诸法实相。不但是人,所有一切法没有常住的,而是刹那生灭。我们好像看到人还能够活个几十年,世间有很多东西住在这个世间有几百年的,几千年的,统统都是刹那生灭。缘比较殊胜一点的,相续相,绝对不是一个,相续相。昨天的我不是今天的我,今天的我不是明天的我。但是这种微密观照的人实在说不多,这要很细心的人才行,粗心大意他觉察不出来。
  佛教我们这些方法非常可贵,让我们细心去观察,虽然不能够彻底了解宇宙真相,逐渐能够接近。开始虽然能够明白个一分、二分,这一分、二分就起很大作用,能够纠正我们许多的错误。念念当中出生死海,这就是了不起的一个正觉,这六道生死轮回一切无常,还想干吗?无量劫来,佛在经上讲,「生死疲劳」,次数太多了。觉悟的人希望我这一生是最后一次,来生不再干了;真正高明的人,真正觉悟的人,昨天过去了,六道轮回的事情应该要把它断掉,从今天起我就不干,不再干轮回的事情,不造轮回业。怎样才能不造轮回业?要把轮回心舍掉,就不造轮回业。轮回的心是什么心?执著心。於世出世间一切万事万物坚固执著,这是轮回心;轮回心舍掉,就不造轮回业,你不造轮回业,你来生决定不受轮回。
  那我们要问,我们现在要怎样才不造轮回业?佛祖都教我们,「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你看看阿弥陀佛跟我们六道相不相应?三善道里头没有阿弥陀佛,三恶道里头也没有阿弥陀佛。再跟诸位说,四圣法界里头也没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哪里?在一真法界,极乐是一真法界。这不就明白了吗?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放下一切分别妄想执著,念佛堂堂主常说的,「放下身心世界,一向专念」,这就是出生死海,这就是具众善法。所以这一句佛号叫万德洪名,就是具足一切善法。
  这个道理我们在讲席当中也讲过几次,隋唐那个时代高僧大德,包括日本、韩国,到中国来留学的这些高僧大德们。他们曾经也打了个妄想,想到什么?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讲了这么多,哪一部经足以代表一切法,就是代表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用一部经来做代表。结果这些祖师大德们几乎共同承认,《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大家称《华严经》为经中之王,根本法轮。法轮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教科书,基本的教科书。《华严》一展开,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么多法门浓缩起来,就是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几乎大家都肯定的。
  这是一切法门找到个代表,还有没有更简单的经典,能够代表《华严经》、包括《华严经》?一部一部追!这一追究,《华严》末后五十三参,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极乐世界《无量寿经》。所以,《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华严》的纲要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称为中本《华严经》,《华严经》称为大本《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是小本,《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小本《无量寿经》,更简单了。《无量寿经》最重要的是哪一段经文?这都是祖师大德们替我们归纳,替我们去找到的,四十八愿。《无量寿经》最重要的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里头最重要的是哪一愿?四十八愿哪一愿最重要?祖师大德给我们提出第十八愿,十八愿讲什么?「临命终时,十念必生」。
  然后你才晓得,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展开来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展开来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展开来是《华严经》,《华严经》再展开来,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教。找到最后找出了,原来「阿弥陀佛」是整个佛法的核心,这样子你念这句阿弥陀佛,是不是具众善法?一点都没错。可是我们今天念佛,不会念,怎么不会念?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里面还夹杂著妄想,不会念!古大德教导我们的没错,一心称念,《无量寿经》上说「一向专念」,向是方向,不能够夹杂。古来大德教导我们,念佛法门的秘诀有三,第一个是不怀疑,第二个是不夹杂,第三个是不间断;你能做到这三句,确实具足无量无边的善法。
  这个三句都不容易,你对念佛法门有没有疑惑?有疑,你的信心就不是真的。怎么知道你有疑?你放不下世缘,这就是疑惑;如果真的相信,不怀疑,叫你放下身心世界,真的放下,那就是没有疑惑,一心专念。在我们近代,距离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不远,不到半个世纪,倓虚法师给我们讲的。他的老师谛闲老和尚,谛闲老和尚有个徒弟做锅漏匠的,提起来香港很熟悉。我听到这个故事是从录音带上听到的,香港有个同学(那时候我在美国)他们寄两个录音带给我。倓虚法师在香港佛七当中的开示,两个带子,其中有一个带子讲到这个故事。
  锅漏匠,什么叫锅漏匠?现在没有人懂了,就是补锅、补碗。像这种磁器打破了,还能把它补起来,再使用。这现在没有了,现在科技发达,产品不但比从前多,而且比从前进步很多,数量也大量的增加,打坏了都丢掉,不要了。在从前不是,物资非常缺乏,锅碗打破了,把它补起来。这个我小时候都见过,很苦的一种工作。他做这个工作太辛苦,所以以后找到谛闲法师,他跟谛闲法师从小一起在乡村里面长大,所谓童年的玩伴。日子过得很辛苦,看到他出家不错,不愁吃,不愁穿,所以就想跟他出家。
  谛闲法师说不行,你出家,年岁太大了,四十多岁了,不认识字。他说你现在学经教,你不认识字,你在寺院里头学这个五堂功课,唱念你也不会,太笨了,你怎么能出家?结果这个人心很坚定,赖著不走,非答应不行。到最后,谛闲法师被他搞得没有法子,就跟他谈条件,他说「行,你要出家,你一切都要听我的」。他说「没有问题,我什么都听你的」,这才给他剃度。剃度之后,寺庙里不能住,寺庙大众也瞧不起他,你这五堂功课不会做的话,你寺庙怎么能住?
  所以到温州乡下,那时候有很多小庙没住人的,找了个小庙,让他去住。附近找几个护法,照顾他的生活,他的生活很简单。很难得,还有个老太婆发心给他烧饭。谛闲法师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教他「你就念这一句,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什么都不要想,专念这一句」。他是真听话,就在这个小庙,三年没出门,就念这句阿弥陀佛,念到三年多,他真的成就了。这一天给烧饭的老太太说,「明天我要进城,明天你不要替我烧饭」。他进城去看看朋友,还有些亲戚朋友,去看看,实际上去辞行的,他也不讲,看看朋友。回来之后,跟老太婆讲,明天不要替我烧饭了。老太婆心里想,昨天他出去看朋友,可能明天是朋友请他吃饭。
  所以到第二天中午,她还是到庙里来看看,看看法师有没有吃饭?结果到庙里来一看,叫他没有人答应,最后在房间里面看到,站在那里,叫不答应。走到面前仔细一看,死了,她吓呆了,从来没有看到人站著死的,他站著走的。这才赶紧告诉几个护法,护法大家来一看到,也很希有,很惊讶,赶紧派人到观宗寺给谛闲老和尚送信。谛老那时候在观宗寺做知客师,还不是住持,观宗寺的知客师。听到这个讯息赶紧下乡来,一去一往三天,你看他这个徒弟死了以后站三天。看到之后,谛闲法师很高兴,「你总是没有白出家,你的成就,那是中国丛林方丈住持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你」!这是真的,一点不假。你看一句佛号念三年,预知时至,站著往生,没有生病。走得那么自在,那么潇洒,谛闲法师替他办后事。
  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