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离开台湾,写了一篇东西,很短,大家都看到了,「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我离开新加坡,我写了一副对联,「处逆境,随恶缘,无瞋恚,业障尽消;处顺境,随善缘,无贪痴,福慧全现」,勉励自己,勉励大家。我不离开新加坡,那么我们弘法利生活动的空间也只局限於新加坡,不可能向国际上拓展,所以新加坡的缘也是无比的殊胜。我们离开新加坡到澳洲,没有想到澳洲护持的那些大德非常热心,帮助我们走向学校,走向国际。这个路子愈走愈宽,愈走愈殊胜,影响是愈来愈大。
所以,人家来障碍不一定是坏事,说不定是把你往上捧,捧得更高,总要存一个感恩的心。我们学佛,佛教是教育,凡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基本的理念要肯定人性本善,世间没有恶人。佛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华严》、《圆觉》上佛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我们心目当中,把一切众生都要看作诸佛菩萨,都要知道一切众生本性本善。
为什么受持正法还有这么多的烦恼习气?这个烦恼习气是过去生中带来的,佛家讲的无始无明,俱生烦恼;不是这一生的,生生世世带来的习气。改变习气最好的方法是教育,所以圣人对教学比什么都看重。教学的时节,这是中国儒、佛都讲,教育的时节什么时候教,那个关系重大,都在孩童,孩童教育不能够疏忽,不能够轻视。我们在史书上看到,周文王的母亲太任,这是很有德行的一个人。她怀孕的时候,就是怀文王,爱她的孩子,怀孕的时候,她懂得孩子在胎中还没出胎要教他。怎么教?自己思想纯正,言行端庄。史书上记载说,她这段时期是「目不视不恶色」,眼睛不看不善的东西;「耳不听淫声」,不好的音声不听;「口不出傲言」,言语柔和,绝对没有傲慢的这种态度。一举一动端庄,影响胎儿,从坐胎就开始教,她生下来的孩子就是周文王,大圣人!
武王建国而有天下,武王是文王的儿子,周在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八百年;比商更久,商只有六百年,周有八百年。得力於母亲的教诲,人人都是贤人,人人都有非常好的根性。如果没有人教,他就被外面环境染污,外面环境染污就勾引俱生烦恼,都引发出来了,所以才出这个麻烦。我们今天,现在连大学里头都重视怎么样来培养好的人才,为国家、为社会、为世界谋福祉。可是这个人才首先一个条件,要没有这些烦恼。你看看,怎么能做到无贪、无瞋、无痴,对人有礼貌,而没有傲慢,自己有过失能够发露忏悔,绝不隐瞒,你到哪里去找?这难了。找不到,那你所教的成功率很有限,真正找到,一个、两个都了不起。这是什么?圣学!你培养的都是圣人,都是贤人,你所培养的在佛门讲都是菩萨。
所以我们也希望,这到晚年,最后了,我们求佛菩萨加持,也能够办个小班,尽我们的全心全力来帮助年轻人。可是选拔学生条件是什么?《弟子规》你能不能做到?你要不能做到,世间学校很多,你到别的地方去学;你要百分之百的做到,那我们会全心全力协助你。所以,我们学生并不希望很多,真的,能有十个、二十个,不得了!在这个时代,能找到十个、二十个,还得了吗?你有十个、二十个就能够挽救全世界。
所以人要发心,真正的善心、善念、善行,没有一点恶意,就像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所说的,心善、思想善、行为善,没有毫分不善夹杂,这是佛门龙象,这是圣贤基础。所以我希望年轻真正有志的,舍己为人,自己再苦也甘心乐意来接受。我们学圣人之道,学菩萨道,舍其身命也在所不惜。没有后悔,没有怨恨,看一切人都是善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对他都感激。你要问为什么?学佛的人应该懂得,消我的业障。我这一生虽然没有做什么坏事,前生有,宿世有,生生世世,哪有不造业的道理?你不造业的话就不到这个世间来了。所以,无始劫的罪业,有这些人来帮助我们消业障。
你看佛经上讲的,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那是最大的侮辱,最大的伤害,最大的误会。忍辱仙人用什么方式来对待?一点怨恨心没有,一点报复的心没有,而且还发愿,「我将来成佛,我一定第一个来度你」,忍辱波罗蜜圆满;如果没有歌利王,他的忍辱度不能圆满。所以种种逆境,种种恶缘,都在考验我们。我们接触到的时候能够忍受,能够不怨天不尤人,能够没有怨恨,没有瞋恚,没有报复。这时候看自己的功夫,看自己在道业上、修养上有多少进步,你从这里看。所以那是什么?那是老师来考我的,我通过了我很欢喜,还得感激老师,你怎么可以怨恨?怨恨后面的果报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那就大错特错了。永远没有怨恨心,永远没有悭贪心,永远保持著定慧。心是清净的,心是定的,定会生智慧,智慧才教你过人生最高的享受,智慧才能得到。没有智慧,生活里头有痛苦,你造作这些罪业,你的心怎么能安?心不安,理怎么会明?所以,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现在要说到我们自己的学习了,这是我们切身问题,自己学习最重要的,不能不听经。前面说过「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可憎」,那是古人,他还能保持三天;现在不行,现在说老实话,三个小时就不一样了。譬如现在你在这里听经,听得很欢喜,过了三个小时,遇到境界现前,你一样发作,你的烦恼习气全冒出来。刚刚听完经遇到这个事情,「算了!不要放在心上」,三个小时之后就不行了,你说这个事情多麻烦。那要怎么办?要养成习惯。我是个过来人,我们每天读经,每天读经的时间绝对不会少过三个小时。我读书比吃饭、比睡觉重要,可以不睡觉,可以不吃饭,不能不读书,不能不读经,这是我生活当中第一桩要紧的事情。从学佛以来,五十四年没有中断。所以在今天这个环境,我不会被污染,累积五十四年的功夫,不是个短时间,时间不够不行。
我也在讲席里跟诸位说过,从前人给我算命,说我只有四十五岁,如果我四十五岁那年就死了,我没有今天这个境界。四十五岁那是什么境界?那是把烦恼伏住,控制住了,有没有怨恨?有!「算了!」总是自己劝自己,伏住。可以不发作,可以原谅人,是这个功夫;不像现在,现在没有,现在把这个东西化掉了。所以,你看到我的生活是一年比一年快乐,一年比一年欢喜,什么都放下了。连道场,你要,我给你,你拿去做坏事?各人因果,各人负责。我能放得下,我能舍,那是我的福报,我懂得提升自己的境界。念佛求生净土,从凡圣土提升到方便土,从方便土提升到实报土,一生当中是可以做得到的,你为什么不干?
怎么干法?放下就提升了。你能把六道里面这些习气,贪瞋痴慢的习气放下,你就超越六道了,这是佛在大乘经上常说的。超越六道是在四圣法界,你能把四圣法界里面的四谛、十二因缘也放下,那你就到一真法界了,一真法界是实报庄严土。所以你要肯放下,人家要,赶快给他,好事情。给他之后,好像我们现在住在十一层楼,你要我给你,我们就到十二层楼去了,十二层你再要,我就到十三层去了,怎么会不快乐?世法、佛法都不能住,一定要了解,《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放下是佛菩萨非常正常的一个举动,不放下就是迷惑颠倒。连身体都要舍,何况身外之物?舍得干干净净,最后连那个舍的念头都没有,你才叫真正觉悟了,真正解脱了。
今天我们讲到随烦恼里面随悭吝,这个地方所讲跟一般讲的稍微不一样,这边讲的是受持正法而随著起的烦恼。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悭自所知」,这就错了。自己所知道的不肯传给别人,这是什么?吝法,『随悭』用现代的话来讲,吝法。因为他是受持正法,他学到了,不告诉别人,为什么?怕别人超过他,自己很吝惜,这个果报是愚痴,来生得愚痴果报。释迦佛有个弟子,你们在《弥陀经》上念到他的名字,周利盘陀伽,这个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其笨无比。
哥哥出家了,他也想出家,他哥哥说算了,你太笨了,你什么都不能学。他哭哭啼啼找到释迦牟尼佛,佛收了他。没有记性,佛教他念「扫帚」,念扫,帚忘掉了,念帚,上头扫又忘掉了,你看这种人怎么办?佛就拿一把扫帚给他,每天扫地。佛有善巧的方法,能随顺他前生的习气,以后他开悟了。佛的这些众多弟子就向佛请教,他是什么因缘?佛就说他过去生中是三藏法师,为什么得这种果报?吝法!教人家东西,给人家讲经说法,都讲一半,后头留一半,不肯完全教人,就是怕别人超过自己,得这个果报,愚痴的果报。
所以诸位看到这些例子,你一定要知道,佛家常讲「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有很多人宿世他有这个业障习气,他不是有意的。譬如别人拜托他做一桩什么事情,关於佛法的,他接受过来,他放起来就忘掉了。是不是有意?不一定是有意。无意是过去生中悭贪的习气;有意的,那罪业就非常重,将来你拜托别人,人家也把你放在一边,他要得这个果报。我的性格跟大家不太一样,我没有这个习气,我是看到别人好的东西,恨不得赶快流通,只要它没有版权。所以我会问他,你有没有版权,你没有版权我会给你大量流通,我全心全力去做。所以法缘殊胜,果报!
早年我在美国,黄念祖居士到美国去访问,我才听说他,那时候跟他没有见面。他把他唯一的一套《无量寿经》的注解,是打字油印的,四本,字也很小,让道友们寄给我,我住在德州。我一看到之后就很欢喜,我就打电话给他,那时候没见面,我说你老人家这个注解有没有版权?我说有版权那就算了,如果没有版权,我给你重新排印,对全世界流通。他很欢喜,他说法师,我没有版权。这样就很好,就放心了,所以在台湾制版做成精装,第一版就印了一万册,以后陆陆续续翻版修订,我估计十万册以上。无论什么人,是好东西,我要看到的时候我一定帮助他流通,希望大家都得到利益。我不会说是我个人好,我希望别人比我学得更好,为什么?我就可以享福了,我不要这么累。如果今天还有人愿意讲《华严经》,讲得不在我之下,我给他磕头,我愿意做他的学生,我听经,我不愿意这么辛苦讲经。
我一生许多事情都是被逼不得已,不是我爱好,不是,我没有嗜好,一切随缘。这么好的东西,没有人做,那我一定要出来做。我不做我对不起人,我对不起社会,对不起佛法,对不起苦难众生,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去做。有人去做的时候,我会给他磕头,我会请他来做,我会一切退让,这是我的性格。这也是过去生中修的一点好的习气,这一生当中还算不错,没有被染污。没有被染污就是什么?喜欢读书,天天亲近圣贤。
所以我们今天重要的,不可不听经。现在读经,经典虽然翻的是浅显,没有古文那么深,可是现在大家不念古文,对经典的理解也有困难,所以要听经。不能不念佛,不能不持戒,诸位要晓得,《弟子规》是戒律,《十善业道经》也是戒律。不可不修福,修福的范围太大了,简单讲,就是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对众生一定要懂得全心全力去奉献,我们一般人讲牺牲奉献,那是修大福报。最后,不可不求生净土,要不求生净土,麻烦大,你在轮回里头一转世就有隔阴之迷,前生所修的都忘掉了。如果说你的福报大,你又遇不到善知识,你的福报享尽了,没有不堕落的,佛门叫三世怨。总而言之,持戒、利生、修福,非常重要。记住,天天要听经,天天要读经、要念佛,求生净土。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文殊菩萨问法首菩萨,随惑最后的两种。
【随诳。随谄。势力所转。无有离心。能受持法。何故复於心行之内起诸烦恼。】
『随诳,随谄』,清凉大师有简单的注解,诳是「不解言解」,谄是「废法逐情」。这个全都是受持正法连带(随就是连带的意思)他会生这么多的烦恼。「不解言解」,在佛门里面称为增上慢,大妄语,这个罪很重。孔子教导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才真正是个做学问的人,有修养的人。不是要顾全自己的面子,有很多不知道的,人家要问了,我们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