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贵州省红学大会。
1986年 68岁
《 曹雪芹独特的结构学 》发表。
出席哈尔滨“国际红楼梦研讨会”。
1986年—1987年
获鲁斯基金,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讲学一年。
撰成《 〈 红楼梦 〉与中华文化 》一书。
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威斯康辛大学讲学。
出席纽约亚美文化协会夏令营讨论会。
1987年 69岁
《 诗词赏会 》出版。
主编《 〈 红楼梦 〉词典 》出版。
1988年 70岁
《 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序 》发表。
作《 燕市悲歌 》大鼓词。
1989年 71岁
《 〈 红楼梦 〉与中华文化 》出版。
《 〈 红楼梦 〉的历程 》出版。
1991年 73岁
《 中华文化精义的脉络 》发表。
《 大观园的情思 》发表。
与杨向奎、管桦通信讨论曹雪芹祖籍在丰润问题。
与刘心武通信讨论红楼梦问题。
1992年 74岁
《 恭王府与〈 红楼梦 〉 》出版。
《 曹雪芹新传 》出版。
《 满学与红学 》发表。
《 〈 红楼梦 〉研究中的一大问题 》发表。
出席曹雪芹祖籍在丰润研讨会。
为外国使节演讲《 红楼梦 》。
参加国际书法研讨大会。
1993年 75岁
《 汉字繁简之思 》发表。
为北京国际协会演讲《 红楼梦 》。
为联合国开发署演讲《 红楼梦 》。
1994年 76岁
《 从易经到 〈 红楼梦 〉 》发表。
出席河北省曹雪芹研究会成立大会及首届学术研讨会。
1995年 77岁
《 红楼艺术 》出版。
《 〈 红楼梦 〉的真故事 》出版。
《 曹雪芹〈 红楼梦 〉之文化位置 》发表。
《 还“红学”以“学” 》发表。
《 〈 红楼梦 〉笔法结构新思议 》发表。
1996年 78岁
《 曹雪芹生卒考实与阐微 》发表。
《 从“三曹”到雪芹 》发表。
《 中国文化思想——“三才主义” 》发表。
1997年 79岁
《 岁华晴影 》出版。
作《 香港回归诗 》。
1998年 80岁
《 胭脂米传奇 》出版。
《 砚霓小集 》出版。
《 周汝昌红学精品集 》出版。
《 红楼真本 》出版。
统战部发贺函,高度评价对红学作出的贡献。
1999年 81岁
《 东方赤子·大家丛书·周汝昌卷 》出版。
《 文采风流第一人——〈曹雪芹传〉 》出版。
《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周汝昌卷 》出版。
为北大学生作《 〈 红楼梦 〉与中华文化 》演讲。
《 〈 红楼梦 〉新证 》荣获文化部第一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00年 82岁
《 脂雪轩笔语 》出版。
《 千秋一寸心——唐宋诗词鉴赏讲座 》出版。
2001年 83岁
《 京华北斗 》出版。
《 天·地·人·我 》出版。
《 红学文献学 》发表。
出席曹雪芹祖籍在铁岭研讨会。
在国家图书馆分馆演讲《 〈 红楼梦 〉与中华文化 》。
在中国文学馆演讲《 〈 红楼梦 〉中的人物描写 》。
2002年 84岁
《 红楼小讲 》出版。
《 永字八法 》出版。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演讲《 唐宋诗词欣赏 》。
在中国政法大学演讲《 红楼梦 》。
为北京玻璃有限公司职工演讲《 红楼梦 》。
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演讲《 〈 红楼梦 〉与中华文化 》。
在现代文学馆演讲《 〈 红楼梦 〉艺术的个性 》。
2003年 85岁
《 红楼夺目红 》出版。
《 红楼家世 》出版。
《 文采风流今尚存 》——纪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发表。
《 纪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 》发表。
《 评北京师范大学藏〈 石头记 〉抄本 》发表。
《 中华汉字书法源流与字出现的意义 》发表。
在大观园演讲《 曹雪芹为何写女儿 》。
在现代文学馆演讲《 曹雪芹其人其事 》。
在现代文学馆演讲《 讲红答疑 》。
2004年 86岁
《 文采风流曹雪芹 》出版。
《 周汝昌点评 〈 红楼梦 〉 》出版。
《 曹雪芹画传 》出版。
《 石头记会真 》出版。
《 诗红墨翠 》出版。
《 红楼梦 》周汝昌精校本出版。
为清·孙温绘《 红楼梦 》画册配写诗词238首。
出席2004文化高峰论坛会议。
为中央电视大学演讲《 〈 红楼梦 〉与中华文化 》。
为河北电视台读书节目介绍《 红楼夺目红 》。
为中央电视冶10台《 百家讲坛 》演讲《 红楼梦 》。
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演讲《 张爱玲 》。
2005年 87岁
《 红楼十二层 》出版。
《 周汝昌梦解红楼 》出版。
《 周汝昌红楼内外续红楼 》出版。
《 定是红楼梦里人 》出版。
《 和贾宝玉对话 》出版。
《 我与胡适先生 》出版。
《 红楼真梦 》出版。
《 红楼无限情 》出版。
《 神州自有连城璧 》出版。
鸣谢
在写作此传的过程中,除了周汝昌先生本人和他的家人亲属外,尚有多位或提供材料,或提示线索,他们的贡献已经都体现在传记之中,谨再次鸣谢!他们是:黄裳、石建国、张秉旺、侯廷臻、严中、宋健、晁继周、刘心武、黎丁、王畅、乔福锦。郦曼茵女士阅读了全部电子文稿,校出了若干错别字。马晴川代为寻觅并复印一份资料。漓江出版社的刘文莉女士和汪正球先生首倡此事并策划出版,责任编辑刘春荣先生仔细审读文稿,提出有益的修改意见。一并鸣谢!
① 吴组缃,1908年生,1994年卒,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第一任中国红学会会长。
② 胡小伟,1945年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③ 冯其庸,1924年生,原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师,调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任所长,1985年10月后为中国红学会会长。
④ 路云亭,1963年生,现为江南大学副教授。
⑤ 安裴智,1967年生,现为《 深圳日报 》编辑。
① 笔者的这部著作是当年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始由二十四篇文章组成,总题目原来写作“《 石头记 》考佚”,后来导师姚奠中先生说,“考佚”不如“探佚”,因为“探”的伸缩性更大,更能体现这项研究的特点。这其实也就是笔者后来进一步论述的,“探佚”不仅仅是刻板的考证,而且还有对曹雪芹整体艺术构思的体会悟解,即“探佚的本质是美学”。
① 周雷,1938年生,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① 唐德刚,1920年生,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纽约市立大学亚洲学系主任。
① 王长生,1945年生,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学会会员。
① 宋淇,1919年生,1996年卒,原名宋奇,笔名林以亮。
① 余英时,1930年生,时为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① 蔡义江,1934年生,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
① 欧阳健,1941年生,《 明清小说研究 》原主编之一。
① 张国光,约生于1934年,湖北大学教授。
② 杨向奎,1910年生,2000年卒,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① 吴小如,1922年生,北京大学教授。
① 顾士敏,1946年生,现为云南大学教授。
① 李奉佐,1941年生,辽宁省铁岭市博物馆馆长。
② 李广柏,1938年生,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① 王畅,1939年生,河北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① 胥惠民,1940年生,新疆师范大学教授。
② 贾穗,1951年生,1998年卒,供职于苏州市文化局。
① 朱一玄,1912年生,南开大学教授。
① 杨乃济,1934年生,高级建筑师,北京大观园策划设计人。
① 王蒙,1934年生,作家,亦有红学研究著作数种。
① 周颖,1979年生,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乃周祜昌长子之长女。
① 侯廷臻,1942年生,原供职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党史办。
① 宋广波,1970年生,供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
① 乔福锦,1956年生,河北邢台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① 刘巍,1971年生,北方昆曲剧院演员,艺名旌桓。
① 白盾,1922年生,原名吴文慧,黄山学院教授。
① 苗怀明,1968年生,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副教授。
① 陈福康,1950年生,上海外国语大学社科院中国文史研究员。
② 崔自默,1967年生,艺术史学博士。
① 福蜀涛,1952年生,台北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主办《 海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