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S谑且⒛耸运次宓浒俟伲灾巍


【注释】〔1〕“可用者”,可用为天子者。〔2〕“观其内”,观察他对家内关 系的态度和处理事情的能力。〔3〕“九男”,九个儿子。“观其外”,观察舜对家外 关系的态度和处理事情的能力。〔4〕“内行”,指在族内家内的操行。“弥”,更加, 愈益。〔5〕“益”,更加。“笃”,淳朴厚道。〔6〕“畔”,田界。“让畔”,据《韩 非子?难一》记载,历山农人为抢占耕田相争,舜在历山耕田一年后,历山农人皆相互 谦让,不再为占田而相争夺。〔7〕“河滨器皆不苦窳”,《韩非子?难一》载“东夷 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苦”,愁苦,苦恼。“窳”,音 y(,器 物粗劣。《韩非子》既称“东夷之陶者”,本句之“河滨”显然是指河南与山东交界一 带之黄河之滨,非如旧说指河东(今山西)之黄河之滨。〔8〕“聚”,村落。〔9〕“邑”, 城邑。近年在河南淮阳平粮台,发现了四千年前的古城遗址,城墙、城门、地下排水陶 管遗迹均清晰可辨。舜时筑邑应属可信。〔10〕“都”,部落联盟首领所在之大城。〔11〕 “絺”,音 ch9,细葛布。为当时的上等衣料。〔12〕“匿”,藏匿。“空”,空洞。 “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知将受害,在掘井时预先在井壁挖一空洞藏身,并从旁侧逃 出。〔13〕“鄂”,通“愕”,惊愕。〔14〕“郁陶”,忧伤愁闷。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1〕世得其利,谓之“八恺”。〔2〕高辛氏有才 子八人,〔3〕世谓之“八元”。〔4〕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至 于尧,尧未能举。〔5〕舜举八恺,使主后土,〔6〕以揆百事,〔7〕莫不时序。 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8〕

【注释】〔1〕“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实为高阳部族的八个支族。《左传》文 公十八年载高阳氏才子八人为苍舒、隤■、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此 八族皆无可考。〔2〕“恺”,音 k3i,和乐。“八恺”,《左传》文公十八年称高阳氏 才子八人“齐(中正)、圣(通达)、广(宽宏)、渊(深远)、明(明智)、允(信
 
守)、笃(厚道)、诚(诚实)”,则“八恺”是对高阳氏才子八人的美誉。〔3〕“昔 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实为高辛部族的八个支族。《左传》文公十八年载高辛氏才子八 人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此八族亦无可考。〔4〕“元”, 善之长。“八元”,《左传》文公十八年称高辛氏才子八人“忠(忠诚)、肃(恭敬)、 共(勤谨)、懿(端美)、宣(周密)、慈(慈祥)、惠(仁爱)、和(宽和)”,则 “八元”是对高辛氏才子八人的美誉。〔5〕“举”,举用。〔6〕“后”,君。“后土”, 掌管土地,即指掌管农业生产。〔7〕“揆”,管理。〔8〕“内”,指族内。“平”, 平和安定。“外”,族外。“成”,和睦。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1〕掩义隐贼,好行凶慝,〔2〕天下谓之浑沌。〔3〕 少暤氏有不才子,〔4〕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5〕颛顼氏有 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6〕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 尧未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7〕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8〕 天下恶之,比之三凶。舜宾于四门,〔9〕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10〕以御 螭魅,〔11〕于是四门辟,〔12〕言毋凶人也。〔13〕

【注释】〔1〕“帝鸿氏”、传说时代古部族名。〔2〕“慝”,音 t8。邪恶。〔3〕 “浑沌”,《左传》文公十八年作“浑敦”,传说中恶兽名。〔4〕“少暤氏”,传说 时代著名的东夷部族名,西汉末《世经》始称其为金天氏。世传其居今山东曲阜一带。 “少暤”,古籍又作“少昊”。暤,音 h4o。〔5〕“穷奇”,传说中恶兽名。〔6〕“梼 杌”,音 t2ow),传说中恶兽名。〔7〕“缙云氏”,传说时代部族名。〔8〕“饕餮”, 音 t1o ti8,传说中贪婪残忍的凶兽名。〔9〕“宾于四门”,于四门敬迎友好来宾。
〔10〕“四裔”,四方偏远荒凉之地。〔11〕“御”,抵御。“螭魅”,音 ch9 m8i, 传说中山林里害人的妖怪。〔12〕“辟”,开启。〔13〕“毋”,通“无”。


舜入于大麓,〔1〕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 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 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而禹、〔2〕皋陶、〔3〕契、〔4〕后稷、〔5〕伯夷、
〔6〕夔、〔7〕龙、〔8〕倕、〔9〕益、〔10〕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11〕未有分 职。〔12〕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 论帝德,〔13〕行厚德,远佞人,〔14〕则蛮夷率服。〔15〕,舜谓四岳曰:“有 能奋庸美尧之事者,〔16〕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为司空,〔17〕可美帝 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禹拜稽首,〔18〕让于 稷、契与皋陶。舜曰:“然,往矣。”舜曰:“弃,黎民始饥,〔19〕汝后稷 播时百谷。”〔20〕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21〕汝为司徒,〔22〕 而敬敷五教,〔23〕在宽。”〔24〕舜曰:“皋陶,蛮夷猾夏,〔25〕寇贼奸轨,
〔26〕汝作士,〔27〕五刑有服,五服三就;〔28〕五流有度,〔29〕五度三居:
〔30〕维明能信。”〔31〕舜曰:“谁能驯予工?”〔32〕皆曰垂可。于是以垂 为共工。〔33〕舜曰:“谁能驯予上下草木鸟兽?”〔34〕皆曰益可。于是以益 为朕虞。〔35〕益拜稽首,让于诸臣朱虎、熊罴。〔36〕舜曰:“往矣,汝谐。”
〔37〕遂以朱虎、熊罴为佐。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38〕皆曰 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为秩宗,〔39〕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絜。”
 
〔40〕伯夷让夔、龙。舜曰:“然。以夔为典乐,教稚子,〔41〕直而温,宽而 栗,〔42〕刚而毋虐,简而毋傲;〔43〕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 音能谐,毋相夺伦,〔44〕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45〕百兽 率舞。”舜曰:“龙,朕畏忌谗说殄伪,〔46〕振惊朕众,命汝为纳言,〔47〕 夙夜出入朕命,惟信。”〔48〕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49〕敬哉,惟时 相天事。”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50〕远近众功咸兴。分北三苗。〔51〕

【注释】〔1〕“麓”,高山下之大林。〔2〕“禹”,姒姓,传说时代夏后氏部 族首领。较早的传说中,禹为敷布土地的天神。《国语?周语》则说他因治水之功,上 帝赐以姒姓,亦称有夏氏。这实际反映了禹是古代有夏氏部族神化了的首领。《天问》 神话中禹是从鲧腹中出来的,因而文籍中鲧、禹为父子。传说中禹治洪水,敷土地,甸 山川,划九州。儒、墨两家把禹和尧、舜推崇为最伟大的实行禅让的三个圣王,称誉禹 治水之功。〔3〕“皋陶”,音 g1o y2o,传说时代偃姓部族首领。相传为舜掌刑狱之 官,其后裔为春秋时期的英、六诸国,地在今安徽六安县一带。掌狱之说未必可信,然 而同虞舜部族有部落联盟关系则极为可能。〔4〕“契”,传说为商人始祖帝喾的儿子, 曾助禹治水有功,赐姓子氏,任为司徒,封于商,地在今河南东南。〔5〕“后稷”, 传说时代姬姓部族的先祖,名弃,传说为舜掌农事之官。〔6〕“伯夷”,传说舜时主 礼之官。〔7〕“夔”,音 ku0,传说舜时主乐之官。〔8〕“龙”,传说舜时主进谏之 官。〔9〕“倕”,音 chu0,传说舜时主工之官。〔10〕“益”,即伯益,又作“伯翳”, 嬴姓族先祖,传说为舜时掌管山林之官,曾助禹治水有功。相传战国时的秦、赵为其后 裔。〔11〕“彭祖”,传说为颛顼之玄孙陆终氏的第三子,尧时封于彭城,即今江苏徐 州境。〔12〕“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用后世国家的职官给尧、舜时的部族首 领分职,显然是不符合当时的氏族社会的历史事实的。虽然如此,我们从这些传说中看 出,当时的社会已进入了一个更高级的历史阶段。即由部族间单纯的生存斗争关系转为 既有部分生存斗争关系,更有相互联合、相互融汇的关系。大禹治水有多个部族首领协 助,这是关于他们相互联合的传说。而这一部族善农(如后稷),那一部族善工(如倕), 则是反映他们相互融汇、相互取长补短的传说。当时的社会进入了部落之间大联盟的历 史时期。经过尧、舜、禹相互禅让联盟首领的阶段以后,终于走上了传说中的世袭王朝
(夏王朝)的新时期。〔13〕“十二牧”,古称地方长官为“牧”,此“十二牧”泛指 群臣诸侯。〔14〕“佞人”,巧言媚上的人。〔15〕“蛮夷”,泛指中原以外的少数部 族。〔16〕“奋”,振奋、发扬。“庸”,功绩。〔17〕“司空”,西周金文作“司工”, 掌管土木工程的官名。〔18〕“拜”,古代男子所行跪拜礼。礼时,双膝跪地,两手拱 合,俯首至手与心平,而不至地。“稽首”,九拜礼中最恭敬者,即行跪拜礼时,叩头 至地。〔19〕“黎民”,众民。“黎”,通“黧”,黑色。《韩非子?外储》:“手足 胼胝,面目黧黑,劳有功者也。”农耕劳作之人,久经日晒,面目黧黑,故呼劳作之民 众为“黧(黎)民”。〔20〕“时”,通“莳”,栽种。〔21〕“五品”,指君臣、父 子、夫妇、长幼、朋友之间的品德。“驯”,通“顺”。〔22〕“司徒”,西周金文多 作“司土”,掌管土地和民众之官。〔23〕“敷”,布,施。“五教”,五品之教。〔24〕 “宽”,宽缓,宽容。“在宽”,谓用宽缓手段实现教化的目的。〔25〕“猾”,音 hu2, 侵扰。“夏”,华夏,古代中原部族自称“华”或“夏”,后又称“华夏”。〔26〕“寇”, 抢掠。“贼”,杀人。“奸”,内乱。“轨”,通“宄”,外患。〔27〕“士”,掌管 刑狱之官。〔28〕“就”,就刑之处。“三就”,古所谓大刑就于原野,次刑就于朝市, 同族就于甸师氏。〔29〕“五流”,刑有五种,故减刑亦有五种,用流放的方式来减五
 
刑,故有五流。“度”,《尧典》古文本作“宅”,居处。〔30〕“三居”,指四裔之 外,九州之外,中国之外。〔31〕“维”,通“唯”。“明”,判罚分明。“信”,使 人信服。〔32〕“驯”,通“顺”,理顺。“工”,制作工匠之事。〔33〕 “共工”, 官名,总理百工。〔34〕“上”,指山陵。“下”,指原隰。〔35〕“虞”,官名,掌 管山泽渔猎。〔36〕“朱虎、熊罴”,二臣名。〔37〕 “谐”,和谐。此义为适合。
〔38〕“典”,主管。“三礼”祭祀天神、地祇、人鬼之礼。〔39〕“秩宗”,官名, 掌管礼仪。〔40〕“絜”,通“洁”。“静絜”,谓心地纯净虔诚。〔41〕“稚子”, 幼子,此指贵族子弟。〔42〕“栗”,战栗。此义为警惧。〔43〕“简”,简约。〔44〕 “伦”,条理顺序。〔45〕“石”,石磬等石制乐器。“拊”,轻击。〔46〕“殄”, 音 ti3n,绝灭。“伪”,欺诈。〔47〕“纳言”,负责采纳良言之官。〔48〕“信”, 诚信。〔49〕“女”,通“汝”,你、你们。“二十有二人”,清崔 适谓禹、皋陶、 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及十二牧,共二十二人。 〔50〕“绌”,通 “黜”,贬。“陟”,升。“绌陟”,指据官员政绩的优劣,或升迁或罢黜。 〔51〕 “北”,通“背”,背离。“分北三苗”,传说三苗流放后,继续作恶,此谓再进一步 将其分离,从而做到分而治之。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1〕皋陶为大理,〔2〕平,民各伏得其实;〔3〕 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垂主工师,〔4〕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5〕弃 主稷,百谷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 州莫敢辟违;〔6〕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7〕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 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8〕南抚交阯、北发,〔9〕 西戎、析枝、〔10〕渠廋、〔11〕氐、羌,〔12〕北山戎、〔13〕发、〔14〕息慎,
〔15〕东长、鸟夷,〔16〕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