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头发。
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顺之。 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1〕西伯曰文王,〔2〕遵后稷、公刘之业,
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3〕 士以此多归之。伯夷、叔齐在孤竹,〔4〕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5〕太 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6〕
【注释】〔1〕“西伯”,殷之畿外方国有所谓“四方”、“多方”之称,其君称 “方伯”。 据周原甲骨,周是殷的“西方伯”,因此称“西伯”。〔2〕“文王”,文 王称王有两说,一说文王活着就已称王,一说死后追称,俱见此纪,说详下文。〔3〕 “日中不暇食”,“日中”是古代记时术语,约当正午十二点左右。古人用食一般为两 餐,朝食在日出至近正午以前,夕食在日西斜至日入以前。这里是说到了正午还未顾上 吃早饭。《书?无逸》“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自 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即此所本。〔4〕“伯夷、叔齐”,孤竹君 之二子,详见本书《伯夷列传》。“孤竹”,古国名,亦称墨胎氏,在今河北卢龙县。
〔5〕“盍”,前人多解为相劝之辞。疑非。《尔雅?释诂》“盍”字训合,释此可通。
〔6〕“太颠、闳夭、散宜生”,三人都是文王时的名臣。“太”亦作“泰”。《书?君 姡А罚骸拔┪耐跎锌诵藓臀矣邢模辔┯腥綦绞澹腥翥蓉玻腥羯⒁松腥籼┑撸∮腥裟瞎ā!薄般取保簟ng。“鬻子”,即楚先祖鬻熊,详见本书《楚世家》。“辛 甲大夫”,原为殷臣,去事周,为周太史,见《左传》襄公四年及刘向《别录》(此纪
《集解》引)。
崇侯虎谮西伯于殷纣曰:〔1〕“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 帝。”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2〕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3〕骊 戎之文马,〔4〕有熊九驷,〔5〕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6〕纣 大说,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
〔7〕使西伯得征伐。曰:“谮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乃献洛西之地,〔8〕
以请纣去炮格之刑。〔9〕纣许之。
【注释】〔1〕“崇侯虎”,崇国之君,名虎。崇国在今陕西长安县沣水西。“谮”, 音 z8n,说坏话。“殷纣”,殷的最后一代君主,即殷王纣,详见本书《殷本纪》。下 文亦称“帝纣”。〔2〕“羑里”,亦作“牖里”,邑名。在今河南汤阴县北。“羑”, 音 y%u。〔3〕“有莘氏”,即莘国,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莘”,音 sh5n。〔4〕“骊 戎”,戎族名。在今陕西临潼,以骊山而得名,姬姓,后进入今山西南部。“文马”, 毛色有文采的马。“骊”,音 l0。〔5〕“有熊”,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县。“九驷”, 马四匹为一驷,九驷共三十六匹。“驷”,音 s@。〔6〕“嬖臣费仲”,“嬖臣”即宠 臣。“费仲”,费昌之后,见本书《秦本纪索隐》。《殷本纪》作“费中”。“嬖”, 音 b@。〔7〕“弓矢斧钺”,授予征伐之权的象征。〔8〕“洛西之地”,洛水以西之周 地。〔9〕“炮格之刑”,炮格本为烤肉的工具,用铜制成,纣仿做为刑具,使人行其
上,足废而死。后世“炮格”亦作“炮烙”,或解“烙”为灼,非是。
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1〕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2〕乃 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3〕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 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4〕 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5〕
【注释】〔1〕“决平”,裁决是非。〔2〕“虞、芮”,皆国名。虞在今山西平 陆县,芮在今陕西朝邑县南。或说此虞、芮在周之西北,今陕西陇县一带,《汉书?地 理志》记其地有吴山(“吴”、“虞”字通)、芮水。“狱”,诉讼。〔3〕“畔”, 田界。〔4〕“俱让而去”,《绵》所谓“虞、芮质厥成”,即其事。〔5〕“受命之君”, 指称王。古人认为商、周称王天下,皆天之所命。西伯断虞、芮之讼而受命称王,是古 人对文王称王的一种解释,说详下文。
明年,伐犬戎。〔1〕明年,伐密须。〔2〕明年,败耆国。〔3〕殷之祖伊 闻之,〔4〕惧,以告帝纣。〔5〕纣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6〕明 年,伐邘。〔7〕明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8〕自岐下而徙都丰。明年, 西伯崩,〔9〕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注释】〔1〕“犬戎”,西北少数民族名。〔2〕“密须”,国名。亦称密,姞 姓,在今甘肃灵台县西。《诗?大雅?皇矣》说“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 文王乃伐之。〔3〕“耆国”,国名。“耆”亦作“■”(《殷本纪》作“饥”)或“黎”, 即黎国,在今山西壶关县西南。详见《书?西伯戡黎》。“耆”,音 q0。〔4〕“祖伊”, 纣臣。王国维《高宗肜日说》怀疑祖伊是纣的“诸父兄弟”,称“祖”乃殷后裔宋人追 记(见《观堂集林》卷一)。〔5〕“以告帝纣”,祖伊告殷纣见《书?西伯戡黎》。
〔6〕“是何能为”,《西伯戡黎》记殷纣之言作:“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无此 句。〔7〕“邘”,国名。亦作“于”,在今河南沁阳县西北邘台镇,即鄂侯听居(见 本书《殷本纪集解》)。〔8〕“丰邑”,周文王所都之邑,在今陕西长安县沣河以西。
《诗?大雅?文王有声》:“既伐于崇,作邑于丰。”〔9〕“西伯崩”,自西伯决虞、 芮之讼至此七年事,《尚书大传》伐邘(作于)在二年,伐犬戎(作畎夷)在四年,败 耆在五年,与此不同。
西伯盖即位五十年。〔1〕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2〕 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3〕后十年而崩,〔4〕谥为文 王。〔5〕改法度,制正朔矣。〔6〕追尊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盖王瑞自 太王兴。〔7〕
【注释】〔1〕“五十年”,《书?无逸》:“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 即此所本。〔2〕“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易》之卦象,以阴爻、阳爻三 画组成八卦。以八卦相重组成六十四卦,叫重卦。前人关于重卦之人为谁有种种推测, 文王重卦是其中的一种。〔3〕“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这是说文王称王是 从他断虞芮之讼的那一年始。此纪上文的六个“明年”及下文的“九年”、“十一年” 皆接此而数。今本《书?泰誓》亦用此说。〔4〕“后十年”,据上文的六个“明年”,
“十”字应是“七”字之误(古文字“七”、“十”二字形近易混)。这是文王“受命 七年”说。另外,古书还有文王“受命九年”说,见《逸周书?文传》和《汉书?律历 志》引《三统历》。〔5〕“谥为文王”,“谥”,死后追称的名号。这是文王称王的 另一说。《礼记?大传》说武王在牧野之战后立室设奠,率天下诸侯“追王大王亶父、 王季历、文王昌”。按谥法起源,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据班簋,“谥”本作“益”,初 义是增益的名号,不一定都是死后追称,其出现至少在西周中期。文王之“文”字是一 种美称,有仁恩、慈爱之义。“谥”,音 sh@。〔6〕“制正朔”,“正”谓岁首,即一 年所始之月,如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秦 正建亥。“朔”谓月初,即一月 所始之日。古代王朝新立,往往要改定正朔,是谓“制正朔”。〔7〕“王瑞”,周称 王之祥瑞。按以上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谓文王生前即已受命称王,前人多疑之(如应 劭《风俗通义?皇霸》、梁玉绳《史记志疑》、崔述《丰镐考信录》),近人或据楚、 吴、越等国称王之例(据出土发现,西周时丰、■等国亦称王)重新肯定此说;第二种 说法谓文王和太王、王季都是武王克商后追称。《史记》两说并存。
武王即位,〔1〕太公望为师,〔2〕周公旦为辅,〔3〕召公、毕公之徒左 右王,〔4〕师修文王绪业。
【注释】〔1〕“武王”,名发。“武”字有刚强勇武之义,也是一种美称。〔2〕 “太公望为师”,“太公望”即齐太公吕尚,吕氏,姜姓,亦称师尚父,从武王克商, 有功,封于齐,是齐的开国君主,详见《齐太公世家》。古代的师有多种,师保之师称 师,乐师称师,军队中师的长官也叫师,三者同源。太公望所任师官前人多以为是师保 之师,不一定对。〔3〕“周公旦为辅”,周公旦为文王第四子,因食采于周(在周原 即岐周畿内)而称周公。周公旦于武王死后,曾一度摄政,平定武庚、三监之叛,伐灭 商奄、蒲姑,被封于鲁。周公旦命长子伯禽就封,成为第一代鲁侯,其留于畿内供事王 室之后代则继续称为周公。详见本书《鲁周公世家》。“辅”,同“傅”,也是师保之 职。〔4〕“召公、毕公”,召公名姡Вㄒ簟h@),据说是文王庶子,亦称召康公,为周 太保,成王时封于燕。召公姡涑ぷ泳头猓晌谝淮嗪睿淞粲阽苣诠┦峦跏抑『蟠蚣绦莆俟O昙臼椤堆嗾俟兰摇贰1瞎撸辔耐跏樱蚍庥诒希ㄔ凇〗裆挛飨萄羰卸┒票瞎低跏蔽茏鞑帷
九年,武王上祭于毕。〔1〕东观兵,至于盟津。〔2〕为文王木主,〔3〕 载以车,中军。〔4〕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乃告司马、 司徒、司空、诸节:〔5〕“齐栗,〔6〕信哉!予无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 受先功,〔7〕毕立赏罚,〔8〕以定其功。”遂兴师。师尚父号曰:〔9〕“总 尔众庶,与尔舟楫,〔10〕后至者斩。”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 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11〕至于王屋,〔12〕流为乌,〔13〕 其色赤,其声魄云。〔14〕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 “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15〕未可也。”乃还师归。〔16〕
【注释】〔1〕“武王上祭于毕”,《尚书大传》作“太子发上祭于毕”,下句作 “下至于孟津之上”,上、下相对而言,是以地理位置而论,此纪《集解》引马融说以 毕为文王墓地。按毕又称毕郢或程,在今陕西咸阳市东。文王迁都于丰之前曾一度居此。
《孟子?离娄下》:“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后汉书?苏竟传》
以“毕”为毕星,主兵,此纪《索隐》同,非是。〔2〕“盟津”,即孟津,古黄河津 渡,在今黄河孟津东北、孟县西南。〔3〕“木主”,木制的祖先牌位。〔4〕“中军”, 置于军中。按此即古人所谓师行载主,参看《礼记?曾子问》。〔5〕“司马”,官名, 掌军赋和军政。“司徒”,官名。掌户籍、授田和徒役。“司空”,官名。掌土木工程 及各种制造业。“诸节”,官名。《集解》引马融说解为“诸受符节有司也”。〔6〕 “齐栗”,亦作“斋栗”,敬慎恐惧。〔7〕“ 小子受先功”,《集解》徐广曰:“一 云‘予小子受先公功’。”〔8〕“毕立”,《尚书大传》作“戮力”。〔9〕“师尚父”, 即上文之太公望。“号”,号令。〔10〕“楫”,音 j0,短桨。“舟楫”,指渡河之船。
〔11〕“复”,复盖。〔12〕“王屋”,王所居。〔13〕“流为乌”,化为乌鸦。〔14〕 “其声魄云”,日人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认为此“其声魄云”应与本书《封禅书》 之“其声殷云”同例。按《封禅书》记陈宝,谓“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 夜,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雊”,所述乃特大 火流星,”其声殷云”是形容陨落时的巨大声响。〔15〕“女”,同汝。〔16〕“乃还 师归”,以上是据汉代流传的所谓今文《泰誓》。《尚书大传》引之。
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1〕囚箕子。〔2〕太师疵、 少师彊抱其乐器而儆周。〔3〕于是武王徧告诸侯曰:〔4〕“殷有重罪,不可 以不毕伐。”〔5〕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6〕虎贲三千人,〔7〕甲士 四万五千人,〔8〕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9〕师毕渡盟津,诸侯咸 会,曰:“孳孳无怠!”〔10〕武王乃作《太誓》。〔11〕告于众庶:“今殷王 纣乃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