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175' 董忠,父故颍川阳翟人,'176'以习书诣长安。忠有材力,'177'能骑射,用 短兵,给事期门。'178'与张章相习知,章告语忠霍禹谋反状,忠以语常侍 骑郎杨恽,共发觉告反侯,二千户。今为枭骑都尉,'179'侍中。坐祠宗庙 乘小车,夺百户。'180'
■戚'181' 赵成。'182'用发觉楚国事侯;'183'二千三百户。地节元年,楚王与广陵王谋反,
'184'成发觉发状,天子推恩广德义,下诏书曰“无治广陵王”,'185'广陵 不变更。后复坐祝诅灭国,自杀,国除。'186'今帝复立子为广陵王。'187'
酂'188' 地节三年,天子下诏书曰:“朕闻汉之兴,'189'相国萧何功第一,'190'今绝 无后,朕甚怜之,其以邑三千户封萧何玄孙建世为酂侯。”'191'
平昌'192' 王长君,'193'家在赵国,'194'常山广望邑人也。'195'卫太子时,嫁太子家,
'196'为太子男史皇孙为配,'197'生子男,绝不闻声问,行且四十余岁,至今 元康元年中,'198'诏征立以为侯,封五千户。宣帝舅父也。
乐昌'199' 王稚君,'200'家在赵国,常山广望邑人也。以宣帝舅父外家封为侯,邑五千 户。平昌侯王长君弟也。
邛成'201' 王奉光,家在户陵。'202'以女立为宣帝皇后,故封千五百户。言奉光初生时, 夜见光其上,传闻者以为当贵云。后果以女故为侯。
安远'203' 郑吉,'204'家在会稽。'205'以卒伍起从军为郎,使护将弛刑士田渠梨。'206' 会匈奴单于死,'207'国乱,相攻,日逐王将众来降汉,'208'先使语吉,'209' 吉将吏卒数百人往迎之。众颇有欲还者,斩杀其渠率,'210'遂与俱入汉。以 军功侯,二千户。
博阳'211' 邴吉,'212'家在鲁。本以治狱为御史属,给事大将军幕府。'213'常施旧恩宣 帝,'214'迁为御史大夫,封侯,二千户。神爵二年,'215'代魏相为丞相。立 五岁,病死。子翁孟代立,'216'为将军,侍中。甘露元年,'217'坐祠宗庙不 乘大车而骑至庙门,有罪,夺爵,为关内侯。
建成'218' 黄霸,'219'家在阳夏,'220'以役使徙云阳。'221'以廉吏为河内守丞,'222'迁 为廷尉监,'223'行丞相长史事。坐见知夏侯胜非诏书大不敬罪,'224'久系狱 三岁,从胜学《尚书》。会赦,以贤良举为扬州刺史,颍川太守。善化,'225' 男女异路,耕者让畔,'226'赐黄金百斤,'227'秩中二千石。居颍川,入为太 子太傅,'228'迁御史大夫。五凤三年。代邴吉为丞相。封千八百户。
西平'229' 于定国,'230'家在东海。'231'本以治狱给事为廷尉吏,'232'稍迁御史中丞。'233' 上书谏昌邑王,迁为光禄大夫,为廷尉。乃师受《春秋》,变道行化,谨厚 爱人。迁为御史大夫,代黄霸为丞相。'234'
右孝宣时所封
阳平 王稚君'235',家在魏郡。'236'故丞相史。女为太子妃。'237'太子立为帝,女 为皇后,故侯,千二百户。初元以来,'238'方盛贵用事,游宦求官于京师者 多得其力,未闻其有知略广宣于国家也。'239'
【注释】〔1〕“博陆”,乡邑名,故地在今北京密云东南。〔2〕“霍光”,字
子孟,霍去病弟,其事迹详见《汉书》本传。〔3〕“平阳”,县名,故治在今山西临 份南。〔4〕“侍中”,加官名,加侍中官名可以出入宫禁,侍从皇帝左右。“马何罗”, 其人与江充相善,在卫太子事件中,同其弟马通力战攻败太子,立功受封。后武帝发觉 卫太子冤屈,诛灭江充宗族,马何罗时为侍中仆射,疑惧不安,于后元元年(公元前八 八年)企图刺杀武帝,被金日■捕获。马通矫制发兵,亦被霍光、上官桀擒斩。此言霍 光“觉捕得侍中谋反者马何罗等功侯”,是笼统的说法。〔5〕“大司马”,官名,是 大将军的加衔,有了这个加衔,就可以辅朝政。〔6〕“信乡”,信服归向。“乡”, 通“向”。〔7〕“族灭,国除”,霍光死于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六八年),子禹嗣 立。后霍禹谋反失败,霍氏族灭,事在地节四年。〔8〕“秺”,音 dù,县名,故治在 今山东成武西北。〔9〕“日■”,音 mìtī。金日■事迹详见《汉书》本传。〔10〕“休 屠王”,匈奴王号。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一二一年)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降汉, 金日■及其母、弟皆没入汉廷,此言从浑邪王降汉归义,实为饰词。〔11〕“子弘代立”, 按,金日■死于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八六年)。“弘”,《汉书?金日■传》及《景 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皆作“赏”。〔12〕“奉车都尉”,官名,掌管皇帝乘用的各种车 辆。〔13〕“安阳”,县名,故治在今河南正阳南。〔14〕“陇西”,郡名,辖境约当 今甘肃东乡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水市东 部地区,治狄道,故址在今临洮南。〔15〕“重合”,县名,故治在今山东乐陵西。〔16〕 “族灭,国除”,上官桀父子与霍光争权,联结燕王刘旦和盖长公主谋反,事败被诛, 事在昭帝元凤元年(公元前八○年)。〔17〕“桑乐”,乡邑名,故地约在今山东高青 境。〔18〕“富平”,县名,故治在今山东阳信东南。〔19〕“张安世”,张汤之子, 其事迹附见《汉书?张汤传》。〔20〕“杜陵”,县名,本名杜,宣帝陵墓所在,元康 元年(公元前六五年)起改称杜陵,故治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21〕“御史大夫”, 官名,为三公之一,协助丞相处理政务,并掌纠察、弹劾之事,管理国家图籍。“张汤”, 武帝时先后任茂陵尉、丞相史、侍尉史、廷尉、御史大夫,以善于治狱著称,又建议由 国家垄断盐铁之利,改革币制,压制富商大贾,以解决财政困难,深得武帝宠信。元鼎 二年(公元前一一五年)被丞相庄青翟及丞相长史朱买臣等陷害,自杀。其事迹详见本
书《酷吏列传》及《汉书》本传。“给事”,供职。“给”,音 jǐ。“尚书”,即尚书 省,官署名,属少府管辖,设在宫中,负责收管章奏文书,长官称尚书令。〔22〕“光 禄勋”,官名,为九卿之一,负责统率郎官,扈从皇帝,禁卫宫殿,本名郎中令,武帝 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改称光禄勋。〔23〕“適过”,因过失而受谴责。“適”, 音 zhé,通“谪”。〔24〕“太仆”,官名,为九卿之一,掌管皇帝的舆马和牧畜之事。 按,张安世死、张延寿嗣位皆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六二年)事。〔25〕“义阳”,乡 邑名,故地约在今河南桐柏境。〔26〕“傅介子”,其事迹详见《汉书》本传。 〔27〕 “平乐”,指平乐厩,当时的一个皇家马厩,在京畿一带,确切地点今不可考。“监”, 厩监,管理皇家马厩的官员。〔28〕“外国王”,指楼兰王安归。安归亲匈奴,曾杀汉 使者三人,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七七年)傅介子自请出使楼兰,以计刺杀安归,立其 弟尉屠耆为王,改楼兰国名为鄯善。〔29〕“千三百户”,《汉书?傅介子传》作“七 百户”,《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七百五十九户”。按褚少孙补表所记列侯封邑户 数往往与《汉书》不同,非此一端。〔30〕“子厉代立”,《汉书?傅介子传》作“子 敞有罪不得嗣”。〔31〕“商利”,乡邑名,故地约在今江苏泗洪境。〔32〕“王山”,
《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王山寿”。〔33〕“齐”,郡名,辖境约当今山东 淄博市及益都、广饶、临朐等地,治临淄,故址在今淄博市东。〔34〕“丞相史”,丞 相署中的办事人员。当时的丞相是田千秋。〔35〕“骑将军”,据《汉书?昭帝纪》, 上官安时官骠骑将军,《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则作车骑将军。〔36〕“说”,音 shuì, 劝说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入”,入见。〔37〕“代”,郡名,辖境约当今河北怀安、 蔚县以西,山西阳高、浑源以东的内、外长城间地,和长城外的东洋河流域,治代,故 址在今蔚县西南。〔38〕“为人所上书言,系狱当死”,据《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 表》,王山寿因“故劾十人罪不直”而获罪。〔39〕“建平”,县名,故治在今河南夏 邑西南。〔40〕“杜延年”,字幼公,杜周少子,其事迹附见《汉书?杜周传》。〔41〕 “杜周”,南阳杜衍(今河南南阳市西南)人,武帝时先后任廷尉史、御史、御史中丞、 廷尉、执金吾、御史大夫,为人严苛残暴,是著名的酷吏,其事迹详见本书《酷吏列传》 及《汉书?杜周传》。“大将军”,指霍光。“幕府”,将帅手下的参谋办事机构。〔42〕 “西河”,郡名,辖境约当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山西吕梁山、芦芽山以西,石楼以 北及陕西宜川以北黄河沿岸地区,治平定,故址在今内蒙古东胜境。〔43〕“五凤”, 汉宣帝年号,共四年,公元前五七年至前五四年。〔44〕“入为御史大夫”,后杜延年 死于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五二年)。〔45〕“弋阳”,县名,故治在今河南潢州西北。
〔46〕“上林”,秦汉时的皇家苑囿,故地在今陕西长安、周至(盩厔)、户县(鄠县) 一带,占地广大,内有宫殿,并畜禽兽,供皇帝行猎。“上林尉”,负责上林地区治安 的官员。《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谓任宫的身份是“故丞相征事”,与此异。〔47〕 “太常”,官名,为九卿之一,掌管宗庙礼仪祭祀之事。〔48〕“行”,代理。“卫尉”, 官名,为九卿之一,掌管统率皇家卫队,守卫宫门。〔49〕“宜城”,县名,故治在今 山东商河南。〔50〕“故大将军幕府军吏”,《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作“假稻 田使者”。〔51〕“汝南”,郡名,辖境约当今河南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 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治上蔡,故地在今河南上蔡西南。〔52〕 “王䜣”,其事迹详见《汉书》本传。“䜣”,音 xīn。〔53〕“齐”,据《汉书》本 传,王䜣为济南人,济南旧属齐国。〔54〕“佐史”,级别最低的吏员。〔55〕“迁”, 徙官升职。“右辅”,右扶风的别称。汉长安及其附近的京畿之地,自武帝太初元年(公 元前一○四年)起分属京兆尹、左冯翊(冯音 píng)和右扶风三个郡级行政单位,合称 三辅,右扶风辖境约当今陕西秦岭以北,户县(鄠县)、咸阳、旬邑(郇邑)以西地, 治所在长安城内,其行政长官亦称右扶风。〔56〕“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某地为
“幸”,认为这是对该地的恩宠。〔57〕“共”,音 gōng,通“供”。〔58〕“桑弘羊”, 公元前一五二年至前八○年,洛阳人,出身于商人家庭,武帝时任治粟都尉,领大司农, 主张重农抑商,制订并推行盐、铁、酒国家专卖政策,控制全国的商品和物价,增加了 政府的财政收入。武帝末任御史大夫,受命与霍光等共同辅佐昭帝,后与上官桀父子合 谋夺霍光权,废昭帝而立燕王旦,事败被杀。〔59〕“元凤”,汉昭帝年号,共六年, 公元前八○年至前七五年。〔60〕“殊”,死。〔61〕“子代立”,王䜣后死于元凤六 年(公元前七五年),子谭嗣侯位。〔62〕“安平”,县名,故治即今河北安平城关镇。
〔63〕“杨敞”,其事迹详见《汉书》本传。〔64〕“华阴”,县名,故治在今陕西华 阴东。〔65〕“大司农”,官名,为九卿之一,本名治粟内史,景帝后元年(公元前一 四三年)改称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起又改称大司农,掌管租税钱 谷盐铁等事,是最高财政官员。〔66〕“贲”,《汉书?杨敞传》及《外戚恩泽侯表》 皆作“忠”。〔67〕“翁君”,此当为字,据《汉书?杨敞传》及《外戚恩泽侯表》, 其人名谭。〔68〕“典属国”,官名,为列卿之一,掌管国内少数民族事务。〔69〕“季 父”,父亲的幼弟,最小的叔父。“惮”,当系“恽”字之误。杨恽见后表及注。“恶 言”,此指怨恨不满的言论。〔70〕“国除”,事在宣帝五凤四年(公元前五四年)。
〔71〕“阳平”,县名,故治在今山东莘县城关。〔72〕“蔡义”,又作“蔡谊”,其 事迹详见《汉书》本传。〔73〕“温”,县名,故治在今河南温县西南。〔74〕“《韩 诗》”,汉初传授《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燕人韩婴所传称《韩诗》。蔡义 曾从韩婴弟子赵子学习《韩诗》。〔75〕“博士”,官名,掌通古今备皇帝顾问。武帝 建元五年(公元前一三六年)起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