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巫-和孩子划清界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巫-和孩子划清界限-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孩子心理的影响了。其实孩子可以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抗拒很多疾病的,我们所应该做的是相信大自然的安排,相信孩子有足够的力量自愈,给孩子做好护理,用一些民间自然方法给孩子降温、止咳、驱寒、补水,比如煮姜糖水兑柠檬汁治疗感冒就很见效,大一些的孩子还可以兑蜂蜜止咳,而不是动辄就去医院打针吃药。

    最后,来信提到孩子对陌生房间的恐惧,是这个年龄段正常的表现,学步儿往往会对陌生人和陌生地方产生恐惧,不愿意立刻离开父母单独去玩儿。我们需要接纳他们这一点,在陌生的地方多陪伴孩子,不敦促他们马上融入环境,而是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慢慢消除恐惧,慢慢介入环境。孩子之间个体差异很大,有些孩子能够比较快地放松警惕,离开父母去玩儿,有些孩子则需要更长时间,还有些孩子根本离不开父母。这都需要我们接纳和包容,耐心等待和帮助孩子度过这一时期。   
 压力导致“退化”

    儿子今年两岁零4个月不到,上幼儿园的第一个星期是上午哭,下午哭;第二个星期上午哭,下午不哭了;第三个星期就比较适应了。但在第三个星期最后两天生病了就没上幼儿园,等第四个星期去的时候,也就是昨天上幼儿园时,把大便拉在身上了(已经有一年没这样了)。今天上幼儿园之前我在家里让他大便过才去幼儿园的,但下午接时,老师说又把大便拉到床上了,而且还大哭,不愿换裤子。这很反常,我担心会不会出现心理障碍。而且在刚开始上幼儿园时老师还夸他干净,一提醒就去上厕所,现在我有点不知所措了,请专家答疑。谢谢!

    你孩子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家里对孩子的如厕训练过早,并且过于严格,孩子一“出错”就会受到指责甚至惩罚,孩子还没有准备好自主大小便的时候,被强行要求自主。来信说孩子一年前已经结束如厕训练,当时他才1岁多,对于男孩子来说的确为时过早,孩子出于恐惧心理,强迫自己控制便意。然而一旦到了一个比较放松自由的地方,他的控制能力马上恢复正常状态,这个正常指的是他还不能控制大小便,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走完应走的过程。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在给孩子充足关爱和自由的幼儿园,很多在家已经自知大小便的孩子突然出现“退化”现象。如果是这种原因,就让孩子回到纸尿裤时期,弥补过去一年错过的正常路程,让他按照自己的发育时间表来决定什么时候可以完成如厕训练。可能你们需要等几个月,也可能几天就够了。

    第二种可能是老师对孩子的态度比较严肃,孩子害怕老师,不敢告诉老师自己要上厕所。也可能老师过于关注孩子的大小便情况,让孩子比较紧张,总是觉得自己要大便。那么你需要跟老师多沟通,让老师换一种方式和态度。当然你们需要从老师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如果孩子不能控制排便,对于老师来说是很头疼的事情。

    从来信透露的信息分析,你们平常对孩子可能比较严格,不允许他“犯错误”(不仅仅是大小便,也包括生活其他方面),所以他在做了“错事”,比如把大便拉到不应该拉的地方时,会因为害怕受到斥责和惩罚而大哭,会因为不能够坦然面对这次“事故”而拒绝换裤子——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如果不换裤子,就说明没有发生“坏”事情,或者这件事不是他做的;而换裤子,则等于承认自己做“错”事了,是“坏”孩子。

    看得出来,孩子平时在家里承受的压力蛮大的,现在突出体现在大便问题上。一般来说,一个人承受了某种压力,可能在当时当事不会表露出来,却会在其他时间和方面把这个压力宣泄出来,如果总是闷着,人就会生病。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本来就很小,所以更容易找一个口子就宣泄出来。人受压之后,首先影响的就是他的消化系统,曾有科学家将我们的消化系统比作我们的第二个大脑,孩子更是如此,压力使得他首先不能控制大小便。

    建议你们先把孩子接回家,让他多放松,不要给他施加做“乖孩子”的压力,也不要让他进行任何书本知识的学习。放手让他做他自己,给他成长的空间和自由。你们改变了态度,他的行为也会随之而改变的。   
负面情绪是成长必经之路

    我是一个两岁半孩子的妈妈,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的儿子在11个月的时候和我分开了(这是我一想起来就特别心痛的事),直到1年以后才重新回到我身边。孩子现在已经两岁半,上了幼儿园小小班,性格也活泼开朗,可是特别任性。告诉他不能做的吧还非做不可,可要是大家都在做操他偏不做,什么事情不依他就满地打滚。我真不明白一个两岁半的孩子怎么这么任性,我想请您告诉我,是不是我们分开的那段日子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伤害,我该怎样教育我的儿子?谢谢!

    看来,跟孩子分别一年,给你造成的心理阴影,远远超出了给孩子的伤害。你把正常的行为当作心理创伤的表现,孩子出现什么“情况”都会让你联想到分离的那一年。小宝宝跟妈妈分开一年,的确对他们的成长是一种挫伤,但并非不能弥补、无法治愈。现在他跟你团聚了,你也有机会和他重新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他还小,一切都来得及。不要动辄将所有困惑都归罪到那一年上去,后悔和负疚心理对你对孩子都不利。

    我想你首先应该了解的是,两岁半的孩子任性是正常的,孩子正处于建立自我、将自己与他人分离、树立心理疆界的阶段,也是通常说的“第一反抗期”,或者说“执拗敏感期”。他们的意志往往会跟现实、跟其他人(尤其是成年人)发生激烈的冲突。而他们的情绪尚未发展成熟,不能控制自己的恼怒,也不会用语言交流来表达自己,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大发雷霆。另外,这么小的孩子,还没有什么集体意识,在幼儿园不参加集体活动也是正常的。

    你的孩子任性是一件可贺可喜的事情,说明他内心力量蛮强大的,在不顾一切发展自己。你所要做的,不是去镇压他,而是无条件地接纳他。如果不是什么原则性的事情,不触及孩子的人身安全或者危害到他人,尽量给孩子探索世界的自由。如果的确属于孩子不应该做的事情,他又执意要做并且发脾气,先试着用其他有趣的工作转移他的注意力,如果不行,就平静地陪伴他、倾听他,允许他发泄。
这里多说一句,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有时很难忍受孩子的哭声,总以为我们应该也必须想办法制止住孩子的负面情绪,并且应该具备足够的“本事”让孩子高兴起来。事实上,负面情绪经历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弥足珍贵,任何强烈的情绪体验都有助于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有助于他们学习怎样把握自己的情绪,促进他们情商的发展。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是情绪,都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往往不喜欢负面情绪,认为那是坏东西,应该压制下去。我们尤其受不了孩子的负面情绪,内心希望他们痛快地接受任何失望,不要哭闹。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可能达到的境界(即便成年人也不可能做到)。其实负面情绪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它们有助于我们的生存,保护我们不受伤害。儿童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掌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接纳他们的情绪,把每一次情绪体验都当作辅助他成长的机会。与此同时,我们需要牢记:孩子的情绪是他自己的管理范畴,不是我们应该负责的,所以不要因为他不高兴就觉得自己很失败。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我女儿快两岁7个月了,她近来开始在吃饭后为大家分发牙签。今天,我上班出来时她把我的拖鞋装到塑料袋里让我带着。保姆劝说,上班不能带拖鞋,不起作用,我说不能带,她急得哭了。她平常不爱哭,一般摔倒也就哼哼一下,犯了错挨批评也不会哭,长这么大真是极少哭。保姆说给她换个大塑料袋让我趁机出门了。我心里放不下,站在门外听屋里动静,果真,她发现我走了,又开始大声哭。我就敲门进去,她递给我装拖鞋的塑料袋,没事了,我走了。我想,她大了,想参与更多的家庭生活,我不想挫伤她的积极性。她现在经常会说:“唉,宝宝想起来的,妈妈都给忘了。”在我们说话时,她明明听不懂非要说“宝宝听得懂”。

    我有些矛盾,都听她的,会不会宠坏了?哪能都让她做主呢?我今天拎着拖鞋来上班,太搞笑了。但是,对这么一个挺有自尊心的孩子,我又怕她太受压抑。老师,我怎么办才好呢?是孩子自尊心太强还是妈妈自尊心更强?拎着拖鞋上班是不是让你感觉特别不好意思?其实这是个很好玩的事情,大家听到这是孩子的新花样,都会一笑了之,没有人真的会去笑话你。

    孩子在认知这个世界的过程中,会做出很多让成年人不可思议的举动来,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孩子的目光来看待世界,认识到他们的行为都有着合情合理的逻辑,以我们的智慧和爱心来接纳他们,而不是强迫他们接受我们的观点。(摘自《给孩子自由——中西理念冲撞中的早教》)

    保姆的做法不可取,这么欺骗孩子,让她受到比妈妈不接受拖鞋更大的伤害。我猜测你们平常可能不是很尊重孩子,觉得她小(“她明明听不懂”),就必须对成年人言听计从,按照你们给她设计好的人生道路亦步亦趋,也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你们“屈从”了她,你们就担心会宠坏了她。你们把自己的权威和孩子的意志放到了对立面,把内心的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与她较劲,其结果一定是两败俱伤的。   
我在这里更关注的是你说到平常孩子不爱哭、极少哭。孩子不哭,对成年人来说十分方便,但是这个不哭,透露出来的问题,恐怕比哭本身还严重。孩子为什么不敢哭呢?是因为你们不允许她哭吗?

    没有几个家长会听着孩子的哭声无动于衷。孩子哭,往往让成年人心里难受,甚至感到很烦,这是因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很少有机会痛快地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而不受到镇压。成年人内心积郁了很多没有得到宣泄的负面情绪,因而受不了孩子负面情绪的流露,因为孩子的情绪直接触及我们内心的同类情绪,而我们担心自己情绪失控,于是也不许孩子发泄。

    然而,不允许孩子表达负面情绪,等于告诉孩子:“你的情绪是坏的,我们不接受;你的感受是错误的,我们不允许。”但是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感受,面对失望和挫败,他们肯定会难过的,这个难过是没有错的。如果成年人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倾听、共情、陪伴,孩子会信任自己的感受,接纳自己的情绪,逐渐脱离负面情绪,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任,这就是情商的发展。但是如果成年人拒绝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强迫孩子控制自己,或者想方设法逗乐孩子,那么孩子则会逐渐变得不再相信自己的感受、不接纳负面情绪,一旦产生负面情绪就感到紧张和内疚,甚至都不敢哭,强作欢颜,故作坚强,孩子的内心则处于分裂和无助的状态,他不能对自己负责任。

    无论孩子还是成年人,在生活中难免遇到挫折,难免产生负面情绪,情商高低的指征之一就是如何对待自己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不会因为压抑和控制而消失,它还是存在着,强行的压制不会降低它的力度,反而令其破坏力成倍增长,一旦找到宣泄口,就会决堤。与其拒绝它、否认它、排斥它,不如接纳它、认可它、疏导它。“我承认我对目前这个情况很不高兴,我也接受我自己会因此而不高兴一段时间,但是我不会让这个情绪控制我的生活、左右我的选择,我会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是情商高的标志。 
遭遇秩序感

    一天早晨,未满3岁的嘉嘉在幼儿园门口号啕大哭,老师和阿姨怎么哄劝都不行。我问他阿姨怎么回事,她说不知道。“本来都好好的,刚才出楼的时候,园长看见我们,让我们上她的车,她把我们捎过来。一上车嘉嘉就开始哭。园长是好心,我们这孩子真不给人家面子。”

    我跟阿姨说:“你把嘉嘉再带回8号楼,从那儿走过来,他就好了。”

    阿姨和老师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不明白我在说什么。看看不停号哭的嘉嘉实在无计可施,阿姨只好按照我的提议回去重新走了一遍。果真,嘉嘉破涕为笑,平静下来。

    老师悄悄问我这是因为什么。我告诉她,这就是儿童的秩序感。嘉嘉每天早晨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