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泪是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落泪是金-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恶煞似的站在了我面前。“我、我……”这时嘴里含着半截芒果的我极力想说明真相,却由于紧张而变得更加语无论次,脸也比以往胀得更红。“好啊,说了半天,原来是这么回事!难怪这段时间我们家里有什么好吃的转眼就没了,敢情是养了一只大耗子!”只听那个当母亲的女人尖着嗓门,一边叫着一边瞪着两眼像要吞下我似的,她身边的男人也帮腔朝儿子怒吼起来。无所适从的我尽管当时想努力辩解,可就是说不出一句话,只有眼眶里的泪决堤而出……那天我不知自己是怎样从这个小男孩家走出来的,我只记得我回到学校时已经很晚很晚了。见我像落汤鸡似的回到宿舍伏在铺上便嚎啕大哭,同宿舍的同学以为我出了什么事,赶紧过来安慰和询问,她们越问我就哭得越伤心,吓得大家不知怎么办。那次,我整整在床上躺了3天,也从此再没到那顽皮的男孩家去上课了。   
  可是对没有任何其它经济来源的我们这些穷学生来说,不去谋一份家教什么的你又怎么想完成4年的大学学业呢?之后没多久,我又重新在别人的介绍下找了一个家教差使。这家的小孩是个女孩,我能成为她的家教老师也是因为我重新找家教时所提出的特别条件——必须是女孩我才去,小男孩我坚决不教。可小女孩也并不就没问题呀!事情偏偏还都给我碰上了。   
  这个小女孩是个初一生,学习还是很认真的,但由于父母对她的期望值太高,反而使得这位小妹妹学习的效果失之正常。这个女孩的家长是一对苦知青,回城后在同一工厂工作,都没有上过大学,我感觉中他们因此对孩子的要求格外严格,是想把当年他们没有实现的大学梦寄于女儿身上。我看他们也很不容易,吃的穿的都很简朴,但却把女儿的学习安排得不能再满。双休日两天,有半天是我给上的数学家教,另半天是另一位没谋过面的大学生上的英语家教,还有半天是家长自己带着孩子上外面的音乐辅导班,留下的半天是女孩子自己做作业,总之我觉得这小妹妹很可怜。小小年纪戴了副眼镜,说话办事都像一部被已经输入程序的电脑。很少看到她脸上的笑容,很少听到她说出一句属于孩童那种年龄的话语。   
  你说学,她就打开书本;你说做作业,她就拿起笔……然后我发现她缺乏一般孩子的那种基本灵气,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这孩子的智慧之门虽然开着却没有那种吸纳的旋流与热情,相反冷漠的成分却很多。父母们对她的要求越多越高,女孩的这种冷漠就越严重。我曾经对女孩的家长专门谈过这件事,但他们并不理会我,说要让小孩出成绩就得不断加压,尤其是女孩。尽管我无法同意这种观点,但当他们反问我你考上大学除了发愤苦读外,还有什么其它窍门。我想想确实除了苦学什么窍门都没有啊,而且我上初中高中时哪有城里孩子这样条件,想要什么父母就都给你准备好了,就是你还没有想到的也都为你准备齐了。城里的孩子与我们农村的穷家孩子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想想这些,再看看我的“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条件,我真的觉得她父母的话似乎也很有道理。可怜的小妹妹,学吧,谁让我们都是家长们的“希望”呢!我父母为了让我能实现“跳出农门,光宗耀祖”的希望,可以撕破脸皮跪在别人面前磕头为我借上大学的学费。相比之下,我又觉得我教的这位小妹妹要幸福得多。来吧,为了父母们的共同希望,我们努力学习,发愤学习,拼命学习,直到用尽我们最后的一点力气……。   
  又是一个星期天,早晨起来我觉得头昏脑胀,因为我们女孩子每月总有一次的那件“倒霉”事,而一到这时我浑身不对劲,加上学校又要考试,所以那一日我特别打不起精神。想给我家教的家长打个电话,又一想我的饭卡上已快出现“赤字”,便咬咬牙上了路。我好不容易换了一趟又一趟车,又一步一步蹬上6层楼,当我费力推开门时,迎接我的竟是两张要吃掉我的脸。“你上次都给她说了些什么,啊?快说!”女孩的家长一把将我扯到几尺远的墙边,一边吼着,一边问,连唾沫腥子都喷到了我的脸。我不知是怎么回事。“你说怎么回事?她出走了!”我一听也着急起来:“为什么呀?”孩子的母亲哭泣着向我叙述道,说今天一早起来后,他们让女儿准备等家教老师来了上课。谁知从来大人说什么就做什么的“小孽种”,今天不知哪来一股邪劲,说我不能把“最后的一点力气”再用在读死书上,我要把“最后的一点力气”用在像别的同学那样痛痛快快玩一回上,说完她打开门就走了。“你说说她这个小东西哪学来的这些邪气?谁教她啥‘最后的一点力气’屁话?啊?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我的心一下紧缩起来,这孩子怎么这样理解我的那句话呢!看像丢了魂似的孩子父母那无所适从的样,我说当务之急把孩子找回来才是。这会儿他们手忙脚乱开始又是给派出所、亲戚和孩子的学校、同学打电话,又寻思着孩子可能去哪些地方。我说分头找吧。孩子父母到那些没有电话的亲戚、老师家找,我便负责到那些小孩们常去的公共场所。我找啊找,跑了一个公园再走另一个公园,走完一个游乐场再跑另一家影院……直到夜幕降临,再也不能在大街上看清什么时,我不得不拖着一双发麻的脚往回走,有几次差点被身边飞驰而过的车子刮倒。等我好不容易爬上那女孩家的楼梯,想叩开门看看我的学生有没有回家时,只听里面一男一女像发疯似地在怒吼着:“……噢,你以为我们辛辛苦苦供你上学容易吗?你知道为了给你请家教,我和你妈连结婚时买的上海牌手表都给卖掉了!”“你真是越活越不知天高地厚!我跟你爸都下岗了,每一次给你付家教的钱你知道怎么来的吗?都是我们半夜上人家饭馆澡堂拖地擦碗挣来的苦命钱哪!你这没脑子的,不好好学习也就罢了,还竟敢独自硬着脖子往外跑。好你个没良心的,从今天起,家教也不给你请了,你就天天跟着我们去打工吧。呜呜呜……”后来是不停的哭闹声和乒乒乓乓的摔打声。我知道我再不能进去了,也没有力气再去叩开这位小妹妹家的门了,自然也不可能要回我已经教了一个月的家教费。我只记得在下楼后的回校路上,我一搭上那辆公交汽车就睡着了,直到乘务员硬将我推醒时我才发现自己竟到了这一路车的总站。当时我全身没一点力气,我求公交乘务员说能不能让我在车里睡一晚。可人家说像你这样的“上访人员”应该到派出所去报到。我一听这,心里好一阵凄凉,瞧人家都把咱当成上访的了。我再看看自己那连走路都歪歪扭扭的样,可不像个上访者么!      
第7章:垒筑精神家园   
  清华园里涌“清泉”   
  1995岁末的一天午饭时,从不在学生食堂就餐的几位老教授突然来到异常拥挤的学生食堂打菜处,正准备就餐的学生和打菜的大师傅们觉得很奇怪。   
  “先生们也想尝尝这儿的饭菜味道?”掌勺的大师傅半开玩笑问地这群“不速之客”。   
 “不,我们看看。”老教授们脸色凝重,既不像是来此参观检查,也不像是闲逛。   
  哪是来干什么呀?   
 “有什么特色小炒吗?怎么老是那几个破菜,没劲。”学生们只管打自己的饭菜。这时有几名站在前边的学生正在跟大师傅们说着话。   
 老教授们看看这几个嚷着要买“特色小炒”的学生,没有说话。   
 “给半个豆腐白菜,加一个馒头……”又一位学生来到卖菜窗前。他话说得很轻,又几乎以快得不能再快的速度买完饭菜后出了食堂。   
 “追追,快追上去问问是哪个系的……”几位老教授忙不迭地互相催促着,但两位跑得气喘喘的老先生不一会儿回来沮丧地报告同伴:没追上。   
 “先生们为什么要追刚才那位同学呀?”大师傅们好奇地问。 
  “我们听说学生中竟然有人常年一天只吃两顿饭,每次还只打半个菜、一两个馒头,所以来考察一下到底情况是否真实。”老教授们终于讲出了自己的“秘密行动”。   
  “哈,你们问一声我们不就全知道了吗?”掌勺的大师傅们觉得教授先生们就是有股学究气,啥事都自个儿跟自个儿较真。   
  “你能告诉我们什么呀?”老教授们冲着掌勺的大师傅瞪眼。   
  “嘿,那你们就小看咱掌勺的了。”一个年轻的大师傅说起劲儿来:“不是海吹,我的勺上,可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要比校领导和学工部的人清楚得多,谁是富家子谁从贫家来,谁是本份人谁是败家子,谁今儿个成绩好谁明儿心不顺,我这小小的勺上都记得哩!不信,咱就说说你们想打听的刚才那位打半个菜的学生……”   
  “是啊是啊,你说说他是哪个系的?几级几班?”老教授们迫不及待地问。   
  “我不但知道那学生是哪系哪级,还知道他是四川人,去年考上咱清华后整整乘了4天车才到了北京。他家贫,来上大学时就背了半袋花生米,身上的那件西服是乡长临送别时给他的……”   
  “现在呢?现在这同学怎么生活的?”   
  “刚才你们不是都看到了,他几乎天天只吃两顿饭,每顿只打半个菜还是最便宜的,打那么一两个馒头……”   
  “果不其然,果不其然!”老教授们神情更显凝重,之后,他们又分头到了学生宿舍……   
  不几日,校报《新清华》以醒目的位置刊发了这几位老教授以“清华大学侨联”名义向清华全校和全体清华校友发出了一封援助贫困生的“倡议书”——清华大学——这所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了成千上万的高级科技人才,全国人民对她寄予越来越高的期望。“争取在2011年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时,建成世界一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这一宏伟目标,正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全校教职工奋发工作的强大动力。广大清华校友无不关切母校的发展,海外侨胞和华人也时刻注视着祖国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清华大学历年招收的新生都是来自全国的好苗子,有许多是各省、市、区的高考“状元”或前10名,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为把自己培养成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而勤奋学习。我们还注意到,在全校一万多名学生中,生活处在难以自给的,即平均每月生活费只有150元者,约占8%,特别困难的学生,即每月平均生活费不足90元者约2%。据我们所知,虽然学校已采取了许多补助措施,但仍有相当一批学生的困难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他们常为生活所困扰,影响他们健康成长。听说有一位困难学生每天只能买一个菜,其余两顿饭只吃主食。这样优秀的学生,生活这样困难,我们心里难受。   
  我们特向全校教职工和广大清华校友呼吁,希望大家都来为这部分学生的生活困难伸出援助之手。在我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捐助一点钱,积少成多,为困难学生排忧解难……没有华丽,只有硕果。清华人从来都是这样的品质,然而从这发自肺腑的呼吁中,谁能不为老教授们那殷殷赤子心而激动、而感染!   
  “老先生们的建议多好,我们清华人都应当像他们立即行动起来,尽自己所能,援助那些生活还困难的学生。哪怕是每个教职工每人拿出几块钱,让学生们吃上一顿像样的饭,在考试时不至于因饥饿而昏场嘛!”校长王大中在校务会上激动地站着高声说道:“清华大学在历史上从来就不是贵族学校。今天,也绝不能让一个同学因家庭贫困而失去学业!”   
  这是多么庄严的承诺!   
  那些经济困难的学子们,你们听到了吗?   
  正是一石激起千重浪。一时间,素以沉稳著称的清华校园内涌动起了少有的滚滚热潮。   
  有人说,那是重师生情的清华人心与心撞击的“心潮”。在校领导和众多清华人的直接关注和参与下,中国高校第一笔专门为援助贫困大学生的基金——清华大学“清泉”困难学生基金,在清华园宣告诞生。   
 “今日一滴清泉,明天一片桃李。”1996年4月28日,这是清华大学85华诞之日。阳光明媚的清华园内彩旗飘扬,歌乐此起彼伏。当校庆的序幕刚刚拉开,王大中校长激动地向万余名师生和来宾宣布了一件事:请在场所有心中有爱心的人给我们的贫困生们捐上一份你的爱!说完,王校长第一个来到已经摆在长桌上的一只捐款箱前,庄重地向箱内投进了300元。“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