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瑜大陆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楚瑜大陆行-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连宋大陆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兼中国项目部主任、著名华裔学者裴敏欣博士也给大陆方面的决策打了很高的分。裴敏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连宋的大陆之行对两岸关系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大陆方面愿意主动与台北方面进行接触,为缓和海峡两岸的紧张气氛“打开了一扇新的机会之窗”。裴敏欣说,更重要的是,大陆方面主动邀请台湾政党领导人访问大陆,有力地影响了台湾岛内民众对大陆的看法,极大地改善了大陆在台湾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当记者问他如何评价台海局势在连宋大陆行之后出现的微妙变化时,裴敏欣说,连宋大陆之行的确给两岸关系带来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台湾海峡两岸的气氛已经大大缓和。他说:“最有意思的是,大陆对台湾展开的魅力攻势已经在台湾主张‘台独’的‘泛绿’阵营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泛绿’阵营开始出现分化,这种影响大大超出了当初人们的预料。”     
    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大陆之行,说了许多情真意切的话,除了坚决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共同推动两岸和平的愿景之外,相信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就是“我爱台湾的乡土,但我也始终坚持自己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句话看似简单,听着平常,但在如今台湾的政治气氛下,从一个政治人物的口中说出来,实在需要一番勇气,因而格外让人感佩。    
    台湾人是中国人,这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就像广东人、上海人、北京人都是中国人一样。“当个活活泼泼的好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标语,曾经镌刻、书写在台湾的每个校园,早年也曾印在台湾小学生的作业本上,成为很多人的儿时记忆。    
    然而,随着岛内政治气候的转变,尤其是以李登辉为代表的极端“台独”势力的长期作祟,使得部分台湾人身份认同发生了错乱,“台湾人是不是中国人”,竟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台独”分子告诉他们,台湾是个无主之岛,最初是被西方殖民者发现,从那个时候开始,台湾才正式走入历史舞台。在“台独”分子的“论述”中,郑成功非但不是民族英雄,反而成了外来的殖民者,清政府和蒋氏政权就更不用提了,甚至还不如日本殖民者。在“台独”分子的“论述”中,台湾人四百年来都没有当家做主,直到二〇〇〇年民进党执政,台湾人才“出头天”。这些年来,“台独”分子“苦心孤诣”炮制“台湾民族”,妄图替代“中华民族”,千方百计从各个层面“去中国化”,甚至连台湾地图都要“翻转”九十度,以便“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我们的国家”。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之下,闽南话成了所谓的台语;“中国文化”成了“外来文化”,一如日本文化、欧美文化,甚至连中山先生也成了“外国人”。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更恶毒的是,“台独”分裂势力还无所不用其极地妖魔化大陆,仇视大陆,诋毁大陆,挑动岛内民众的对抗情绪,离间两岸同胞的手足深情。校园里“当个活活泼泼的好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标语快要绝迹了,“是不是中国人”成了台湾社会一个争议性很大的问题。少数“台独”分子更把握了“爱台湾”的话语权,在肃杀的政治气氛之下,不少人根本就不敢理直气壮地说:“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    
    树无根则枯,水无源则涸。那些试图切断台湾根脉和源流的“台独”分裂势力实际上正在断送台湾的未来。“台独”分裂势力的伎俩能蒙蔽人于一时,不能蒙蔽人于一世。如今,台湾民众有更多的机会重新审视大陆,也有更多机会反躬自问。    
    台湾人,不管先来后到,不管是外省人、闽南人、客家人,还是原住民,当然都是中国人。中国是我们共有的家园,中国人是我们共同的身份。今天,我们不仅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而且还要“携手同心、心手相连,共同创造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新的愿景”。     
    


第七部分:北京之旅宋楚瑜大陆行的情和义

    宋楚瑜大陆行的情和义    
    国民党主席连战大陆行刚过,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又展开为期九天八夜的大陆访问行程。这是宋楚瑜五十六年来首次的故乡之行,所到之处受到祖国大陆同胞的热烈欢迎和高规格礼遇,令宋楚瑜一行人十分感动、感激。大陆的巨大变化和民众的精神面貌更令他们兴奋和备受鼓舞,为宋楚瑜此行增添了信心。同样,宋楚瑜在岛内排除万难推动两岸关系改善并展开大陆行的举动也令大陆民众感动,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从宋楚瑜大陆行首站选择西安祭拜黄帝陵进行“认祖归宗”、“追根溯源”来看,从宋此行一再旗帜鲜明地表达亲民党反对“台独”、反对“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反对“两国论”,认同“一个中国”和“九二共识”的坚定立场来看,从宋楚瑜一路所做的演讲内容来看,从他每到一地必认真模仿一段当地方言来表达问候与感想的用心来看,从他手捧湖南乡土、泪洒祭祖地来看,笔者认为印证了许多台胞中广为流传的“宋楚瑜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的说法。    
    细细分析可知,这种情义就是亲情、乡情、同胞情、两岸情,也就是中国心、民族情。它不仅奠基于两岸人民共同的血统、共同的祖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利益,不仅承载着宋楚瑜个人及其家庭,以及亲民党团队乃至绝大多数台湾同胞太多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经历故事,更包含着宋楚瑜和亲民党所代表的台湾同胞,对在改革开放路线指引下祖国大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折服,对中国共产党以民为本方针和现阶段对台政策的肯定,对两岸关系形势的体认以及对时代潮流与两岸民心所向的把握。正如宋楚瑜在此行中所一再表达的那样,这种情义所代表的意义,就是“找到根、不忘本”,“心灵相通,一通百通”,“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民者昌,逆民者亡”,“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住中国人要重新振奋起来”,“两岸和则两利、分则两害”,只有“海峡两岸彼此相亲相爱、心手相连,中国人帮中国人,才能共创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的美好愿景”。    
    情义激发智勇和力量。以宋楚瑜为首的亲民党,正是基于“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的情义及对天下大势、两岸形势和台湾岛内民心所向的准确把握,才能自成立之日起就与李登辉的“台独”路线划清界限,才能以“亲民”为“立党之本”,才能注重维护“泛蓝”团结制衡“台独”分裂势力的大局,才能不失时机毅然展开这次的“工作之旅”,希望为两岸同胞找到一个“化解障碍和误会”,增进互信,和平共处,相亲相爱,互利双赢的交集点,以共同开创两岸关系新局面,完成中国人在二十一世纪复兴华夏的伟大使命,“让中国人活得了不起!”    
    宋楚瑜在此次大陆行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引用担任过两届美国总统的杰弗逊墓碑上面刻着的话来表达心迹,表示自己日后愿意被人怀念和记得是“一个两岸和平的推动者,族群歧视的化解者,为台湾民主曾经奉献过心力的人”。这大概是宋楚瑜此行最主要的动机,即向历史做交待,为两岸和解、中华民族谋一个幸福团圆的未来出力。从宋楚瑜对两岸关系用情之深、用心之细和用功之大来看,他此行当能和中共领导人一起,共同找到一把“打开两岸关系僵局的钥匙”。    
    抛弃敌对 同兴共赢    
    二〇〇五年二月二十七日,中国国民党在中央党部举办了一场“二·二八事件”纪念活动。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活动首次邀请了在“二·二八事件”中担任谢雪红组织的“台湾民主联军”突击队长、上世纪五十年代白色恐怖受难者陈明忠出席并讲演。国民党主席连战随后发表了“抛弃敌对、期待和解”的讲话,表示真正的和解不只是岛内政党及族群和解,更应该是两岸的和解。纪念会特别安排陈明忠和连战共同扶持一把颇具象征意义的“和解之钥”。    
    两个月之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率团访问大陆。连宋大陆行对于促进和推动两岸和解、促进和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产物,两岸关系曾长期处于对立状态。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祖国大陆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告和平统一政策的确立,拉开了两岸和解的序幕,并取得了具体的成果:台湾开放民众返乡探亲,两岸各项交流和人员往来快速发展,并有了汪辜会谈。    
    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在李登辉的策动之下,“台独”分裂势力甚嚣尘上,不断加剧两岸对立。二〇〇四年陈水扁采取的“急独”路线,不但使两岸关系到了危险的边缘,而且岛内的对立也日趋尖锐。    
    尽管如此,两岸和解的趋势仍然不可阻挡。大陆成为台湾最大的投资地和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两岸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为两岸化解敌对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祖国大陆的各方面都在不断地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而《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使“台独”成为不可能;台湾社会开始对“台独”分裂势力造成的对立进行反省与抵制。台湾社会普遍要求和解:社会和解,两岸和解,族群和解。    
    连宋访问大陆,符合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势,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得到了两岸人民的支持。两岸政党的交流与合作,改变了两岸对立的历史状态,使台湾民众能够客观正确地认识两岸关系的现状,客观正确地认识祖国大陆的发展状况,从而逐渐瓦解了分裂势力煽动“台独”的社会条件。两岸政党的交流与合作,向台湾民众展现了两岸和解的光明大道,使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独”之路的危险与愚蠢。    
    随着两岸政治和解趋势的出现,两岸关系发展的道路可以预期,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可以展望,两岸人民携手共同复兴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正在展现。    
    


第七部分:北京之旅政党协商将担当新使命

    两岸交流渠道多    
    政党协商将担当新使命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台湾当局同意开放岛内民众来大陆后,两岸的各项交流迅速发展,越来越密切,多种联系渠道也应运而生。这些交流日益成为两岸人民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国家和平统一的强大动力。    
    汪辜会谈开启两岸交流新篇章    
    提到两岸沟通的渠道,就不能不提汪辜会谈,它是两岸间最直接、最具代表性的交流渠道。    
    今年一月三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台北病逝。大陆、台湾岛内朝野双方以及美国政府都对辜振甫的病逝表示了哀悼。辜振甫得到多方面的高度肯定,除了他的人格魅力外,更重要的是他与汪道涵的会谈创造了两岸交流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辜振甫先生领导的海基会与汪道涵先生领导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的交流,开启了两岸交流的新篇章。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日,台湾当局终于放开几十年的限制,开放台湾地区民众赴大陆探亲。此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但同时也衍生出了海上犯罪、走私、偷渡、文书查(验)证、财产继承、婚姻关系、经贸纠纷等诸多问题。一九九一年,为解决上述问题,台当局主导成立了海基会。同年三月,经台“陆委会”批准,并向台北地方法院办妥“财团法人”登记手续,海基会正式对外服务,协助处理有关两岸谈判对话、文书查验证、民众探亲、商务旅行往来纠纷调处等涉及“公权力”的相关业务。海基会名义上虽为民间组织,但其经费、日常管理、主要人员、业务办理等均由台当局负责,被称为“白手套”,是“陆委会”的下属单位。在两岸没有直接官方交流渠道的情况下,海基会与大陆对口单位海协充当了两岸官方接触的桥梁。身为国民党中常委、台湾工商协进会会长的辜振甫长期担任董事长一职。他去世后,海基会秘书长、“陆委会”副主委刘德勋兼任代董事长。    
    与台湾海基会对应的大陆海协成立于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其宗旨是“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主要职能是:加强同赞成本会宗旨的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的联系与合作;协助有关方面促进海峡两岸各项交往和交流;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