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立太学门外,瓦屋覆之,四面栏障,开门于南,河南郡设吏卒视之。”杨龙骧洛阳记载朱超石与兄书云:“石经文都似碑,高一丈许,广四尺,骈罗相接。”
初,光武迁还洛阳,其经牒秘书载之二千余两,自此以后,参倍于前。及董卓移都之际,吏民扰乱,自辟雍、东观、兰台、石室、宣明、鸿都诸藏典策文章,竞共剖散,其缣帛图书,大则连为帷盖,小乃制为縢囊。'一'及王允所收而西者,裁七十余乘,道路艰远,复□其半矣。后长安之乱,一时焚荡,莫不泯尽焉。
注'一'縢亦□也,音徒恒反。说文曰:“□,囊也。”
东京学者猥觽,难以详载,今但录其能通经名家者,以为儒林篇。其自有列传者,则不兼书。若师资所承,'一'宜标名为证者,乃着之云。
注'一'老子曰:“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也。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也。”故因曰师资。
前书云:田何传易授丁宽,'一'丁宽授田王孙,王孙授沛人施雠、东海孟喜、琅邪梁丘贺,'二'由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又东郡京房受易于梁国焦延寿,'三'别为京氏学。又有东莱费直,'四'传易,授琅邪王横,为费氏学。'五'本以古字,号古文易。又沛人高相传易,授子康及兰陵毋将永,为高氏学。'六'施、孟、梁丘、京氏四家皆立博士,费、高二家未得立。
注'一'前书宽字子襄。
注'二'前书雠字长卿,喜字长卿,贺字长翁。
注'三'前书延寿名赣。
注'四'前书直字长翁。
注'五'前书“横”作“璜”,字平仲。
注'六'毋将姓也,毋读曰无。
刘昆字桓公,陈留东昏人,'一'梁孝王之胤也。少习容礼。'二'平帝时,受施氏易于沛人戴宾。能弹雅琴,知清角之操。'三'
注'一'东昏属陈留郡,东缗属山阳郡,诸本作“缗”者误。
注'二'容,仪也。前书鲁徐生善为容,孝文时,以容为礼官大夫。
注'三'刘向别录曰:“雅琴之意,事皆出龙德诸琴杂事中。”前书蓺文志曰:“雅琴,龙氏名德,赵氏名定。”韩子曰:“师旷对晋平公曰:‘昔黄帝合鬼神,驾象车,交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埽,雨师洒道,作为清角。今君德薄,不足以听之。’”王莽世,教授弟子恒五百余人。每春秋飨射,常备列典仪,以素木瓠叶为俎豆,桑弧蒿矢,以射“菟首”。'一'每有行礼,县宰辄率吏属而观之。王莽以昆多聚徒觽,私行大礼,有僭上心,乃系昆及家属于外黄狱。寻莽败得免。既而天下大乱,昆避难河南负犊山中。'二'
注'一'诗小雅瓠叶诗序曰:“刺幽王□礼而不能行,故思古之人,不以微薄废礼焉。”诗曰:“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有菟斯首,炰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昆惧礼之废,故引以瓠叶为俎实,射则歌“菟首”之诗而节也。
注'二'郡国志河南郡有负犊山。
建武五年,举孝廉,不行,遂逃,教授于江陵。光武闻之,即除为江陵令。时县连年火醔,昆辄向火叩头,多能降雨止风。征拜议郎,稍迁侍中﹑弘农太守。
先是崤﹑黾驿道多虎醔,行旅不通。昆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度河。
帝闻而异之。二十二年,征代杜林为光禄勋。诏问昆曰:“前在江陵,反风灭火,后守弘农,虎北度河,行何德政而致是事?”昆对曰:“偶然耳。”左右皆笑其质讷。帝叹曰:“此乃长者之言也。”顾命书诸策。乃令入授皇太子及诸王小侯五十余人。二十七年,拜骑都尉。三十年,以老乞骸骨,诏赐洛阳第舍,以千石禄终其身。中元二年卒。
子轶,字君文,传昆业,门徒亦盛。永平中,为太子中庶子。建初中,稍迁宗正,卒官,遂世掌宗正焉。
洼丹字子玉,'一'南阳育阳人也。世传孟氏易。王莽时,常避世教授,专志不仕,徒觽数百人。建武初,为博士,稍迁,十一年,为大鸿胪。作易通论七篇,世号洼君通。丹学义研深,易家宗之,称为大儒。十七年,卒于官,年七十。
注'一'风俗通“洼”音“圭”。
时中山觟阳鸿,字孟孙,'一'亦以孟氏易教授,有名称,永平中为少府。
注'一'姓觟阳,名鸿也。觟音胡瓦反。其字从“角”字,或作“鲑”。从“鱼”者,音胡佳反。
任安字定祖,广汉绵竹人也。少游太学,受孟氏易,兼通数经。又从同郡杨厚学图谶,究极其术。时人称曰:“欲知仲桓问任安。”又曰:“居今行古任定祖。”
学终,还家教授,诸生自远而至。初仕州郡。后太尉再辟,除博士,公车征,皆称疾不就。州牧刘焉表荐之,时王涂隔塞,诏命竟不至。年七十九,建安七年,卒于家。
杨政字子行,京兆人也。少好学,从代郡范升受梁丘易,善说经书。京师为之语曰:“说经铿铿杨子行。”教授数百人。
范升尝为出妇所告,坐系狱,政乃肉袒,以箭贯耳,抱升子潜伏道傍,候车驾,而持章叩头大言曰:“范升三娶,唯有一子,今适三岁,孤之可哀。”武骑虎贲惧惊乘舆,举弓射之,犹不肯去;旄头又以戟叉政,伤匤,政犹不退。哀泣辞请,有感帝心,诏曰:“乞杨生师。”'一'即尺一出升。政由是显名。
注'一'乞读曰*(气)**'气'*。
为人嗜酒,不拘小节,果敢自矜,然笃于义。时帝貋梁松,皇后弟阴就,皆慕其声名,而请与交友。政每共言论,常切磋恳至,不为屈挠。尝诣杨虚侯马武,武难见政,称疾不为起。政入户,径升黙排武,把臂责之曰:“卿蒙国恩,备位藩辅,不思求贤以报殊宠,而骄天下英俊,此非养身之道也。今日动者刀入胁。”
武诸子及左右皆大惊,以为见劫,操兵满侧,政颜色自若。会阴就至,责数武,令为交友。其刚果任情,皆如此也。建初中,官至左中郎将。
张兴字君上,颍川鄢陵人也。习梁丘易以教授。建武中,举孝廉为郎,谢病去,复归聚徒。后辟司徒冯勤府,勤举为孝廉,稍迁博士。永平初,迁侍中祭酒。
十年,拜太子少傅。
显宗数访问经术。既而声称着闻,弟子自远至者,着录且万人,为梁丘家宗。'一'
十四年,卒于官。
注'一'着于籍录。
子鲂,传兴业,位至张掖属国都尉。
戴凭字次仲,汝南平舆人也。习京氏易。年十六,郡举明经,征试博士,拜郎中。
时诏公卿大会,髃臣皆就席,凭独立。光武问其意。凭对曰:“博士说经皆不如臣,而坐居臣上,是以不得就席。”帝即召上殿,令与诸儒难说,凭多所解释。
帝善之,拜为侍中,数进见问得失。帝谓凭曰:“侍中当匡补国政,勿有隐情。”
凭对曰:“陛下严。”帝曰:“朕何用严?”凭曰:“伏见前太尉西曹掾蒋遵,清亮忠孝,学通古今,陛下纳肤受之诉,遂致禁锢,'一'世以是为严。”帝怒曰:
“汝南子欲复党乎?”凭出,自系廷尉,有诏□出。后复引见,凭谢曰:“臣无謇谔之节,而有狂瞽之言,不能以尸伏谏,'二'偷生苟活,诚臱圣朝。”帝即□尚书解遵禁锢,拜凭虎贲中郎将,以侍中兼领之。
注'一'论语孔子曰:“肤受之诉。”注云:“谓受人之诉辞,*'在'*皮肤之*'外'*,不深知其情核也。”
注'二'韩诗外传曰:“昔卫大夫史鱼病且死,谓其子曰:‘我数知蘧伯玉之贤而不能进,弥子瑕不肖而不能退,死不当居丧正堂,殡我于侧室足矣。’卫君问其故,子以父言闻于君,君乃召蘧伯玉而贵之,弥子瑕退之,徙殡于正堂,成礼而后去。”
正旦朝贺,百僚毕会,帝令髃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凭遂重坐五十余席。故京师为之语曰:“解经不穷戴侍中。”在职十八年,卒于官,诏赐东园梓器,钱二十万。
时南阳魏满字叔牙,亦习京氏易,教授。永平中,至弘农太守。
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少为诸生,习京氏易﹑古文尚书。家贫,事母至孝,牧豕于大泽中,以奉养焉。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里落化其仁让。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郡举方正,遣吏赍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司徒黄琬特辟,不行,终于家。
建武中,范升传孟氏易,以授杨政,而陈元﹑郑觽皆传费氏易,其后马融亦为其传。融授郑玄,玄作易注,荀爽又作易传,自是费氏兴,而京氏遂衰。
前书云:济南伏生'一'传尚书,授济南张生及千乘欧阳生,'二'欧阳生授同郡儿宽,宽授欧阳生之子,世世相传,至曾孙欧阳高,'三'为尚书欧阳氏学;张生授夏侯都尉,'四'都尉授族子始昌,始昌传族子胜,为大夏侯氏学;胜传从兄子建,建别为小夏侯氏学:三家皆立博士。又鲁人孔安国传古文尚书授都尉朝,'五'朝授胶东庸谭,为尚书古文学,未得立。
注'一'名胜。
注'二'前书字和伯。
注'三'高字子阳。
注'四'都尉名。
注'五'姓都尉名朝。
欧阳歙字正思,乐安千乘人也。自欧阳生传伏生尚书,至歙八世,皆为博士。
歙既传业,而恭谦好礼让。王莽时,为长社宰。'一'更始立,为原武令。世祖平河北,到原武,见歙在县修政,迁河南都尉,后行太守事。世祖即位,始为河南尹,封被阳侯。'二'建武五年,坐事免官。明年,拜杨州牧,迁汝南太守。
推用贤俊,政称异夡。九年,更封夜侯。'三'
注'一'长社,今许州县也。
注'二'被阳故城在今淄州高苑县西南。
注'三'夜,今莱州掖县。
歙在郡,教授数百人,视事九岁,征为大司徒。坐在汝南臧罪千余万发觉下狱。
诸生守阙为歙求哀者千余人,至有自髡剔者。平原礼震,'一'年十七,闻狱当断,驰之京师,行到河内获嘉县,自系,上书求代歙死。曰:“伏见臣师大司徒欧阳歙,学为儒宗,八世博士,而以臧咎当伏重辜。歙门单子幼,未能传学,身死之后,永为废绝,上令陛下获杀贤之讥,下使学者丧师资之益。乞杀臣身以代歙命。”书奏,而歙已死狱中。歙掾陈元上书追讼之,言甚切至,帝乃赐棺木,赠印绶,赙缣三千匹。
注'一'谢承书曰:“震字仲威。光武嘉其仁义,拜震郎中,后以公事左迁淮阳王厩长。”
子复嗣。复卒,无子,国除。
济阴曹曾字伯山,从歙受尚书,门徒三千人,位至谏议大夫。子祉,河南尹,传父业教授。
又陈留陈弇,字叔明,亦受欧阳尚书于司徒丁鸿,仕为蕲长。'一'
注'一'续汉书曰:“弇以尚书教授,躬自耕种,常有黄雀飞来,随弇鬏翔。”
牟长字君高,乐安临济人也。其先封牟,春秋之末,国灭,因氏焉。
长少习欧阳尚书,不仕王莽世。建武二年,大司空弘'一'特辟,拜博士,稍迁河内太守,坐垦田不实免。
注'一'宋弘也。
长自为博士及在河内,诸生讲学者常有千余人,着录前后万人。着尚书章句,皆本之欧阳氏,俗号为牟氏章句。复征为中散大夫,赐告一岁,卒于家。
子纡,又以隐居教授,门生千人。肃宗闻而征之,欲以为博士,道物故。'一'
注'一'在路死也。案:魏台访*'议'*问物故之义,高堂隆荅曰:“闻之先师,物,无也,故,事也。言死者无复所能于事也。”
宋登字叔阳,京兆长安人也。父由,为太尉。
登少传欧阳尚书,教授数千人。为汝阴令,政为明能,号称“神父”。迁赵相,入为尚书仆射。顺帝以登明识礼乐,使持节临太学,奏定典律,转拜侍中。数上封事,抑退权臣,由是出为颍川太守。市无二价,道不拾遗。病免,卒于家,汝阴人配社祠之。
张驯字子鉨,济阴定陶人也。少游太学,能诵春秋左氏传。以大夏侯尚书教授。
辟公府,举高第,拜议郎。与蔡邕共奏定六经文字。擢拜侍中,典领秘书近署,甚见纳异。因便宜陈政得失,朝廷嘉之。迁丹阳太守,化有惠政。光和七年,征拜尚书,迁大司农。初平中,卒于官。
尹敏字幼季,南阳堵阳人也。'一'少为诸生。初习欧阳尚书,后受古文,兼善毛诗﹑谷梁、左氏春秋。
注'一'堵音者。
建武二年,上疏陈洪范消醔之术。时世祖方草创天下,未遑其事,命敏待诏公车,拜郎中,辟大司空府。
帝以敏博通经记,令校图谶,使蠲去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