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也会翻一番,射程则是原来的4倍。末速度还取决于所消耗的与火箭空重
相比的燃料重量。举个例子来说,如果燃料重量是火箭空重的大约6。5倍,
火箭的飞行速度将达到排气速度的2倍。如果这个比值达到19∶1,速度将
达到3倍。火箭要取得高速度,它所携带的推进剂的重量就必须是它自身空
重的好多倍,这在火箭飞行中是非常重要的。火箭是能够取得超音速,达到
极端高度或极大射程的唯一大型弹射体,当这样一枚弹道火箭落到地面上
时,即使不带装载炸药、弹头,它的冲击力也是十分惊人的。”
希特勒听到这里,眼睛里流露出了喜悦的目光,表示出兴趣,布劳恩见
此情景大喜,便继续说下去:
“液体燃料看起来十分复杂,它不是用那种把燃料与氧化剂同放在一个
容器中的固体推进剂,而是把燃料与氧化剂分别放在两个燃料箱中,通过燃
料箱增压,再把液体推进剂压入再生冷却燃烧室。虽然液体燃料火箭增加了
这么多复杂的过程,但是它有着很多显著的优点,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排气速
度比固体推进剂所能达到的速度高得多,这就意味着火箭的速度更快,射程
更远。另外,液体燃料火箭完全可以控制,就像普通汽油发动机一样,推力
可以通过减少燃料供应来调节。”
“那么这枚火箭可以运载一些什么有效物质呢?”希特勒问。
“这枚A—5火箭只是一个研究用的飞行器。它还谈不上携带什么弹药,
但是我们用这枚火箭进行的全面试验,证明可以造出携带巨大弹头的更大型
火箭。”
“飞机的发动机只能靠汽油运转,而火箭则可以使用很多种混合燃料。
许多异乎寻常的混合物是很有前景的,比如氢氧混合燃料能使排气速度达到
每秒4000千米,几乎等于目前酒精——液氧发动机的推进剂效率的2倍。不
过液氢不易操作,还不能实际应用,所以这种排气速度只是理论上的;这样
表明,研制出新的或更先进的混合燃料的可能性。”
布劳恩的简单介绍使希特勒感到满意,他接着问了一些问题,开始表露
出对火箭的兴趣。但是当他听到布劳恩说A—5只不过是一个研究用的飞行
器,不能携带弹头,他大失所望;不过当他听到A—4(V—2)能把一吨爆炸
物运送到180英里的介绍后,又立刻表示关注,急忙问研制这样一枚导弹要
… Page 6…
用多长时间。布劳恩还想把自己心中宏大的宇宙飞行的计划和盘托出,但是
他没有讲,因为他知道,希特勒关心的只是战争需求,对于人类和平发展的
宇宙飞行,在他看来无疑是虚幻的空想。
在元首支持和首肯之下,布劳恩等人的火箭研制工作获得了大量的经
费。布劳恩也深知,如果没有希特勒站在他们一边,研究工作将会遇到很多
难题,而通向宇宙飞行的道路将是漫长的,而且一定是不平坦的。
1939年的秋天,布劳恩等人为了发射新型的A—5导弹守候在一个小岛
上,等待一个好天气。这天尽管3000英尺的高空布满云层,他们还是决定发
射第一枚受控A—5。细长的导弹从发射架上平稳升起,直入云层,消失于其
中。喷气发动机雷鸣般的轰响震耳欲聋达一分钟,然后响声消失。大约5分
种后,导弹悬挂在降落伞下面再次出现,缓缓降落在波罗的海,离岸仅 200
码。岛上欢声雷动,一艘打捞船将其回收上来,要不是被海水浸湿的话,马
上可以再次发射。
在以后的两年中,大约发射了25枚A—5导弹,使用了三种不同的控制
系统,每一种性能都很好。垂直发射高达8英里,然后沿倾斜轨道飞行。同
时还试用了无线电制导波束。A—5的试射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为布劳恩今
后更加宏伟的宇宙飞行计划打下了基础。
但是布劳恩小组只是无休止地发射实验火箭是不能适应已经进入战争轨
道的德国需要的,陆军军械部需要一种射程大大超过远程大炮的野战武器。
经过周密计算的设计,布劳恩小组决定研制一种结构类似A—5,可以通过铁
路运输的火箭,可以把一吨重的弹头携带至 275公里的射程内。于是V—2
的原始构想产生了。
1940年夏天,为了成功地研制出V—2导弹,完成这个巨大工程,冯·布
劳恩全力以赴地干起来。工程难题堆积如山,亟待解决。而布劳恩对这一工
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独创性的工程中,他有着非凡的领导和管理才能。
为了V—2早日诞生,他先后组建了“过氧化物蒸汽发生器研制小组”、“燃
烧喷射实验小组”、“超音速风洞实验室”、“电子实验室”……布劳恩还
邀请一些大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教授到佩内明德来,与他们合作,委托
他们完成一些研究任务。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第一枚V—2导弹终于可以矗立于发射架上,进行
发射试验了。发动机点火时,发出了可怕的轰鸣声,导弹腾空地上升了一秒
钟,随即因燃料供应发生故障,弹尾朝下落了下来。尾翼因缺乏抗这种强冲
击的硬度,弯曲变形,然后V—2便翻倒下来,在爆炸声中炸得粉碎。
一个月后,第2枚经过改进的V—2导弹再次发射,布劳恩对它充满了期
望。这一次V—2通过了令人担忧的音障升上了天空,直到第45秒时,人们
还看得见它;突然间,它开始摇晃起来,在一片白色蒸汽之中解体了。
1942年10月3日,第3枚V—2升上了天空,直到第63秒切断电源时,
导弹还可以清楚看到,然后渐渐离开视线;雷达跟踪表明,导弹上的发报机
继续运转达5分钟左右,最后坠落在波罗的海。这第3枚V—2达到的最高高
度达85公里,射程为190公里,虽然没达到预计射程,但多数专家均表示满
意,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发射试验。
这次发射试验的成功引起了国内人士的普遍关注,希特勒也成了一个火
箭迷。V—2导弹在德国投入大规模生产,并且即将投入军事应用阶段,此时
的布劳恩更加繁忙,工作也带有极大的危险性。在1944年一次为测定弹头杀
… Page 7…
伤力和导弹准确性的实验中,他险些被自己的火箭武器击中,那次弹着点距
离他只有300英尺。
1944年9月8日,德国部队从荷兰海牙郊外发射了第一枚用于实战的V
—2导弹。发射后不到6分钟,下午6点43分,这枚带有2000磅炸药的46
英尺长的火箭,在离英国伦敦很近的泰晤士河畔的奇齐克爆炸,造成严重破
坏。这以后,导弹武器的应用最引人注目地开始了,10天之内,纳粹德国向
伦敦倾泻了26枚V—2;戈培尔在电台上大肆鼓吹V—2导弹的威力。布劳恩
也通过电台了解到,他那即将闻名世界的A—4火箭被希特勒命名为“报复武
器2号”(V—2)。
布劳恩V—2火箭问世的意义类似于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它们有两个共
同点:飞机除了促进国际和平、发展民用航空和繁荣国际贸易外,还可以用
于战争,同样,大型火箭即可以帮助人类探索宇宙和发展空间科学,也可以
用于战争。
布劳恩和佩内明德火箭基地小组的成员们也为此感到懊悔,他们原想把
V—2火箭作为月球飞行的第一步,但是却参与了战争的残酷行动。在二战
中,德国总共向同盟国发射了6000—7000枚V—2火箭,造成数以万计的人
员伤亡,经济破坏更为严重。布劳恩认为,他们研制V—2,并不是想要作为
一种残酷的杀伤性武器,他一心一意研制V—2的目的是宇宙旅行;V—2用
于军事作战他深感遗憾。为此他受到了纳粹的怀疑,甚至遭到调查和拘捕。
三、和平战俘
1944年下半年以后,德国的侵略战争已经走向穷途末路,盟军已在诺曼
底登陆成功,空袭严重地破坏着德国本土的城市。苏联军队也从东部攻入德
国,距离佩内明德火箭基地只有100英里。盟国军队在阿登摧毁了德国的最
后一道防线,从西部迅速逼近过来。
这时,佩内明德基地的研究工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里成立了“人
民武装部队”,疲惫不堪的工人和工程师、技术人员,在研究工作之余还要
接受近战和巷战训练。到1945年1月底,苏军直接威胁佩内明德。布劳恩以
及基地的工作人员们不得不接受命令,准备撤离,并且要毁掉不能撤退搬走
的设备、材料。他们尽一切努力不让苏军获得任何V—2的技术。文件图纸要
销毁,试验台和装配大楼以及发电厂要在苏军到来以前炸掉。
1945年1月的最后几天,冯·布劳恩召开了一次绝密的高级人员会议。
会议是在一间农舍里举行的。他们开会时,可以听见远处苏军的炮声,但是
和苏军的大炮相比较,他们更害怕盖世太保会探听到这次会议的风声而突然
进行的搜查、侦询。
布劳恩在会上说:“德国已经战败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首先成功地
飞向外层空间的研究就是我们这个研究小组。我们坚信人造卫星、月球飞行
和星际旅行能实现。因为相信火箭在未来的和平时期有巨大的发展前途,我
们曾遭受到许多艰难困苦。现在我们有一个义务:每一个战胜国都会想要我
们的知识产权,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是:把这一份财产交给谁?”
会上一致决定,所有人员都赞同向美国投降,以利于今后和平时期的火
箭应用研究。
这时,德国内部已经乱作一团,命令、指示自相矛盾。佩内明德也是这
… Page 8…
样:负责保卫这个地区的陆军部队将军禁止一些民用车辆外出和通行,命令
基地的工作人员投入保卫祖国的战斗;而负责火箭技术计划和工业工作的柏
林军械部则指示布劳恩等人带上最重要的研究设备,转移到一个叫做布莱歇
罗德的小镇,并在那里继续进行工作。布劳恩对转移的决定很高兴,因为那
个小镇处于美军的必经之路上。
在如此混乱的情况下,转移所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能否通过佩内明德地
区保卫部队的封锁。布劳恩运用他的机智,巧妙地骗过了负责封锁道路的军
官,为这次转移制订了周详的计划。
布劳恩声称自己将进行的是一项“特别部署计划”,德文缩写是VZBV,
并且把这个缩写涂在每一辆卡车和汽车上,甚至还做了臂章。这次转移,撤
离的工作人员、科研人员人数有5000人之多,还有各种资料、文件、设备、
材料,要运输几千车次。
此时,德国濒于崩溃,同盟国节节胜利,组织这么庞大的撤退,困难之
大是可想而知的。布劳恩四处奔走,为这次几乎是不可能的撤退而忙碌,日
夜操劳,以免有关人类将来征服宇宙空间的各种计划方案毁于战争或丢失,
使之不至于失去完整性和研究价值。
布劳恩的工作精神就是这样,只要投入工作就会忘记一切。这时,他不
管有什么危险,不管要付出什么代价,也一定要尽职尽责,必须在几天之内,
把全体工作人员和智囊团、大量的技术报告、设计图、成品及蓝图和工程图
纸撤出来。
就这样,在布劳恩等人的努力下,近5000人的班子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
进行了转移。依照柏林军械部的命令,布莱歇罗德镇成了他们新的总部。各
个部门和实验室安置在不同的建筑群里,在极度混乱的情况下,要想恢复有
秩序有效果的科研工作已是不可能的事情,布劳恩等人要做的,就是如何保
住现有的科研成果,不致毁于战火和纳粹的疯狂行径。
1945年3月,布劳恩接到党卫队总部要他们销毁从佩内明德撤到布莱歇
罗德的一切有关导弹计划的秘密文件,防止落入敌人手中的命令。这一切都
是布劳恩所不愿做的。为此他和小组的其他领导人把材料装上几辆大型拖斗
卡车,运到一个废矿井中,然后炸毁了入口,把材料封存在里面。后来,美
军在其帮助下找到这个矿井,使得这批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