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就已经存在,佛( 释迦牟尼佛 )也曾唸过。
不只中国、印度,世界各国其他的民族祖先 相传,就有这个咒语。这个咒语也是观音如来、观音佛所传的咒语,跟“准提咒”是同 一个系统,也是千古万古都存在,它威力无比,以密宗号称的地区如西藏,大家见面 时,“唵嘛呢叭咪吽”很普遍。有时候,到了庙子、村落,有些村庄、有些人家到了晚 上,我们经过那里一听,就听到洪隆洪隆的声音。干什么?都在唸咒子“唵嘛呢叭咪 吽?”听到的都是这个声音,不过很庄严,尤其在那个地区,万山冰雪,都是雪山,围到 这个盆地里,万籁无声,到了夜静人深,只听到这个咒子“唵嘛呢叭咪吽”,这个心境 无比的庄严伟大,这就得了感应,自己也会得感应。自己不懂得也跟着“唵”两下,也 不错啊,( 众笑 )这不是笑话呀。
“唵”就是咒子,你专心唸这个音,你也可以成就, 咒语音声也是“准提法”。你光唸“唵”,唸得好吗?唸得好,身体也会健康了。一个 字,就是咒子。你看,很多咒子后面都是这个“唵”、“吽”。“吽”,丹田的音,有 许多人练气功,我告诉你,尤其这个声音,一口气维持住很久很久都在这个“吽”字境 界里头,你也做不到的。
所以,这一种法门都是“准提法”这个系统传下来的古法。古 法是很久远的,因此,尤其在东方,这个古佛的法门普遍地流行,我们看到中国有一部 小说叫《封神榜》,你们诸位年轻的大概没有看过原文,它里头诸佛菩萨都有,姜子牙 封神,也有“准提佛母”来,骑个孔雀,其实小说乱写,那个孔雀又是一个法门,密法 里头叫做“孔雀明王”的修法。《封神榜》描写“准提佛母”坐在孔雀明王的身上飞过 来,“准提佛母”一到,手又多,十八只手,这个人有那么多的手段,当然很高明,其 他的人就没有办法了,而这个小说也很推崇“准提佛母”的。也有人问:“准提佛母” 跟“千手千眼观世音”、“四臂观音”、六只手的观音、八只手的观音,它的关系在哪 里?都是一体。所以,也可以说“准提佛母”是观音如来的化身。“四臂观音”这个资 料你们去看《楞严经》就有,所以修观音( 法门 )成就、观自己的音声成就的佛,可以 化身千百万亿,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救度众生,所以有两只手、四只手、六只手、十八只 手、千手千眼 … 一个手心里头又有一只眼,一只眼里头又有一只手,故不祇有千手千 眼。这些手、眼代表什么呢?
按人的立场,在人世间做一切事情要成功,靠手,所以手 是代表了一切的功德、效果,没有这只手,没有做事情成功的效果。眼代表了智慧,没 有这个智慧,手去乱作,做得不好;即使做成了也不好。所以,观音菩萨有百千万只 手、眼,有智慧、有福德、有头脑。因为人的头脑要靠自己的手,一切事情才能做得成 功,而头脑最要紧的部份是眼睛,所以用手、眼( 来象征手段、智慧 )。
也可以讲, “观音菩萨”也是“准提佛母”的化身,这个道理在哪里呢?就是刚才我们开头讲的 体、相、用。我们自己也有这个体、相、用,现在又可以回过来解释“准提佛母”的道 理,就是刚才我向诸位报告的这个体、相、用。我们这个能思想的心体,究竟从哪里 来?哪里去?你不知道,就是“体”。我们心里头的“相”呢?每一个人面都是心里头 的作用,表达的面孔就是“相”。你看,有人满脸喜相,但差不多世界上( 多数人都 ) 满脸苦相,都是讨债的面孔,世界上的人都是到这个世界上来讨债的,欠他多、还他 少,一副债权人的脸孔;只有佛菩萨的脸孔慈悲喜舍,是喜相、慈悲相,所以经上叫你 塑菩萨、画菩萨一定是慈悲喜舍四个大字,这是菩萨得道人相。
有些人修道打坐,一副 讨债的脸孔,还想把宇宙间的气吸进来归到自己身上,那个贪心、那个坏心眼比谁还 大。佛菩萨的脸孔、姿态都很慈悲,只有布施出去,不希望收回来;只有帮助人家,不 希望你的回报,那才是学佛人的心肠。你看,我们的思想一个( 接 )一个千百万亿变 化,大家今天坐在这里,谁能够把握明天早晨自己会想什么?哪一个有把握?不知道, 这个就是心的变化,所以修成功,证得心的体、相、用,他就能够有“化身”。
明白那 个“明心见性”的“体”,就是“法身”,能够了解心性之体,知道了心相,晓得心的 静相与动相,祂就能够起百千万亿“化身”的作用。我常常告诉同学们,你们大家修显 教、学禅、修般若,喜欢谈空,空是心的体,你口头讲空,你还空不了哩!你打起坐来 空得了身体吗?坐在那里( 还有 )身体的感觉。“噢,我有气功”、“噢,我放光”, 还是有身体。你没有肉体,谁放光?那个腊烛点都点不燃,一点亮光都没有;那是身体 上的感觉。你说:“我坐到我空了”,不是真的空,是你意识的境界好像“我空了”。 我经常跟同学们说:“你坐到空了?你的空有‘水桶’( 编按:“虚空”的偕音 )那么 大?”。你坐到“噢,空了,什么都不相干”,有人跟你一拳,“你怎么打我?”( 众 笑 )你就不空了。那不是真空,那是意识境界自己造作的一个境相。真的空,那是证到 “体”!所谓“与天地同根、万物一体”,空是无相的,有相已经非空,有个空相不是 空。我们学显教、学禅,认为“万缘放下”、“空”就是佛法,错了!你还做不到真 空,那是你意识形态一个宁静的境界,自己下意识假想的一个空。
我常常告诉人家: “不要乱修啊!”你认为这样就是空,脑子越来越迟钝;这样搞打坐、学佛,智慧越来 越差了,行为越来越懒了。这样坐起来“空”是很舒服的,世界上一大享受,而且告诉 人家:“我在学佛,不要吵我,我要打坐”,实际上坐在那里是学懒,不是真的空;真 的空是活泼泼的。你看,这个虚空灵活啊,飞机可以在里头来去,原子弹可以来去,它 不沾,这个是空,你做得到吗?你做不到啊。真达到空,你成功了、成佛了;没有做 到,不如修“有”,所以佛教有一句话,教我们一切人修行“宁可执有如须弥山”,抓 “有为法”来修,不怕你执“有”;“不可落空如芥子许”,不要随便修空,那是顽 空。
为什么抓“有”呢?因为“有”能够修心、调心,? 是什么道理呢?我们的心最难 管;修行人最难管理的是自己的心( 思想、情绪 ),所以我常常告诉青年同学:“一个 人要征服天下很容易,没有办法征服自己;能征服天下的是英雄,但是英雄不是圣人, 不能成佛,他没有办法征服自己。我不想征服天下、征服别人,能够征服自己,那是圣 人,那就是得道。”征服自己就是把握自己的心念。我们的心念把握不住,怎么办呢? 你说要“放下”,但谁能放得下?那讲得好听啊,“放下”就是。那我劝你放下,我放 不下,个个都这样,等于人家碰到痛苦的事,“哎呀,你不要伤心嘛”、“哎呀,你不 要这样”,他在哭,你还在笑哩,因为你不伤心嘛。所以劝人家容易,到你身上来就难 了。真放下,就难了,谁能放下?放不下,就抓“有”。你把心收拢回来才容易放下, 在中国文化儒家的道理,就是一个字:“敬”… 恭敬的敬。我们大家学佛修行,做功 夫不得力、修行不上路,因为大家心中没有敬,没有恭敬的心。我们敬,不只敬佛菩 萨,同时敬自己,比如我们看到佛会合掌恭敬,心里不敢乱想了,所以敬佛就是敬自 己。因此我们对父母好、对长辈好,看到( 他们 )行个礼也不敢随便,因为我们觉得对 他们行礼,实际上是敬重自己。
所以修“有”法,唸佛也好、准提咒也好,唸一切咒 语,第一要敬 … 随时“心中有佛”。但你不要:“哎呀,我心中装一个佛进来”,你 把祂装在心脏里头,糟了,那非开刀不可;心理头是不可以装东西的。所谓“心中有 佛”,什么是佛?心就是佛,我心随时在恭敬中,那你慢慢不但对佛会敬,对一切人都 很恭敬,不会看不起人家,会尊重任何一个人,也不会觉得“我是一个老师,我道很 高。嘿,你们算什么?”如果这样就不是学佛的人。一个真正有道的人,更谦虚,更会 尊重人家,要注意啊。不要觉得“我有道,我了不起!我学佛,哎呀,这个人不学佛, 罪业深重啊”,你这一句话才是罪业深重,不应该的。他如果真的罪业深重,我们学佛 的人更要慈悲、怜悯、同情他,何况他有没有罪业深重,你还不知道。因为他不听你的 话,你就骂他“罪业深重”,你不是乱七加八糟吗?
所以,学佛要净己念。我们修 “有”法的,这也就是密法,密就是这个秘密,随时要有恭敬的心,敬这个佛菩萨,我 们唸咒语:“南无飒哆喃,三藐三菩驮,俱胝喃,但侄他 ?”,这是恭敬皈依大彻大 悟、大成就的“准提佛母”,到“唵折隶、主隶、准提”才是“准提佛母”的本咒, “娑诃”就是快快地成就。这中间当然最高的秘密我还没有讲,不是我保守,而是不需 要讲,你自己会知道!你修持须以最恭敬的心,所以你要唸“南无”,“南无”是归依 词,提起这两个字心里头就恭敬起来,面前有佛,“心中有佛”,看到妈妈就是佛。
大 家家里的父母都是观音菩萨,父母都不孝顺,要求佛保佑,那有这样便宜的事啊,你不 是神经了,你干什么呢?对家里人都不好,对自己亲戚、朋友都欺骗,还说是唸了咒子 修佛,就会成佛?那我宁可去学“浆糊”,我也不愿意成佛。哪有这个道理呢,对不 对?所以心先要恭敬,修自己的心,敬一切的人。
那么,面前有佛,心中有佛,处处皆 是佛,这个修法的咒语一定得感应的;得感应是你心中所变现出来的。那么,修法的时 候要怎么样呢?“必有事焉”,这是引用孟子的话,这句话很重要。孟子经常讲修养的 道理:“必有事焉”,人修道、养气、做功夫随时随地要有这个念头,好像“欠人家的 债没有还”、“你跟人家约会没有去”那么重要,心里头随时唸佛唸到这个样子,你一 定成功。大家在家里唸佛也好、唸咒子也好,嘴里唸“南无飒哆喃”、“唵嘛呢叭咪 吽 ? ”,一边骂人家“你要听我,? 吽,面包拿来,快点!哎呀,那个菜焦了,唵嘛呢 叭咪吽 ? 唵唵唵 ? ”心里想“炒的菜焦了”,嘴里唸的是“唵嘛呢叭咪吽”,你自己 哄骗了自己,不对的。心中无佛,你唸得再好也没有用,这叫做有口无心,所以要“必 有事焉”,心中有此事,恭恭敬敬,才叫做修行。
所以,不要随便放空了,这是孔子说 的“小人闲居为不善”,人闲了,乱七八糟觉得很无聊,就想些办法来玩了,心无所寄 讬就很无聊,想办法来做坏事,所以孔子讲“小人闲居为不善”。因此劳者善身心,修 行的道理就是心中“必有事焉”,一天到晚忙得很。有些朋友、有些同学一天到晚讲空 话、空谈,谈空话、做空事的时间特别多,叫他办事,“噢,我很忙!”这就是“小人 闲居为不善”,这个心境能够找出来,把自己检查出来,就可以修行了。
一个修行人, 每天很忙啊!“必有事焉”,随时恭敬,念念在佛,面前有佛,心中有佛,就是孟子的 话:“毋助毋忘”,不要过份,过份抓紧了,“哎呀,现在我心中有事,阿弥陀佛,阿 弥陀佛”你不要说:“我要唸阿弥陀佛”,神经了,太过份了,这是“助”。你心中只 要有正念在,已经有佛了,不要另外加上帮忙,加上帮忙就是妄想、执着,又出毛病, 所以“毋助”,不要帮忙。
“毋忘”是不要把祂丢掉,怎么好好修行唸佛呢?我跟年轻 同学讲:“你有没有谈过恋爱?”没有谈过恋爱,我就不跟你们讲了,有些同学就笑 问:“老师,为什么呢?”我说:“你没有经验,我怎么讲啊?你谈过恋爱,谈过发疯 了,我就跟你讲。”有些同学说:“我有谈过!”我说:“你要唸佛唸到比谈恋爱那个 心还要严重,成了!”谈恋爱的时候,怎么样劝你不要去想他,“是啊,我也知道,就 是忘不了!教我如何不想他?”( 众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