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希姆莱的种族理论的结果,从我个人观察和经验,我没有什么可以说的。希特勒和希姆莱对于他们这一部分的计划,一直严格保守着秘密。
希姆莱在集中营里所使用的“教育方式”,现在已经公开暴露了出来。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大家很少知道他们的内幕。关于集中营里的一切暴行,有许多人,连我在内,也是在纳粹总崩溃之后,才知道它的详情。以前他们一直是保守着高度的秘密。
在“7月20日事变”之后,希姆莱才满足了他在军事方面的野心:他先充任了训练军的总司令,接着做了两任集团军总司令。就军事方面来说,他可以说是完全失败。他对敌人的了解真是幼稚得可怜,当他在维斯瓦河集团军总司令任内的时候,他简直是畏敌如虎。虽然如此,希特勒却几乎信任他到底。他当然对希特勒也是从来不敢反抗的。我曾经有几次看见他在希特勒面前,完全丧失了自尊心和个人的勇气,最明显的例证就是1945年2月13日发生的事。
希姆莱最大的创造就是党卫军。在总崩溃之后,这个组织是最为人所诟病的,被外间攻击得体无完肤,这实在是不太公平的。
党卫军原来只是希特勒的私人卫士,但因为不仅想要用它来监视一般的大众,而且还想用来监视党内的组织,所以它的实力渐次扩充。在集中营成立之后,希姆莱就命令党卫军去负责管理。从这个时候起,就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有武装的党卫军(WaffenSS),那纯粹是一种军事性的组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党卫军”;(二)是一般的党卫军(Allgemeine SS),它只是供希姆莱的驱使,与作战无关。最先负责训练党卫军干部的人是一位陆军将领,他名叫豪赛尔,是我在什切青所服务的师部中的参谋长。豪赛尔是第一流的军官,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军人,同时也具有真正和光荣的人格。党卫军的创立,这个人实在是第一个功臣。
在战时,由于希特勒的坚持,党卫军的人数日益扩充。自从1942年起,志愿入伍的人数就无法足额,于是也就和普通的陆军一样,改用强迫征召的办法,从此党卫军就已经丧失了他们的政治性质了。不过,希姆莱还是死抓着不放手,利用他的影响使党卫军能够得到最优先的补充和最精良的装备,不过他这种偏爱却并不影响到党卫军与陆军在战场上的同胞之爱。我曾经指挥过希特勒近卫师和帝国师两支党卫军的部队,以后在装甲兵总监任内,又曾经视察过不少的党卫军师。我可以说党卫军的一般纪律、精神和在战场上的表现可以算是上乘,他们和陆军中的装甲兵常常并肩作战,在战场上几乎分不出来谁是党卫军,谁是陆军。
自然,希姆莱扩充党卫军是别有用心的。希特勒和他都不信任陆军,他们总还是害怕陆军会起来推翻他们。所以尽管有许多的不利,他们还是把党卫军的总数扩充到了35个师之多。有很多的部队,都包括着不少的外国人在内,他们有时固然很可靠,但是有时却完全不能信任。最后,希特勒对于这个最亲信的部队,也感到不能信任了。1945年3月间,他下令取消他们的臂章,表示希特勒与党卫军之间,已经有很大的裂痕了。
关于一般性党卫军的问题就更多了。其中有许多分子都是颇有问题的,他们之所以愿意为虎作伥,就是因为他们觉得借此机会,可以享受特种的权利和优待。不过有许多也是具有良好人格和正直精神的好人,那是由于希姆莱的命令,把他们从其他的职业中调用过来的。可是以后,情形就愈来愈坏,由外国人所编成的单位逐渐增多,他们也有武装,执行各种警察的职务。他们的行为远比党卫军要放纵,在华沙城内的暴行即为一明显的例证。
我和他们的特务组织(SD)以及所谓“别动大队”等等单位,从来就没有过来往,所以无从获得最原始的资料,此处不再赘述。
希姆莱自己自杀了事,这是他所一向鄙视的一种行为,他常常禁止党卫军人员有这种行为。他虽然逃过了最后的审判,却把他自己所应该负起的重责,留给比他低级的人员,让人家去代他抵罪。
在希特勒内圈人物里面,只有戈培尔博士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物。他是一个讲演的天才,在过去与共产党斗争时,曾经表现出来很大的勇气。不过他也是一个危险分子,反宗教和反犹太人的工作,他都是其中罪魁之一。
他的确早就已经认清了纳粹制度的错误和弱点,但是他却缺乏勇气把这些话坦白地告诉希特勒。在希特勒的面前,他也和戈林、希姆莱一样,是一个道地的小人物。在希特勒的面前,他那滔滔不绝的雄辩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他尽量讨主子的欢心,在他的宣传工作方面——他在这方面具有独到的天才——他也是从来不会使大独裁者感到不开心的。
我对于他在1943年缺乏勇气,不敢把他自己所认为是“重要的问题”,向希特勒坦白地提出来,实在深感失望。由于他自己意志不坚定,所以始终没有能使希特勒省悟,结果他自己全家惨死,这也是他本人早已预料到的。
除了希姆莱以外,在希特勒的心腹当中,第二个最阴险邪恶的人就是鲍曼。他这个人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痛恨陆军,认为这是党权无限发展的惟一永久障碍。所以他总是尽量设法中伤陆军,同时他也尽可能地把希特勒亲信中的比较正直善良的人士弄走,而把他的爪牙安置在重要的地方。
第十三部分 第三帝国的领袖人物纳粹党魁(3)
鲍曼设法使希特勒完全不明了国内政治的真正情况。他甚至于不让各地党部的主管人和希特勒见面。结果西普鲁士和华尔斯高的党部主管人跑来见我,希望我能设法使他们可以谒见希特勒,因为鲍曼坚决认为他们无谒见之必要。这种事情对于纳粹党官员而言,可以说是破天荒之举,因为他们一向都是不信任陆军方面的人员,所以若非鲍曼穷凶极恶,他们是不会狗急跳墙的。
希特勒的病势愈重,军事情况愈紧急,从此能够直接和这位独裁者见面的人也就愈少了。几乎一切的事情都要经过鲍曼这个坏家伙的手,这样就使他更可以极尽蒙混之能事了。
我常常和他发生冲突,因为他总是阴谋破坏陆军方面的计划,而且还要干涉到纯军事方面的事情,结果总是引起很坏的作用。
鲍曼可以说是第三帝国中的第一奸臣。
第十四部分 德国的参谋本部德国的参谋本部(1)
德国参谋本部是沙恩霍斯特(Scharnhorst)和格奈泽瑙(Gneisenau)的嫡系子孙。它在精神上的祖先就是菲德烈大帝的精神,以及德国民族反抗外国侵略者拿破仑的决心。在拿破仑战争以后,欧洲也有一个长时间的和平期。由于战祸连年,国家的经济都大受损失,所以不得不限制军事上的费用,以求经济上的复兴。在这个太平无事的欧洲,普鲁士参谋本部的继续存在,似乎已经不为世人所注意。在这个平静的时代当中,一本最重要的军事科学的巨著,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也就安然问世了。
关于这本书,研究的人很少,而批评的人却很多。他是第一个企图建立一种战争哲学的人,这本书对于以后几代的“德国参谋本部军官团”中的军官,都具有很重大的影响作用。它告诉军人们无论是对人对事,都要养成一种冷静而合于理性的观察力,这是德国参谋本部当中所有杰出的人才都共有的特殊品性。同时它也加强了军人们的爱国心,使他们具有奋发有为的思想。
假使沙恩霍斯特、格奈泽瑙和克劳塞维茨三个人,对于普鲁士—德意志参谋本部而言,可以算是开山的鼻祖,那么毛奇元帅就可以说是集他们的大成了。施里芬曾经这样说过:“最大的成就,最小的表现。换句话说——质胜于文。”这就是代表毛奇这一个学派的真正传统精神。由于有俾斯麦这位伟大的政治家的指导,毛奇曾经三战三胜,终于为德国民族的统一奠定了一个基础。在这几次战争的过程中,他也同时把参谋本部的权威建立了起来。
毛奇死后,德国的参谋本部,在20世纪初,当然也不免受到当时环境变化的影响。德国在统一成功之后,国势兴隆,使整个军官团和参谋本部都受到某种影响。最后,德国已经变成欧洲的第一等大强国,这就使德国参谋本部军官团(陆军中的最优秀分子)里面,产生了一种高度的自信力。他们就凭着这种态度,去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那次战争中,他们可以说是恪尽职守。在四年当中,他们的权威似乎凌驾在一般将领之上,这并非参谋人员的过错,而是有许多将领,或是因为年纪太大,或是因为久任队职,而不懂得指挥的艺术,所以才会为参谋人员所掩盖。
常常有人说,在鲁登道夫领导之下,参谋本部是过分的揽权。不过假使没有鲁登道夫那样伟大的创造力,那么德国的参谋本部,甚至于整个的陆军,能否负起那样大的责任,恐怕都很有疑问了。当敌人实力过分强大,战争终于失败时,鲁登道夫本人并不负什么责任,因为他是从1916年才开始掌权的,若不是他和兴登堡两个人的努力,那么战争可能在那一年就已经败定了。这两位伟大的军人虽然挑起了千斤重担,可是却吃力不讨好。今天若是以事后的成败来论英雄,那显然是不公正的。不管战争是胜是败,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仍然还是代表德国参谋本部军官团的两位杰出人物。由于以后战况愈来愈困难,逼着鲁登道夫不能不鲁莽冒险,有时所做的决定似乎很粗暴。以后有些后辈,就竟以此为模范,学习他这种本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态度,以为这就是一个优秀参谋本部军官所应有的作风。这实在是大错而特错,从德国参谋本部的悠久传统上看来,这种作风似乎是最不重要和最无意义的。
沙恩霍斯特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出生在下萨克森(Lower Saxony)。这个人勇敢、聪明、谨慎、严肃、绝不自私、绝不腐化。在反抗拿破仑的战争中,他组成了普鲁士的陆军,并且也成立了最原始的参谋本部。他后来在战场上负了重伤,并为国捐躯了。
格奈泽瑙是布吕歇尔(Blucher)的参谋长,在1806年从事于科尔贝格的保卫战。在本性上他机智活泼,性如烈火,在许多次战争中,他总是为自己的主将提供很多的意见,有时成功,有时也失败。1815年6月16日,在李格尼(Ligny)战败之后,他就劝布吕歇尔向英军方面撤退。结果由于他这个建议,才使拿破仑在6月18日蒙受了滑铁卢(Waterloo)的最后惨败。
克劳塞维茨在战时,从来没有跃居高位的机会。他后来作了普鲁士的军官学校校长,写成了那一部不朽的杰作——《战争论》。他是一个标准的冷静、恬淡、好学、深思的军人,这种人在德国参谋本部里是常常可以找到的。在生前很少有人知道他,可是他对于后世却具有莫大的影响。
老毛奇是德国陆军参谋本部中的第一个最重要的参谋总长。他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大思想家、大设计家,同时在战争中,也可以证明他具有指挥的天才。他的天性很恬淡,态度很高雅,他的思考周详而彻底,这是他的一个最大的特点。他对于后世具有极大的影响力量。
施里芬是一位卓越、机警、冷静的人,带有一点讽刺性。他那个时代,承平无事而且首相也是一些庸才,所以他就只好以拟定作战计划为工作了。他希望用他那个明确而肯定的军事计划,补救政客们的犹疑不决。和毛奇一样,他对于当代的技术问题,具有深切的了解。他的思想是那样的精确而中肯,结果使他的后任——小毛奇——除了少数细节以外,简直就不敢改变他的计划。以后到了1914年,他的计划真正付诸实行,可是客观的条件却已经不对了。所以所谓施里芬计划失败的责任,并不应该由他负责,而是他的后任的过错。他自己从来没有机会在战场上一显他的身手。
第十四部分 德国的参谋本部德国的参谋本部(2)
兴登堡是一个正直君子,头脑清楚,具有决断力,充分表现出古代侠士的风度。假使他信任谁,他就会让那人放手去做,绝对不加干涉。他对于重大的事情,也具有明确的判断力,对于人性更有深切的认识。他常常说:“假使坦能堡一战打败了,那毫无疑问的是该我来负起这个战败的责任!”
鲁登道夫是一个意志力极强的人,他的工作能力极高,而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