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麦克阿瑟-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入守军阵地。帕克很快组织了一次反攻,才基本稳住了防线。1月15日,麦克阿瑟
为了鼓舞部队士气,发布了一道命令:〃美国的援助正在途中。数以干计的兵员和
数以百计的飞机正在调运……我们在巴丹的部队比进攻我们的日军要多得多……我
们战斗,就会胜利;我们撤退,就会毁灭。〃他明知道援助是不见影的事,但他不
得不用谎言来安定军心,像华盛顿以此来安慰他那样。那〃数以干计的兵员和数以
百计的飞机〃在哪里?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为这种明显的谎言而感到不安,甚至不
敢再去见他手下的官兵,以免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而饥肠辘辘的士兵们对这种谎
言似乎也看破了,越来越感觉到他们已经被抛弃了。他们用粉笔在钢盔上划上V字,
不是代表〃胜利〃(victory),而是代表〃炮灰〃(victim)。昼夜不停的战斗,快把他
们的锐气消磨光了,因食品和药品缺乏而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在直线上升。绝 望的
情绪在滋长蔓延。他们忿忿地唱道:
  我们是巴丹的弃儿郎,
  没有爹没有娘,
  山姆大叔也不知去向。
  无亲朋,无依靠,
  没有枪来没有炮,
  无人过问无人要!
  1月17日,日军对温赖特的左翼防线发起猛烈攻击,双方展开艰苦的拉锯战。
到1月20日,日军突破帕克部队的右翼防线。第二天,阿布凯防线开始崩溃。萨瑟
兰参谋长在视察前线后,向麦克阿瑟建议将部队撤到半岛中部马里韦莱斯山脚下的
第二道防线。麦克阿瑟接受了这项建议,于1月26日完成撤退行动。之后,他打电
报给马歇尔,表示要〃血战到底,与阵地共存亡〃。
  日军在拿下阿布凯防线后,推进速度也侵了下来。本间的部队经过一个多月的
作战也已筋疲力尽,渐渐失去攻击力而于28日被迫停止进攻。本间甚至考虑不再进
攻,而改取绕过巴丹的方案,但大本营决定在第14集团军得到增援后,继续发动大
规模攻势。
  在日军发动新的攻势前,巴丹前线出现了两个月的休战状态。双方的行动只限
于巡逻和警戒,偶尔有小规模的冲突和炮击。可以设想,若美菲军抓住这一有利时
机反守为攻,那么局势很有可能发生转变。麦克阿瑟后来写道:〃只要援助能够到
达菲律宾,哪伯是小规模的,只要能够提供有限的增援,结果就一定是一次成功。
〃然而,华盛顿许诺的援助在哪里?可怜的巴丹大兵们此时蹲在散兵坑里忍饥挨饿,
疾病缠身,哪里还有反攻的力气?他们的食物配给量如今只够延缓死亡的份。不少
人得了夜盲症,还有些人得了疟疾、痢疾、脚气和革热病。到2月中旬,因各种疾
病而丧失战斗力的人员在急剧增加,只有55%的人被认为尚有战斗力!
  相比之下,科雷希多岛上的人日子要好过多了。实际上,说华盛顿一点也未做
援助的努力也委实有点冤枉。尽管决策者们在战略指导上已经放弃了菲律宾,但陆
军部的官员们却从来也未放弃援助菲律宾的尝试。前陆军部长帕特里克·赫尔利在
澳大利亚曾组织舰只突破日军封锁,但大都未成功,只有几艘小船把几千吨救援物
资偷运到科雷希多岛。此外,麦克阿瑟为最后固守科雷希多曾下令把巴丹半岛上贮
备的部分食物运往该岛。这样,在巴丹士兵的食物配给量已经减少到1/4时,科雷
希多岛上的人却仍能得到全额定量!而且,自从麦克阿瑟1月6日视察巴丹后,再未
在前线露过面,这更加激起士兵们的不满。当时巴丹前线谣传麦克阿瑟在科雷希多
过着王公般的生活,并流传着一首发泄其忿恨的歌谣:
  麦克阿瑟狗,躲在地下面;
  不怕遭空袭,不怕挨炸弹。
  麦克阿瑟狗,吃喝在巴丹;
  且看他部下,饿死无人管。
  其实,这与实情并不相符,不免冤枉了麦克阿瑟。他的司令部虽然在隧道里,
但他却把家仍安在地面上,经常冒着遭空袭的危险。每次空袭警报一响,琼便带着
阿瑟奔向一英里远的隧道,而麦克阿瑟不是稳坐在家中,就是跑到外面去看个究竟。
有一次,他正在家中办公,日军飞机又来空袭,子弹穿过窗户打在麦克阿瑟身边的
墙上。他的副官惊慌地冲了进来,发现他仍镇定自若地在工作,好像什么事也没发
生一样。看到副官进来,他从办公桌上抬起头来问:〃什么事?〃副官惊魂未定地说:
〃谢天谢地,将军,我以为你已被打死了。〃他回答道:〃还没有,谢谢你进来。〃在
另一次空袭中,他从隧道里跑出来,毫不畏惧地站在露天下,观察日军飞机的空中
编队,数着飞机的数量。他的值班中士摘下头上的钢盔给他戴上,这时一块弹片正
好打在这位中士拿着钢盔的手上。奎松得知此事后,立即给麦克阿瑟写了一封信,
提醒他要对两国政府;人民及军队负责,不要冒不必要的危险,以免遭到不幸。但
麦克阿瑟把他的这种举动看作是自己的职责,认为在这样的时刻,让士兵们看到他
同他们在一起会高兴的。他说:〃'领导'常常体现在公开场合下的某种姿态中,在
和平时期,这样一种姿态可以是掰开一块面包作为好客的象征,或者同土著印第安
人在一起,和睦平静地抽袋烟表示友谊。但在战争中要实施有效的领导,就必须与
部下共同分担突然死亡的风险,在指挥官和他的士兵之间结成患难与共的兄弟关系。

  然而,巴丹的守军们是看不到麦克阿瑟的〃领导姿态〃的,即使看到了,也不能
当饭吃。部队士气在一天天低落,甚至影响到了菲律宾政府人士。此时正受肺病折
磨而卧床不起的奎松总统,在给麦克阿瑟的信中也流露出一种绝望的情绪:
  我们已经尽我们的可能去做了,我们仍然尽量在做目前情况下我们所能做的事。
但是,我们继续被置之不理还要多久呢?难道在华盛顿早已判定菲律宾是不重要的,
因而在最近的将来,或者至少在我们的抵抗力量耗尽之前,这里不能指望得到任何
援助了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知道,因为作为这个共和国的总统,我把我们的
同胞带领到一次完全的战争行动中去,我对他们是负有责任的。…我自己心里在琢
磨,当对于战争的最终结局来说,他们的流血可能完全不必要时,让所有这些人被
杀,是否有正当理由。……难道我的政府成员和我的整个家庭正在这里作出的牺牲
就毫无价值吗?
  麦克阿瑟立即把这封信转给华盛顿,罗斯福总统赶紧给奎松回了一封信,给他
打气:
  我以完全同情之感读了您给麦克阿瑟将军的信。就您对自己的人民有不可推卸
的责任而言,我理解您深厚和真挚的思想感情。我向您保证,我决不会要求您和他
们作出任何我认为在促进我们为之全力奋斗的事业中毫无希望的牺牲。但是,我要
特别强调说明,巴丹保卫者气壮山河的抵抗,对于保证我们在远东获得完全的最后
胜利,肯定是有贡献的。尽管我现在不能指明救援能够到达菲律宾的时间,但我确
实知道,我们所能调拨的每一艘船,都在向西南太平洋运送部队,这些部队将最终
粉碎侵略者和使您的国家恢复自由。为集结兵力而赢得的每一天都有不可估量的价
值,而巴丹的保卫者非常有效地帮助我们之处正在于赢得时间。
  然而,空头许诺和华而不实的赞词,仍不能抹去奎松心灰意冷的颓丧情绪。每
当他坐在轮椅里从广播中听到成百上千架美国飞机运往欧洲的时候,他便会异常激
动,随后又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堆在轮椅里。他对麦克阿瑟的一名助手说:〃我不
能忍受这样经常地提到欧洲。我和我的人民都处在占领者的铁蹄之下。他们吹嘘的
飞机在哪里?美国在为远亲欧洲的命运苦恼不安,而一个菲律宾女儿却在后屋里遭
到强奸!〃
  2月初,日本东条内阁为了破坏巴丹的抵抗,采取分化瓦解政策向菲律宾人保
证:日本将给予菲律宾独立,只要它进行合作并承认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纲
领。此时,已对援助不抱任何希望的奎松政府于2月8日通过了一个异乎寻常的文件,
建议美国立即承认菲律宾独立,美、日军队都从其国土撤走,以实现菲律宾中立化。
奎松在致罗斯福总统的信中说:〃据我们看来,似乎我们的目标只是尽可能长时间
地进行没有希望的战斗,去帮助保卫其他地区,然而没有必要以牺牲菲律宾人去获
得最后胜利。〃实际上,奎松是想通过此举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美国人允许其独
立和中立化固然最好,若达不到这一目的,也可借此给美国施加压力,唤起其对远
东的重视。
  麦克阿瑟收到上述文件后,同美国驻菲高级专员塞尔进行磋商。塞尔认为,如
果美国的援助不能到达,那么奎松的建议不失为〃正确的解决途径〃。2月9日,麦克
阿瑟向罗斯福电告奎松的建议、塞尔的意见及他本人的请示报告。他在报告中对奎
松的建议没有表态;只是要求总统〃必须确定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阻滞敌人的任务,
是迎合奎松的权宜计划,还是让我继续战斗〃。
  这封电报像一颗炸弹使华盛顿大吃一惊。罗斯福立即电复麦克阿瑟和奎松:〃
本政府完全没有可能同意奎松总统建议中的政治内容。〃同时;他授权麦克阿瑟在必
要时可安排菲律宾部队投降,但〃只要还存在任何抵抗的可能性,美国部队将继续
保持我们的国旗在菲律宾飘扬〃。看来,没有讲价的余地,只有拼死抵抗了。因此,
麦克阿瑟复电表示:〃我丝毫没有要我指挥下的菲律宾部队投降的念头。我打算在
巴丹和科雷希多岛战斗到底,直至毁灭。〃
  到2月中旬,日本在太平洋其他战区继续得手,先后攻占马来亚、新加坡、除
爪哇岛的荷属东印度、缅甸南部及西南太平洋的俾斯麦群岛、新爱尔兰岛、新不列
颠岛和所罗门群岛大部,并在拉包尔和布干维尔岛建立海空军基地,准备继续南犯。
日军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所取得的惊人战果使日本统治集团欣喜若狂。东京报纸宣
称:〃太平洋战争的大局已定。〃帝国政府则下令发给每家两瓶啤酒或米酒,小孩则
得一袋糖,以庆祝天皇的武士所取得的胜利。
  在盟军节节失利、太平洋地区接连陷落的情况下,麦克阿瑟在科雷希多岛上指
挥美菲军队坚持抵抗,这一事实本身就足以使他成为美国公众心目中的英雄。许多
州的议会向他表示〃州的谢意〃,市长们和各团体纷纷向他发来赞扬的电报,新闻界
则更是把他捧上了天。报纸上夸大其词的头条新闻几乎都是关于麦克阿瑟如何指挥
部队打击日军。据统计,在1941年12月8日至1942年3月11日所发布的142份官方战
报中,有109份只提麦克阿瑟一个人。一些国会议员也把他奉若神明,开始力促将
他调回国担任陆军最高统帅。
  此时,总统和陆军部也在考虑麦克阿瑟的去向问题。由于上个月成立的以韦维
尔将军为首的美英荷澳西南太平洋盟军司令部行将解散,而目前新几内亚和澳大利
亚又面临严重威胁,因此堪培拉的柯廷政府感到十分恐慌,希望盟国加强西南太平
洋的军事力量并组建新的司令部。为保住澳大利亚这一反攻基地,马歇尔和罗斯福
也一致认为有必要任命一位新的盟军总司令。又由于缅甸和印度告急,英军准备撤
出太平洋集中防守印度,因此,澳大利亚的防务便只有依靠美国了。这样,由美国
人担任新的盟军总司令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那么这个美国人应该是谁呢?马歇
尔首先想到了麦克阿瑟。在马歇尔看来,不管麦克阿瑟有多么傲慢自负,多么难处,
他毕竟是一位杰出的统帅,失去他实在太可惜了。因此,他积极向总统建议将麦克
阿瑟接出来委以重任,同时建议将奎松等菲律宾政府要员及美国高级专员塞尔及他
们的家眷也接出来。罗斯福本来也不很喜欢麦克阿瑟,他甚至想象麦克阿瑟已经成
了烈士,成了名符其实的美国英雄,用他的牺牲来振奋美国人的士气。但由于马歇
尔积极推荐,使他最终判定,牺牲他的这位远亲和深孚众望的英雄,在政治上和军
事上都是不值得的。因此他接受了这一建议,并让马歇尔通知麦克阿瑟。
  2月20日,奎松及塞尔两家先后乘潜艇离开科雷希多岛前往澳大利亚。麦克阿
瑟和琼商量后决定留下来。当麦克阿瑟把这一决定告诉奎松夫妇时;他们俩十分惊
讶,但什么也没说。随后,麦克阿瑟电告马歇尔:〃我和我的家庭将与守岛部队共
存亡。〃
  2月22日,罗斯福亲自致电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