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飞行,台湾已出现在我的视野中。远看台湾岛,它像一片芭蕉叶在大海中飘泊,难怪有人把台湾称之为海上的一叶芭蕉。
飞机在台北机场徐徐降落。当我走下飞机,眼前一切既那么陌生,又是那么熟悉。我不由得想起小时候读书时关于台湾宝岛的课文:“台湾自古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它面积有三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人口两千三百多万。台湾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历史上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产糖最多的省份。”
我们在台湾逗留了5天,从北到南,一路游览。所到之处,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让人流连忘返。
到台湾的第二天,我就登上闻名遐迩的阿里山。面对碧波荡漾的台湾海峡,遥望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阿里山姑娘》那优美的旋律犹在耳边回响,瞬间似觉祖国的山山水水尽收眼底,让我浮想联翩。
伟大的祖国,壮美的山河,从东北漠河到南国的天涯海角,从帕米尔高原到东海之滨,多少名山大川,多少江河湖泊,多少名胜古迹,多少珠宝珍藏……
仿佛见,高入云霄的喜马拉雅山,瑰奇俏美的黄山,美丽俊俏的衡山,美轮美奂的庐山,威严肃穆的泰山,险峻神秘的华山,空灵奇妙的恒山,神奇高远的武当山……
仿佛见,“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的西子湖;“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八百里洞庭湖;水天一色的青海湖;还有洪泽湖,鄱阳湖……
仿佛见,“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长江三峡;“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黄果树大瀑布;充满朦胧、神秘、奇丽、自然,充满荒情野趣,全无雕琢痕迹的九寨沟……
仿佛见,湛蓝的渤海、东海、黄海、南海像一条长长的蓝色哈达围着祖国大陆的东南边。
仿佛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滕王阁、蓬莱阁、真武阁等名楼雄踞天下……
仿佛见,活泼可爱的大熊猫,凶猛的老虎,巨型的大象,珍贵的藏羚羊、牦牛、长颈鹿自由自在地在祖国大地上生活……
还有那生我养我的小山村。
不管那山,那水,那江,那河,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唱不完的赞歌。多么壮丽的河山,多么辽阔的国土,多么丰富的资源,多么幸福的人民。
如果看了九寨天堂,你会觉得天上的瑶池也一般。
如果你上了天子山,你会觉得海底的龙宫也不怎么样。
如果你去过火焰山,你会觉得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也能把家安。
如果你冬天去了黑龙江,你会觉得搬进冰柜里住上几天也无妨。
如果你到了少林寺,你会觉得天下武功再无双。
中华大地,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文化灿烂,英雄辈出。
阅尽人间春色,还是祖国好。
站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我产生了深深的爱恋,它是祖国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来到台湾我才走遍全国,了解台湾我才了解全国,深爱台湾我更深爱伟大的祖国。
飞离台湾的班机起飞了,蔚蓝的大东海又呈现在眼前,我的心如东海的波涛在翻腾,我轻轻地说:祝福你,阿里山!祝福你,日月潭!祝福你,祖国的宝岛——台湾!
'2'台湾行台湾行
人们经常把不现实的想法比作梦想,但有时候梦想也会成真。我《梦游台湾》(因做了一个游台湾的梦而写的一篇文章)不到三个月,就接到通知,受中华海峡两岸经济发展促进会的邀请赴台考察,这让我大喜过望。
戊子年11月16日,我们考察团一行从茂名乘车到香港,再从香港乘机飞台湾,空中只一个小时又四十五分就到了台北桃园机场,比我想象的要快得多。走出机场,一切既新鲜又陌生,因为毕竟是第一次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
汽车把我们送到首日下榻的台北圆山大饭店,第一感觉有如贵宾。因为圆山大饭店名声在外,经常见于报章,据说30年前是世界十大著名饭店之一。慕其名,次日一大早,我就独自到饭店外散步。一个重要目的是观看一下饭店的外貌与环境。我走到饭店正门仔细观看,饭店依山傍水,金碧辉煌,气势如虹,的确不同凡响。四周鸟语花香,绿草如茵,在蔚蓝的天空下,显得格外舒适、空灵、广阔。这既是大自然的给予,也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在这一瞬间,美丽、雄伟、绿色、环保、自然、生态等词汇出现在我的眼前。
这次赴台,我们一行的主要任务是考察台湾农业,所以大多数行程都与农业有关。我们先后考察了走马濑休闲农场、士林官邸园艺中心、建国假日花市、芎林主题农场、绿世界生态农场、生态教育农场、阿里山那鲁湾观光茶园等,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就说走马濑农场吧,它是以专业种草起家,再转型升级为观光休闲农场的。走马濑农场占地120公顷,由台南县农会开发经营,是全台湾第一个休闲农业主题游乐园。如今,场内365天,天天绿色满园、贵客满场,拥有源源不断的欢乐健康绿配方。从骑马、滑草、射箭到戏水、玩草又吃草,从半日逍遥游到多日基地游,样样俱全,十分受欢迎。当你漫步在走马濑农场辽阔的草地上,那泥土的芬芳,那淡淡的草香,那婉转的虫鸣鸟叫,都让你内心充满幸福与快乐,一种闲散的感觉顿时充满全身。瞬间,你平时僵硬的肩膀将会松弛,紧张的心情将会随着那淡淡的白云飘向远方。如果你躺在草坪上仰望蓝天,再听听看看不远处嘻嘻哈哈地嬉戏的人群,你会感到时间因此停止了,世界好像都是属于自己的。
乘车从台北往南,有地势越来越低的感觉,而且越走越平坦。道路两旁,处处绿色满眼,春色满园。各种植物、果树琳琅满目,有槟榔、石榴、柑橘、香蕉、菠萝、青枣等,眼前的一切会让你感到台湾的确是水果之乡、绿色之乡。一路上,有一点让我疑惑不解,就是很少见到甘蔗。因为我读小学时就知道台湾蔗糖出名,有“甜岛”之称,为什么见不到甘蔗呢?为解心中的疑惑,我向导游专门请教了这个问题。导游对我说,是因为种甘蔗经济效益低,种蔗不如进口糖合算,所以好多年前就很少农民种甘蔗了。我明白了,市场经济,适者生存,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到了台中,不能不去日月潭;去了日月潭,看见那美轮美奂的景色,你不能不陶醉其间而流连忘返。日月潭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四周青山环抱,山峦层叠,水映着山,山衬着水,风光旖旎,幽远静谧。湖面宛似一个巨大的碧玉盘,远远望去,潭中的美丽小岛——珠仔岛,像玉盘托着的一颗珠子。珠仔岛把湖面分为南北两半,东北面的形状好像圆日,故叫日潭,西南边的如同一弯新月,故称月潭。日月潭是台湾的天池,湖周长35公里,水域9平方公里多,为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泊,也是全国少数著名的美丽湖泊之一。日月潭湖水澄碧,湖中天然小岛圆若明珠,形成 “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的美丽景观。清人曾作霖说它是:“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300年来,日月潭就凭着这“万山丛中,突现明潭”的奇景而成为宝岛诸胜之冠,台湾八景之绝胜,驰名于五洲四海。
游过日月潭,盼见阿里山,因为它是台湾与日月潭齐名的胜景,有“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不知阿里山之富,更不知阿里山之伟大”的说法。阿里山美不美先不说,那一首《阿里山的姑娘》的优美旋律,不知让人们产生了多少遐想。阿里山的确名不虚传,山高林密,“风景这边独好”。目前已建成森林游乐区,是观赏中高海拔鸟类绝佳去处。日出、云海、森林、高山铁路、晚霞合称为阿里山“五奇”,森林游乐区的森林浴步道长约4公里,沿途林木繁茂,景色秀丽。有高大挺拔的桉树、椰子树、槟榔树等热带古木;有四季常绿的樟、楠、槠、榉等亚热带阔叶树;有生长在3000米以上以冷极为主的寒带林。这些奇木异树,在阿里山上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山风吹过,万顷林涛齐鸣,如你身在其中,一定会觉得听到了天籁的弹奏。沿途还有姐妹潭、受镇宫、千岁桧、慈云寺等景点,真可谓一步一画,一景一叹,无法用文字一一表述。在阿里山千姿百态的林海中,千岁桧是我印象极深的树种之一,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棵,但那高大挺拔的雄姿和坚毅的生命力,让人过目难忘。其中最大的一棵红桧树在地球上已活了2300多年,胸围123米,高45米,被称为“阿里山神木”,凡到那里的人都要久久驻足,并与它合影留念。
读罢台湾山水,又看台北故宫。台北故宫是1965年蒋介石反攻大陆无望才决定修建的,那里的藏品是大陆13亿人基本还没有见过的,这次我们也算是先睹为快了。台北故宫藏有65万件文物,多数为中国历代皇家收藏,是代表中华文明的顶级文物。比如现存铭文最长的毛公鼎、西周散氏盘、传世仅数十件的宋汝窑天青瓷器、蜚声海内外的王羲之《快雪时晴贴》、煌煌巨制《四库全书》、苏轼《寒食贴》和黄庭坚《花气熏人贴》等。另有阎立本、米芾、蔡襄、宋徽宗、文征明、唐伯虎等从唐代到清代的历代名家书画等等,令人目不暇接。特别是三件镇宫之宝:玉雕白菜、核雕和王羲之12字手书,能在重重保安之下一睹其风采,的确是不枉此行。走出台北故宫,不由得想起北京故宫,在赞叹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同时,心中产生了一个希望,那就是:如果“两宫”文物合在一起陈列将是一个什么景象呢?!我想这个日子一定不会遥远。
这次到台湾考察,我们还顺便到金宝山墓地参观了邓丽君纪念观光墓园。这里是绿色的“故人”家园。邓丽君墓地在半山腰处,面朝大海,人们都说是她安息的好去处。邓丽君42岁去世,算来已走13年,但她的歌声仍然长盛不衰,成为美的符号和传奇,影响着世界华人。1982年,邓丽君被西方媒体当成改革开放的重要的文化风向标,她那娓娓道来的《小城故事》带来的阵阵扑面春风,一种小桥流水和生活化的真情实感,缓缓而起的旋律,低吟浅唱的音乐由此变得简单、轻松,不再出自庙堂红墙、故作神秘,不需穿凿附会、堆砌溢美,也不必声嘶力竭,大气磅礴。有人说,当国人急于冲破“革命”伦理的道袍时,邓丽君的“靡靡之音”才转化成了个体自由伦理的“我在”呢喃,具有了一种无坚不摧的颠覆性和哲理性麟惑。与压抑进行拉锯的时代,她的歌声象征了人们对私人生活解放的渴求。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喜爱邓丽君的那些人》开篇语是:如果说对于全球所有的华人来说,有一个声音能让所有的人安静下来,那可能就是邓丽君的歌声了。这也是我花这段笔墨说邓丽君的一个重要原因。
梦台湾,想台湾;到台湾,赞台湾。台湾美丽,台湾富饶,台湾与祖国13亿人民的心紧紧相连。尽管海峡把两岸同胞阻隔了几十个春秋,但时间之神已把两岸人民的手相牵。请将历史的尘埃轻轻地扫去吧,神州大地必将“团团”、“圆圆”。
'2'祖屋·四周祖屋·四周
祖屋坐落在故乡禾堂岭的山顶上,是一座丁字形的泥砖房,很矮,为民国时期所建。正屋三间,一厅两房,每间房子面积约十二三平方,坐西朝东。屋檐高十三路泥砖,屋顶两米五至两米八左右,滴水处只一米多,个子高的人不小心会碰到头顶。房子里的泥土地面高低不平,中间部分由于长期踩踏,呈紫黑色,油光发亮的。靠墙的四周由于摆放着衣柜、谷缸等,既没有踩踏,又经常被老鼠打洞,黄色松土随处可见。房子里光线很暗,每间房子四周只有一个小木窗,采光除了小窗口外,主要靠房顶墙与行桥之间的空隙透进来。附屋也有三间,实际是杂屋,主要用来养猪养鸡和堆放杂物。我懂事的时候,父母住在正屋北面的一间房子里。正屋与附屋之间原是分开的,经加工封顶成了一间过渡性的房子,安放了舂米的石臼,还留了个小天井。六十年代父亲与我四叔分家,各自重新建了房子,祖屋就拆得只剩一间了,留给祖母一个人住在那里,孤零零的。祖母六九年去世后不久,祖屋就全部拆除了。
祖屋虽然矮小破旧,但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祖屋门前有一棵很大的黄榄树,果实金黄,入口香脆,我们叫它香榄木,有几十年树龄了,由于白蚁为害,腹部已空,有的树枝枯萎,显得有些老态龙钟。树干很粗,要几人合抱,树荫一亩有余,记不清什么原因,七十年代末被砍伐了。祖屋东面是个山坳,叫飞鼠坳,长有小毛竹、黄榄树、鹅肾木等树木和各种植物。坳底是一片约两亩余的沙地,人工育了一片细叶桉树苗,再往前就是一片水稻田。水稻田往东有个叫黄泥坡的地方,那里住了一家姓陈的人家,他家周围种了几十棵荔枝树,荔枝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