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第3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芏唷F┤缃惨怀荆怀颈让啄且〉枚嗔恕U飧龀臼撬档奈⒊荆⒊疚颐侨庋劭床坏健7鹪诰辖舶⒙藓旱奶煅勰芸吹轿⒊荆蟾攀窍裎颐窍衷诳蒲Ю锩嫠驳脑印⒌缱印⒘W樱啡肥凳凳俏镏剩歉鑫锾澹撬苄。颐窍衷谝酶弑兜南晕⒕挡拍芄豢吹剿幕疃飧霰让住⒚艘⑾傅枚唷�
  这里面「难思刹」,诸位要晓得这个「刹」是世界。什么世界?就是我们现前看到的这个平面的世界,浩瀚的宇宙。宇宙实实在在讲没有边际,这个大宇宙,大宇宙在哪里?在毛孔里面。毛孔没有放大,大宇宙没有缩小,它确确实实在里面,这是《华严经》里面所讲的「事事无碍」的境界。入了这个境界,没有大小,没有先后,没有生灭。这在大乘经上讲得很多,都是讲的事实真相。
  佛说出这个宇宙的真实相,绝对不是他推想的,也不是用数学计算出来的。他怎么知道的?它是现量境界,亲眼看到的。《金刚经》上讲佛有五眼,五眼圆明,观察这个世间,世间是重重无尽的组织,我们在这个经上常常跟诸位说,实在就是常常提醒同学们,这是讲《华严经》的宇宙观。宇宙是一个无量无边无尽无数的重叠,「难思刹」。然后你就想我们这个地球,地球到底有多少个?有多少个太阳系?有多少个地球?没有方法计算,太多太多了。虽然是这样多,而且是重叠,但是它不混乱,这个真叫妙法!又不相妨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下面一句这是讲数量,『等微尘数种种住』。诸位要记住,这是一毛孔里面现的境界,这个境界之大之广之深,我们要细心去体会,无量无边「等微尘数」。「种种住」,这里头就牵涉到因果了,种善因一定得善果,造恶因一定有恶报,这里面讲得最明显的,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现在我们明了,大乘经教里面讲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释迦牟尼佛举例而言之。十法界怎么形成的?因不同。因缘非常复杂,这个大经上讲无量因缘成就一法,就是一微尘、一毛孔无量因缘。
  我们这个经从头读到这个地方,我们读到这样的经文不怀疑了,我们对於佛所说的能信得过了。真正通达明了,我们自己才得到真实的受用,才能帮助我们在这一生证得究竟圆满。我们一般人常常祈求「真善美慧」,世间人的「真善美慧」有名无实;诸佛菩萨的「真善美慧」名实相副,究竟圆满的人生,从这个地方得来。
  十法界里面作佛的因是什么?刚才说了,因缘无量。无量因缘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什么?我们只讲最重要的,次要、再次要的我们就不说了,单单讲最重要的,佛在大乘经论上常讲:平等心。成佛要平等心!我们这些年来在大乘经教里面做了一个总结,结成了修行的总纲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佛心,这是真心。平等一定包括真诚、清净、正觉、慈悲,这里头少一条就不平等。我们要学佛,学什么?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起心动念,要跟这十个字相应。
  一定要记住,别人不是用这个心对我,我一定要用这个心对人。为什么?我要作佛!众生为什么不用这个心对我?众生是轮回心、六道心,他搞六道轮回。所以他对我虚伪不真实,他对我染污,他不清净,他有贪瞋痴慢,他对我不平等,他总觉得他很高,高高在上;他在迷,他自私自利。所以这十个字五句反面就是轮回心。轮回心,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叫造轮回业。这个我们很清楚,如果我们还要跟世间人一样,那就错了,那我们佛就白学了。我们只以一味真诚处事待人接物,这里头有大乐在。一般人常讲这样子做人太吃亏了,中国古人说一句话说得很好,「吃亏是福」,这个话是高度的智慧,吃亏的人后福无穷。不肯吃亏,处处想占人便宜的人,他的福报都折尽了。现在占一点便宜,苦在后头,不能不知道。
  人生在世间非常短暂,一百年一弹指就过去了。我这一次在新加坡看到许哲,她今年一百零四岁了。你问问她,一百年真的一弹指,想到童年的时候就像在昨天。有什么意思?何必要造业?吃亏上当,是大福报。为什么?消自己的业障。我自己修行修得很好,别人还要冤枉我,还要侮辱我,还要毁谤我,还要陷害我。《金刚经》上佛讲得很好,过去生中的业障这样就报尽了。如果你懂得这个道理,所有一切毁谤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是我的恩人,没有他们,我们的业障不晓得要多少年、多少劫才能消除。因为有他们使我们的罪障很短的时间就报尽了,业障消尽了福德就现前。所以这个道理你参不透,事实真相你不明了,你修行就很难有进步。不但没有进步,而且你还有怨恨在心,这个怨恨结在心里面,使你的业障不但不能消除,天天在增长,那怎么得了!
  学佛没有别的,只是学做一个明白人而已,明白人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别人对我好,我感激他的恩德,对我不好,我也感激他的恩德。对我不好是什么恩德?他替我消业障。这个恩德比对我好的那个人的恩德还要大。世间人哪有人懂?我们要不接受佛的教诲,我们怎么会知道?真了解了,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特别落实在自己起心动念之处。这是我常常劝勉同学们,我们修什么?修心地的纯净纯善。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所说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我们援这个例子,「不容毫分不净夹杂」,自己修到纯善纯净,你就入华严境界了。华严境界是佛境界,换句话说,你过佛的生活。
  佛的生活,此地讲了「自在由佛」。有些同学听到说,这个很难!其实这个不难,古人讲得好,「天下的难事,登天难,求人难」,这个事情不求人,求自己。只要你能够把那个心转变一下,把迷惑的心转成觉悟,把虚伪的心转成真实,把染污的心转成清净,把高下的心转成平等,把自私自利的心转成大慈大悲,这一转就过来了。众生跟佛的差别、凡圣的差别,一念之间。为什么转不过来?不觉,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真正了解,还用得著人劝?无需要,自自然然就转过来了,得大受用,得大自在。知道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佛在《华严经》上说的是真话。
  众生与自己确确实实是一体,这是「佛住」的境界。当然学佛就要以佛为标准,我就要学作佛,真正学作佛,抓住这个纲领,不难。我这个纲领一共是二十个字,前面十个字是「佛心」,后面十个字是「佛行」,佛的行为。看破,什么叫看破?世出世间一切法,体性、现相、理事、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看破,看破就是明了的意思。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不放在心上,你放在心上错了,心上本来什么都没有。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头讲得好,「本来无一物」,你的心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善良的。《三字经》上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一切众生,心性都是纯净纯善。你说世间有恶人,没有,一个恶人都没有。那个做恶的人是他的习性,习性是迷了;迷了本性他才做恶,他不是恶人。
  古大德用比喻来给我们说明这桩事情,因为这个很难懂。古人比喻说喝酒喝醉了。这个人是好人,非常好,酒喝醉了就颠倒了,胡言乱语,表现得不正常了,那是一时,清醒过来他又好了。这个比喻,比喻清醒过来是佛、是法身菩萨,迷惑颠倒的时候是六道众生,六道众生就像酒喝醉了一样,他会清醒的。诸佛菩萨常常在六道帮助这些众生,使他们清醒过来。用什么方法?教学。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三百余会,四十九年,这是佛教。
  所以我们要常常想到什么是佛教?佛教是教学。世尊当年在世了不起,我们今天做不到,每天讲经八个小时,四十九年没有休息,这种敬业的精神谁能比得上?可以说在世间找不到第二个人。释迦牟尼佛做榜样、做表率给我们看,我们学佛就要学他老人家。我现在讲经说法一天四小时比释迦牟尼佛打了对折,我们已经惭愧得很可怜,再要少了,再少不像话了。释迦牟尼佛是一百分,我们今天只拿到五十分,学佛要在这个地方学。
  所以我到韩国、日本去访问,他们那边佛友们很难得、很关心:法师,你这一次到我们这边来有什么要求?善意!我的回答:我一生於人无争,於世无求,我什么要求都没有。你这次来旅行目的何在?目的是传递三个讯息,向大家请教:第一个讯息,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要用现代话来讲,大家很好懂的,佛教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他们很难得,他们同意我的说法。
  释迦牟尼佛要用我们今天人的眼光来看他,他在这个社会上扮演什么角色?用我们现代人来讲,他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跟中国的孔老夫子一样。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谊非常非常了不起,是一位非常热衷於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老师。天天上课教学,不收学费的,不收供养的,世尊现身说法,以身做榜样给我们看。后世学佛的弟子,这一点都没有看到,那你根本就没有看到佛,佛的边际你也没有摸到。我这个说法他们听了同意、赞成。这个希有!
  第二个讯息,道场要讲经。释迦牟尼佛天天讲经教学,道场不讲经佛法就衰微,天天要讲。第三个,我们要积极培养讲经弘法的人才。我说我到日韩来参观访问就为这个。除此之外,我一无所求。我送他们的礼物,送了二十多套《大藏经》,这是大礼。我去参观访问的每一个道场,每一位法师都送一套《龙藏》。
  佛法衰微,衰微的因在什么地方?我们没有学佛,这才衰了。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学得要像释迦牟尼佛,这才行;学得不像不行;释迦牟尼佛的德行,释迦牟尼佛的智慧,释迦牟尼佛的福报。现在人讲德行、智慧都没有什么大兴趣,讲福报兴趣就来了。释迦牟尼佛的福报,福报从哪里修的?从布施。佛每一天的工作,义务的工作那是布施,内财布施!不是外财。内财布施,福报超过外财。释迦牟尼佛是内财布施,用自己的体力示范给我们看,学不厌,教不倦,百分之百的做到!
  我们在家出家的弟子都要明了,一天不读经跟佛脱离了一天。一天不教学,我们就失职一天。几个人能懂这个道理?几个人能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佛的福报自然,智慧天天增长,健康长寿。释迦牟尼佛的寿很长,为什么八十岁圆寂?魔王波旬请求释迦牟尼佛入般涅盘,佛很慈悲就答应了。佛没有妄语,所以他入灭了。入灭之后不要紧,换个身分再来。诸佛菩萨时时在人间,人不认识。
  古时候唐朝时候智者大师,许多人都传说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日本人相信,我在日本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我们也有这个传说。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再来的,金乔觉长老是地藏菩萨再来的,应化在世间,多!暴露身分的很少,不暴露身分的,不知道有多少。近代印光大师大家晓得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在中国塑造的弥勒菩萨像是布袋和尚,布袋和尚是宋朝时候示现的弥勒菩萨化身。诸佛菩萨、天龙善神常常在世间护持,要不然这个世界不晓得变成什么样子?
  所以我们要学佛,要怎么个学法?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用佛心,用真心,决定不虚妄,不自欺,不欺人。只要自己心正行正,别人用歪曲的心来对我,我自自然然把它变成直心,要有这个能力,要有这个智慧。这个能力、智慧就在佛经里头,特别是《华严经》。《楞严经》上讲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逆境你把它转成顺境,恶缘你把它转成善缘,你会转了。你会转,则是如来,就是你真正学佛了,你学佛得受用了,你学到家了。境界来的时候你自己转不了,你是凡夫,你没有学到。恶缘恶境来的时候,我能把它转成善缘善境,所以我提出来「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你要晓得逆境恶缘也是增上缘,叫逆增上缘,顺境善缘是顺增上缘。顺、逆都是增上缘,这个人一生怎么不入佛境界!
  你要问我:法师,你怎么学会的?我从五十三参里面学会的。《华严》这本书好!我初接触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进佛门,跟方东美先生,方老师告诉我,《华严》是整个佛法里面的哲学概论。他老人家是哲学家,佛经的哲学,这是最好的一部书,最完整的一部书,有圆满的理论,有精密的方法,后面还带表演;五十三参是表演,把这些理论方法在日常生活当中做给我们看,我们明了了。
  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