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峰航线 作者:刘小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驼峰航线 作者:刘小童-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43年3月13日;陆铭逵和我一前一后起飞;相隔只有十几分钟;在飞越第一个山脊时;他们报务向地面发报;飞机遇到强烈上升气流团;一分钟之内;C…47根本无法控制地上升8000英尺;随后又急速下落;可能有4000…5000英尺。我们是晚走的;结果却早到了。看他们在昆明落地后;机组三人周身都湿透了;浑身湿淋淋;像在水中刚捞出来一样。
一分钟8000英尺啊;那是什么样子?现在最新式战斗机可能比这快;可我们是货机。C…47又不是密封舱;在那个高度上;连氧气都没有;人受不了啊。还有严重▲ 一架C…46正在飞越驼峰。
走直线〃驼峰〃就这么飞。的结冰、没有导航台…嗨;别说了;真不知当年是怎么过来的!
冰山雪峰之间;一架螺旋桨飞机声嘶力竭地咆哮着;试图冲出这个被冰雪包围着的世界…那一夜;我脑海里全是这个画面;彻夜难眠!

焦急的陈纳德

史迪威带领他的〃杂牌军〃在缅甸败北;陈纳德异常急!
他已经断炊多日!
查阅很多史料;均认为陈纳德和他招募的队员驻扎中国昆明。没错;陈纳德带着他的雇佣军目的地是中国;但飘洋越海到达的第一站却是缅甸。当时虽然浩瀚的太平洋上无战事;但整个中国却都处于熊熊燃烧的战火之中;〃国统区〃里找不到一块安静得可以组装飞机和训练的地方。陈纳德费得一番工夫;征得英国人同意;好歹在缅甸东吁觅得一处机场。为了组装这批P…40战机;国民政府特地又把中央飞机制造厂搬迁到中缅边境的雷允。
好长时间内;蒋委员长和国防部、包括陈纳德本人;一直都弄不清楚在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这场战争中;英国人的真正意图;是袖手旁观还是幸灾乐祸!就和当初同意日本人提出的关闭滇缅路但又开放启德机场、及后来稍一接触战事即自行撤退一样;作为殖民者;英国当局同意陈纳德和他的队员可以在东吁停驻;却不能在这儿上空飞行训练。
其实老谋深算的英国人直至日本人侵入缅甸前;一直是想躲开这场与己无关的战火;两面都不想得罪!
费了很长时间周折;最后连空军总司令王叔铭都出了面;英国人才勉强同意;可惜;时间已经过去很多。空战胜利的前提是大强度训练;陈纳德赶紧让他的队员训练;结果刚一训练就出了事…三架飞机坠毁。
出征未捷身先死!如果能按时更新备件;悲剧根本不会出现。
缺少航油。
每一滴飞机发动机专用的高辛烷汽油;都是从12000公里外的美国本土运进来。
〃一滴汽油一滴血〃的口号就是这个时候喊出来的。
每一滴油都像血液那样宝贵!可见到了什么程度。
还有;先不说武器弹药、医疗用品、食物这些大宗给养;单就是P…40尾轮轮胎、电路开关、电子管、机枪电磁阀、氧气瓶、化油器、火花塞、电池…数以千计的小零件也难以保证;还能不摔飞机?
基本的给养跟不上;还要训练和作战;不过;除了国民政府、中国空军还指望他们出现〃奇迹〃外;在美国本土;国防部还真没把这伙人当回事;似乎已经将他们遗忘。当美国总统、蒋委员长、宋子文、邦德、王承黻;中国国防物资供应局、国民政府、
交通部、〃中航〃公司还在探讨〃新航线〃;还在为最后的〃通道〃做着各种各样的计划之时;1942年12月12日;陈纳德已经带着他的形骸放肆的〃散兵游勇〃们狠狠地揍了日本人一顿!
第一仗击落六架日本人〃零式〃机;落荒而去的日本人都回到基地了;还没回过味;以往中国人一知道我们出来;早就跑远远的;想看都看不见;今天是怎么了?
其实今天这仗打得日本人也没〃看见〃。
陈纳德确实厉害;知道自己的P…40性能不行;不是〃零式〃机对手;采用的是〃空中游击队〃招术;在空中隐蔽等待;日本人进入伏击圈后;从高空冲下;打了就跑!
日本人当然没看见。
当史迪威、杜聿明、孙立人还就是否钻丛林密境还是退守印度争论不休之时;陈纳德又在昆明上空和日本人交上了火。
又是大捷。
长期在涂着〃膏药旗〃呼啸而来就要〃跑警报〃、就要躲墙角、钻地洞的老百姓终于扬眉吐气一回了;空战过后;媒体连篇累牍地称赞;昔日这些一直被认为是一群流气十足的家伙此时成了大英雄。昆明当地一家小报记者很有想象力;在报道空战大捷时;用了〃飞行中的猛虎〃形容这些英雄;于是;〃飞虎队〃一下名扬天下。
打了胜仗;可陈纳德根本无法兴奋;最重要的给养问题一直压在心头;作为几次战斗的策划、指挥者;只有他心里知道这仗是怎样取胜的;日本人精明得很;不可能总是按着自己的心意出牌。有再一再二不可能有再三;这次胜;下一次就很难预料。
如果有足够的汽油、弹药、飞机零部件;该多好!
空战中几次小胜利;至多是让日本人飞机不会再肆无忌惮地扫射、轰炸;并不足以扭转整个战局;当史迪威和中国军队被打得一败涂地的消息传来后;陈纳德不得不和他的弟兄们把〃家〃从东吁搬到昆明;和中国惟一一条通路被断绝后盟国的表现一样;陈纳德近于绝望!
现代化战争;没有充足的后勤给养保障;就不能打仗。

继续乱

还好;密之那失守并没有使中国陷入绝境;〃中航〃竟然在无法飞越的地势、无法穿越的气象条件的驼峰航线中杀出一条路;这简直就是奇迹!
一切都出乎意料的〃顺利〃;想象中的〃意外〃也没有出现;这让邦德和王承黻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了地。交通部也放下心来;只是觉得〃中航〃运力太小;陈纳德的〃飞虎队〃、前线胶着对峙的军队都只是杯水车薪;加尔各答成千上万吨货物都堆积在那里;必须在最短的时间、用最快的速度运回国内。
王承黻更急;但有什么办法;别说外交部长许诺的三十六架C…47没有;整个公司连十六架都没有;现在只有这十架C…47在汀江…昆明间飞来飞去;每架C…47最多载重三吨多一点;好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一点地往回运。能飞得起来的飞机都
飞起来了;能派出去的飞行员都上去了;所有的潜力已经全都挖了出来!
惟一的办法就是让飞行员们拼命飞。
印中联队有飞机;也有未曾执行的飞往中国的〃计划〃;还来不及检讨在缅甸落花流水、稀里哗啦的失利;史迪威坐不住了。和中国军队将领、和他的中国最高统帅相处是否愉快可以忽略不计;眼下最先要处理的是;规模军事补给中国已迫在眉睫。
国防部已将这个联队一部分人和飞机调到中东;剩下的都是破烂C…47;那也得飞。
史迪威的命令下达了;再次出乎他的意料;印中联队司令奈顿将军拒绝执行命令!
简直就是在缅甸那一幕的翻版;只不过是由外国人换成了自己同胞。
奈顿不是不执行上司命令;确实有他的难处。新货机和骨干人员都被前任带走了;给他留下的;是一个严重削弱的运输系统;基本没有〃战斗力〃。奈顿去见史迪威;要求在汀江和昆明两端机场不少于五个联队;C…47总量在一百架以上时;才能真正保证运力。
史迪威并不理会奈顿的苦述。
据说;见自己命令得不到〃贯彻〃;史迪威怒气冲冲找到奈顿;见面后;两人曾有过这样的对话:
史迪威:〃印中联队还有几架C…47?〃奈顿:〃三十五架;将军。但有十架因为损坏不能飞行。〃史迪威:〃中国航空公司只有十架C…47;现在是1942年7月30日;我得到的数据证明;就在这个月;他们已经运送了1293吨货物;而你们…〃奈顿:〃我们也在飞;先生…〃史迪威:〃可你们三十五架飞机只运送73吨;这点东西;我肩挑背扛都能做到。
中国人能;你们为什么不能!我不想听任何'不'的理由;执行我的命令;马上飞!〃〃是;先生!〃奈顿气呼呼走了。
印中联队的C…47勉强飞了起来;到现在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是走的哪一条航线;▲ 遭日军追杀坠毁在丛林的运输机。
能查证到的是;十架C…47只有五架飞抵昆明;再回到汀江;又少了一架。
六架飞机;全都摔到〃中缅〃交界处和横断大山那一带;不知他们遇到了什么突然的气候变化;连对地联络都没有;就杳无音信了。早晨停机坪还一架挨着一架;晚上;空了。
伤了元气的印中联队彻底不行了;仅有的一点战斗力荡然无存。悲伤未过;只过了半个月;奈顿调走了;他是无奈而去的。接替他的;是克莱顿。L。比斯尔准将。
准将这边命令印中联队的飞机继续飞越〃驼峰〃运送物资;那边向史迪威和华盛顿报告;内容和口气和他的前任一样:在安全没有得到可靠保障;没有足够机场;C…47少于一百架;任何想增加对中国的补给都是徒劳的。
接到克莱顿。L。比斯尔准将的报告后;对正在艰难挣扎中的国民政府;美国国防部更是没有了信心。
焦急的史迪威给蒋介石发电;中国战区总司令睬都不睬。
全乱了。

再寻他路(1)

蒋委员长没有时间理会他的〃参谋长〃;此时;他正忙着制定一项计划;这项计划;也只有最高军事委员会、交通部少数几个人了解。
日本人很轻易地占领缅甸;截断中国陆路、空中通道;对国民政府抵抗能力打击太大;虽然现在〃中航〃飞行员们冒死飞连接昆明、汀江这条驼峰航线;勉强维持前方和政府给养;但日本人已经扬言;要继续向西北推进;打到汀江、打到加尔各答;彻底〃解放〃印度;把侵略者(英国人)赶出去!想想;日本人不是空嚎;凭他们势头正旺;万一哪一天真要是猝不及防再把汀江、加尔各答给占了;后果不堪设想!
蒋介石早就想到过印度问题;为此还给宋子文专门发电;现在看来这种〃猜测〃未必不准确。怎么想都是一身冷汗。
未雨绸缪;必须再闯出一条新路!军事委员会把绝密任务下达给交通部;并严格限定:参加者;必须为中国人!交通部再密令王承黻:挑选最好机组;不计任何风险和代价;必须再打开一条新通道。
说不清蒋委员长和军事委员会当局是什么心态;任务层层都以〃绝密〃级下达;所有的一切都在极度机密之中准备和进行;把美国人蒙在鼓里;连〃中航〃董事长邦德都不知道。
2004年4月1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使本已春意盎然的上海在一夜之间气温骤降。吴东中路一幢破旧大楼前;毫无准备;穿着T恤出来、被冻得瑟瑟发抖的我按多年目视寻找习惯…哪更陈旧、破烂;哪就可能找到老人家!凭感觉敲响一扇铁门;能听见蹒跚的脚步移动很是一会儿;接着;防盗栅栏打开一条门缝;一位感觉是几个世纪前的老人褶皱的脸露出一小块;那一刻;和任何一次采访的心情相同;怦怦乱跳
的心变得平静下来。
是他;华祝;从1938年进入〃中航〃经历过太多事情的老人。
九十多岁的老人记忆还算不错;听我说明来意后;脱口而出:〃加尔各答!〃新航线起点定为重庆。为此;王承黻背着邦德特地调拨一架C…53;机组也是他特意挑选的:机长:陈文宽;副驾驶:潘国定;随机报务员:华祝;全是〃中航〃精英!按委员长、最高军事委员会、交通部的指示;王承黻只给机组规定航线要必经四点:重庆、迪化(今乌鲁木齐)、白沙瓦、卡拉奇;绕开缅甸;直接进入印度(当时;印度、巴基斯坦还未分离);至于怎么走、怎么飞;全权下放机组。
说白了;就是要在新疆和印度(今巴基斯坦)之间的鬼门关上再打开一条通路;华祝老人说;从航线挑选看得出;国民政府为了避免再被堵死;费尽心思、殚精竭虑地要再闯出一条新的航线。
准备时间只给了两天。好在C…53和C…47基本相同;无须特别改动;只是担心高空严寒;特地加装一个供暖管。1942年7月17日下午;三人准备飞往成都;按计划;那里是航线的起点。在临上飞机前;王承黻把机长陈文宽拉到一边;神色凝重地递给他一个密封着的信封;并嘱一定要在成都落地时才能开封。
在成都落地后;陈文宽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是空军总司令王叔铭的亲笔书:
兹有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毛邦初、衣复恩搭乘本架飞机监督全程飞行。 王叔铭 空军最高军事指挥部门都参与了;到这时;三个人才终于明白;为什么要把美国人、把邦德抛在脑后;同时;更加意识到此次飞行的重要性!
7月18日清晨;成都凤凰山机场;机组三人正在做起飞前的最后准备;一辆小汽车驶到C…53旁;两个气宇轩昂的军人走下汽车;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指挥部总指挥毛邦初;曾为蒋介石专机正驾驶、空军大队长衣复恩跳上机舱。
随着一阵巨大的轰鸣;C…53昂首蓝天;向着中国北部纵深、向着浩瀚荒漠、向着人迹罕至的边疆;挺进!
从昨天看到空军司令手令到今天这两个军人坐在身边;一个是空军最高指挥机构的将军、一个是委员长的心腹;陈文宽已经意识到了此次航行非同寻常。C…53从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改平后;毛邦初就进入机舱;一直坐在他和副驾驶潘国定之间;一边非常仔细地观察地形、一边认真看他们操作;衣复恩则不停地标注航图。
作为商业航空公司飞行员;虽然经历过战火;即便是不知不觉之中已经按照军事化管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