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效颦——相传西施家乡东村有女子,貌丑,人称东施,因见西施“捧心而颦(皱眉)”的样子很美,也学着捧心而颦,结果反而更丑。出《庄子·天运》。参见《赞林黛玉》“西子”注。浣纱,西施和她家乡的女子曾在若耶溪边漂洗过棉纱。参见《赞会芳园》“若耶溪”注。唐代王维《西施咏》:“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又《洛阳女儿行》:“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本诗后两句即取此二首诗意。但王维诗说西施已享尽荣华,而旧伴却仍须辛苦浣纱;此诗却说西施虽美,已如流水逝去,而东村女虽丑尚能活到白头。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注释' 
  1。虞姬——项羽的侍妾。楚汉战争的最后阶段,项羽被刘邦军围于垓下。夜间汉军四面楚歌,项羽感到绝望,对虞姬作悲歌说:“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也作歌相和。事见《史记·项羽本纪》。又《楚汉春秋》载虞姬和歌一首“汉兵已略地”云云,乃后代好事者之伪作,秦汉之际还没有这样的五言诗。 
  2。“肠断”句——夜间骏马嘶鸣,令人肠断。乌骓,史载项羽有“骏马名骓”即是。程高本改作“乌啼”,大误,“夜啸风”必解成夜风如啸方通,但这一来这句全无史实根据了。其实“啸风”是指马鸣,也常说“嘶风”。 
  3。虞兮——用项羽歌中原词。重瞳,指项羽。《项羽本纪》:“又闻项羽亦重瞳子(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眸子)。” 
  4。“黥彭”句——黥布和彭越居然甘心将来被剁为肉酱而投降了刘邦。黥布、彭越原来都是项羽部将,降刘邦后破楚有功,黥布被封为淮南王,彭越被封为梁王。后来黥布举兵叛变,被刘邦所杀;彭越野心搞分裂,也被诛,剁尸。醢(音海),肉酱。这里指剁尸剐肉的酷刑。 
  5。饮剑——自刎。虞姬自刎于楚帐,当是《楚汉春秋》等书据《史记》中基本史实加以敷演的。 
  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注释' 1。明妃——即王昭君。晋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妃或明君。参见《警幻仙姑赋》“王嫱”注。2。出汉宫——指和亲事。参见《青冢怀古》诗注。3。“予夺”句——为什么把决定权交给画工呢?予,赐予,加宠。夺,剥夺,弃置。畀,给。  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拋,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注释'1。绿珠——晋代石崇的侍妾。《晋书·石崇传》:“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秀怒,矫诏(诈称皇帝的命令)收(捕)崇。崇正宴于楼上,介士(武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2。“瓦砾”句——把明珠(喻绿珠)当作瓦砾一样地拋弃。石崇曾与王恺斗富,随手用铁如意击碎王恺的二尺多高的珊瑚宝树,而把自己的三四尺高的赔他。所以这样设喻。3。石尉——即石崇,他曾任散骑常侍、侍中,出领南蛮校尉,故称石尉。娇娆,美丽的女子,指绿珠。4。“都缘”二句——绿珠跳楼死去后,石崇也一家被杀。诗说他还是有前生注定的厚福的,因为尚有绿珠与他同归地府,可以慰其寂寞。以悲剧为有福,即书中所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  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注释'1。红拂——隋末大臣杨素家里的婢女,本姓张,因侍杨素时手执红拂(挥灰尘的用具),后来就叫她红拂。有一次,李靖以布衣入见扬素,从容谈论天下大事,红拂在旁见他气宇轩昂、谈吐超人,知道他将来必非庸碌之辈,就连夜越杨府投奔李靖,与他同往太原辅佐李世民起兵讨伐隋王朝。见唐代杜光庭《虬髯客传》。2。“长揖”句——李靖谒杨素时,杨素态度倨傲,李靖长揖(拱拱手)不拜,并指责杨待客不逊,杨连忙谢罪,后来听了李靖的一番高谈雄辩更心悦诚服。程高本改“长揖”为“长剑”,误。3。“美人”句——红拂能在李靖尚处卑贱地位时看出他今后必有一番作为,所以说她巨眼卓识。4。“尸居”二句——说红拂奔离杨府事。尸居余气,用以说人将死,意思是虽存余气,而形同尸体。语出《晋书》:李胜曾对曹爽说:“司马公(司马懿)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也。”红拂投奔李靖,李靖恐杨素不肯罢休,红拂也说:“彼尸居余气,不足畏也。”杨公幕,杨素的府署。羁縻,束缚。女丈夫,指红拂。后人称她与李靖、虬髯客为“风尘三侠”。  '鉴赏'这是林黛玉惜“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寄慨之作,所写的人事其实并非都据史实。如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带有寓言性质;《西京杂记》中所写昭君不肯贿赂画工以致不为元帝所知被诏使出塞的情节只是传说;至于出自《虬髯客传》的红拂形象则更经传奇作者的艺术加工。诗中议论本借古讽今,为现实感受而发。黛玉磋叹“一代倾城” 的西施如江水东流,浪花消逝,空忆儿家不得归,其命运之不幸远在白头浣纱的“东村女”之上,这是写她自已寄身于四顾无亲的贾府,预感病体难久的悲哀。她鄙薄反复无常、苟且求荣、甘心得到耻辱下场的黥布、彭越,觉得不如虞美人“饮剑”于楚帐,是借此寄托她自己“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志愿。她讥刺汉元帝大权旁落,听命于画工,表现了自己不肯听人摆布的独立性格。她惋惜绿珠而对石崇有微词,以为石崇生前珠玉绮罗之宠,抵不得绿珠临危以死相报,又可见其在爱情上重在意气相感,精神上有默契。她钦佩红拂卓识敢为,能不受相府权势和封建礼教的“羁縻”,更突出地表现了她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理想的思想。诗中所咏是否也与小说情节有某种照应呢?这是可以研究的问题。五首诗写的都是关于死亡或别离的内容,有的还涉及事败或者获罪被拘系,这就好象不是偶然的。末首的题材与小说情节似乎相距较远,但有些用语却很象双关,如“识穷途”之类即是。红拂未受“ 尸居余气”的杨府的羁留而出走了,黛玉最终不是也离开了“尸居余气”的贾府而回到离恨天去了吗?当然,在现存材料很少的条件下,要确切地阐明作者的意图还是不容易的。附带提一下:戚序本与甲辰本上有一条早期批语说“《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十独吟》后四十回续书中没有,当是已散失的后半部原稿中宝钗或湘云所写的诗。从诗题看,大概是借古史上十个独处的女子如寡妇、弃妇、尼姑和离别丈夫的妇女等的愁怨,来写那时候的现实感触的。所谓“对照”当也不仅仅限指诗题。          
尤三姐自刎(第六十六回)    
  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 
  '说明' 
  柳湘莲疑尤三姐入于下流,后悔留剑作为定礼。三姐听到他的话,就将剑送还,并愤而自杀。对句形容其刎颈之状。 
  '注释' 
  1。揉碎桃花——喻颈血迸溅。 
  2。玉山倾倒——喻跌倒在地。语本《世说新语 》:晋代嵇康风度很好,人家说他平时如孤松独立,醉后如玉山将倒。 
  '鉴赏' 
  很显然,作者是怀着十分同情和惋惜的心情描写尤三姐之死的。不过,有一点与后来续补小说的人不同,作者无意把三姐描写成一个“完人”。她与贾珍等厮混时放荡泼辣,自行择夫后贞静自守,一旦耻情悔恨又无比刚烈。她的思想性格看上去前后判若两人, 其实并不矛盾。世界上的事情本来就复杂得很,单一化的人本来也是不多的。程、高整理的一百二十回本中,把原来写三姐淫荡的许多文字都删改了,使她变得“正派”得多了,似乎成了个节妇烈女的形象。这样做能否真正提高小说的思想艺术价值,这是大可怀疑的。          
桃花行(第七十回)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帘栊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说明' 
  海棠诗社建立后只做了几次诗,大观园中变故迭起,诗社一散就是一年。现在,大家看了黛玉这首诗,提起兴来,重建诗社,改称桃花社。但这已是夕阳晚景了。 
  '注释' 
  1。闲苔院落——庭院里长满荒苔。 
  2。茜裙——茜纱裙。茜是一种根可作红色染料的植物,这里指红纱。 
  3。“雾裹”句 
  ——千万桃树盛开花朵,看上去就像被裹住在一片红色的烟雾中。程高本改“雾裹”为“树树”,“树树烟封一万株”语颇不词。 
  4。烘楼照壁——因桃花鲜红如火,所以用“烘”、“照”。 
  5。“天机”句——传说天上有仙女以天机织云锦。这是说桃花如红色云锦烧破落于地面。“烧”、“鸳鸯(表示喜兆的图案)”皆示红色。 
  6。春酣——春天酣睡。亦说酒酣,以醉颜喻红色。珊枕,珊瑚枕。或因张宪诗“珊瑚枕暖人初醉”而用其词。 
  7。影蘸——即蘸着有影,指洗脸。“影”,程高本误为“饮”。北齐卢士琛妻崔氏有才学,春日以桃花拌和雪给儿子洗脸,并念道:“取红花,取白雪,与儿洗面作光悦;取白雪,取红花,与儿洗面作妍华。”后传桃花雪水洗脸能使容貌姣好。 
  8。何相类——什么东西与它相像。 
  9。人之泪——指血泪。 
  10。杜宇——即杜鹃,也叫子规,传说古代蜀王名杜宇,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为此鸟,啼声悲切。 
  '鉴赏' 
  《桃花行》与《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的基本格调是一致的,在不同程度上都含有“诗谶”的成分。《 葬花吟》既是宝黛悲剧的总的象征,广义地看又不妨当作“是大观园诸艳之归源小引。”(第二十七回脂批)《秋窗风雨夕》隐示宝黛诀别后,黛玉“枉自嗟呀”的情景。《桃花行》则专为命薄如桃花的林黛玉的夭亡预作象征性的写照。作者描写宝玉读这首诗的感受说:“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便知出自黛玉。”并且借对话点出这是“哀音”。不过,作者是很含蓄而有分寸的,他只把这种象征或暗示写到隐约可感觉到的程度,并不把全诗句句都写成预言,否则,不但违反现实生活的真实,在艺术上也就不可取了。          
柳絮词(第七十回)    
  '说明' 
  史湘云见暮春柳絮飞舞,偶成小令。诗社就发起填词,每人各拈一小调,限时做好。宝玉没有写成,却兴起续完探春的半阕;宝钗嫌众人写的“过于丧败”,便翻案作得意之词。 
  如梦令(史湘云)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别去! 
  '注释' 
  1。绣绒——喻柳花。残吐——因残而离。词写春光尚在,柳花乃手自拈来,所以说“岂是残吐”。后人不晓词意,妄改“残吐”为“才吐”(程高本),变新枝为衰柳,与全首境界不合。明代杨基《春绣绝句》:“笑嚼红绒唾碧窗”。 
  2。香雾——喻飞絮蒙蒙。 
  3。拈——用手指头拿东西。鹃鸣燕妒——以拈柳絮代表占得了春光,所以说使春鸟产生妒忌。 
  4。莫放——庚辰本作“莫使”,与前句“空使”用字重复,且拈絮是想留住春天,以“莫放”为好。从戚序本。南宋词人辛弃疾《摸鱼儿》词:“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写蛛网沾住飞絮,希望留住春光,为这几句所取意。 
  '鉴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