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善巧方便他用不上,这我们冷静的观察能够理解。
恶要不要断?不需要断,修善,恶自然就断了,就转变了,恶就变成善,不必刻意去断恶,修善原来就是断恶。戒律,我们也通过了长时间的思惟,为什么今天圣教不彰?不仅是佛,在中国,儒跟道也都有了问题。原因不外乎两个,一个是受了西方科学教育的影响,另外一个是把中国传统圣贤教诲抛弃了,造成现在的苦难,这是果。我们明白了,科学技术要不要?不能不要。最好是参照过去汤恩比所说的,科学技术我们只要求便利於我们的衣食住行,就是生活方面的这些服务就够了。除了生活必须之外,那些科技没有必要。这个观点很值得我们思考。
另外伦理、道德、因果,这是人天受乐的根源,如果我们要丢掉了,人生的乐趣就没了。那么佛法,尤其是净土,给我们讲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怎么产生的?修戒善心达到究竟圆满,所现的境界就是极乐世界。现在我们的三皈、五戒、十善都是有名无实,这很可怕。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复杂,总的来说,对内,我们从来没有学习过调心这个功夫,没学过!也就是调理我们的情绪,没想过这个问题。第二个是外面环境的诱惑,已经成了习惯,习惯就变成自然,所以不容易改。谚语所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个本性是习性,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我们从小培养出来的都是不善的,与自性完全相违背,真的是《三字经》上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把圣贤教育丢掉了。圣贤教育是什么?让我们的习性保持跟自性不至於太远,这是教育的目标,所谓是不能太离谱,可以离一点,不可以过分。现在是距离太远,自性是什么根本看不见、忘掉了,这还得了!
为了补救,我们这才学《弟子规》。《弟子规》在过去是一个人生下来接受教育的头一门功课。谁教的?父母教的,所以父母是一个人一生当中的第一任老师。你生下来的时候你还不会说话,我们一般人认为婴儿不懂事,那完全是搞错了,他很聪明,他很懂事,他什么都知道。现在外国人明白了,决定不敢轻视婴儿。他每天都在学习,他的学习可以说没中断,除了真的睡眠,睡著了,他只要睁开眼睛,他在学习,他在模仿大人。所以他看到的、他听到的、他接触到的,佛法说的,在阿赖耶识里面种子种下去了。从出生到三岁,这三年是根,这是教育的根,古人所谓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三年要是教好了,以后教他不费工夫。三年没有教好,再要想把他教好,那费劲可大!那很不容易。这种教育的理念方法,现在人不懂,外国人尤其不懂。我们迷失了自性,把教育的根疏忽了,总认为小孩没有成年不懂事,他懂什么!殊不知让这个小孩从小就学坏了。在中国历史上,你看到这些圣贤豪杰他怎么成功的?儒家讲的圣人,孔孟都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你为什么不能成为尧舜?你没有认真学习,认真的学习,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人人都可以成为孔孟,人人都可以成为佛菩萨,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我们如果要是对於这些教诲真正能体会得,那回头问问自己,我为什么不能成佛?为什么不能成为圣人?这一回头就是觉悟,破迷开悟。从今天学,来得及来不及?来得及,尤其大乘教跟我们说的,凡夫成圣,这个成圣是成佛,要多长的时间?一念之间,一念觉,凡夫成佛。这不像学世间的技术,需要时间慢慢来。迷悟在一念,一念迷,佛变成凡夫;一念觉,凡夫成佛,就在一念。一念的现象很普遍,问题在哪里?一念觉很不容易保持,到第二念他又迷了。那一念迷很容易保持,我们难就难在这里。如何能一念觉保持不变就成功了,这是真正困难点,我们发现了。如何让这一念觉能长时保存、保留?那你就要把佛菩萨的生活、工作、习惯,你认真去学习,他能保持,我从这个方法学习,慢慢自己也就能保持。这个保持就是持戒,就是行善,对人、对事、对物无不是慈悲善行。你能认真努力这样学,我们距离佛菩萨愈来愈近。不是别的佛、别的菩萨,是距离自己成佛、成菩萨愈来愈近。
六祖能大师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句话讲得太好了,所以他一生成就。一生不能成就的人是念念都是外面过失,这不能成就。几时学到不见世间过,这在理上讲很深,真的不见世间过是入不二法门。为什么?功过不二,善恶不二,是非不二,邪正不二,他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是什么人?法身菩萨。入不二法门就是证得三昧,在念佛法门里面讲的,你已经得一心不乱,一心就不二,二就没有得一心。得这个一心不乱,是理一心不乱,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那个位次高!这经上世尊为我们介绍的,生实报土的人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他真的成佛,究竟圆满佛。
那你要问,我们这一生行吗?善导大师告诉我们,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这个话给了我们信心。如果我们遇到的缘殊胜,这一生决定成功,没有一个不成功。尤其是印光大师教导我们的,在这末法时期修行,小道场,真正志同道合,有几个人在一起修行,各个成就,你说多么殊胜!印祖说不要超过二十人。我们想想,过去祖师大德,慧远大师集合志同道合的同修在一起修行,在一起念佛,在庐山建东林念佛堂,这是净土宗的开始。进入念佛堂的一共一百二十三个人,大家都发愿,在念佛堂念佛求往生,不离开念佛堂,就等於我们现在讲闭关一样的,闭生死关,一百二十三个人各个成就,无比的殊胜庄严。我们在《西方确指》里面看到,小型的十二个人,志同道合在一起修净土,都往生极乐世界。觉明妙行菩萨,觉明妙行是阿弥陀佛给他的名号,觉是觉悟明了,妙行是念佛。
特别是在灾难来临的时候,这诸位同修必须要记住,当我们遇到灾难的时候,头一个不能慌张,不要害怕。灾难一来,自己一慌张、一害怕,那就完了,那就是谚语所说的在劫难逃,你在劫数里头,你逃不掉。再大的灾难来临,心地清净,如如不动,你生智慧,不生烦恼。用什么方法来对付灾难?念佛,万缘放下,一心念佛,对自己来讲,这场灾难就化解。可不能乱,乱了方寸,那就坏了,那你就随业流转。世尊在《无量寿经》上教导我们,这对一般人讲的,当灾难前来的时候,专念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非常有效!所以称之为灵感观世音菩萨。当然念观音菩萨最重要的,要学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慈悲的心愈大,感应愈快、愈明显。我们常常说,慈悲心要遍法界,善意满娑婆,要常存这个心。
迷惑的众生、不善的众生要感化他,不能责备他,要怜悯他。为什么不能责备他?他没有学过,所以你要同情他。他要学过,故意违犯,这可以责备,没有学过。所以佛在《无量寿经》上讲得好,「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这不能见怪,要怪责我们自己有过失,为什么?有失於慈悲,慈悲心不圆满。他学过,明知故犯,这个时候可以责备他;没有学过的,不可以。现在圣贤的教诲已经疏忽了好几代。我们展开《无量寿经》,这个经文好像就是对现代人说的,我们要能体会到佛说经的义趣,就是在教我们现代人。再回头想想,我们自己也是过失很多,我们希不希望别人能够原谅我,能够帮助我改进?所以起心动念先要把立场调换一下,问题都没了。我跟对方调换一个立场,今天我是他,他是我,马上就明白了。转迷为悟,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常常替对方著想,我们的过失就会减少。人天教!受乐的众生发现了,真的是人天乐。
现在人天不乐,现代人很苦!天上怎么样?天上也没有从前那么乐。我们是听说,好像从前有人讲,韩国的山神他们想学佛,想找个老师,找到之后,师父就问他,你们做山神做了多少年?他说做了三千年。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在世,你为什么不去跟佛学?他说那时不知道,现在才晓得。缘不一样,现在才知道。而且说,人间太苦,作山神也苦,到天上去看看,天上也不尽如意,还是极乐世界好,这才能发愿求生净土。这些山神我们能理解,他到天上看到哪些境界?肯定是欲界天,不会是色界天。欲界有六层天,恐怕也只是下面二层天,四王天、忉利天,上面他恐怕就去不了。山神跟土地是一类,鬼神里头有福德的,我们一般称为大福德的鬼王,这个我们要知道,他们也选择了西方净土。
再看下面这一段,「意地证人空心,揽无漏五阴,真圣众生发现」。这个意思我们要懂,这是讲的小乘,声闻、缘觉,他们证得人空。佛讲二空,法空,他人空,法没有空,他认为法是有的,人是空的。人是什么?人是五蕴和合,五蕴是有的,人是假的,所以他所揽的是无漏五阴。漏是什么?漏是见思烦恼,无漏,这五阴里头没有见思烦恼,他还是五阴身。见思烦恼就是,见是见解的错误,思是思想的错误。佛教初学,把它归纳为见惑五条,思惑也说了五条,这好说,容易讲。见惑是见解上的错误,头一个身见,你看六道凡夫哪个不把身当作自己,这错误的。身不是我,小乘人不会执著身是我,身不是我,这是头一关。凡夫都把身当作我,都是以「我」为本位,只要有我,四大烦恼常相随!头一个就是错误的认知,认为身是我,叫我见,执著身是我,称为身见。第二个我爱,爱是贪心。第三个我痴,愚痴。第四个我慢,瞋恚。那你就晓得,爱、痴、慢就是贪瞋痴,三毒烦恼!这是末那识与生俱来的,你就有贪瞋痴慢。贪瞋痴慢不是后生,是前世带来的,生生世世都有这个烦恼,六道众生统统有。
阿罗汉觉悟、明白了,所以他把这个东西放下。《华严经》上讲这个境界讲得更简单,妄想分别执著,这属於执著。他把执著放下,不再执著身是我,我既然没有了,哪来的我慢、我贪、我痴!所以他把这个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放下,虽有五阴身,有色有心,因为他还有分别,还有妄想。三大类的烦恼,他放下一个,执著没有了,这个管用,为什么?他成正觉。佛法讲无上正等正觉,第一个是正觉,第二个是正等正觉,第三个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是佛,正等正觉是菩萨,正觉是阿罗汉,他证阿罗汉果。十法界里面,六道没有了,超越六道了。
从这些事上你去观察,执著的害可太严重了。因为你有执著,所以才有六道。六道从哪里来的?是自己变现出来的。有执著就有六道,没有执著六道就没有了。所以他的果真圣众生发现,这是小乘偏真涅盘,小乘的圣人。四圣法界里面,声闻法界、缘觉法界,发现了,小乘圣人。学佛可以说真得受用,真佛弟子!我们应当学,生活里面学不执著。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这都是执著。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也是执著。头一个在生活里,对於衣食住行,现在人所说的不必那么样计较。所以佛给我们做的示范,我们看到之后,无尽的感恩心生起来,他是这么慈悲。佛穿的什么衣服?粪扫衣。什么叫粪扫衣?别人破衣服丢到垃圾堆里面去的,不要的。佛把它捡回来洗干净,还有可以用的把它剪下来,不能用的这才丢弃掉。剪下来,多剪几次,慢慢就能缝成一件衣服。所以这个衣服质料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缝起来之后染色,染成咖啡色,叫杂染。正色,红黄蓝白黑五色,这五色叫正色,用这五种染料把它染成,我们叫咖啡色,佛一生穿这个衣服。印度天气热,所以三件衣服足够,晚上这三件衣服放在一起当被子盖,够了。地下铺一个我们现在叫具,具不是拜佛用的,是晚上睡觉铺在地面上的,佛过这个生活。
吃是托钵,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没有分别,而且真正做到平等。你看看,我们在经上看到的,世尊的僧团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加上他自己一个,一千二百五十六个人。出去托钵,每个人都去托,托回来之后,统统放在一起,然后再分著吃,所以说一钵千家饭,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这一钵饭,一千多家供养的,一千多个人出去托钵。不是说我托了我吃,你托了你吃,不是,那就不平等了。你托的那一家供养的饭菜好,他的饭菜差,他都混合在一起,那是佛法里平等。不是托了一面走一面吃,那个失威仪,不好看。托完之后回来,再一起吃。所以有托空钵的,没有托到的,没有关系,回来分一定能分得到。再有多余的,供养鸟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