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全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那些事全集-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兵法之所以奇妙,关键在于一个变字,所谓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战场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决断只在一线之间,进攻还是防守,前进还是退却,都要你拿注意,在你身边也许有一大群参谋,但他们往往并不站在真理一边,决断的还是你。如果参谋比你高明,为什么要你当主帅?!
  如果你能从那变化莫测的世界中,发现其中的奥妙,并就此做出正确的决断,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具备了名将最主要的素质。但是还有一关是你必须通过的,只有过了这一关,你才是真正的名将。
  现在我们来到最后一个年级,这个年级我们要学习的是坚强。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内容,所谓胜败兵家常事,不过安慰自己而已,打了败仗,死几万人,你能承受这样的心理压力吗,你怎么去面对那些士兵的家人,怎么有脸去见将指挥权交给你的上级?那是几万人命,不是几万只鸡!
  然而你的选择只能是坚强,即使你屡战屡败,但必须屡败屡战!我们可以想象,当你数次败在同一个人手下时,你会畏惧这个人,所谓的恐某症就是这么来的,即使你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不能战胜自己的软弱,还是不能成为名将的。
  而那些最优秀的人能够从失败中爬起来,去挑战那个多次战胜自己的人,这才是坚强!
'84'
  当你具备了以上所有条件后,你就成为了真正的名将,但还有一点,是你必须具备的,那就是运气。
  说起来似乎有点滑稽,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没准就在你万事俱备,准备大展身手时,一支冷箭射来,就此死掉,那才是比窦娥还冤,你的一切抱负和能力都无法展现了。战史上只会这样记载,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人在战场上被不知名小兵射死,其人具体情况不详。
  所以名将之路是一条艰苦的道路,非大智大勇,大吉大利之人不能为。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在这变化无穷的战场上,要想成为真正的军神,你必须在一次次的残杀中幸存下来,看着周围的人死去,忍受无尽的痛苦,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努力获取那不为人知的奥秘和规律,经历无数次失败,有勇气从无数士兵的尸体上站立起来,去打败对手
  这才是真正的名将之路,一条痛苦、孤独、血腥的道路,在这条路上,能信任和依靠的人只有你自己。但只要你走到终点,光荣和胜利就会在那里等待着你。
  无论是徐达、常遇春、王保保还是后来的戚继光、袁崇焕都是这样的名将,他们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他们完全有理由为自己的成长经历而骄傲和自豪。
  所以当不成名将的各位学员,你们完全不必为此而悲伤失望,因为这工作不是一般人能干的,甚至可以说,不是人能干的,诸位普通学员,还是回去做老百姓吧,那才是快乐的生活。
'85'
  在对北元战争连续取得胜利后,元军终于明白了眼前的这个敌人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容易欺负的南宋政权,而是一个可能彻底消灭自己的强大对手。
  王保保明白,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总会有机会的。
  两年后,一直龟缩的元军终于慢慢向明朝伸出了触角,他们四面出击,趁明军后撤,他们又占领了东自吉林,西至甘肃、宁夏北部的广大地区,他们以这些要塞为根据地,不断向明军进攻,使用的还是最让人讨厌的游击战术,你打他就跑,你走他又来。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与他的将领们开始讨论采取何种方式对付北元,在应对方法上出现了分歧,包括徐达在内的大多数人赞成进攻,一次性解决北元。但也有人反对。
  反对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刘基,另一个是朱元璋。
  刘基认为北元还有强大的实力,而且更重要的是,王保保还活着(保保未可轻也)。至于朱元璋,他更多的是凭借自己那天才的军事直觉。如果在十年前,他可能会坚持自己的看法,以防守为主,但现在不同了。
  他现在是一个伟大国家的君主,不可能再示弱于人,于是他同意了徐达等人的要求,拟定进攻计划。
  从这一情况可以看出,刘伯温之名确实并不虚传,他完美的诠释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规律。而朱元璋也证明了他获得天下绝无半分侥幸。
  领导就是有水平啊!
  朱元璋这次拟定了一个几乎完美的计划,他手下的名将们全部参与了这次行动计划。他召集了十五万大军,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各率兵5万人,分三路出征。
  其中以徐达为中路,出雁门关进攻和林,并沿途宣传要把王保保和北元皇帝赶出老家,然而这只是一个诡计,他的真实目的是引诱元军出战,在野战中歼灭敌人;这个计划可以说明两点,一、当时明军的实力已经相当厉害,可以与元军在野外决战,二、朱元璋的军事思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即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这是十分难得的。
  此外,李文忠为右路,出居庸关经应昌靠近和林,在徐达军队与元军决战时出其不意发动攻击,一举切断元军后路。并与徐达合击元军。
  冯胜为西路,出击甘肃,他没有固定的战略目的,只是起疑兵作用。可以说这一路基本是去观光顺便抢战利品的。
  朱元璋的这一战略部署,主攻,辅攻,佯攻皆有,分路出击,待时机一到,便可以三路合击。堪称一个完美的军事计划。
  但就如我们前面所说,战场上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没有人能够完全把握,即使朱元璋和徐达这样的杰出军事家也不能。
  出征的时刻到了,在三位将领中,冯胜的情绪是最低落的,因为他自认军事能力并不差,却只承担了配角,而徐达和李文忠颇为趾高其昂,作为战争的主角,此战一定要荡平北元!
  冯胜,其实你完全没有必要沮丧,因为在战争中,主角和配角是经常调换的。
  洪武五年正月二十二日,三路大军从不同的路线向着北元出击,等待他们的将是不同的命运。
'86'
  在出征之前,朱元璋让主将们自己挑选先锋,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徐达选择了一名资历尚浅的将领,由于此人是常遇春的内弟,而常遇春是他的老搭档,所以很多人猜测,徐达这次是走了后门,故意让此人立功,以告慰常遇春不能出征之遗憾。由于此次出征北元兵势威武,很多人都认为是必胜之战,大家都想抢着立功,对徐达任用私人很不满意。
  他们未免太小看徐达了,他是真正的明朝第一名将,用兵如神,为人公正,他之所以挑选这个人出征,只是因为此人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个人就是蓝玉!
  郁闷的冯胜也挑选了他的先锋,傅友德,这是一个真正的传奇人物,他之前似乎从来没有打过败仗,但由于表现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其名声远远不如郭兴等人。冯胜挑选他为先锋似乎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这两个人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这次并不成功的出征,这只能用无心插柳来形容了。
  洪武五年(1372)二月二十九日,徐达大军进入山西境内,蓝玉率领骑兵为先锋,先出雁门关,他的运气不错,在野马川(今蒙古克鲁伦河)碰到了王保保的骑兵,蓝玉奋勇当先,一举击败王保保。这是王保保的第一次退却。
  三月二十日,蓝玉连夜追击,在土剌河(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再次攻击王保保,王保保战败,向北逃去,这是王保保的第二次退却。
  徐达和蓝玉都很兴奋,在他们看来,击败王保保只在明日!
  而此时的王保保却终于等来了他的机会,报仇雪恨的机会。早在一个月前,他得到了明军出征的消息,在仔细考虑了自己的军队实力后,他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军事才能不如徐达,军队战斗力也不如明军骑兵,不能与明军正面作战,如战必败,要想击败明军,只能用伏击。
  为达到这一目的,他与元将贺宗哲商定,在岭北(今内蒙古北部)设下了圈套。所以他在战役开始之初,不断出兵与明军接触,故意战败,应该说蓝玉是一个头脑冷静的将领,他并没有孤军深入,而是等待徐达大军的到来。此时的徐达却也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上当了。
  五月六日,王保保突然出现在岭北,徐达立刻带领军队追击,当他进入岭北山区后,贺宗哲突然出现,偷袭明军,由于没有提防,明军大败,死伤万余人,此时王保保和贺宗哲合军一处,准备一举歼灭徐达的大军。
  可是徐达毕竟是徐达,他在四年级学到的科目挽救了他,在极为不利的境况下,他以令人难以想象的理智和镇定稳住了局势,将军队安全撤出,并修建了堡垒,挡住了王保保的数十次进攻。蓝玉在作战中十分英勇,多次掩护军队撤退,表现了他名将的素质。
  王保保看着煮熟的鸭子又飞了,只能望天兴叹,此生胜不过徐达矣!
'87'
  就在中路徐达军失败的同时,李文忠的军事行动也充分体现了祸不单行这句俗语的准确性,六月二十九日,李文忠率领军队抵达口温(今内蒙古查干诺尔南),元军败退,李文忠似乎是受了徐达的传染,也开始轻敌冒进,他将辎重留在后方,亲自率领大军轻装追击元军。
  李文忠并不是毫无战略考虑的,他的用兵特点就在一个快字,如果把徐达比作谋略周详的长跑选手,李文忠就是百米赛跑的能手,在应昌,他创造了一日破城的纪录,这次,他认准了元军没有防备,所以大胆追击,以图一举歼灭元军。
  当他追击到阿鲁浑河(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北)时,终于找到了败退的元军,只不过似乎和他想象中有点不同。这支部队并没有逃跑的狼狈和疲态,相反个个都龙精虎猛,跃跃欲试。
  似乎上当了。
  统率这支军队的是元将蛮子哈刺章,这是一个很有才干的将领,他采取了和王保保相同的战略,吸引明军主力进攻,然后寻找时机决战。此时的李文忠军已经连续追记了数日,十分疲劳,而元军利用小股兵力引诱,大部队却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他们已经在此等待李文忠很久了。
  到这份上了,啥也别说了,开打吧。
  李文忠确实厉害,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他亲自率领部队与元军交锋,激战数日,居然打垮了元军,歼敌上万人,但明军死伤也不少。按说打到这个地步,面子也有了,就该回去了。可李文忠实在不是好惹的。
  他力排众议,以惊人的意志力和指挥才能率军队追到了称海(今蒙古哈腊乌斯湖),一定要把元兵赶尽杀绝,元将蛮子哈刺章自知惹了大麻烦,招惹了这个煞星,他已经命令军队后撤,以躲避李文忠,打不起还躲不起吗?
  没有想到,李文忠欺人太甚,一点面子也不给,一路追过来,不要自己老命誓不罢休。俗话说狗急还跳墙,何况是人!元军随即以决战架势布阵,意欲与明军决一死战。李文忠虽然勇猛,却并不笨,看见元军要拼老命了,便收兵修建营垒,据险自守与元军对抗,元军十分惊讶,不明白这个追了他们几百里地的家伙为什么突然不打了,但这个人太可怕,他们畏惧明军设有诡计,也不敢轻举妄动。双方就此僵持下来。不久之后,李文中发现粮食不够了,便如同游行一般,大摇大摆的把部队撤走,元军看他如此嚣张,认定必有伏兵,不敢追击,李文忠就此班师而还。
  徐达和李文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打击元军的目的,但至多只能算是个平手,并不能算胜仗。
  而事先最不为人看好的西路军,却创造了奇迹,这一奇迹的缔造者,正是傅友德。
'88'
  西路军前进的方向是兰州,到达兰州以后,冯胜作出了一个决定,分兵!
  由于此次他的任务只是疑兵,没有什么作战任务,五万人在自己手下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让他们去干点事。但冯胜毕竟是一流的军事将领,深知大漠之中,分散兵力是大忌,所以他只给了傅友德五千人而已。更出奇的是,他也没有交给傅友德明确的战略任务,这也不能怪冯胜,因为他自己也没有具体的战略任务。
  在我看来,冯胜似乎是看着手下的五万人无事可干,让他们出去逛逛的。
  五千人确实不多,但要看在谁的手里,这些兵到了傅友德的手中,就逛出名堂了。
  神奇的傅友德
  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兵力少就龟缩不前,在判断当前局势后,他亲自率五千骑兵攻打西凉(今甘肃武威),击败元将失刺罕。一胜。
  取胜之后,傅友德马不停蹄,进攻永昌(今属甘肃),击败元太尉朵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