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全集5》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曹禺全集5-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义的手法,也用过表现主义的手法,但他又似乎不属于哪种流派。我以为他
基本上是个写实主义者,深刻的写实主义者。

他写出难以言传的美国社会中的悲哀与痛苦。他挖掘揭示人物的性格、
心理,那样沉厚深透,以至于使我们惊叹人原来是这样的复杂,彼此之间又
多么隔阂,难于互相理解。他表现了极端的爱与恨,他写了多面的生活和社
会。他的舞台像是一片望不到头的海洋。汹涌澎湃,风起云涌,暴风旋来,
它的怒潮腾起多么高的浪花。

有时又风平浪静,月光照着彼纹。海鸥水乌,夜光云彩;但又使人默默
感到海下蕴藏着无穷的思想与情感的暗流。

他的剧本,有些我是很爱读的,我在中学,读过他的《天边外》,那一
对兄弟的悲惨遭遇使我深受感动。天之外究竟是什么呢?幸福是不可及的,
只有幻灭、虚无。事实上,追求的结果是痛苦。这些美国人中的雄心勃勃者、
追求理想生活的人,仅仅是普通农场中的两兄弟,也下曾得到他们追求的目
的。两兄弟罗伯特和安德鲁,以及他们共同爱着的露丝写得真实动人。《天
边外》显示了奥尼尔的结构本领是无可比拟的。

至于他早年写的海上水手的几个独幕剧,虽然都是短短的一段,在他的
剧作中却是使人难忘的作品。

后来,我教书了,我对学生们讲过他的《安娜·克里斯蒂》。安娜小时,
被当水手的父亲托与人家抚养,被强奸后又沦为妓女。在一个码头的小酒店
里,终于和当年失散的父亲相认。她放弃旧生活,同父亲往在一艘运煤的驳
船上。他们救出落海的青年水手布克。布克与安娜相爱了。老水手一生离不
开海而又恨海;海是神秘、凶恶、残酷的,海使他漂泊了一生,永无定居。
他和布克多么渴望着土地、家庭、朋友,过一种陆地上的常人的生活,而不
再是一个个的码头、酒店,与他们鬼混的妓女,可怕的酗酒和酒醒来后的腐
烂的世界。强悍、可喜的布克一直盼望找到一个白壁无暇的姑娘,同她在陆
地上建立自己的家。有了安娜,一切都像是可以实现了。然而安娜告诉他,


她当过妓女。快乐的憧憬破灭了。但是,布克是善良的人,他也离不开安娜,
他们终于又言归于好。但这老少两个水手都是穷困潦倒,都没有一点积蓄。
为了给安娜一个陆地上的家庭,为了又一次幸福的憧憬,他们不约而同地签
了当水手的合同,到遥远的非洲去。老父亲与心爱的情人又要与安娜分离了。
海成为他们的敌人,他们恨这充满了风险的海,但他们又登上船去了,不知
何时才能重见。安娜留了下来,她将长久地翘首等待。

一九八○年,我曾在英国斯特拉福——世界闻名的莎士比亚诞生的小城
——看这个戏的演出,是莎士比亚剧院的演员朋友们邀我们在一个小剧场看
的。这个小剧场很像一个存放汽车的棚子改建的。大约只能容七八十个座位。
事先得到通知,要带着棉被去,因为正是冬天,铁棚似的剧场很冷。我们拥
着厚棉被,观看了英国第一流演员们演出的《安娜·克里斯蒂》。那真是出
入意外的精彩。我们忘却了一切,沉浸在无比的兴奋与感动之中。一个个出
色的人物在表演,把奥尔尼原作的精神表现得那样有力。海员内心的痛苦,
妓女的追悔,对旧生活的憎恶,对爱情的渴望,以及结尾时三个善良的人那
渺渺茫茫的希望,是那样淋漓尽致,惊心动魄,使人感到作者的心怦怦地在
我们耳旁跳动。

奥尼尔对人物的描写是十分精细准确的。即便是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人
物:酒店主、小伙计、老妓女,都几句话便把他们一个个活生生地勾勒出来。

我们被《榆树下的欲望》的深刻性感动过。资产阶级家庭争夺财产是一
个普通的主题。在奥尼尔笔下,真实的爱与对财产的贪婪成了难以调解的矛
盾。最终,年轻的继母艾比为了表明她对丈夫前妻之子埃本的爱情,把两个
人私生的孩子掐死。爱情似乎胜利了,但埃本和她都遭受了罪恶的惩罚。希
腊悲剧曾经有过类似的故事。然而奥尼尔却在美国一个农场里铺续起这个故
事。剧中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充溢着鲜明的美国乡土味。他刻画人物是既深又
狠的。两种欲望激烈的争斗,那种残酷性使人战栗,使入觉得奥尼尔对人生
探索得多么深透。

在大学时我读过他的三部曲《哀悼》(或名《只因素服最相宜》)。他
受古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的《奥瑞斯忒斯》三部曲的影响,写了这样一
个长剧本。他写美国内战时期曼农将军被其妻谋害,经过许多曲折,其女拉
维尼亚串通弟弟杀死了母亲的情人,逼死了母亲,最后与她有关系的人都死
了,她掩门独居,黑窗帘罩严所有的窗户,穿着哀悼的丧服,独自负担这个
名门家族的罪孽。爱情、情欲主宰了一切。弗洛依德的学说是一个幽灵,缠
住了戏中的人物。读了这本长戏,我惊叹奥尼尔善用人物的变态心理和相互
的爱与恨的关系。这部结构十分紧密的三部曲,它使我不能不一直读下去。
我料到在舞台上它也会叫人喘不出气来地看下去的。

一九四六年我在纽约看过《送冰的人来了》的首演。这个戏讲纽约西部
的小旅店的酒吧间,一群失业者终日昏天黑地地喝酒瞎聊,足不出户,各自
漫天扯地谈他们的幻想。大家都等希克曼,一个五金推销员,到小旅店跟他
们讲他的妻子如何不贞,背着他与送冰人鬼混的粗鄙的笑话来解闷。他来了,
却不再谈从前的这个老笑话,只劝他们正视现实,才能得到安宁平静。在店
主霍普庆祝生日的举座欢腾中,大家哪顾得希克曼的忠告。只有一个人,斯
莱德相信他的说教,不愿在人生的看台上看下去,只希望早早死去。终于听
到从太平梯那边扑通一声,原来另外一个人自杀了。斯莱德向前默视,四周
是酒鬼们昏闹的叫声。这个剧本反映三十年代美国经济恐慌中看不见任何出


路的严重问题。更动人的是奥尼尔戏中的各色各样可笑却是可悲的人物,他
们的语言无比地真实感人。

奥尔尼死后留下《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这是根据他自己的家庭人物
与事件写的,获得极大的成功。

奥尼尔一生反对商业性戏剧。他严肃地致力于对戏剧的探索与创造,他
深深地感到美国社会的各种问题,但又寻不到任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失望、
烦闷、痛苦,如同易卜生,他只提出了病态的社会现状,却开不出药方。有
人说他是悲观的,有人说他有神秘色彩。我以为他确实是一个正视人生的勇
士,一个正直、有理想的大艺术家。

奥尼尔的著作闻名于全世界,在中国已有不少奥尔尼剧作的译本。我十
分高兴龙文佩同志,一位对奥尔尼有研究的学者,以及她的同事们力图把奥
尔尼的剧本介绍给我们,使我们能更多更深地认识这位剧作家,我们需要把
奥尔尼的剧本在中国舞台上演出,这会使我们了解美国的文化与人物。当然,
今天美国的人物又和奥尔尼所写的,不大相同了,但不朽作品中的人物,总
是能让人理解,使人感动,催人思想的。

奥尼尔的剧本应该全部译出来。我期望《奥尼尔剧作选》的编者龙文佩
同志与和她有同样志趣的译者做到这件大事。

(原载《外国戏剧》1985年第 
1期)


永远珍美的玫瑰

——看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

每到星期日的晚上,我和家里的人都记挂着一件事:今晚有《四世同堂》。
我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地看下去,又这样一个星期又一星期被思索缠绕。我
想到很多,中国,中国人,我们民族的苦难,那些过去了的而我又终生难忘
的一幕幕。。我找到了《老舍文集》第四卷,开始细细地读起来。

一面读小说,一面看电视剧,《四世同堂》令我激愤,痛心,又令我感
动,思索。

老舍先生笔下的人物是一些生活在旧北平胡同中的各色小人物,他们的
生活是普通的、琐碎的,甚至是庸碌的。他们挣着自己的饭,过着自己习惯
了的平安日子。小小的一户连着一户的胡同,胡同中遮阳的树荫,护国寺的
庙会,漂亮的兔儿爷,拉洋车的小伙子雪白的背心,虽然没有油水但也香喷
喷的棒子面粥。。北平处处可以闻到它古老的别有韵昧的幽芳。“七·七”
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这些强盗、侵略者踏进了北平。一切都变了。北平
成了一个被踩在野兽脚下的流着血的生命。北平人也变化了,这变化不止是
他们受到了困苦,受到了欺侮;最深的变化是在他们的心中。在他们那原来
只知挣饭,只知安分守己,只知孝顺,只知享受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的心里,
生出了仇恨,生出了对国家的爱与责任,生出了反抗的火。他们不是英雄,
他们也许不会成为英雄;然而在侵略者面前,他们从内心最深处感到自己是
中国人!他们想的,他们做的,他们忍受的,他们仇恨的,都在说这一句话。

老舍先生是那么地了解他笔下的人们,他对这些劳动人民寄予了深刻的
同情与赞美。小崔之死,以及他死后街坊邻居们为小崔太太所做的事,这些
场景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些普普通通的北平百姓,用团结、用互相
之间的支持来反抗侵略者的残暴,他们做了他们所能做到的。

有受屈辱然而保持着那美好光彩的心,也有以屈辱别人为乐的卑微龌龊
的灵魂。有时我甚至惊讶这些灵魂的丑恶。对于这些不知亡国之耻的畜生般
的人,对于他们的没有心肝,他们的可悲,老舍先生的刻画、揭露是那样痛
快淋漓,那样透彻。

《四世同堂》所描述的是一段北京人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也是中国人
要永远铭刻在心的日子。日本军国主义带给我们中华民族的是苦难、屈辱、
斗争的勇气,与持久的警惕。同样,侵略战争也带给了日本人民深重的灾难。
《四世同堂》中那位日本老妇人,她的亲人的遭遇正诉说了这一点。中国人
民与日本人民都饱尝了侵略战争的苦,痛恨侵略战争。一切侵略者必死于侵
略。这一切都是我们今天的人们要牢记的,要警告那些至今仍怀着军国主义
思想的人的。

《四世同堂》是一部很好的电视连续剧,它忠实地体现了老舍先生作品
的风格。浓郁而亲切的风土人情的气息弥漫始终。它记述了历史,同时又记
述了北平的风情,北平的人,及他们特有的思绪、情感和生活。这种深沉、
朴实的格调,与导演对作品的理解是分不开的。理解了作品,并且把它变成
电视艺术,这是一门学问,是值得当今众多的电视剧创作者研究的。这是一
项认真严肃的工作,而《四世同堂》的创作集体在这一点上作出了非常好的
榜样。无论导演、演员、布景、灯光,还是化妆、服装、道具,都为这个艺


术作品的完成做出了适如其分的贡献。正是这些想象力与求实相结合的创
造,才使这部作品那样完整,精美。

尤其要提到这部电视剧中的演员们。他们的可贵在于他们牢牢地保持了
这部作品的风格,把自己溶化在其中,把各自的才华凝聚在每一个角色的身
躯心灵之中。我相信他们正是祁老人,正是韵梅,正是瑞宣、瑞丰,正是四
大妈、小崔、小崔太太、白巡长,正是大赤包、冠晓荷。。这些演员在他们
所扮演的人物身上表现了他们值得赞扬的理解力和演技。每当我坐在电视机
前,作为一名观众,我不由得要感谢他们。感谢这些艺术创造者,他们用自
己的劳动献给了我们这么好的一部电视剧。我希望有更多的中国、日本及世
界各国的人民能够看到它,了解我们的人民,了解我们的历史,了解我们的
艺术。

当我看到剧中天佑老人之死的时候,我心里十分难过,不由想到了老舍
先生,想到他的死。他也是不甘忍受屈辱而死去的,竟死得那么像他笔下的
天佑老人,也是跳了河,北京的一条河。看到天佑老人,我的心里就浮现出
老舍先生,那时的他虽然我没有看见,但我想我是知道他的。我流下了眼泪,
为了天佑老人,更为了老舍先生。

一九四六年,老舍先生和我接受美国国务院的邀请,访问美国。在美国,
东西南北远游之后,我们俩就定居在纽约一个安静的街道上的客舍里。朝夕
相处,但少聊闲天,他完全浸沉在创作的气氛中。上午,他绝对关在自己的
书房里;有时,看他用心读美国大小说家福克纳的长篇作品。福克纳的文字
是很晦涩的,但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