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的哲学家研究悲剧的理论,是数不胜数的。我只谈今天我个人的看
法。
我们当中有一种人,太超脱了。台上信奉儒教,下台便讲道教;在朝时
贪污苟且,下野后定要作得滞洒超脱。最能把生活安排恰然自得的,莫如晋
朝陶渊明了,在乱纷纷,杀人如麻的晋朝,归耕田园,自得其乐。那种超逸
而淳厚的诗境,后人总是挖空心思,因循蹈袭,故作雅人的。如果中国人全
停留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中,中国的历史真个停留在晋朝
那个竞尚清谈的时代,就怪不得今天的侵略者、独裁者同声赞颂泱泱哉中国
的数千年的文化了。大家苦恼的,平价米不好买,物价指数日高,生活津贴
不足维持,这是现实。但是民族要存在,中国要立足于世界,我们要救亡,
要反抗,自来中国人民是吹着雄风的。
一般人不大爱看悲剧,因为悲剧的主人大都是失败者。但“失败”的人
物中不少是伟大的胜利的灵魂。“成者王侯,败者寇”的观念应该推翻。这
种观念的基础,只着眼于“成与败”,不想到“是与非”。立足真理,有所
作为的人,是正义与信念激扬砒励他这样做。学习成功者,容易。从失败中
看见真理而为之奋斗,那是难得的。伟大人物,常常在悲剧中才能看见。理
想是推动的力量,失败尽管失败,但绝不妥协。正因为悲剧人物有一种美丽
的,不为成败利害所左右的品德。他们的失败,不是由于他们走错了路,而
是由于当时种种环境的限制。艰难苦恨的道路,早晚总有走通的一天。一时
走不通,他却勇于承担真理的重任,追求到底。这就是中外古今的革命家、
文学家、科学家,使人永远敬仰的力量。悲剧的精神,不是指成功的精神。
如果能从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气魄去体会悲剧的精神,中国的将来便会脱
离混饨的局面,成为一个自强不息,独立富强的中国。
悲剧的精神,使我们振奋,使我们昂扬,使我们勇敢,使我们终于看见
光明,获得胜利。
我的话像是讲完了。笨拙的嘴舌,是说不明白真理的。不过巧妙的言词
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有入说:“巧妙的言词是一面窗帘,可以算是一个美
好的装饰,但却把阳光遮住了。”所以说真正的精神是在言词之外的。言词
本身时常是件靠不住的东西。今天我所讲的,不过是言词,至于精神,却要
大家去体会了。
(原载《储汇服务》第
25期)
作者附记:这是我于一丸四二年二月,在重庆“储汇局同人进修服务社”的讲词,经李家安同
志记录。这记录今天看,似不甚准。大约,当时我讲得不清楚。此外,也因为我想讲,又不能讲透,
现在追忆当时的情势和那种愤慨的心情,尽量按照彼时环境可能讲的写了,写得还不透彻。当然,也
不该用今日眼光写透彻了,但我在原讲话里说“悲剧的精神是要极端的”。这个论点,只代表我的心
情,我删去了。
十月革命与《带枪的人》
在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今天,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包哥廷的剧本《带
枪的人》,是具有很大的意义的。
《带枪的人》是苏联文学的经典著作,它长时期享受着苏联人民和全世
界进步读者的热烈欢迎。因为它不只是忠实地深刻地描写了十月革命的伟大
时代,更由于它是第一次在若干重要方面表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伟大
的列宁的形象。
伟大的十月革命,给人类开辟了自由、幸福、光明的大道。它告诉我们,
劳动人民不再是地主、资本家和旧时代的统治者压榨剥削的奴隶,他们作了
自己的命运的主人。从此,苏联人民以空前的速度在工业、农业、科学文化
各个战线上飞跃发展。
四十年来,苏联成了人类仰望着的光芒四射、永不熄灭的太阳。它广泛
地传播了劳动人民的真理,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照耀着一切黑暗的角落。四十
年来,苏联人民一直以震撼世界的英雄事迹和行动,保卫着共产主义的理想,
维护着全世界持久的和平,空前提高了苏联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苏联人
民把他们在经济、文化、科学上的卓越成就,慷慨无私地贡献给全世界被压
迫的民族和人民。四十年来,凡是在十月革命的光芒照耀下进行解放事业的
人民和国家,就必然获得了幸福和光明。然而在另一个世界里,资本主义国
家流着人民的血汗,一直为了争夺超额利润不断地冲突、争斗、掠夺,就必
然走上了灭亡的道路。
这正如在剧本《带枪的人》里,幕终时列宁所预示的:
苏维埃共和国的榜样,将永远树立在全世界面前。我们的苏维埃社会主
义共和国,将成为国际社会主义的永不熄灭的火炬。
在那里是——冲突、战争、流血,千百万人的牺牲和资本主义的剥削。
在这里是——真正的和平政策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根据葛一虹
译、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本)
谁是《带枪的人》这个剧本里的主人公呢?
是雪特林,是契毕索夫,是无数像他们那样普通的而又是英雄的农民和
工人。他们为了“把和平的事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抛弃自己的妻儿老小,
甚至于自己的生命;为了建立世界第一个工农联盟的社会主义国家,走上了
革命斗争的最前线。
在伟大的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这些不朽的英雄们,在苏联的肥沃的黑
土里撒下了饱满的种子。四十年后的今天,苏联人民的数不尽的光辉成就:
丰裕优美的生活,高度的文化,海洋一般储蓄着的粮食与钢铁,和世界上最
先进的科学创造,包括全世界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第一种远距离飞行的“图
—104”“图一
114”飞机、洲际导弹和象征着共产主义万能的智慧之星,第
一颗与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等等,都证明了十月革命的英雄们领先行走的社
会主义道路就是全人类都应该走的道路。
苏维埃红色政权建立起来了。戏中工人出身的赤卫军契毕索夫,遇见了
从前线回来的农民士兵雪特林,便以一个工人阶级的同志的热情,教育着雪
特林,告诉他:“你呀,奴隶!不能一辈子做奴隶啊!”(第一幕第六场)
雪特林:我不跟你争,我是奴隶,可你是什么,是老爷吗?
契毕索夫:得啦,别耍嘴皮于啦,咱们走吧!
雪特林:等一等。
契毕索夫:什么?
雪特林:你是他们的自己人。。。可我呢?
契毕索夫:他们。。他们——那就是咱们啊,你懂吗?
雪特林:不过,你总是个党员啊?
契毕索夫:你呢?
雪特林:我还差一点。
契毕索夫:你不是没收过资本家的房产吗?
雪特林:不错。。那是刚好碰上的。
契毕索夫:不,兄弟,现在全都定局了,要是一变了天,他们会从地底下钻出来找你雪特林
的。
雪特林:这倒是实话。(热烈地)我赌过咒,我什么党都不参加,——你到那儿去弄人呢?
我连列宁的像片,都没看到过,可是我心里感觉到他。在前线,我再也不相信上帝
啦,可是我相信列宁。你说,我们能不能在哪儿看到列宁?要碰巧遇上了,你一定
指给我看?
契毕索夫:当然要指给你看了。
雪特林:等一等。
契毕索夫:好,什么,凡尼亚,我真想敲你的脑袋瓜子,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
雪特林:我说了去,那就是去嘛!不过你说,我去做些什么?
契毕索夫:做什么?
雪特林:嗯。
契毕索夫:干革命,懂吗,。。社会主义的革命!
雪特林:(等了一会儿,正一正腰带,挽起枪皮带,背上了枪)从古以来没有的事,第一回。
走吧,朋友们。。
于是,工人和农民拿起枪,“翻转了整个的俄国”,这真是“从古以来
没有的事,第一回!”
这正如契毕索夫第一次见到雪特林时,就以无限的豪迈和信心说的:“就
是这样吧,你和我一道去征服整个世界,。。我们除了身上的枷锁以外是不
会失掉什么的。”
十月革命,就是千百万像契毕索夫和雪特林这样的工人、农民在伟大的
列宁和钢铁一般的苏联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了流血流汗的英勇斗争,
才获得成功的。
这就是为什么在剧中第十场列宁打电话给真理报编辑部,要他们写普通
的平凡人的英雄事迹,用清楚明白的话,真实、迅速地把现实写出来。他指
示“要和普通质朴的士兵们谈话,要明白他们想的是什么,采访一些最重要
的、必要的和有决定意义的东西。”描写普通人的英雄事迹,永远和劳动人
民紧紧联系在一起,难道这不是今天的文艺工作者应该努力遵循的道理吗?
《带枪的人》是一部出色地描写了人民和革命的剧本。使人永难忘记的
是作者包哥廷描画出来的列宁的形象。提到列宁,高尔基说:“描写他的肖
像是困难的。。。他朴素,像真理一样的朴素。。。他是简单和率直的,就
像他所说的话一样。他的英雄主义差不多没有外表的光采。”这是多么困难
而复杂的任务,来描写像列宁这样一位巨人。但是作者抓住主要环节,他把
伟大的领袖列宁和人民的亲密关系真实有力地描写出来。他使我们深深感到
领袖列宁的伟大中的朴素和他朴素中的伟大。
高尔基说,列宁的思想像指南针一样,总是指向着劳动人民的阶级利益,
这一点在《带枪的人》里,剧作者是完全做到了的。伟大。的列宁对党和革
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他对同志们的恳切、亲密和热爱,他对敌人不留余地的
忿恨和憎恶,他的智慧和伟大的洞察一切的力量,他处理问题的明智、迅速
和对革命前途的信心,他的利刃一般地对敌人的无情讽刺和在同志们当中的
舒畅和幽默,他对劳动人民的发自衷心的关怀,——这一切在短短几次列宁
的出场里,已经鲜明地显露出来。自然,完完全全把列宁这样伟大领袖的精
神,用艺术形象表现在读者面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然而,苏联的文
学已经向全世界贡献出这样一个卓越的榜样。在这个剧本里,列宁和人民的
动人形象,已经成为永远能教育人,鼓动人,提高入的战斗性和热情的力量。
它告诉我们要依靠群众,永远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便是伟大的苏联共产党
永远不可战胜的缘故。包哥廷出色地描写了党和人民的关系,描写了工农联
盟的伟大力量,这便是这个剧本长久吸引住人们的心灵的所在。
第二幕第八场,列宁和农民士兵雪特林在斯莫尔尼宫的走廊上偶然相遇
的那一段,是全剧中最动人的一场。谁能忘记伟大的列宁亲切、朴素、有力
的对话呢?一切都像在我们眼前发生的真实一样地清楚。作者写出列宁对于
这个农民出身的兵士自然而真挚的关心,他的一眼看透主要问题的智慧,他
的富有极大鼓动力量的准确而显明的逻辑。雪特林——一个觉醒了的被压迫
的农民——开始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决心捍卫十月革命胜利的成果,要
紧紧握住苏维埃政权伸出来的手,从此自己掌握和平的事业。这一切都是自
然而生动,像阳光照射下来一般地明朗、真实、集中地印在我们的心里。这
便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最有力量的笔触。
《带枪的人》是一面十月革命的镜子。它照见了推动革命前进的积极因
素和人物,也照见了丑恶腐朽的反动的渣滓。剧中第一幕第四场,帝俄大资
本家西比尔采夫、大地主伏尔加人、西欧化的资本家等等是共产党的死敌。
他们说,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要扑灭布尔什维主义,这些人要联合一切反动
的党派“和衷共济”地把俄罗斯献给德国人,因为在他们的面前只摆着一个
使他们战栗、恐怖的问题——布尔什维主义。大资本家西比尔采夫说:
“。。那么,一切事情都顾不得什么体面不体面了。我们应该毫无愧色
地自觉地把彼得堡让给德国人,建立德国的政权和德国的政体,把‘同志们’
一个一个的绞死,给俄罗斯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这和我们在整风初期听见那些恶毒的人们扬言要杀死所有的共产党人,
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造成中国的“匈牙利事件”,欢迎资本主义的复辟,
又有什么区别呢?至于剧本所描写的那扫”着革命招牌,实际做着资本主义
代理人的孟什维克和“活动家”们,他们更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最毒恶、最卑
鄙的敌人。他们和中国今天的敌人有同样阴险、肮脏的嘴脸。
剧中斯大林对即将出发的赤卫队员们说:“对劳动人民的敌人用不着仁
兹!”
在这场极端尖锐复杂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