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f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 第4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必心里念念是阿弥陀佛。那是怎么个念法?念念与清净寂灭相应,就是真念佛。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的德号,真正会念佛的人是念自性的性体,不在乎这一句佛号。你念得更深入,你念的是自性的理体。我们的生活、行为,点点滴滴都是自性圆满的流露,那才叫真正的净行。这个净行,佛菩萨有没有表演给我们看?有,《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就是表演。「如来往昔修诸行」,五十三参圆满的表演给我们看。这五十三位善友不是菩萨,一般人看他们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是从相上看,也是经中常讲,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所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从所现的相分上来看。我们在《四十华严》里面读到,吉祥云比丘是初住菩萨相,海云比丘是二住菩萨相,妙住比丘是三住菩萨相,从相上看的。如果从性上看、从本上看,都是诸佛如来化现的,他们不是真正的法身大士,是诸佛如来示现的;应以初住菩萨身分出现,他就现初住菩萨身分。
  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看到,第七回向菩萨是观世音菩萨,如来化现的;应以第七回向位而得度者,就现第七回向位的现相。观音菩萨在五十三参里面是第七回向菩萨,我们大家都知道,观音菩萨早就成佛了。由此可知,全是诸佛如来的化现,不是真正的菩萨。真正的菩萨是谁?善财童子,那是真的。善财参访吉祥云比丘,他就是初住菩萨;而示现初住菩萨的吉祥云,是诸佛如来。我们读这些大乘经、一乘了义的大经,对於这些本迹因缘不能不知道。然后才知道佛的恩德大,才真正体会到,经上所讲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慈悲到了极处,为我们做出种种示现。所以种种示现都是纯净之行,一丝毫的染著都没有。谁有能力在事事之中、点点滴滴当中,都是修极清净行?大彻大悟的人行,明心见性的人行,在净土宗得理一心不乱的人行。为什么?他已经入无障碍的境界。无障碍的境界是佛境界,也就是大乘法里常讲的入佛境界、入佛知见,他们行。可是我们现在虽然不行,我们要知道,知道之后我们就不造业了;不知道这些道理、事实真相,很容易造业。造什么业?随便批评人,造口业。我们实实在在不晓得周边环境一切人,我们肉眼凡夫不晓得,很可能这些人当中,就有不少是诸佛菩萨再来示现的,我们随意批评,岂不是得罪诸佛菩萨?我们不学《华严》,对这些事情很难体会,学《华严》这才恍然大悟。
  善财给我们做一个修学最好的榜样,做学生只有善财童子自己一个人,善财眼目当中除自己之外,所有一切依正庄严都是如来化现的,都是诸佛菩萨、都是善知识,所以他一生圆满成佛。你要问,善财凭什么成佛?就凭这一点成佛。何以见得?佛在经上有理论给我们做依据,「佛眼看众生,众生都是佛」,他成佛了。我们为什么成不了佛?我们凡夫眼看佛菩萨都是凡夫,看佛菩萨都有过失,是我们的过失,我们造罪业,我们的心不清净,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每一位同修都知道,「心净则佛土净」,都知道「境随心转」,我们心不清净。「土」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依报环境,我们心不清净,我们依报环境怎么会清净?我们不是佛心,你怎么会见到佛?善财童子的心清净,所以他修学的环境是净土;他心是佛心,所以他见无量无边诸佛。这里头有个非常重要的原理,如果我们能够体会到,你一丝毫疑惑都没有了。这个原理,就是佛在《华严》上讲的「唯心所现」,心就是如来,心就是自性。既然是唯心所现,那我们要问,哪一法不是真心?哪一法不是自性?所以宗门彻悟之后告诉人,「头头是道,左右逢源」,随拈一物无有不是。无有不是什么?无有不是自性,哪一法不是自性?自性是如来,自性是真佛,自性是佛之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是佛之相,相从哪里来的?相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我们细细去参究,「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心想生」,你去参究这几句话,这几句话是圆顿大法,圆顿教学里最重要的理论纲领。果然参透了,你才晓得世出世间无有一法不是自性,无有一法不是如来,我们就入佛境界。最低的果位也是圆教初住菩萨,你也就是法身大士,你的心极其清净,决不会起一个妄想,绝对不会起一个杂念。
  你今天还有妄想、还有杂念,妄想杂念障碍了你的心性,使你不能明心见性,使你所有一切的行为都是染污行,不是清净行。我们这才明了,我们为什么会染污,为什么会不清净,我们今天当家做主的是意识。说清楚一点、说明白一点,第六识跟第七识当家做主;第七识是执著,第六识是分别,分别执著染污了自性,我们今天当家做主是这个。彻底觉悟的人,当家做主的是自性、是如来。所以悟了的人,我们用《百法明门论》里面的讲法来说,悟了的人跟诸佛如来同生性,没有觉悟的人跟诸佛如来是两样的,叫异生性,异是不一样。没有觉悟,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们,声闻、缘觉、菩萨,还包括藏教佛、通教佛,他们都还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他们用得正,六道凡夫用得邪、用得偏邪。他们用得正,但是没有摆脱,还是八识当家;实际上,八识就是指六、七识。
  四圣法界跟六凡法界差别在哪里?我们在讲席上曾经跟诸位同修报告过,四圣法界的人,他能够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随顺佛的教诲,但是还是用分别执著随顺佛的教诲,所以在天台家讲他们是相似位,这已经很了不起,超过六道轮回了,「相似即佛」。我们的麻烦在哪里?随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不肯向佛菩萨学习,随顺自己烦恼习气,这在天台家讲是名字位,「名字即佛」。说得不好听,有名无实,依旧是凡夫,轮回心造轮回业,还是搞这套。如果真正发心了,随顺佛菩萨的教诲,认真学习,学得还不完全像,有一点像,但是又不像,这是天台大师讲的「观行位」。观行位是你学习的功夫是有点得力,但是随顺佛陀的教诲,这里面我们世间人常讲七折八扣,讨价还价,做得不圆满,能够做到一成、二成,这是观行位。这种修行方法决定不能够出三界,也就是说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但是决定不堕三恶道。名字位有名无实,还是会堕三恶道。过去灌顶法师,在《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疏钞》末后,跟我们讲念佛有一百种不同的果报,他第一个就是「堕阿鼻地狱」,最后一个是「上上品往生成佛」。他这一百种果报,诸位仔细看,确确实实跟天台大师讲的「六即佛」的意思完全相合。前面没有办法,念佛还是要堕三恶道的,那是名字位;念佛能够得人天福报,不会堕三途的是观行位;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乱,超越六道轮回,这是相似位;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是分证位。分证位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分证位。
  凡圣在理论上讲是一念的转变,凡夫成佛,阿鼻地狱众生成佛,理论上都讲得通,一念,一念觉,凡夫就成佛;一念迷,佛就堕落,凡夫跟佛是一念之差。一念圆满的觉悟,你的行为决定跟《无量寿经》上讲的一模一样,这个东西哪里要学的?自然的,不需要学习。我们是实在讲,无始劫来迷得太深、迷得太重,烦恼习气太重,断不了;不但断不了,悟也没办法悟得。古人常讲「理可顿悟,事须渐除」,我们现在这个理,顿悟的能力都没有,你说这种障碍多大!我们是天天在薰习,所以我们的悟是渐悟,每天在读诵,每天在讲演、在讨论。我在讲台上四十年的时间,跟大家讲,我四十年没中断,所以是属於渐悟,不是顿悟。你们可以听听我过去讲经的那些录音带,往年还没有录相,留的有录音带。你把我那些录音带,一年一年你拿来比较听听,你就晓得我是渐悟,不是顿悟;不是上根利智,是中下根性。中下根性能有今天这一点成就,没有别的,锲而不舍天天干,没有一天中断。自己总得要晓得自己的根性,这才好办,不知道自己根性,那就非常困难。
  我们知道自己根性是中下根性,而且下的地方占的成分多,中的占的成分少,所以才真正把所有一切事务放下,专心一志。我一生不敢搞道场、不敢领众,这大家都晓得,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为什么?专心,才有这么一点悟处,今天一切经论展在面前,意思会生起来。如果我要跟别的法师一样,也去搞道场,管人管事,说老实话,经典展开那个眼睛是黑的,看不出经典的意思。看不出来怎么办?照古人注解讲,要是有一点诚意、有一点恭敬心,注解没讲错,就算不错了。但是照古人注解讲也不容易,古大德的注解跟经义没有两样,我们晓得经字字句句无量义,古大德注解字字句句也是无量义。如果你没有悟处,照他注解讲,依文解义,佛家讲「三世佛怨」,祖师大德也喊冤枉,你把我的意思搞错了。讲得再好也可能堕到契理不契机,你的过失就比较小,理上讲没讲错,但是听众不得受用,犯这种毛病。更严重的毛病是求契机,讲得好听,但是违背宗旨,契机不契理那个过失就大,那个堕落就深、堕落苦。总要有悟处,悟处是自己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觉,要排除自己的障难。
  所以我深深体会到释迦牟尼佛是好老师,真正是好的典型模范。佛一生没有建道场,没有地方住的时候,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我们要能明了,他做出样子就是教我们学习,教我们一切放得下。当年佛在世,像只树给孤独园、竹林精舍这些大道场,居士建的,与出家人毫无干涉。居士们礼请佛陀,带著他的弟子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弘法利生,佛是来作客的,不是作主的。我学佛之后,我看出来,所以我的主张,道场决定要在家人,让出家人专心办道,不要管这些拉杂事情。可是有很多出家的道友反对,好像我们这个道场权都在人家,我们在这里看人家脸色过日子,很难过。他们提出这个意见,好像也有道理,其实没有道理。我们出家,出家就没有家,出家再建个道场,不又回家去了?你对道场有所有权,你出了个小家,入了个大家,实在讲已经违背出家的意义。每天周边有那么多复杂的人事,你哪有时间去读经?教理不明,你怎么修正你的行持?
  在中国古时候,寺院丛林多半是国家建的,十方道场,十方常住。我们看看寺院的匾额,「敕建」,敕建是皇帝下命令建的。居士们护持这个道场、建立这个道场,请出家人来作住持,来管理这个道场的行政,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诸位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诸位仔细去看看经论,只树给孤独园有没有「住持」这个名字?释迦牟尼佛是不是住持?没有。佛陀在世,人家请讲经就讲经,请说法就说法,绝对没有管理道场这些行政事务,没有。佛没有,佛的弟子也都没有,那个时候道场这些事务管理全是在家人。这是到中国来产生一个很大的变化,出家人管理寺院行政事务。可是我们在古书里面看到,管理行政事务的那些人都是佛菩萨再来的。天台山的住持智者大师,释迦牟尼佛化身来的,等於说他来作义工,他来作护法。这就是说明,凡夫要搞这些事务,你这一生当中决定不能成就,除非你是再来人。我们想想,烦恼习气多难断,天天搞这些是非人我;内贪瞋痴慢没有断,外面五欲六尘的诱惑,你有什么本事能够超越轮回?你有什么本事、有什么把握,你能往生极乐世界?人贵自知之明。所以我劝勉同修,在今天这个大环境当中,我们要想把佛陀的教学再兴旺起来,叫这个世界众生都能够得利益,你要真正发心,此地讲「清净大愿」,你要发这个大愿。什么叫清净?清净就是一定要离开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你才叫清净。
  一定要学习释迦牟尼佛那种生活方式。所以说建僧团,我来当护法,我护持你们,我给你们找一块土地,我不会建房舍,我想到的是蒙古包好,现在一个蒙古包听说人民币只要一千多块钱,我就算它两千块钱人民币。一个蒙古包住四个人,四个人是一众,僧团一众;有多少人,我们买多少个蒙古包。当中用个大的建筑物,愈简单愈好,做佛堂、做讲堂,住众统统住蒙古包,蒙古包是高级帐篷。生活是托钵,附近乡村里面去托钵,人家供养你一钵饭。我们托钵也要学佛的方法,不可以一个人去,至少你住一个帐篷四个人,四个人一起出去托钵,这是一个僧团。人家供养你吃,你吃完之后,就在那里讲经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