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好处,不值得羡慕,没有出三界,没有脱离轮回,这是我们要觉悟的。他那两句话说得很好,「来去都空空」,这就是真正体会到三界六道不值得留恋。你真的清楚、真的明白,修福,修福修慧,了生死、出三界,那是真实的果报。所以,我们读到天王的名号有很深的感慨。
第二尊,『妙目主天王』。这一尊天王名号里面标示出「妙目」,目是眼目,佛经里面常说「如来五眼圆明」,那个眼目就妙了。如来有肉眼,跟我们没有两样;如来有天眼,跟天人见的能量也相当。我们肉眼可见的,佛也见到,可是天眼能见到的,我们肉眼见不到;佛有天眼,天人能见到的,佛也能见到。如来有慧眼,慧眼是声闻、缘觉的见量,他们能够见到的东西,天人见不到。如来也有慧眼;换句话说,声闻缘觉能见的,佛也能见。如来有法眼,法眼是菩萨之眼,能见度就更高,声闻、缘觉见不到的,菩萨可以见到;佛有法眼,菩萨能见到的,佛也能见到。末后说如来有佛眼,这个见量是究竟圆满,菩萨见不到的,佛都能见得到。五眼圆明,圆是圆满,明是融通,说明一即是五、五即是一,这才是真正的妙目主。在此地给我们显示的天王不是凡夫,诸佛如来应化的,所以他有妙目。落实在我们现前修行上来说,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观察要谨慎,要有能力辨别真假,不能够把假的当作真的,把真的看作假的,你就错了,你看错。有能力辨别邪正,一切人事物哪些属於正、哪些是邪,要有能力辨别;有能力辨别善恶、有能力辨别是非、有能力辨别利害,你要是有这些能力,你也算是五眼圆明。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不容易,我们看现前世间很多人,包括我们佛门的同学,甚至於包括出家的同修,往往把假的当作真的,把真的当作假的,看错了,看错就修错了;那要讲护法,护错了,真正的福田舍掉,没种到福,假福田上真的下了不少种子,到后来一无所获,一样也收不到;不能怪别人,怪我们自己看错了。所以妙目主的意思就很深。
现在我们要问:怎样培养我们的正确观念,也就是妙目如何来培养?只有一个方法,多读大乘。读诵大乘一定要有好老师指导,才能够收到效果,如果没有好老师引导你,经论太多浩如烟海,从哪里读起?我在早年初学佛的时候,我还没出家,台湾第一次印《大藏经》,我是很不容易请到一部。请得之后,不知道从哪里读起,就向演培法师请教。那个时候演培法师在善导寺作住持,我们很熟,我向他请教:《大藏经》我请到一部,怎么读法?他告诉我:你从第一本一直念下去。实在说当时我也就听话,听他的话从第一本慢慢往下看,看前面不晓得后面,看到后面前面忘光了。所以一定要有明师指导,这很重要。以后我们才明白要一门深入,这是正确的指引。在一切经里面,如果自己没有能力选择,请老师帮助你选择。老师不是佛,也不是菩萨,没有能力知道我们自己的根性。要遇到佛菩萨就不难,为什么?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情形他都知道,他给你选择一部决定是契你机的。现在这种人没有,即使佛菩萨示现他也装糊涂,他也不是那么样认真的来给你选择,也装糊涂。
所以总是选择几种,让你在几种当中去选择一种,这是现在一般善知识教导的一个模式;这个模式好,我们觉得合情、合理、合法。选择个五、六种,五、六种当中让你自己去选择一种,这是一个办法。另外一个办法就李老师常常用的,他要我们自己在经典里面选择,你自己选,选来的时候给他看;他看了之后,觉得这个对你不太适合,或者太深太难了,你的程度达不到,你再去选择。总你自己选择个三、四次都不妥当,他才给你介绍;介绍给你,告诉你你试试看。这是善知识,是好老师。所以选择经典法门的确不是容易事情,就如同我们中学毕业上大学,大学就分科系,我们究竟选择哪一个科系,去学习哪个科系,关系你一生。法门的选择,实在讲不仅关系一生,关系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不能有成就,能不能脱离六道轮回,这是第一个要考量的。选择这个法门,可以超越六道轮回算是正确的,你没有选错。第二个考量,能不能在一生当中证得佛果?如果说在一生当中能够成佛,最上乘的选择,没有比这个更高的。
一生当中凡夫能成佛,给诸位说,只有《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再多一点,古人讲「往生经」,往生经就是净土宗的经论,现在所讲的「五经一论」。你依照这些经论去修学,对它有信心,能够理解,信心坚定,绝不改变,你这一生当中决定能成就,这是最上乘的选择。我在李老师的会下,李老师对我可以说真的是爱护备至。他劝我学《弥陀经》,我觉得《弥陀经》不难,很容易。我在他会下听他教学,他教学生我旁听,因为我去得比较晚,他在台中已经教十年,我是十年之后才去的,所以他那些学生都是从听众当中选出来的;选了有二十几个人,我后去的名字排在最后。他教学生按亲近他先后顺序来教,这个很公道,大家没有话说,老师没有偏心;谁亲近老师早,他排在前面,亲近老师后,就排在第二位、第三位,这个顺序排下来,所以我排在末位。他教别人我在旁边听,我统统都听会了,我就是这样听,学了三十多部经,我都能讲;他的标准是你学了之后,你有能力上台去讲这部经,我有这个能力。我学了还不甘心,要学一部大经,总算他同意了,跟他学一部《楞严》,花了三年时间,学了一部《楞严经》。
对於净宗,早年刚学佛是轻视净土,总认为净土是老太婆教,我们是知识分子,怎么会去念阿弥陀佛?以后忏云法师介绍我读《印光大师文钞》,《文钞》读完之后我不敢再批评净土,但是要叫我学净土还是很难。李老师虽然劝我很多次,表面上我接受了,其实我没去做。末后李老师晚年的时候,我们启请,请他老人家讲《华严经》。启请的因缘是有一天他讲经的时候说,他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往生他能走,想多住几年也不碍事。我们几个同学听到老师今天说这个话,我们就希望他多住几年,我们晓得他住在这个世间干什么?就是讲经,不讲经他就走了,所以要找一部大经给他讲;想来想去,八个同学联名启请,请他讲《华严》,他同意了。而且还给我们说了很多次:行!我把《华严经》讲圆满,然后再讲一部《弥陀经》,我就往生了,好!他老人家讲经一个星期讲一次,讲的时候有翻译,翻译台语;讲经的时间是一个半小时,实际上只有四十五分钟,一个星期讲四十五分钟,这一部《华严经》我那个时候给他估计要五十年才讲完。五十年老师要活多大年岁?至少要活一百三十岁,所以我们就决定请他讲这部经。谁知道他讲到一半,他就食言,他走了。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其他的因缘,他讲到《十回向品》,九十七岁走的,讲了一半。所以善知识很不容易遇到,遇到之后我们能听他的指导,我们在修学省很多时间,少走很多冤枉路。
我对於净宗的信心,是在《华严》里面启发的。李老师在台中讲《华严》,我听一卷,听第一卷,一卷听完之后,《华严》我全都懂了,我也能讲得圆满,我跑到台北去讲。我一个星期讲三次,一次讲半个钟点,所以我不到两年就追上他,就把他的进度追上,讲的超过他;我讲得比他详细,没有现在这么详细。同时讲《四十华严》,我《八十华严》跟《四十华严》同时讲,两天讲《八十华严》,一天讲《四十华严》。讲经,有一天突然之间起了个念头,《华严经》里面我们常讲华严三圣:毗卢遮那如来、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华严三圣,是以普贤、文殊来表法的。我突然想起,普贤、文殊是修什么法门成就的?后面又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主修哪一个法门?这个念头生起来之后,仔细再看看经里,原来统统是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净土,我这是吃了一惊,没想到。特别是文殊菩萨,菩萨当中智慧第一,在《华严》里面他是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在经里面看到,「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这才恍然大悟,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哪个宗派,最后的目标,你要是脱离十法界,你到哪里去?都到华藏世界,在华藏世界里面接受文殊、普贤的教诲。
华藏世界是从初住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然后这才登地。前面三贤位次,你可能修学你宿世所修的法门,法门无量,不知道你修的是哪个法门;登了地之后,肯定你把自己所修的舍掉,你去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为什么?登地之后真实智慧开了,文殊、普贤劝导你,你完全能接受;你的程度不到,遇到真善知识劝导你未必肯听。你不要看菩萨,菩萨个性也很强,不太容易接受别人意见,所以要到大菩萨,我们常常念的摩诃萨,他就会听,他就知道了;在普通菩萨都很难接受。所以我们这些凡夫遇到这个法门,听了就肯接受,就肯真干,令这些地上菩萨看到不能不佩服。我们什么原因能达到这个境界?宿世善根;过去生中如果没有深厚的善根,不能够接受,不能够相信。你看看学佛的同修多少,在家、出家,修学其他法门的,你叫他来念佛,他不肯念,他不肯来;这样你才懂得,你过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缘的深厚,你这一生有机缘遇到这个法门,遇到了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这不可思议。重要的就是我们要仔细观察,决定不能看错,一步看错步步错,其他的损失不论,我们的精力损失、时间损失,没有法子能够弥补,这一点太重要了;其余的损失那真是无所谓。我们要珍惜自己宝贵的时间,要珍惜自己的精力,决定不可以浪费。所以妙目提醒我们仔细观察。
第三尊,『妙冠幢天王』。「冠」表顶法,冠是戴的帽子,这个部位在头顶。「幢」表高显的意思。「妙」就是指妙法,哪一个法最妙?在本经当然是指这部经。而在这部经里面告诉我们,「法法皆妙,无有一法不妙」,问题在你能不能认识,你有没有觉察到。如果你觉察到,你就会得道,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就妙在其中。如果没有见性,我们六根所接触外面,接触的是相分,接触相分迷在相分里面,这叫凡夫。诸佛菩萨、法身大士,他们六根接触相分,他知道性相是一不是二,所以称为佛菩萨。我们不懂性相是一,如果真正明了性相是一不是二,法法平等。我们今天看一切法不平等,著相,相不平等,可是能现相的性体是平等的,我们就不知道。所以你著相就迷了,迷什么?迷了自性,迷了能现相的那个体性。古德用比喻告诉我们,所谓「以金作器」,器是相,金是造成相的体质,你执著了相,把它的体忘掉,不知道性相是一不是二,不知道这个事实。
世尊、菩萨、祖师大德们虽然常常如是教导,我们也可以说是常常在听闻、在读诵,可是依旧入不了这个境界,原因在哪里?我们有没有自己认真去思惟、反省,去检点一下,毛病到底出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经论祖师大德讲得那么清楚、讲得那么明白,我们不但入不了境界,即使对於所见所闻也都含糊笼统。说你不懂好像是懂,说你懂你还真的不懂,原因在哪里?总而言之一句话,原因是我们用心不真,我们不是用真心在学,我们依旧是用妄心。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上讲得一点都没错,我们把六尘缘影的心当作自己的真心,自己原有的常住真心忘得干干净净。我们不能不佩服佛的智慧,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道破了。所以我们展开经卷,当机的人启请,佛在说法之前一定嘱咐「谛听谛听」,这一句重要;我们为什么没有入境界?我们没有谛听,谛听是用真心听,我们是用妄心听。用真心,绝不是限於我在读经的时候、听经的时候、拜佛的时候我用真心,离开佛堂,我处事待人接物还是用妄心,那你的本事很大,同时可以用两种心,这个不行的。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绝对不会说是这个人会用心,会用一半真、一半妄,没这个道理。你用真心,你就是佛菩萨一流的人物,用妄心那你是六道凡夫。
但是问题来了,我们很想用真心,怎么用法?这是事实。哪个不想用真心?哪个不想立刻成佛?什么是真心?能说得清楚、说得明白的人就不多。他为什么说不清楚、说不明白?因为他也不会,他也未曾用过;他要用过他才能说得出来,他没用过他怎么会说。无量劫来我们都用妄心,从来没有用过真心,可以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