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因此,几个年轻朋友一商量,决定在波士顿出版一种报纸。不过他
们也意识到,殖民地的人民和英国公民的地位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他们
对英国统治者的殖民政策表示不满,只能借题发挥,可不能直言不讳。经过
一番筹划,报纸定名为《新英格兰时报》。
第一期《新英格兰时报》问世了。尽管只是詹姆士的几个朋友撰写
的稿,居然销售一空,这给詹姆士和他的朋友们以极大的鼓舞,增强了他们
办报的信心。他们经常在印刷房里写评论或修改别人投来的稿件,本杰明就
站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他一边工作,一边听他们谈话。早在他哥哥提出要
办报的时候,他已跃跃欲试,着手写稿了。
他知道,如果他写了文章,直接交给詹姆士,一定要碰钉子,说不
定还要挨一顿臭骂呢。可他又不甘心放弃投稿的机会。于是,他想了一个主
意。他花了几个晚上,非常用心地写了一篇文章,然后换了一种字体,把文
章誊写在另一张纸上,署名——莎伦丝·多古德夫人。他趁着夜深人静,悄
悄地把稿件从印刷房的大门底下塞了进去。
第二天早晨,詹姆士一打开印刷房的门,就看到那份稿件。他读了
以后,发现这位署名“莎伦丝·多古德夫人”的作者的写作水平,不亚于他
的朋友。“莎伦丝·多古德夫人”显然是一个笔名。因为18世纪初,在波士
顿还没听说过有女作家呢。詹姆士请来了朋友们,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
议论着:
“这样好的文章,是谁写的?”
“莎伦丝·多古德夫人是谁?她为什么连地址也不留一个?”
“真遗憾,我们不能见到作者本人,也不能和她当面谈谈……”
结果,决定把那篇绝妙的文章登载在最近一期的《新英格兰时报》
上。
《新英格兰时报》一期又一期地出版着,可是“莎伦丝·多古德夫
人”之谜始终没有被揭开。这使詹姆士他们渴望见到这位神秘的作者的心情
越发迫切。大家都陷入了苦苦思索之中,一时间屋子里鸦雀无声。本杰明站
在一边,看到他们那种伤透脑筋的样子,再也忍不住笑了。
“绅士们,你们不是想见一见作者本人吗?”他笑着说。“喏,他
就在这里。”他做了个脱帽鞠躬的姿势,微微地弯了弯腰。大家冷不防有这
一着,都楞住了。詹姆士做梦也没想到,这些绝妙的稿件居然是他弟弟写的,
他觉得在朋友们面前丢了面子,不由得恼羞成怒,唰的一下放下脸来,顿时
摆出一副老板的架式。“你撒谎!这些稿件压根儿不是你写的!”他的手指
几乎指到了弟弟的鼻子尖,怒冲冲地说:“你哪有这能力!”“当然是我写
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不肯示弱,理直气壮地说。“我知道你对我有偏见,
… Page 8…
我才署了个笔名。”他从印刷机底下抽出一份还没誊完的稿子,把它摊在桌
上,詹姆士这才没话可说了。一场风波在朋友们的劝说下总算平静下来。可
是他们兄弟俩感情上的裂痕又加深了一层。
随着订户的增加,《新英格兰时报》的发行量越来越大。它是当地
人民的喉舌,经常发表讽刺性文章,抨击当局。殖民政府对《新英格兰时报》
早就恨得咬牙切齿,千方百计想把它封闭,只是抓不到把柄。
事情竟这样凑巧:有一群江洋大盗,在沿岸一带大肆骚扰,事后竟
把掠夺来赃物,大模大样地装上海船,扬帆而去。当局得到报告后,嘴里说
要派人去追捕,实际上却置之不理。这当然引起人民极大的不满,大家纷纷
议伦,指责政府对人民的安全不负责任。
当时有人写了一条报道,寄到《新英格兰时报》,大意说:“政府
为了关心居民的生命财产,获悉海盗逃窜消息后,决定于月内派遣船只前往
追捕。目前船只已经派定,只要天气以及风力许可,当能启碇云云。”
报道的措词对当地政府的讽刺太露骨了,因此触怒了高高在上的官
老爷们。他们这下可不像对付海盗时那样贪生怕死,按兵不动,而是火速下
令,把《新英格兰时报》的办报人詹姆士·富兰克林立即逮捕。由于詹姆士
始终不肯说出那篇报道撰写者的姓名,不得不承担“一切后果”。他被加以
污蔑政府的罪名投进了监狱。
在哥哥坐牢的日子里,本杰明挑起了主编《新英格兰时报》的重任。
报纸继续按时出版着,而且对当局的讽刺挖苦更加厉害。
詹姆士足足被关了一个月,在释放的同时,法院还附加了一道命令:
“未经有关当局严格审查,詹姆士·富兰克林不准印刷和发行《新英格兰时
报》或其他类似的刊物。”詹姆士一脱离牢房,立刻把协助他办报的几个朋
友召集起来,商讨对付当局的对策。这一次,本杰明·富兰克林也破天荒地
被邀请参加了。
大伙儿集思广益,为谋求《新英格兰时报》的出版自由而苦苦地思
索着。这时,不知是谁说了这么一句:“这道命令只适用于詹姆士·富兰克
林,不适用于其他人……”。又有人接着说道:“对!要是换上本杰明·富
兰克林的名字岂不就不必受审查了!”连平时对本杰明从没好脸的詹姆士,
也走过来笑嘻嘻地拍拍弟弟的肩膀。
“法人”的问题解决了,可是接着又出现了一个难题:本杰明·富
兰克林是个学徒,按照当时的法律和惯例,学徒是没有资格担任主编和发行
报纸的。大家又一筹莫展了。
“我看一不做,二不休”,詹姆士考虑了一下,毅然地说,“索性
把本杰明的合同退了,这样我们之间的师徒关系,不就终止啦。”
“那也不行!”一个伙伴提醒说,“合同上明白地写着,本杰明要
到21岁才满师哩!”
“这个也容易解决,我只要在合同的背面写明理由:本杰明·富兰
克林的工作能力已达到正式印刷工人的水平,准予提前满师。这样即使法院
要检查,也找不到什么把柄。”
当詹姆士笑嘻嘻地拍本杰明肩膀的时候,他并没有受宠若惊,可是
当听到要退还他“合同”时,心底里乐开了。从12岁起,他一直受到哥哥的
欺压,轻则挨骂,重则挨打,始终没有从詹姆士那里得到过半点儿慈爱。有
时他实在忍受不住,就跑到父亲那里“告状”,父亲只是抚摸着他的伤痕,
… Page 9…
心疼地劝慰着他。虽然父亲也曾几次三番把詹姆士叫到跟前,单独地训斥他
一顿,可是詹姆士始终没有改变对弟弟的态度。
詹姆士原是个机灵鬼,他从弟弟脸上露出来的笑容,立刻猜透了弟
弟的心事。屈指算来,离本杰明满师的日期,少说还有五六年呢,况且本杰
明的工作能力,说句心里话,足足抵得上两个成年的工人。詹姆士出于权宜
之计,竟没考虑到取消“合同”的后果。
于是,他满脸堆笑地说:“退还合同,是为了应急,否则,我们的
报纸就完蛋了……,至于我们之间的关系嘛,依旧不变。不过为了慎重起见,
我看咱们有重新签订一份合同的必要。你们各位认为对不对?”这最后一句
话是对他的朋友们说的。朋友们感到这是他们哥儿俩的事情,不便表态,就
唯唯诺诺地含糊过去了。可怜本杰明一团获得自由的高兴,竟成了泡影。
就这样,这份报纸在本杰明的名义下继续办了几个月。有一次,不
知为了一件什么小事,哥哥又冲本杰明大发雷霆。本杰明实在受不了,就说:
“詹姆士,我再一次请求,你不能用这样粗暴的态度对待我。我已经不是一
个学徒,而是一个去留自由的工人了。”
詹姆士早就料到,弟弟迟早要离开他的,这样他势必另请一位雇工,
而请一位雇工,不但要支付工资,而且工作的质和量,远远赶不上本杰明。
机灵的詹姆士左思右想,终于给他想出了一条损人利已的毒计。他拜访了波
士顿所有的印刷房老板,说了本杰明的许多坏话,并且告诉那些老板,不要
雇用本杰明。他以为这样做就能把本杰明留住。可是他连做梦也没想到,结
果适得其反。
这时,本杰明的好友高令斯为他想了一个锦囊妙计。他高令斯跟一
只纽约州的帆船的船长讲好,让本杰明搭他的船去纽约。于是本杰明卖掉了
一部分书籍,拼凑了一点路费,悄悄地上了船。因为是顺风,3天后他到达
纽约。
这样一个年仅17岁的男孩子,既不认识当地的任何人,也没有一封
求职介绍信,口袋里仅有少量的钱,来到了离家300英里的异乡。
… Page 10…
四、坎坷之路
富兰克林对航海的兴趣这时已经淡薄了。他相信自己是一个很好的
技术工人,有一次他去找当地的印刷房老板——威廉·勃拉福,寻找一份工
作。威廉·勃拉福是宾夕法尼亚的第一个印刷房老板,他在纽约的生意不兴
隆,人手也够了,所以他没能雇用富兰克林;但他对本杰明说:“我在费城
的儿子最近失去了他主要的助手,假如你到那里去,我相信他可能雇用你。”
费城离纽约有100英里的路程,需要先横渡海湾到安博伊,然后换船到费城。
本杰明告别了勃拉福老板,匆匆地赶上了去安博伊的船只。启碇的
时候,天气晴朗,可是不多一会儿,海上刮起了大风,一阵紧似一阵,霎时
间把船上风帆扯得一干二净。船长传下命令,吩咐把船开进就近的小港躲避
风暴。可是,水手们使尽力气,船也没能驶进避风港。
这时,船上有一个喝醉了酒的荷兰乘客,在船边看热闹,一不小心
掉到海里去了。船长站在船舷旁干看急。作为一船之主,他对每一位旅客的
安全,都负有责任。可是在这种惊涛骇浪面前,怎样下去救人呢?他对周围
的水手瞥了一眼: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为难的表情。
“噗通!”海上又发出了响声。大家顺着响声望去,简直惊得手足
无措了。又是一个下水啦!原来是本杰明跳入海中去搭救那个醉汉了。船长
是个游泳能手,他从本杰明跟风浪搏斗的场面看到,这孩子的游泳技能要比
他高明。本杰明顺着风势,越过一个又一个浪峰,向醉汉游去。他趁那醉汉
冒出水面的一瞬间,抓住他那乱草似的长发,一起返身游了回来。他接住一
条从船上扔下来的绳索,把荷兰人牢牢缚住,没等水手们把系住荷兰人的绳
子收上去,他已顺着另一条绳索,从容地回到船上了。这时大家对本杰明的
机智勇敢赞不绝口。
当时的费城,不论从人口或是工商业的发达程度来说,都赶不上波
士顿。它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是青年人奋发图强的地方。
本杰明到达费城的时候,身边只剩下1美元了。第二天一早,他把
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按着老勃拉福告诉他的地址,径直去找安德鲁·勃拉
福——老勃拉福的儿子。
出乎本杰明意料的是,老勃拉福已骑马从旱路先到达了费城。父子
俩热情地接待了他,请他共进早餐,同时又十分抱歉地告诉他,这里的空额
已由一位雇工填补了。不过他们确实知道,费城另有一家印刷房需要一位熟
练的工人。早餐后,老勃拉福主动陪着本杰明·富兰克林,去见另一家印刷
房的老板——凯默。
凯默在印刷方面不是个行家,他的一些设备也残缺不齐。可是他却
假充内行地问了本杰明一些问题,又试了试他排字熟练程度,就录用了他。
就这样,本杰明在费城安顿了下来。他结识了一些当地的青年。他们也都是
书本的爱好者。每天晚上,他和这些新朋友讨论着各种有趣的问题,或是欣
赏优秀的文学作品。他工作勤奋,生活节俭,日子过得很不错。他尽可能使
自己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