鐾牟酚隣racle抗衡。
发布会非常成功,各大厂商(NEC、日立、东芝、SHARP、EPSON、SONY、松下等),几乎所有日本的硬件厂商都发表了他们对应的硬件产品,表示全面支持微软公司的Net PC产品。微软又站到了领先的地位。这也是微软公司历史上第一次把一个产品的全球首发放在了美国之外的国家。这里有我很多的功劳,因为我们找到了几乎所有的硬件厂商的支持,而在美国,大家仍在观望之中……日本人很迷信微软,所以非常容易说服他们。
今天最让我觉得兴奋的是和盖茨的见面。来微软快三年了,从来也没有机会和盖茨单独见面,公司里都把盖茨当成了神。他的话,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极其重要的评判标准。今天盖茨是在下午一点到的会议宾馆。开始的20分钟由我向他很简单地介绍了Net PC的设计思路。“这样的产品会有市场竞争力吗?你们的存储根本就没有完全利用起来,浪费了很多。”没想到第一个问题他居然就问到了一个最致命的技术问题。“这是第一代产品,主要是为了和Oracle抗衡的,现在第二代在继续开发中,对你所提出的问题我们会做很多改进,正在努力中。”我只能用这种“正确”的方式来回答他的问题……和很多微软的高层做过汇报,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问出很多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而且都很技术,我不得不感叹盖茨是个技术天才。
我们让盖茨单独在房间里看PPT,做演讲前的准备……其他日本人都跑到宾馆外面抽烟了(几乎每个日本人都喜欢抽烟、喝酒),而我还是站在了盖茨的房间门口,既做了保安,又做了秘书,主要是担心万一盖茨需要问些其他的问题,有人可以回答,毕竟这里我对这个产品是最了解的。盖茨中途出来去卫生间的时候看到我站在他的门口,十分地惊讶……表情很复杂,一种安心,一种感动吧……他出了卫生间后就开始问我:“你会说日语?感觉你说得很不错。”“我在日本留学过五年。”“来微软前做什么的?”“我有我自己的软件公司,后来我卖掉了加入微软……”我边走边向他讲述一些我的背景。到了门口,他邀请我进去和他继续聊……就这样,我第一次和盖茨有了一个零距离的单独接触。
……
我们谈了十多分钟。对盖茨来说,这让他记住了一位微软的员工,一位很注重细节的员工(这些细节都是我在日本学到的,日本人是全世界最注重细节的民族),一个有点故事的员工。
讲到细节,我把盖茨上台的每一步都用粉笔在舞台上描好,告诉盖茨按照粉笔描的脚步走,在哪里停住演讲(为了电视拍摄)等,可能这也是盖茨第一次有人会这样告诉他这么具体的步骤吧。细节很重要,很多事情的成败都在于细节。
我的细节让我有机会和盖茨单独见面,我的细节让盖茨记住了我是个做事很认真的人。
背景解读
如何让盖茨记住自己?
第一个使用唐骏的开发模式开发的Windows版本是Windows NT3。51。做出来之后,唐骏又一次给盖茨发了封邮件。信中写道:“感谢你鼓励我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方式。经过部门同事的共同开发,我们做出了微软历史上第一版全球通用的Windows NT操作系统。对微软公司来说,这是个里程碑式的版本。对我来说,这个版本也是意义非凡。我的技术方案能被微软采用,这让我无比的兴奋。感谢微软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我实现了我的价值。”盖茨在回信中说:“我听说了你做出的成绩。你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想法,特别是这个想法能得到顺利实现,我非常高兴。在任何意义上这个版本都是一个非常好的里程碑。继续努力。谢谢你为微软做的贡献。”
从这两次经历我们可以发现,唐骏从来不隐瞒自己想和盖茨拉近距离的企图,虽然所有打工的人内心深处都希望企业的掌舵者能够认识自己并且记住自己,但是很多人在刚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并不能把握好和上司之间的距离。尤其对企业的最高领导者,平时就敬畏有加,真的冷不丁在电梯里撞见,有的人慌乱之中掉头就跑;有的人进退维谷,不知如何是好;有的人进了电梯却不知道应该如何与公司老板攀谈……这些,都是时常发生的尴尬现象。事实上,想和老板拉近距离不是坏事,不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与老板拉近距离,才会把好事变成一件坏事。
唐骏在1997年Net PC的东京发布会上,用自己的方式,让盖茨记住了在微软这个巨型公司里有一个名叫唐骏的人在为企业工作。首先,在微软工作了一段时间,与盖茨也有过那么几次书面的来往,平时和同事聊天,也知道一些盖茨的轶事。他发现盖茨对于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会很有兴趣而且变得善谈,那么作为一个技术天才,盖茨感兴趣的话题,当然是技术。其次,盖茨其实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人,在讲究专业感和职业感的同时,又有着美国人随和乐观的性格。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喜欢摆架子的人。
所以,唐骏和盖茨的第一次交往的基础,建立在盖茨对技术问题的提问和唐骏做了精心准备后滴水不漏的回答上。这一点是后来一切故事的出发点。足够优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是每一个企业家对员工最基本的要求。员工必须要随时随地表现出自己的称职。之后,盖茨从卫生间出来与唐骏10分钟的零距离接触和对话,这是唐骏创造的机会。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考虑对方的需要,是唐骏在后来职业生涯中经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站在对方的立场,替对方着想,才能够做出对方最需要也最希望自己做的事。唐骏的这种思维方式和他的细心,让他适时地为盖茨化解了一点小小的尴尬,也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优势。最后,他不卑不亢有分寸有职业感的态度,为他在盖茨心目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当然,给老板讲自己放弃创业投入微软的故事,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做法——美国人喜欢听故事,唐骏很早就知道这一点,后来他也一再地在自己的工作中利用这一点。用贫乏的词汇介绍自己,不如讲一个简练而动听的故事。
附 录
唐骏谈职场 —— 创新是全方位的
四年前在上海的一次朋友聚会中,在场的人都轮流尽情地唱歌,大家总是为唱歌的人鼓掌喝彩。一曲唱罢,卡拉OK机器的计分器就会给出一个分数。这时更多的是笑声……有人开始抱怨这个计分器的评分方式有问题,更可恨的是没有人能得到一个高于85的高分……为了给这个卡拉OK计分器“###”,平时不怎么唱歌的我,“自信”地走到了演唱台,“深情”地演唱了一首自己熟悉的歌曲……感觉到掌声更多地像是在为我捧场,可后来的惊讶声、掌声感觉是情不自禁了,因为显示屏上出现了他们没有见过的高分93分……他们那个时候还不知道卡拉OK计分器的发明者就是我。难怪我唱歌的分数让他们望尘莫及。
那是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出于对卡拉OK的好奇,出于对市场的敏感,借助我对技术、音乐等一些基础理解,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卡拉OK计分器并申请了专利。这个卡拉OK计分器就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与其说是技术的创新,不如说更多的是对市场的理解,是用来满足市场的一种新的产品。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有一种“男女速配机”风靡日本全国。那也是我当年在美国的一个“创新”产品。那是我把个人电脑刚刚出现的多媒体功能“摄像”加“录音”功能作为工具,做出的适合日本人传统习惯的“相亲”模式的“男女速配机”。如果说“摄像”、“录音”是电脑的创新,我的“速配机”就是应用的创新,同样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经济效益。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创新,因为大家已经意识到中国的下一步发展需要通过创新来提升国力,真正的从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强国。但是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当人们谈到创新的时候,都是在谈论技术的创新,似乎只有技术的突破才叫创新。其实创新有多种意义上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应用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等等。
在当今高度成熟的科技社会中,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已经变得非常的困难,更多的技术性的创新是技术的积累最后适应市场的需求,我们已经很难看到短期的突破性的技术性创新了。如果我们中国的企业没有做好长期的技术投入,要想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技术性创新是很困难的。我们需要创新,我们其实更需要理解市场,了解需求的创新,即应用的创新。
微软的成功刚开始就是商业模式的成功。盖茨先生没有像我那样把它的Msdos操作系统整个产品卖给IBM公司,而是把这个产品的使用权卖给了IBM。这样可以长期从对方获得收益。这就是微软公司成功的商业模式。
当时我在微软总部做软件工程师的时候,看到微软公司在操作系统国际化版本开发中存在着开发效率低,开发周期长等问题,我就开始从技术和管理上研究如何改变当时的开发模式,最后提出了一套操作系统国际化版本开发新模式。这个新模式改变了微软20年一贯的国际化版本的开发模式,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特别是缩短了整个开发周期,真正实现了操作系统Windows XP的全球同时发布。就这么一个开发模式的创新,除了微软公司每年可以节省上亿美元的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微软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也是因为这么一个“小”的创新,我从一个普通的工程师提升为高级部门经理。
从我的三个简单的创新例子可以看到,三个创新有技术成分,但都不是技术起的主导地位。真正的创新是对市场的了解,是对周围的观察,开发的产品是去适应市场,提出的模式是去解决现实的问题,而这里技术只是一种手段。
什么叫创新?之前没有的,可以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技术、产品、商业模式、市场营销模式、管理模式等都叫创新。
什么样的人更具有创新的机遇?是那些在不断地了解市场,了解周围,善于观察、思考的人。
什么样的人有创新成功的可能?是那些具有知识、懂专业、了解市场、善于应用、不断进取的人,就是那些真正了解社会、商业、市场、专业的人。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没有过什么重大的创新,但是我在不断地进行创新。无论早期的“卡拉OK计分器”、“男女速配机”,还是在微软做程序员时对软件开发模式的创新,包括在很多中国式的管理理念“军乐团计划”,市场模式“春耕计划”,以及销售模式的“护航计划”的创新。创新就是一种意识,一种理念,一种习惯。
我们鼓励创新,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种创新意识,让全社会都来创新,通过不断的创新来填补我们技术、产品的空白,来完善我们的机制。运用新的技术开发新的应用……我们不要一味追求一个大的创新来改变整个世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通过不断的“小”的创新让周围变得更加和谐、合理,让技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让管理理念的创新来提升管理效率……也许中国需要在创新理念本身上来一个创新了。
日记原文
1999年7月29日:争取到上海的机会
当我走出Lori的办公室的一瞬间,我把双拳放在胸前,重重地抖动了几下,我为自己庆祝,为自己高兴,因为我已经意识到了,今天开始,我的命运会发生改变,而且是个很大的改变。
Lori Renalds是Windows技术支持部的高级总监,是我在微软工作的同事加朋友。自从认识Lori以后的每个节日,我都会给她发邮件,在她生日的时候给她送卡片。这样的东方式的温情让她感到温馨和亲切。还记得去年11月她过生日的那天,我拿着一个蛋糕走进她的办公室的那个瞬间,她惊呆地看着,含着眼泪对我说:“Jun,你是我认识的人中最善良的人之一(美国人尽量不把话说绝,表示他们说话的可信度),你让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是的,她怎么都不会想到在她职业生涯最低谷的时候(她那个时候刚刚调换了工作,不再担任技术总监,而只是一个普通的项目经理了),我还是和以前一样为她祝福生日,而很多过去的同事都已经不在她的“同事圈”里了……
我来Lori的办公室是来面试的。Lori告诉我说,这次一共有800位应聘者来应聘微软大中国区技术支持中心总经理的位置。她和她的老板Mark Perry(微软主管技术支持的副总裁,也是提拔她重新出任高级总监的她过去在IBM的老板,刚加盟微软)是这次的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