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情人生-乔冠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才情人生-乔冠华-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地,大规模地, 低空轰炸,这是第一次。假如不是因为日军丧失了它附近的海面的制海权,这样的轰炸是不 可能的。从严格的军事意义上说,16日起对东京的轰炸才是真正的战略轰炸的开始。16,17 (一千二百架),18,一连三日,据初步统计,美航舰飞机轰炸东京共击毁日机之百架以上, 这打击的严重是不能忽视的。东京在如雨的炸弹之下战了!”多么痛快,是到了收拾日本的时候了!    
      乔冠华在第二个小标题《一箭之地》中写道:“从莫斯科看去,朱可夫元帅的大军好像是一 支金箭,那箭头伸到了库斯特林和法兰克福之间,前去柏林不过是一箭之地。这是本月初东 线苏军进攻的态势。任何一个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可以看出:这是一幅动人的图画,但却不 是一个有利的形势,苏军的前锋部队太突出了。”接着,乔冠华又从多种角度分析了战局, 非常引人入胜。    
      不久,乔冠华又创作了被徐迟称为如诗般的国际述评《克里米亚的道路》,这里就将中 间的一句话当作诗来加以引述吧:    
      谁也不能预言这闸后的洪水什么时候泛滥,    
      更不能预言那泛滥的洪水究竟先夺取哪一个闸门而出?    
      这是一道历史的水闸:闸的这一面是人民的力量,闸的那一面是人类的死敌,闸的上空闪耀着人民的世纪,这是一幅壮绝古今的图画,这是一 幕决定命运的斗争,    
      那未,这斗争何时展开呢?    
      通篇激情回溢,文采斐然,怎不令人血脉贲张。乔冠华的述评说出了山城人们的心声,时 代已然接近如此波澜壮阔的历史关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点上了。    
      从1945年4月开始,轴心国的末日到来了。当时《新华日报》印刷、发行了一份欧洲战场的 地图,约有四张报纸大小,乔冠华把它挂在家里的墙壁上。每天看报,就用铅笔画上一 个个的小小箭头,指向当天占领的那些城市。日子久了,就一清二楚地看出来,“那些小 小箭头,数量之多,极为明显地形成了一股股的龙卷风,一直在涡旋式地卷动着,指向柏林 和 意北,现在最后的两个箭头都已画上去了。    
      气势十分明显。”(徐迟语)。看着这跃动的箭头 ,乔冠华喜上眉梢。    
      话分两头。在西线,马克?克拉克将军正率领他的混合部队将德国人赶出意大利;他的混合 部分中除了美国的白人、混血人和日裔美国人外,还有英国人、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南 非 人、印度人、巴勒斯坦人、波兰人、法国人、巴西人和意大利人。意大利游击队同法国 游击队一样使敌人胆战心惊,盟军在他们的大力援助下,于4月10日发起了最后的攻势。两 个星期内,德军防线已崩溃,盟军源源不断地涌入波河流域(就在地图上画了一个箭头), 并越过波河到达阿尔卑斯山脉(又画一个箭头渡过波河),再分出三个箭头,分别指向米兰、 都灵和热内亚。在米兰和其他工业城市,抵抗阵线的战士成功地组织了起义,在盟军到达前 就控制了这些地区。5月2日,德军驻意大利指挥官签署了无条件投降的协定。    
      早5天,即4月28日,墨索里尼在企图逃往瑞士时已被游击队逮住,并立即被处决。在米兰, 他的尸体和他情妇的尸体一起被吊起来示众。    
      对此,乔冠华在一篇述评中说道:“这无赖如此的下场,实在太便宜了他。他不应该一枪打 死,而是应该发明一种苦刑,他应该进意大利伟大的诗哲但丁所早已为他安排好了的地狱。 ”    
      与此同时,在东线,希特勒仍负隅顽抗,他始终抱着只要挑起苏联与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就 能避免彻底失败这样的希望。他的宣传部和戈培尔不断提到那些可以击败敌人的“新武器” ,并安慰他的同胞说:“我确信元首将找到一条出路。”然而,这种给自己壮胆的做法是无 效的。4月16日全世界的人民感谢你们,全人类的后代感谢你们,你们旋转了乾坤,你们创造了历史。    
      这本来是连体的散文,为了诗人、评论家乔冠华那神采飞扬的气质,我们将它分了行。这分 明是诗歌,是记录历史的激越动人的史诗。    
      7月7日乃抗日战争8周年纪念日,这天,美军出动1100架B…29轰炸机轰炸日本,其中500架轰 炸机袭击东京、九州;600架飞机则轰炸了5个工业城市。    
      这时,乔冠华的国际述评就当时的战况,这样冷静地设问:“战争在哪里?”然后,他 自 己作了明确的回答奥德河和尼西河西岸由苏军元帅朱可夫、科涅夫统率的大军向前突进 ,23日向德国首都柏林发起了最后的进攻。两路大军在南波茨坦姆会师,完成了对柏林的包 围,接着进行艰苦卓绝的巷战;从这一条街打到另一条街;从这一幢楼打到另一幢楼;从地 上打到地下室;从地下室的进口打到地下室的出口,从一楼打到楼顶,德军的抵抗是如此之 疯狂。    
      在战斗中,炮弹不断地落在希特勒设在总理官邸花园里的混凝土掩体的周围。4月的最后一 天,希特勒和几天前刚同他结婚的伴侣爱娃?布劳思一起自杀。他们的尸体在总理官邸的院 子里被浇上汽油焚烧了。5月2日,柏林终于向苏联军队投降。在以后的一个星期中,纳粹陆 续向盟军缴械。    
      获悉这胜利的消息,乔冠华昼夜撰写评论,他如此歌唱:    
      万人期待的大消息终于揭晓了, 5月2日红军完全占领柏林!    
      法西斯的老巢捣毁了,魔鬼们的慧星摘下了,光荣啊,伟大不朽的红军!    
      “战争在日本之大城市的上空;战争在吕宋,民答那峨,婆罗洲,缅甸。战争在大琉球岛。 真面目的战争在大琉球岛。”    
      7月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杜鲁门、丘吉尔在柏林郊外举行“波茨坦会议”, 共同签署了《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也称《波茨坦宣言》,向全世界广 播。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时,亦在《波茨坦宣言》上补行签署。该公告遂成为中、美、英 、苏四国共同之文献,载入史册。    
      《波茨坦宣言》发表后,日本未立即接受。美国政府决定使用核武器严加惩戒。8月6日,美 国空军即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的破坏半径达6公里,摧毁建筑物达百分之 九十以上。这惊雷般的爆炸声响,震动了全世界的视听。8月9日上午10时,第二颗原子 弹又在长崎爆炸。    
      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全国军民举行大反攻。朱德向解放 区军民发出了进军令。    
      遵照毛泽东、朱德的命令,我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和华南解放区的各路大 军举行战略反攻,向敌人发起了全线攻击,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最后的决战。    
      10日下午7时,日本政府通过瑞典、瑞士两中立国向同盟国发出乞降《照会》。    
      当天晚上,日本政府向中、美、英、苏四大盟国投降的电讯传至中国,各报纷纷发表号外, 群情振奋。乔冠华在重庆、在第一时间听到了日本投降的特大喜讯。    
      这天,整个山城像发了疯一样欢腾起来,老百姓自发组织游行,燃放爆竹,共祝胜利,这是 一个旷世未有的胜利之夜、狂欢之夜。乔冠华与山城人民一起度过了生平难忘的不眠之夜。     
      8月11日,中、美、英、苏四国接受日本投降。第二天上午,金近弄了一辆英国新闻处的小 面包车,接了徐迟、杨刚和高集,四个人一起赶往化龙桥的《新华日报》编辑部。一到那里 就 进了乔冠华的房间。这时,由于天气酷热,乔冠华只穿了背心、短裤,正在那里得意洋洋、 摇头晃脑地朗诵着杜甫的一首七律《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真是情形何其相似乃尔,当时人们与杜甫的心情如出一辙!    
      乔冠华告诉徐迟等人,“我正在写一篇国际述评,题目起名《天亮了》,就用杜甫这首七律 作为文章的开头,你们看如何?”    
    


第三部分第9节 旧雨新知(8)

    经过8年的英勇奋战,中国人民用自己的鲜血乃至生命,用自己的艰苦努力,终于迎来 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极其辉煌的篇章,它是中国人民在近代第一次完全战胜外来侵略者 的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不仅锻炼了中国人民,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也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八年抗战的无数事 实中认识了中国共产党,把他们的希望寄托到中国共产党的身上,奔集到它的旗帜下来。    
      胜利后的中国,将走向何处?    
      中国共产党认为:“在全中国与全世界,一个新的时期,和平建设的时期,已经来临了!”《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的宣言》,延安《解放日报》,1945年8月27日。转引自金冲 及主编:《周恩来传》上卷,第724~725页,中共文献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ZW)〗中 国共产党力图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而国民党蒋介石却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为了独占抗日胜利成果,一方面命令国民党部队 加紧作战,积极推进,迅速占领日伪军控制下的各大城市和战略要地;另一方面却无理要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原地驻防待命,不得“擅自行 动”向日伪军收复失地;并收编、起用大批伪军“维持治安”,排斥中共武装的受降行动。 在美军的帮助下,国民党政府将远在西南、西北、华南的部队,通过空运和海运,调往华东 、华中、华北和东北,控制并占领战略要地和大中城市,频繁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实 施骚扰和进攻,使国内局势恶化。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路军、新四军和各抗日游击队,拒绝了蒋介石的命令,继续收复 失地,解除日伪军武装,同国民党政府的内战独裁政策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由于中国共产 党的坚决斗争,迫于国内外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舆论,以及对发动内战的军 事准备尚不充分,蒋介石以虚假的和平姿态,于8月14日、20日和23日三次致电延安,邀请 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前途,决定派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谈判。24日,毛泽东复电蒋介石,表示愿意前往重庆“共商 和平建国之大计”。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阐明对争取和平民主、反 对内战独裁的方针。26日,中共中央向全党通报了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决定,说明 了谈判的方针以及谈判可能出现的结果与对策,要求全党不要因为谈判而放松警惕和斗争。     
      8月27日,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和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由重庆乘专机 到达延安,迎接中共谈判代表,准备翌日同飞重庆。国民党当局竭力封锁这一消息,不让中 外记者知道毛泽东抵渝的确切日期。    
      偏巧毛泽东在赫尔利、张治中陪同下飞抵重庆的这天上午,乔冠华和往常一样去美国新闻处 会友,见美国驻华大使特别助理费正清也在座,费正清说:“美国的飞机和张治中先生已经 到了延安,接毛泽东先生到重庆参加谈判,今天下午飞机就到。你们可以先坐一会儿就回去 ,下午好上机场去迎接。”    
      他又关切地询问:“这么重大的新闻,你有什么报道打算?”    
      乔冠华虽然早知此事,但毛泽东来重庆的具体日子不知道。听费正清一说,心中暗喜,他忙 告辞出来,尽快通知了他平时比较熟悉的许多中外记者,让他们都赶到九龙坡机场去迎 接毛泽东的到来。这样,国民党当局企图封锁这一消息的阴谋终未得逞。    
      当天下午,九龙坡机场热闹非凡,各界人士和中外记者热烈欢迎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的 到来,掌声和欢笑声齐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