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巴斯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巴斯德-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蚕身上,用胡椒和糖,用灰和煤屑……还有人把葡萄酒撒在桑叶上喂蚕等。 

任何方法都防不了这种小黑斑病。 

     巴斯德选在一个小养蚕场进行了研究工作。这一次他仍然使用显微镜帮 


… Page 12…

助他工作。 

     就在巴斯德到达阿莱的第九天,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使他不得不停止 

了手中的实验。 

     巴斯德接到来自家乡阿尔布瓦的电报:“父病急。”他忧心如焚地赶回 

家乡时,敬爱的父亲已经逝世了。巴斯德心中非常悲痛。但他没有沉浸于悲 

痛之中,为父亲办理好后事,马上返回了阿莱,又开始了蚕病的研究工作。 

他知道许多人正为蚕病苦恼,他要尽全力为他人服务,以慰父亲在天之灵。 

     巴斯德把蚕放在水中,然后把它磨成纸浆一样的汁。他取一滴蚕的浆汁 

放在显微镜底下进行观察。巴斯德发现,在病蚕体内布满呈球状的病原体, 

这是一粒粒微小的棕色颗粒。由于病蚕身上呈褐色或黑色的小点,巴斯德把 

这种蚕病称为微粒子病。终于弄清楚了使蚕得病的病源是原生动物。 

     巴斯德根据调查和研究,提出在蚕蛾交配前将公蛾和母蛾成对分开,交 

配后解剖蚕蛾,在显微镜下检查蛾的皮下脂肪,看不到小球状的病原体,就 

可以确定这对蚕是健康的,所产的孵便可孵育新蚕。可是用这种方法选育蚕 

子,第二年在春蚕结茧时,仍患了微粒子病。 

     在以后的研究中,巴斯德的助手杰内斯用病蚕未吃过的桑叶饲养健康的 

蚕,并结了茧,茧出了蛹,蛹变成了蚕蛾。这些蛾子也是健康的。而把病蚕 

的磨碎物涂抹在桑叶上,用这些桑叶饲养蚕,蚕便患了微粒子病。病蚕变态 

成为蛾子后,体内所有器官都布满了球状的病原体。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 

这些引起蚕发病的球状物是活的,是蚕的病原体。它侵入蛾子体内的各个部 

位。如果对蛾子体内的所有器官都进行检查,找不到病原体的蚕蛾便是健康 

的,所产的卵就可以用作蚕种。 

     于是,巴斯德建议:凡是产完卵的蛾,都要进行检查,发现有病原体的, 

应当把蚕蛾、蚕卵统统烧掉。蚕农们按照这一方法去做,第二年孵出来的新 

蚕没有再患微粒子病。巴斯德还建议:健康的蚕不要吃病蚕玷污过的桑叶, 

把健康的蚕与表现出感染微粒子病的蚕群隔离饲养。 

     在巴斯德紧张的研究蚕病的过程中,不幸的事接连不断:父亲去世后不 

久,他的2岁的小女儿因病去世;1866年大女儿因患伤寒病也离开了人世。 

巴斯德又累又急,紧张的研究工作又放不下。这时一些持不同学术观点的人 

在杂志报刊上对他研究蚕病进行恶意诽谤和攻击。1868年10月19日,巴斯 

德患脑溢血而半身瘫痪。 

     医生告诉巴斯德,这种病是治不好的。可是,巴斯德顽强地与疾病斗争, 

坚持治疗和锻炼偏瘫的肢体。坚强的意志创造了奇迹,使他从病床上爬了起 

来,又回到了实验室。 

     12月,巴斯德拖着仍不很灵活的左手、左脚回到阿莱,继续进行他的关 

于蚕病的研究。巴斯德的助手们则分赴法国南部各地,进行实地试验。 

     前后共用了5年时间,终于解决了微粒子病给蚕丝业造成的危害。法国 

南部的丝绢协会正式承认巴斯德的预防方法绝对正确有效。 

     后来,不仅法国,其他各国均广泛用巴斯德的预防法,蚕病被完全消灭 

了。就这样,巴斯德挽救了法国的蚕丝业,为他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七、对医学研究的贡献 



     1870年,法国与普鲁士之间爆发了战争,即普法战争。巴斯德18岁的 


… Page 13…

儿子参加了战争,巴斯德和家人回到阿尔布瓦。他很为自己的祖国忧虑,时 

时关心着战争的情况。 

     从巴黎传来的战况都是法军战败的不幸消息。遭受普鲁士蹂躏的地方, 

人们纷纷逃难,难民络绎于途。车上乱堆着家具,行囊,扶老携幼的人们奔 

波不停,到处是悲惨的画面。 

     巴斯德对于普鲁士军队的暴行无比愤怒,他把1868年波恩大学授予他的 

名誉教授的文凭退了回去;以示对那个国家入侵法国的抗议。 

     普法战争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也使巴斯德中断了他心 

爱的科学研究工作。普法战争后的巴斯德对别人的痛苦抱有更大的同情心。 

他觉得自己应该从事保护人类不受伤害的研究。巴斯德是位科学家,只能从 

科学的角度为人类提供帮助,当时造成人类死亡率高的,除战争之外就是疾 

病。巴斯德希望能获有医学证书,这样就可以权威性指导对疾病病因的研究。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巴斯德的愿望实现了。 

     1873年医学研究院自由院士部有一名空缺,有人提议巴斯德参加竞选。 

他以一票的多数当选。51岁的巴斯德异常欣喜,具有这样的身分,今后就较 

容易做医学的研究了。 

     当时的医学相当落后。普法战争中,伤员或接受手术的患者的伤口都化 

脓,以至于一个接一个的死亡。对此,医生手足无措,无计可施。战争接近 

结束的时候,一位名叫A·盖兰的外科医生联想到化脓性的感染很可能是由 

于巴斯德在空气中发现的微生物所引起的。于是他仿效巴斯德的办法,在动 

手术时先将空气经过过滤,用石炭酸或樟脑酒精洗涤伤口,先敷上一层薄的 

棉花,再覆盖一层厚的棉花,然后包扎起来。这种方法于1871年3—6月, 

在圣路易医院治疗巴黎公社的34名伤员,存活者达19人,当时外科和妇产 

科的死亡率极高,取得这样的效果简直可以说是奇迹。 

     1874年英国著名的外科医生J·李斯特写信给巴斯德,信中告诉巴斯德: 

他认为伤口化脓感染是由于腐败性微生物进入伤口所致,经过长期的研究, 

终于发明了杀菌法。这一方法经9年使用而臻于完善。李斯特的杀菌法是: 

将在病房里、手术中需要使用的东西,如海绵、器具和其他任何东西,都事 

先用石炭酸浓溶液洗净,外科医生和助手们的手也用石炭酸水洗涤。在手术 

过程中,不断地用喷雾器喷射石炭酸水于伤口周围,以杀死空气中的微生物。 

手术后伤口要用石炭酸溶液清洗,最后,用在树脂、石腊和石炭酸的混合液 

中浸过的纱布等包覆伤口。即全部手术过程都在无外来杂菌的条件下进行。 

这样的话,伤口就不会化脓,死亡人数大为减少。 

     李斯特的杀菌方法极为成功,他使外科医学跨越了一步。他认为这该归 

功于巴斯德的学说。为此,他写信给巴斯德,感谢他的帮助。李斯特在信中 

写道:“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向您表示衷心感谢,您通过杰出的研究证明了腐 

烂因子的理论的正确性,给我提供了唯一的、使我能让防腐方法取得好结果 

的基础。” 

     法国学者们对李斯特的杀菌法持不关心态度,所以,巴斯德在医学研究 

院对外科医生提出忠告:“外科用的器具于使用前,必须放在火焰中烧烤, 

如果用显微镜检查外科使用的器具,可以看到上面有小沟和孔穴,里面积满 

了尘埃,无论如何小心刷洗,都没法清除,如果放在火焰中烧灼,就可以完 

全杀死尘埃中的微生物了。”用这种极为简单的方法,可预防伤口的感染。 

后来李斯特的杀菌法在法国也得以提倡推广。 


… Page 14…

     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实行了共和政体。1874年,巴斯德获得政府颁发 

的国民议会的国民奖;政府每年给予巴斯德12000法朗的年金,如他去世, 

他的妻子也可享受一半,以表彰他对养蚕业和酿酒业做出的贡献。 

     1876年,巴斯德被任命为法国的代表,前往意大利的米兰出席国际养蚕 

会议。会议之余,巴斯德参观了米兰附近的大型养蚕场。在入口的大门上, 

高挂着欢迎巴斯德教授的横幅标语,表示了当地养蚕人对巴斯德的敬意。 



                               八、拯救牛羊 



     回到巴黎的巴斯德,开始着手在当时成为重要问题的炭疽病的研究。 

     炭疽病是牛、羊、马等牲畜易患的可怕的疾病。患这种疾病的牲畜,刚 

刚还好好的,突然颤抖,鼻口流血而死亡,而且死亡率极高,从发病到死亡 

为时极短。这种病在法国和俄国都有流行。法国受害最为严重的是厄尔卢瓦 

尔省和夏尔特尔省一带。每年都有很多牛、羊因患这种病而死亡,年损失达 

2000万法郎。法国农业部长委托巴斯德研究炭疽病在羊群中爆发的原因,找 

出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巴斯德觉得他有责任拯救牛、羊,于是转向炭疽病的 

研究。 

     巴斯德从病羊的血液中找到了引起炭疽病的是炭疽杆菌。对炭疽杆菌病 

原的研究证明:炭疽杆菌与引起败血症的弧菌不同,毒性来自炭疽杆菌的芽 

孢。 

     炭疽杆菌芽孢是怎样使牛羊发病的呢?巴斯德做了一个试验。他在饲料 

中加入炭疽杆菌芽孢喂羊,结果这些羊没有感染上炭疽病。他又在饲料中加 

带刺的植物,如蓟属植物或大麦穗,羊在吃饲料时带刺的植物可以刺破舌头 

或喉头,结果,这些羊感染了炭疽病死去。巴斯德找到了炭疽杆菌芽孢感染 

的渠道,他建议:在埋有死于炭疽病动物尸体或炭疽杆菌芽孢多的地方,必 

须防止羊群吃带刺的植物。 

     至于那些深埋在土壤中的炭疽杆菌怎么又会重返地面的呢?巴斯德一直 

思考这个问题,但始终找不到答案。有一天,巴斯德在圣·热尔曼农场看到 

一块泥土的颜色与附近其他土地的颜色不同。有一堆蚯蚓翻起来的土粒。这 

里的农场主告诉巴斯德,去年死于炭疽病的羊就埋在这块地里。巴斯德把从 

这块地里捉到的蚯蚓带回去研究,他发现蚯蚓肠道中的土粒带有炭疽杆菌的 

芽孢。根据观察,巴斯德提出:土中深处的炭疽杆菌牙孢,是由于蚯蚓的活 

动把它们翻到地表面上来的。这是使羊群感染炭疽杆菌的途径。多么可怕的 

掘墓人! 

     如何预防羊群感染炭疽病?这是巴斯德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巴斯德和他 

的助手用鸡汁培养基在42—43℃温度下培养炭疽杆菌。在这一温度培养,炭 

疽杆菌只能生长繁殖,而不能形成芽孢。培养6、8、10、12、15天后,分别 

测定它们的毒力。原来在常温下培养的菌液可以致死10头绵羊,培养8天后 

的菌液只能使4—5头绵羊致死,培养10天或12天后的菌液便不能使绵羊致 

死,而只是表现出轻微的症状。将减了毒的炭疽杆菌放在常温下培养,形成 

的芽孢再萌发成细胞后,仍是毒力很弱的炭疽杆菌。这样在一系列的减毒炭 

疽杆菌中,可以检验出使绵羊、牛、马只表现轻微症状的杆菌。 

     1880年,巴斯德宣布炭疽病人工免疫取得了重大进展。兽医H·罗西尼 

奥建议默隆农学会邀请巴斯德将新免疫法进行公开实验。1881年4月底,巴 


… Page 15…

斯德与农学会协商好进行公开试验,并由罗西尼奥进行安排。农学会提供了 

50头绵羊。按照计划,其中的25头用减毒炭疽杆菌菌液进行两次免疫接种, 

间隔12—15天。几天之后,免疫的和未免疫的绵羊,同时接种毒力强的炭疽 

杆菌菌液。 

     5月5日,巴斯德在普伊—福特农场进行了一个伟大的试验。大批人群 

——医生、兽医、药剂师、农民——参加了这次试验。巴斯德的助手鲁和尚 

贝朗对25头绵羊5头奶牛进行第一次免疫接种,并分别作了记号。接种后的 

第一天到第四天,经常测量免疫动物的体温,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现象。5月 

17日,进行第二次免疫接种,其毒力比第一次强些。接种后,绵羊和奶牛没 

有发生死亡现象。5月31日,对所有实验动物接种了毒力强的菌液。6月4 

 日,检查时发现,未进行免疫接种的绵羊耷拉着头,不愿吃草。进行过免疫 

接种的绵羊中,有几头体温升高,其中一头体温升到40℃,另有一头有轻度 

水肿,这一组试验的绵羊除一头外,食欲正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