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能出上品老参的地方,一定也是上品风水宝地。而此风水宝地的穴位、穴形、土质、水品,又决定了人参的五行所属,只有详细摸清了人参的内在属性,才能在炼药时配伍得当,否则只能发挥人参功效的万分之一。
世间常见富贵人家服食宝参不究属性,实为暴殄天物,如同有人得了一万颗绝品珍珠,却随便买了一根萝卜炖汤喝了。
看到这里,朝歌总算明白,为什么每匣人参里面都在那张特制古宣纸上,详细记录了人参的各项指标,原来竟是方便后人详细辨清人参属性,以便在炼制长生丹时让人参能发挥最大功效。
小小的一棵人参,从发芽、成长、被发现乃至到挖掘,都充满了玄而又神的传奇,朝歌一时好奇,去药室中打开了几匣人参,展开熟宣古纸,每张都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其中有一段尤为新奇。
元代初期,有人竟在长白山森林中的大树上,发现了一棵茁壮生长的野山参,使采参人感到万分惊奇。
因为从以往上千年的记录中,还从没有过树上长人参的记录,因为人参对土质的要求太苛刻了。
采参人就爬上大树,仔细观察,只见人参长在树干与树枝相交的小洞里,洞内有树叶腐烂而成的腐殖土。
随之一个疑问困惑住了采参人:是谁将山参种子种到这小树洞里的呢?
后来经过仔细勘察,在这棵大树的根土里竟然挖出许多人骨来。
从山民那里多方探听后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有一个传说,就在这附近曾经居住过从远地迁居来的一户采参人,据说采参的本事是祖传的非同一般。
可不知道为什么,自从迁居此地后,这户祖传采参人家竟然终其三代人也没挖出一棵入品的老参。
也许是无颜再回故乡,也许是心有不甘,这户人家三代人都葬在了此地,没准,这棵长了奇参的树下骸骨就是这户人家的。
由此便产生了另一个盛传之说:这棵老树奇参,是采参人三代不甘失败的魂灵守护而成,夺天地造化,吸日月精华,参成之日,既是三代人升天之时。
由此,这棵老树奇参便成了神物。
后来此参辗转被炼烟氏得到,为求究竟,炼烟氏还曾对这棵奇参做了认真实地考证,却得到另外一个可能的猜测。
据考证分析,把种子种到树洞里的种参者,很有可能是人参鸟,人参鸟爱吃人参果,吃后将参籽拉出来恰巧便到树洞里。洞内有树叶、杂草烂成的土,加上适量的雨水和树浆,则长出人参来。
也有可能是松鼠、花栗鼠所为。
花栗鼠也特别愿意吃人参果,它们只能消化人参果的外皮果肉,而果肉里面的人参籽则被排出体外。
花栗鼠常在树上生活,将人参籽碰巧拉到树洞里也是可能的。
人参籽特别怪,只有经过鸟、鼠的腹中走一次进行“发酵”才能出苗生长,否则还不出芽。
那么,小树洞里烂成土的草和树叶是哪里来的呢?这个就不难推断了,是鸟类或松鼠弄来的,用以建窝。
但就哪种猜测更为准确不得而知,也许这棵老树奇参既是自然循环造化,又借了三代人的愿望之力。
不过有一样却是肯定的,此人参由于生长环境独特,不但具备了千年老参的大补元力,同时又蕴含了千年树气,木行极旺,为人参中绝无仅有的奇品。
看得奇趣盎然,朝歌轻轻拿起匣中那棵传奇无比的老树奇参,参体肥硕壮实,根须盘结有力如基,不禁让人联想起那孜孜以求、不屈不挠的三代采参人。
论何首乌第二:据《本草纲目》记载,何首乌一名野苗,二名交藤,三名夜合,四名地精,五名何首乌。本出顺州今晋兴县,江南渚道皆有。
苗如木槁,叶有光泽,形如桃柳,有雌雄:雄者苗色黄,雌者苗黄赤,根远不过三尺,夜则苗蔓相交。
其根味甘温无毒,茯苓为使治五痔腰膝之病,冷气心痛,积年劳瘦痰癖,长筋力,益精髓,壮气驻颜,黑发延年。
何首乌多分布在低湿热带,其功效神奇卓然,最出名的莫过于八仙的张果老误食飞升的传说。
论灵芝第三:两千年前,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将灵芝列为上品,认为“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道家探求长生不老之秘,历来道家多长寿,服用灵芝长寿有史可查的道家,如东晋的葛洪,北魏的冠谦之,南朝的陶弘景等等,正寿约八十岁以上,更甚者达一百多岁。
继人参、何首乌、灵芝三论之后,炼烟氏祖师给了这样绝无仅有的考证结语:人参多生长在高寒之地,浸润日月精华,集千百年修得人形,根须飘然如飞升之势,三者中最近天碧,故称“天华”。
何首乌多生长南方低湿之地,久吸地气,形多凝重。一旦有千年人形何首乌出世,相对人间必有一奇士出生,因为一旦离土即宣告生命缘法的结束。三者中因其最近地土,故称“地精”。
灵芝颇为独特,似由活物菌类所成,遍产天下,其性近人,故称“人宝”。与人参、何首乌恰成天地人三才之局。
极尽物华天宝绝非巧合,炼烟氏族历代广搜奇宝于此,期待后辈子孙莫要辜负祖训,终有一日炼就长生圣丹。
当看到论人参之后又有论何首乌、灵芝的时候,朝歌隐隐猜想,这石柜中似乎还封藏着其他灵物宝药,等看到最后结语终于可以肯定了。
他把石柜中上面一层参匣拨开,下面果真露出了一层写着“灵芝”的紫檀匣,再下面就是何首乌了。
天华人参在上一层,地精何首乌在下,人宝灵芝夹在其中,封存次序也正合“天地人”三才之局。
正文 第九集 地室探险 第七章 九死还阳虫
朝歌深怕如此珍贵宝物启封过久有损鲜质,快速地把拨开的封匣恢复原状、摆回原位准备封回石盖。
也许是长时间近距离接触如此多的灵药,朝歌感觉有三股冉冉清气围绕在自己指缝胸前,全身有说不出的飘然惬意之感。
心中暗自惊叹,即便证录所述神仙长生之论不存在,也深信三种灵宝必有神奇绝妙之功效。
不知不觉已经摆完最后一个参匣,朝歌准备合臂夹起一边的石盖封回石柜。
石盖虽然巨大,开启的时候因为内层有个抽屉,所以必须合众人之力抬起,可一旦开启后就没那么难了,朝歌运起术力,完全可以一人夹起封回。在这之前他就已经尝试过,颇为容易。
所以朝歌没太在意便合臂用力,不曾想刚起腰一抬,体内术力忽地一收,朝歌劲力十足的四肢忽然像是被抽空了似的,顿时体力不支,刚刚抬起的石柜封盖又落了下去。
幸亏忽然一收的术力又重新充盈运转起来,才不至于让石盖彻底跌落,否则很有跌碎的可能。
等朝歌封好盖后坐地仔细调了一阵息,并没发现任何异常,也就没太在意,也许是刚才看那本《证药录》时太过集中精神了,马上又去搬厚重的石盖,所以导致一时气脉还未适应过来。
封完石柜后,朝歌又回到了书室中,取出那本《证药录》,阅读最后一段有趣的奇药别传。
原来在《证药录》的最后,记录一段除了人参、何首乌、灵芝以外的几种更加神奇的宝药。
民间将具有起死回生神力的药物,统称还阳药物,诸如太阳还阳、太阴还阳、金丝还阳、铜丝还阳、云雾还阳等。又分为还阳草、还阳虫两大类。但堪称珍奇的尚不是还阳草,而是还阳虫。
一种叫九死还阳虫,由数以万计的小虫结合而成的整体,每只小虫都不过大头针顶般大小,乳白色,首尾衔接,组成一字长蛇阵在地上慢慢爬行。在其行进过程中,任人用树枝随意拨断、拨乱,旋即又能自动组合如初。
民间认为得其九分九合者药效最佳,能接骨合榫,康复如初,故以九死还阳虫名之。
看到这里,让朝歌想到曾落了古傲一脸的那排怪异的小虫子,看药录此段描述极为相似,难道那神秘的乳白色小虫,就是九死还阳虫?
那群小虫子不偏不倚正巧生在那封存天地人三宝物的石柜正顶,如果说是巧合,实在有点牵强。如果真是九死还阳虫,那又无法解释它为何生长在此?
唯一现成的猜测就是,这群奇异还阳虫是受了人参、灵芝、何首乌灵气日积月累汇集而成,百年来默默的守护见证在这里,只等着指点后人开启宝藏。
还阳虫的另一种叫脆蛇,属蛇类的一种,一般长尺余,色麻红,常悬于枝头,遇有惊扰则跌落地上,断成数截。奇怪的是断了的身体也能自动接合,又上树,又悬挂,民间也以为得其九分九合者药效最佳。
在《证药录》的最后,同样也给这几种仙草奇药下了结语:经详实考证,还阳虫、还阳草一说的确有所根据,但终因其性过偏,万年难寻其一,不似人参、灵芝、何首乌中和纯厚,同时又千年可成。所以虫草两药不入长生丹料,只做参考备录其后。
至此,朝歌已经把三录全部看完,心中遐思犹如名茶余香久久缠绕不去。
这期间按照内丹登仙法门调息,原来体内的狂躁术力越来越被调服,日渐感觉身体内外一片喜然充满。
朝歌把烟氏族谱以及三录放回纯金方函,又稍做整理恢复好石柜中原来的叠放模样,便准备同样盖封存起来。
这回为避免发生上次术力突然收回的险况,朝歌先是屏除杂念调了遍息,然后才合臂去夹那巨大的石盖。
却更加没有料想的是,当双臂收紧,试图运起术力的时候,忽然发现那原本意念稍动即可奔腾汹涌的术力,竟然隐缩在四处奄奄不出。
朝歌重又运了一遍,结果相同。
一想刚才那次险况,朝歌忽然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几日一直修炼的内家登仙丹法,与术力导引正好背道而驰,现在感觉全身清流舒适充满,必是内丹气法正在一点点的调服驱逐耗费命元的术力。可这样一来,原本可以用来与术人对抗的术力,将会日渐减弱,直到消失殆尽。
而长生丹却非一天、两天所能炼就,一旦与术人遭遇,又拿什么来保护生死与共的其他人呢?
朝歌有些犹豫了,他必须做出一个抉择,要么,习练正统丹法恢复正常心魄,要么,保持术力时刻准备意外发生。
最终朝歌做了第三种选择,既不刻意废去术力,也不继续习练正统丹法,在一切保持现状的情况下,开始系统研究长生丹的炼制。
也许这是条捷径,尽管这条捷径充满了未知与冒险。
就在朝歌开始系统研究各种丹药丹方的时候,梁库等人也没闲着。此刻众人正每人一盏百宝灯,寻找着一样比宝藏更加可贵的东西:水源。
在朝歌习练内丹功法的头两天,众人还热衷着寻找宝藏,但一天下来后,众人开始口渴难耐,即便也像梁库一样一人分了根宝参,只要放在身上就可以不感觉到饥饿,但却无法解决口渴的问题。
小闯出馊主意挖井,古傲当时就要晕过去,虽说他并没感觉到像其他人那样口渴,但他对于体力劳动绝对是深恶痛绝的。
况且这地室所处地下已经很深,炼烟氏族如此重视这里,一定会为防止地室被水浸泡,在地室周边做了防渗漏以及排水措施,更说不定连脚下都做了防潮措施。所以他是坚决反对挖掘的。
梁库咬了口人参,没所谓道:“等真要挖出水来,你就喝我的洗澡水吧,哈哈……”
不过还真被古傲说中了,梁库和小闯两人就地一挖,果然遇到由五花土组成的坚硬夯土层。
只这一层厚厚的土层,就已经让渴得快成肉干的众人接近崩溃了,又听到古傲在一旁雪上加霜:“傻了吧?不听我忠言,吃亏在眼前啊!告诉你们吧,以我的考古经验,这夯土层下准还有一层厚厚的青石条等着你们呐!”
这回梁库没再反击,他什么都信不过古傲,但唯独古傲的考古知识是他无法否认的。
现在大家最不希望看到的情况出现了,如果想继续坚持下去的话,就必须找到水,而这也就意味着,要冒险爬出地室到镇里去寻找水源,可这所要承担的代价,甚至比坐在这里等死还要高。
众人横七竖八无力的瘫坐在地室中,仰躺着的蝎子眼偶一睁眼,发现自己正躺在离那窝怪异的小虫子下方不远处,忽然眼前一亮:“哈哈,我有办法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