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这是上天便宜我龙在天的?”龙在天又不是什么五蕴皆空的人,看着这无主的宫殿,自然动心,“有道是‘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如今这洞天府水晶宫就是我龙在天的了!”
岂料话音一落,整个洞天府水晶宫突然想地震了一般抖动起来,一块玉牌从地上冒了出来,玉牌通体洁白莹润而生白光,玉牌一出,上边便显现出三个字来,正是“龙在天”三字,虚影一晃,化作巴掌大小落入龙在天手中!玉牌出世,龙在天激动未已,地上又涌出一座宝塔来,塔高三十余丈,亦是白玉雕琢而成。
“大手笔啊!”龙在天正要靠近白玉塔,突然听到塔基处传来一声龙吟。仔细一看,乃是一只玉龙卧在那里。不过那玉龙双目紧闭,似乎不是真龙。
“原来是条玉脉得了龙脉的龙气,开了灵智,在这里修炼快要化形成道了!”见到自己的同类,龙在天心中有些异样,自己只有五爪,而这只龙却生有九爪。
“这厮在这里修炼不知千万年,它要是功行圆满化成九爪玉龙,见这洞府被我占了,岂不是……”龙在天知道龙天生对同类和水族十分霸道,不是君臣关系就是死敌关系,这龙要是成了道,岂不是要龙在天好看?
“不过这厮天生强悍,恐怕凭我现在的实力绝对杀不了他!”龙在天观察了它那庞大的身躯,和精纯的龙气,心中没了底。
“只有这样了!”龙在天提起陷仙剑,来到玉龙硕大的头颅处,“哼哼,别怪我,要怪就怪你生的不是时候,你要是早那么几天成道,或许就不是这种后果了!”
龙在天拿起陷仙剑,一下就插入了玉龙的眉心,接着龙在天迅速划破自己的手指,如注的鲜血顺着剑身流入玉龙的脑中。
那玉龙显然吃痛,居然腾空而起,龙在天得手后立刻飞身而退,落到地上站定。
玉龙功行未到,一双眼睛无法睁开,只凭借着听力寻找目标:“谁?是谁敢来打扰我清修?”
龙在天当然知道它的企图,不过他此时是有恃无恐,冷声道:“是来渡你的人!”
玉龙听到声音,立刻张开大嘴像龙在天咬来,龙在天不慌不忙,大喝一声:“咄!”玉龙顿感脑中疼痛晕眩,浑身好像失了力气一般,轰然倒地。
“桃阳前辈《水火雷霆经》里的血禁之术果然不同凡响!”血禁之术乃是杨阳一贯采用的邪术,用它来控制那些不听话的畜生再好不过了,任凭它道行通天,脱不得这血禁之术。不过这血禁之术虽然厉害,但是也不是每次都能用的,一般此术只能乘妖兽功行尚未圆满只是,恰好施用在那未圆满之处才行,比如杨阳之前能够收服法力比自己高得多的玉羊和空行母就是这个道理。
见血禁之术奏效,龙在天挥动陷仙剑,放出两道剑光正中玉龙双目,玉龙双目中各射出一道精光,久久修炼未开的双目竟在此时开了。
“多谢真人!”玉龙开了双眼,感激道。
“哼!你这孽障,贫道好心助你,你却恩将仇报,如今贫道甚为恼怒,罚你但坐骑,你可愿意?”龙在天颠倒是非的本事要比杨阳“高”多了!
玉龙也被龙在天的行为给唬住了,加之他从未出过这洞天府水晶宫半步,根本就不知道龙在天的深浅,真把龙在天当作高人,忙道:“弟子获罪真人,愿为坐骑!”
龙在天暗想,刚才这玉龙不会被陷仙剑插坏了头脑了吧,居然这么③üww。сōm快就答应了,不过,龙在天也明白,就算玉龙不肯屈服,自己也可以用血禁之术对付它。
“善哉!而今你入我门下,我自然不会亏待你,你在此处虽然修炼多时,但是为人指导,到了一定程度终归是寸步难行,现在赐你《水火雷霆经》上卷,你好生修习!你又是玉脉得道,贫道就赐你名号‘白玉龙’,你可愿意?”
“多谢真人!”
由于血禁之术的关系,龙在天此时与白玉龙已经心意相通了,于是,龙在天便通过这条纽带将《水火雷霆经》上卷传授给他。
接着,龙在天又道:“贫道乃是上苍所定管理这洞天府水晶宫的主人,号曰:水货雷霆真人,姓龙,名在天,而今投生到昆仑山修道,时人称连城子。我初接管此处,对此处不甚了解,你就在此处修行,对此地一定十分了解,且带我四处查探一番!”
白玉龙低下头颅,道:“请真人起驾!”
第九章 潜龙勿用道行低 五行有术手段高
见白玉龙十分乖巧地载着自己在洞天府水晶宫的上空遨游了一圈,龙在天心中也犯了嘀咕:“这厮无论是肉身还是法力都比我要强悍,如今这么③üww。сōm快就心甘情愿地臣服于我,莫不是这陷仙剑太过厉害,真的就一剑伤了它的灵智?听话的坐骑自然好,可是要是真的伤了灵智成了白痴,始终不是什么好事|炫|书|网|,养一只蠢龙和养一只疯狗实在没有多大区别……这血禁之术乃是陶阳真人所传,想来他应该知道此术的弊端,若要补救白玉龙的灵智,还要向他请教一番!”
看了看白玉龙的修为,再看看自己的道行,任他龙在天再怎么自傲自负也挂不住面皮了,自己的修为实在是令人汗颜啊!
倘若此时自己乘着白玉龙出去,将来进来也是麻烦,不如现在留在这里,利用龙脉的灵气修炼《水火雷霆经》,将来出去也好在昆仑山立足!想到自己此番来昆仑山的目的,龙在天暗暗打定了在此修炼的目的。
找了一块灵气充足之地,龙在天交代了白玉龙几句便布下神霄雷霆阵法修炼《水火雷霆经》。《水火雷霆经》虽然主要讲的是水火之术引雷之法,但是究其实质乃是性命双修的法门,大凡水火道士、雷法道士无一不是内在功行深厚之辈。因为修行者所发出的三昧真火和天一真水乃是修行者自身的心火、肾水二气所化,心乃火龙,肾乃白虎,两者相溶,修行者谓之调和龙虎,调和龙虎是修炼成仙的关键,修行者不能调服这龙虎二气,不能生成金丹大药,自然就和长生不死无缘了。而雷法又讲究全身精气饱满,引肾气上升经心田离火之地,水火相济,再上升到黄庭,此时雷法道士口开则有狂风,耳开即有炸雷,眼开即有霹雳,百会开则有大雨。雷法道士功行到达这一地步,呼风唤雨,掌心放雷,眼生霹雳无往不利!据说修炼到一定程度还可以将自己的神念散布在空间当中轻而易举地控制住周围的灵气为自己所用,最终修炼到物我同在炼虚合道地步!
既然这《水火雷霆经》乃是性命双修的法门,龙在天少不得要用大量的灵气来锻炼自己的肉身,同时还要凝心静气,等待自身先天一气发动,结合外界灵气炼化自己的精气,此举乃是金丹大道的第二步,炼精化气!先前龙在天使用法术所仰仗都是自己的先天精气,虽然神龙天生精力旺盛,又有先天遗传的神通秉赋,可是倘若自己不修炼金丹大道,就算神龙的精力再旺盛,寿命再长也有油尽灯枯衰老死亡的那一天。所以龙在天只好选择走金丹大道这一步,以免除龙族向来世代为妖,最终不得不衰老死亡的命运。
说到这里,又不得不提起鼍龙道人了,原本大家疑惑,那鼍龙道人毕竟只是一只妖兽,即便是神龙后裔,他身上结出的定海珠也不可能有翻天覆地的本事。话说回来,倘若鼍龙道人和他的其他几个兄弟一样,光光是靠着神龙先天遗传下来的强悍肉身自主的吸收天地之灵气的话,那定海珠再厉害也厉害不到哪里为止。可是这鼍龙天生就是个异类,总是想要摆脱像其他龙族一样衰老死亡的命运或是被大神通者役使的命运,所以他选择修真。可是龙族要修真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不是他们先天生来不能修真,而是他们生来太适合修真了,所以在修真界里一般都会有这样的潜规则——绝不能把法门教给龙族。道理很简单,世上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坐骑比自己要强大的。就好比你不能容忍你骑的马和你养的狗比你聪明一样!即便龙族能够得到一些修炼的法门,也是一些低级的法门,不入上乘。所以现在可以想象龙在天当时得到杨阳所赐道书时的心情。也可以想象那鼍龙道人万年来修行的苦楚。所以那些妄图谋夺他定海珠的人,少不得要受到他疯狂的报复!
闲话休提,龙在天坐在灵气最充裕的地方不断地用灵气锻炼着自己的肉身,和着自身玄关一窍发出的先天一气反复熔炼,最后在丹田里结成一颗金黄色的小丹丸,不过这小丹丸还是液态的,需要经过自身的三昧真火反复烹煮才能渐渐固化,形成金丹大道所谓的“小药”,待到小药成熟,置于丹田之中,细细温养,小药一成,道人渐离凡胎,人称“人仙”是也。此时的小药就好像一颗受精卵在子宫内发育,道人修行此道,犹如孕妇养胎,等功行一到,胎满丹圆便可化为元神,只要元神不坏,道人即可长视久生,人称“地仙”是也!虽然从凡人到“人仙”、“地仙”的地步对于一些天赋好的人也就百八十年的功行,不过从“地仙”转到“天仙”再到“金仙”、“大罗金仙”等等还有很漫长的一个过程。
龙在天在此有龙脉相助,又兼天生禀赋异常,他的功行正在突飞猛进。究竟突飞猛进到什么地步呢?举个例子来说,一般秉赋较好的凡人修道,白日筑基,然后经过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不等的时间炼化自身精气,即修炼炼精化气,从炼精化气到生小药,只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一个瞬间过程,成功了很快进入下一个阶段,失败了只好从头再来,所以很多修行之人要在这个时候闭关。再往后便是养小药,等到“三千行满”即八九年的时间,如果道人将炼小药的火候运用得当,此时便可顺利地生成大药,即我们所称的“金丹”,然后就是下手采大药过关。采大药时候又有许多禁忌,一旦触犯,便会“丹毁炉倾”,所谓大要便会化为精气流失,修行之道不得不从新再来。
所以修道之难难在它的随机性极大,很多地方不好控制,运气好的三两年就能结成金丹成就“地仙”,但这毕竟是极少数,八千年出不了一两个,有些人一辈子白白修炼最终还是没有摸到大道的门槛。
照此看来,此时的龙在天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就开始温养小药了,不得不说他的秉赋极好,运气极佳。
金丹大道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诸多金丹难成的人便会想出许多办法来,比如借助信徒的信仰力,自己的愿力等等一切内力外力来帮助自己凝聚金丹或者金身,来弥补金丹大道的缺憾。不过“方便有万门,归元无二路”,要成正觉,还是要将自身修炼到先天,方可长视久生,无论佛道魔妖都不能避开这条路。
龙在天用龙脉灵气滋养小药自然是事半功倍,可是古语有言“圣人传药不传火,须将火候问真仙”,意思是,圣人传授你修炼的方法,却不传授你拿捏这种方法的火候,要问火候就必须问真正修炼成道的真仙才可以www。③ü ww。сōm。修炼内丹就好比烧炼外丹,人家已经把药方给了你,可是就是不教你烧丹的火候,火候不同,得到的结果自然迥然不同,即温度不同,化学反应产物不同,不知火侯,“任尔聪敏赛颜闵,未遇名师莫强猜”,你就是在聪明也想不到那火候究竟怎么拿捏。所以龙在天一直用灵气温养着小药,迟迟不敢用真火烹煮,可是这样一来,时间一久,小药照样无法长期保存,自然会崩溃。这也就是历史上很多有名的道人道法高强,却最终没能摆脱死亡的命运的原因之一。
修炼到不尴不尬的地步,龙在天不得不暗叹自己道行太低,当时要是拜了桃阳真人为师,此时便不要为这火候之事而担心。
却说此时,度朔山上正在入定的宝树感到有人在念想杨阳,心念一动,双眼微睁,脸上微微一笑,又听杨阳轻声道:“此事有劳道兄了!”
“道兄不必客气,贫道非但要解决那小龙的事情,还要解决我们自己的事情!”
杨阳与宝树宝蟾金乌本就是一体,心意相通,闻言自然知道是何事,心中大喜,皆道:“看道兄手段!”
只见宝树化身头顶上忽然现出五颗宝珠来,这宝珠正是七位天君夺来的七颗定海珠中的五颗,未见宝树化身有何花哨的动作,只是用手轻轻一拂,五颗定海珠中的龙形虚影只是发出一声龙吟便变得目光呆滞了!
抹去了定海珠上鼍龙道人的元神烙印,宝树又对金乌和宝蟾道:“当下便看两位道友的神通了!”
金乌和宝蟾笑道:“善!”手心中分别放出纯阳纯阴两道真火锻炼五颗定海珠。
原来杨阳先天不足,想要借助这五颗定海珠炼成五行五石丹镇压五脏中的五行之气,最后逆转五行之气成就先天道胎,即所谓五行之气“顺则成人,逆则成丹”。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