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忽秃忽那样的措置;却受到了他的崇高尊敬。
北京攻陷后;成吉思汗便派遣了他的一个分遣部队去进攻金帝蒙尘的南京——汴梁。他的目的并不是以为占领了那座城市便能灭绝金人了。他十分了解这件事还要经过好几年的争斗;所以暂时留着以待将来的解决。这个分遣队长期深入到河南省境;一直到达南京(汴梁)地区;同时还攻克了潼关要塞。金廷在事前既然感觉到意志沮丧;于是便向成吉思汗求和。后者对于这件事情的答复明明白白表示着他不再以获得巨额的战利品为满足;却希望在他所征服的地区里获得一个强固的立足点。他要求金帝必须放弃黄河以北各省;并废去皇帝的尊号;而此后只能采用着一个河南王的卑逊称号。金人对于这种要求;自然感觉到无法接受;于是战事便又继续了。对于中国各地的战争;在成吉思汗的部将主要是在木华黎的指挥下继续着。木华黎被委任做新征服地的国王;同时还被委任做蒙古军的左翼统将。而成吉思汗在一二一六年的春天回到了他那客鲁涟河畔的行宫。
《成吉思汗传》第三部分 第九章 征伐唐兀惕和乞塔惕的战役 (3)
注释
①案乞塔惕英译本作China;日译本作支那;后者显然是根据前者而来的。至于英译本的译作China;可以断定它是从俄语Kitai而来的。案Kitai就是契丹——乞塔——的对音;不只为当时北方民族通称中国或金国的代表名;就是今日的俄罗斯、土耳其和波斯等国人民还是用这个名称来称呼中国的。本译本将英译本里意指着金国而译作China之处;译作乞塔惕;以区别于意指着整个中国的China。
②案唐兀惕(Tangut)就是党项的异译;“惕”为蒙古语的复数。王室拓跋氏原来是松州边境外西藏系党项族里最强大的一个支派。到唐代开始壮大起来;唐帝便用计去羁縻他们;赐他一个姓为李氏。到了宋初它的疆域更加扩大起来;包含着现在的甘肃、宁夏二省和陕西省的西北部;所以宋人称他们为西夏。蒙古人最早称这个国家叫合申(Kashin);就是河西的音讹;河西就是说黄河以西的地方。后来称他们为唐兀惕;就是中国史书里所记的党项。
③Gobi为蒙古语“沙漠”的意义。
④原注:唐兀惕人是和西藏民族有密切关系的。
⑤原注:中兴府在甘肃境内;黄河沿岸。案原文在中兴府名下括弧内;注有灵州字样。考中兴府和灵州完全是二个地方;不应该把它混而为一。对于这点可以根据陈寅恪先生《灵州宁夏榆林三城译名考》一文去证明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一本第二分册《蒙古源流研究之二》)。
⑥据那珂通世说:“关于征伐唐兀惕(西夏)和他们的降服年次;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做成一种定论。对于第一次征讨的时期;《皇元圣武亲征录》和《元史》皆记作太祖即位前一年(一二○五年)的乙丑。二年丁卯秋乃是第二次征讨。第三次征伐也就是降服的年次;《元史》里记作太祖四年己巳;《亲征录》和剌失德《史集》则为五年庚午;《大金国志》和《西夏书事》则皆系在六年辛未条里。对于以上各种说法;究竟要推那一条为正确;我们现在还不能遽然加以断定。”详阅《成吉思汗实录》卷十一;第四四四页——四四五页。
⑦这一段根据多桑《蒙古史》里所记;乃是出自剌失德《史集》里的。
⑧案这一段乃是出自剌失德《史集?太祖训言》。参阅洪钧《元史译文证补》卷一下。
⑨原注:契丹族的辽朝;从九一六年到一一二五年间曾经统治过中国。契丹名称的土耳其语形式是Kitai;就是相当于Cathay的名称;今日在俄罗斯语中还是用Kitay来表示中国的名称的。
⑩原注:大同府在山西省北部。案屏障大同府的城堡;就是乌沙堡。
11原注:在直隶(现在的河北省)北部。
12案注:这三个儿子就是指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
13案这里所称的汉人;乃是指契丹人、女真人和久隶金人统治下的北方汉人而言。详阅箭内亘《元代社会的三阶级》一文(《蒙古史研究》所收)。
14案这个皇帝就是吾睹补;汉名;庙号宣宗。
15即卫绍王;名允济。
16这个地方就是在塔塔儿的鱼儿泺(Yurli)湖附近。
17这二个人是汪古儿和阿儿孩合撒儿。
18据《元朝秘史》二五二节蒙文应译为:“在前这中都(北京)的财物;连中都皆为金皇帝所有。如今中都已为成吉思合罕的了。把成吉思合罕的财物、段疋;你如何从背地里给与、偷取着来呢?我是不要的!”
19据《元朝秘史》二五二节蒙文应译为:“省得了大道理!(中略)你做着我看得的眼;听得的耳罢!”
《成吉思汗传》第三部分 第十章 成吉思汗在汉土与耶律楚材的会面
对于金国的大规模作战;竟淋漓尽致地发挥了成吉思汗的军事天才。这不只显示他是一个具备着军队统帅所必需的一切资格和有经验有技巧的战术家;而且也显示他是一个在广大的战场上;能够好好地统监着用兵作战的卓越战略家。他的知人善任;一再显现在以巧妙手法利用归降他的敌将;并委付每一个人以适合他才干的工作上。他的组织天才;曾经从征集汉人、女真人和契丹人的部队和整个军团的迅速编成上表现出来。蒙古军的军律;推行在这种新编成的军队中;这样一来便大大地增加了他们的价值;使蒙古人能够在指挥上更有法度地去使用这种新编成的蒙古部队。
成吉思汗在汉土战役里;曾被谴责为恐怖的残忍心;如千万俘虏的遭受屠杀;和全城全州居民的蒙受杀戮。但是谨慎而细密的历史家;现在大都相信关于成吉思汗和其蒙古民族残忍心的一切传说;都跟历史的真实性毫无关系。因为他的残忍性;恰巧和归顺在他麾下的许多契丹人、女真人和汉人等的兵士、将帅并高官们都蒙受到优厚的待遇;并且他们还都愿意替他效力任劳的事实相矛盾。成吉思汗为应付必要;对敌国人民的这种态度;乃是在若干中国的城市中;或者是特别顽强抵抗的;或者是企图背叛蒙古军的;假使这事被他认为有执行军律的必要时;那末便不辞下令屠杀了。但是他从未有过无故的残忍或嗜杀。
当北京被占领后;在归附成吉思汗的人们里面;有一个从前契丹王朝的后裔耶律楚材①。耶律楚材的修养和思想是完全汉化了的;他不仅是一个教养极深的人;而且也是一个绮丽绝妙的韵文作者②。成吉思汗喜悦他的风貌;他的壮伟身材和他的长髯③宏声。于是对他说道:“辽金世仇;朕为汝雪之。”耶律楚材回答道:“臣父祖当委质事之;既为之臣;敢仇君耶。”④成吉思汗对于他的回答颇为嘉纳;因为汗的见解一向便主张臣仆应该效忠于他们的主人的;即使是他的敌人时;也是这样的。从这时候起汗便留着耶律楚材在他的左右。至于汗对耶律楚材宠任的另外一个理由;是因为他是一个著名而熟练的占星家。成吉思汗认为他是一个对于帝国和对于他自身都有用处的士大夫。这就是成吉思汗对于高度文明的典型态度。当他依然是一个草原的文盲;和从未知道任何科学的观念或者艺术的高级形式时;他常常用最好的方法去对待一切有学问的人;以便为他自己更原始的目的积极地利用他们的优越学识。
成吉思汗与异族人⑤的关系;他常常从最初对一个人的理解和后来所做出的正确的选择上;去证明他那惊异的天赋。汗对于耶律楚材也是如此的;起初是为着他的占星学上的才识被延纳到宫廷里去;但最后耶律楚材竟成为蒙古帝国里的一个最杰出的政治家。
注释
①案耶律楚材的一生事迹;除《元史》卷一百四十六《耶律楚材传》外;可参阅刘晓《耶律楚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杉山正明《耶律楚材及其时代》(白帝社1996年;日文)。
②他的著作有《湛然居士集》十四卷;除卷十三和十四为文集外;其余皆是诗集(四部丛刊本)。
③案“长髯”的蒙古语名称;据《元史》卷一四六《耶律楚材传》为“吾图撒合里”(就是“长髯人”的意思)。这就是成吉思汗赐给耶律楚材的美称。
④本译文里这一段对白;是直接根据《元史》卷一四六《耶律楚材传》而来的。案原文乃是根据多桑《蒙古史》里所引证的法译《通监纲目》;所以和《元史》里所记的不免有些出入;现在把原文译出来写在下面;以供参考:成吉思汗说:“辽室和金室乃是世仇;现在朕已经替你复了仇。”耶律楚材答道:“臣的祖父;臣的父亲;和臣自己都做过金朝的臣仆;假使臣告诉陛下‘臣对于臣的君父抱着敌对的感情’;那末臣就是一个可卑的说谎者了。”
⑤蒙古帝国把异族人分成了三个等级;这就是“色目人”、“汉人”和“南人”。耶律楚材是属于汉人一级的。但是在成吉思汗时代;“南人”的名称还没有成立。详阅箭内亘《元代三阶级考》(《蒙古史研究》所收)。
《成吉思汗传》第三部分 第十一章 从征伐金国到西域的侵入
成吉思汗满载着种种金银财帛,尤其是缎绢、牲口、奴隶等的巨额战利品;和相当数目的各色工匠技师等;从征讨金人的战役里凯旋。所有这些巨额的财货;除较好一部分外;当然不是归成吉思汗一个人完全独占的;因为其余部分;还须分给他的僚友、万户长、千户长和百户长等;此外一般兵士们也需要去得到一些分享的。从这时候起;奢侈品、豪华的织物、许多驯良的中国家畜、各色各样的工匠和手艺匠等;在成吉思汗的帐殿里;已经成为必需的附属物了。他的帐殿和战车的华丽;使曾经到过他帐殿里的中国旅行家们都觉得惊奇。他们认为这样的壮丽豪华;就是在古代匈奴(Hiung…nu)①的王廷里也从来没有见过。但是成吉思汗决没有考虑过要想采用那些顽固的宫廷礼仪;所以在他帐殿里的日常规律;还是保守着那种古老式的草原习惯;并没有模仿过汉人的任何方式。汉将孟珙②曾经把款待宋使的珍贵记录保存下来:“某日帝遣人来请我使人;当后者至;彼乃曰:‘今日吾侪打;你如何不来?’答曰:‘不闻钧旨相请;故不敢来。’帝乃曰:‘你来我国中;便是一家人。凡有宴聚;打;或打围出猎;你便来同戏;如何又要人来请唤?’因大笑;而罚我使人六杯酒。终日必俟后者大醉而罢。??我使人相辞之日;帝戒伴使曰:‘凡好城子多住几日。有好酒与吃;好茶饭与吃。好笛儿鼓儿;吹着打着与玩。’”③
一般地说;成吉思汗并没有被中国文明的谄媚所诱惑。在征讨金人的战役里;成吉思汗虽然长时期驻营在汉地那里;并且还直接跟这种文明接触过;可是他依然认为畏兀儿的文化是最适合于蒙古人的需要的;所以他不仅继续去采用它而且还去鼓励它。实际上;在十二世纪时和蒙古民族相接触的一切文明民族里面;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得推畏兀儿人最为接近。他们仍旧保守着许许多多的游牧民族的习惯和思想;因此使他们对于蒙古民族便特别相近了。基督教、摩尼教、佛教、伊斯兰教都是畏兀儿人所信奉的宗教;但是在他们里面却没有发现过任何宗教上的冲突或狂热。常常用民族意识去控制着宗教信仰的成吉思汗;对于所有宗教的眷顾是一视同仁的;但是他自身却仍旧是一个忠实于民族传统的良好“珊蛮”教徒。经过征金战役以后;关于国家的性质和它的组织;并没有改变他向来的见解;因为他还是维持着旧日的贵族制度的;并且他只关心着实际上为贵族制度所支持的氏族统治。他的帝国的发展;迫使他延纳了许许多多成为他臣下的文明国人士;并且委任他们以蒙古人所不能胜任的官职。但是他希望在不久以后,等到受过畏兀儿教育的那些宗室子弟们长大成人后;那末这种官职便可减少了。他确信帝国的基本原则必将永久不变;假使他的子孙能够坚定地固守着他的“札撒黑”里的定律;那末光辉的前途必定在等待着他们。他并不认为畏兀儿的教育有能力去破坏贵族的氏族统治;并且有能力去破坏他们对于“长生天”、“珊蛮”和其精灵的信念;或者有能力去破坏草原的任何习惯和信仰。
成吉思汗从汉土凯旋后;便转移其目光注向西域。在那里他的宿敌乃蛮人古出鲁克(屈出律)和篾儿乞惕人脱黑脱阿的儿子们迄今还健在。后者在阿勒台山(即金山)的最险要位置;结集了若干军力;成吉思汗于是便派遣速别额台?把阿秃儿前去征讨他们;彻底剿灭了这些顽敌们的残余。同时还俘虏了脱黑脱阿诸子里面的一个④;并把他带到诸王术赤跟前;术赤爱惜他擅长箭术;便向他的父亲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