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历史也疯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867-历史也疯狂-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另外,对中国古代社会是母系氏族的说法我一贯是反对的。我不否认在民间的生活里可以存在母系氏族社会,但是假如我们把国家政治整体考虑在内时我就不能同意。我宁愿说中国是不存在完全的母系氏族社会的。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三代时期举不出一个女王的例子来,并且从5000年前开始的三皇五帝中也找不出一个女性!我不否认女性可能在古代占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地位,从妇好墓中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但必须承认,女性并没有在古代掌握政治决定权,不仅在中国如此,在中东依然如此,此点可参见《圣经》。在整部《圣经·旧约》中,惟一出现过的女王只有一个示巴女王,另外以色列还出现过一位女士师:底波拉,其他的皆为男性统治者。无论中国神话中的“女娲”还是西方体系中的“圣母”都挽回不了女性没有地位的局面,虽然女性在古代的地位未必就很低。因为她们有生育能力,这决定了她们的神圣母亲地位。    
    该书第五章《文字——攫取权力的手段》我认为是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因为符号(文字)是我向来最注重的证据。尤其在65页,有一些规律,里面提到中国陶器上许多的“Z”、“X”,张先生似乎多认为它们是工人的姓名或族徽,我坚信它们属于宗教符号,代表着神圣的意义,放置在当时最高档的生活品(陶器)上。恰好后来看有关古埃及的VCD,也看到了陶器上面刻画了许多的“Z”,与张先生说的一样,只是我提供的照片是古埃及的①,并且是5000年前古埃及的物品。    
    关于数字,“在中国的历史时代早期,1、2、3、4这几个数字简单地写作一、二、三、四个短划;5是个X,7为一交叉符号……6、8、9这几个中国数字变形就比较多,至今未在任何史前陶器符号中发现”。书中借李济的话提出:“为何有的数字(如7)频繁出现,而别数字(如1、3、4)很少,有的数字(如2、6、8、9)却根本未见?”哈哈,得到这样一个提问太好了,因为这些规律是我花费再多时间也难得到的。但我很高兴试着回答他们的问题:“7”是中东人的信仰!中国的文明来自中东。    
    第80页的铜锡矿分布点划分也很有意思(见上图),这里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已经借鉴了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常用方法,用统计数据和图形等来说明和解释问题。当人们在做相关历史研究不再考虑手段和方法的高下与所谓的“禁区”时,那或许已经是进入了一门全新的“跨专业”学科。    
    2004…03…22初写    
    2004…10…18修改


第二部分 跟随张光直先生的足迹第8节 世界上没有孤立的小岛

    南岛,我的一块“心病”    
    我曾经有一块心病。或者说,在提出“全球同源”后使我吓出一身大汗的一件事情是:我使用全球语系基本分类后发现,大洋洲以及太平洋里面以及沿岸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明显和中东有地理或交通上交接的“困难”。假如这一环不能连接,那么“全球同源”就是一句空话。    
    在我的整个探索之旅中,与其说我在重读历史,毋宁说我在重新复习地理知识。我还被迫开始研究人类交通史和生物史。当我昨天举着一张大约两尺见方的塑料世界地形图回家时,或许很多路人会猜测我是个地理老师呢。我身边最常见的工具不是别的,是各种各样的地图。遗憾的是,网络上相关历史地理方面的信息非常少。另外,人们把目光集中投向了亚洲、欧洲和美洲,却忽视了大洋洲,之前出现的是非洲。这就给我带来了更大困难,这身大汗闷了许久出不来,干着急。    
    有关这个问题我作了一连串的探询,首先是从地理学、地质学上寻找可能的联系,并对地球“板块说”、“漂移说”等作了一番研究,但收效甚微,因为时间差距过大,整个地理上的结合或分离起码需要上亿年的时间,而我的目标范围只是近万年左右。所以必须另觅他途,气候历史资料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也没有多大帮助。    
    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我越来越多地碰到一个词汇:“南岛”。接着是“南岛语”和“南岛族”,再接下来是“波里尼西亚”这个词汇的频繁出现,最后是南美洲、印加人、复活岛等。我看到了一丝渺茫的希望,接着看到了令人欣慰的曙光。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对于历史语言学及其可能具有的重要意义有了一点了解,因为广大“南岛”区域内的人们之所以被证明有联系,多半是历史语言学的研究功劳。    
    南岛(Austronesia)地区生活着2亿人,但是南岛的区域范围却可能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块,它北到台湾,南到新西兰,西到非洲东岸,东到太平洋上的复活节岛(属秘鲁),横跨印度洋和太平洋。所谓“波里尼西亚地区”则是指包含在“南岛”之中的一个三角区域:夏威夷、新西兰和复活节岛三点画出的三角区域,又因为这个区域非常著名,所以南岛语(Austronesianfamily)又被称作“马来…波里尼西亚语系(Malayopolynesian)”。    
    目前的地球几大语系的划分实质上是一种人为假设,它潜含着这样一个定义:同一语系的人们在族源上是可能有关联的。但这并不能推断说,不在同一语系的人们就一定没有族源联系。实际上不是同一个语系的人们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他们分开了太久而已,比如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族语言学家芒·牧林先生曾经在《蒙古语言文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他在比较“汉藏语系”和北方“阿尔泰语系”后认为,他们之间有关联。这个研究作为一个新闻也曾经报道过,标题为《汉藏、阿尔泰语系可能存在“亲戚”关系》。这个学术的突破可能引起众多领域的反应,它意味着蒙古族、新疆等地许多少数民族都与中国中原的人们有族源联系。    
    其实在查知南岛语系的范围之后我这颗悬着的心就放了下来。尽管这个区域范围广大,但是却包含了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南岛”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对“同源说”造成致命的打击,因为我认为人类的文明核心起源就在中东附近(包括北非地区),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解释“南岛人”的起源也是在非洲地区。至于怎么来解释那些海洋“天堑”,怎样来解释人们当初使用的交通工具,甚至包括年代等,那是另外一个问题。语言学的研究结果放在那里,已经说明了广大区域内“南岛人”之间的固有联系,那些文化特征接近的人们明明生活在各个地理上不相连接的区域,他们本身就是证据。    
    从对于南岛文化浅层次的一些了解,比如宗教、祭祀、色彩偏好、动物崇拜、服装、人种等方面来看,我的结论依然是:这些“南岛人”与其他我们关心过的区域的人们并没有根本的差异,同源合乎逻辑。    
    我总体对于“南岛语系”以及族群的生活了解还不是很多,但是一本名叫《走过南太平洋》的书给了我很多触动。刚翻这本书,印象很一般,觉得这是一本以讲述海上历险为主题的一本书籍,基本上没有讲什么土著人的情况,价值可能不大。看到最后我认为我错了,恰是这样一本看似浅薄的普及类书籍具有特殊的“学术意义”,它从“技术”角度证明了更多我想证明的东西——古代人征服地理障碍不成问题。    
    从人群分布情况我们不难看出,整个南岛居民散落在万里海域,其中的许多岛屿孤零零周围千里无人。这个特征说明,冒险、航海就是“南岛人”祖先的生存根基,没有了船只、没有了冒险精神,这些“南岛人”就不可能分布在这么广大的区域内!我甚至怀疑,远古时代的这些“南岛人”在人类的东迁壮举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特殊角色。古代中东曾经活跃着一个“海上民族”,由于缺乏确切的记载,他们一直是个谜。这个海上民族曾经重创埃及帝国与亚述人,但无人知道他们是谁。他们在古代是专业的搬运队?还是只是以航海冒险为乐趣?他们是曾经受雇于人?他们为什么如此爱海、爱船?他们的航海技术到底怎么样呢?古代人真的有能力横穿汹涌的太平洋吗?通读这本书,我的许多疑问打消了,收获大于我想获得的。


第二部分 跟随张光直先生的足迹第9节 读到一本好书

    书的作者“泰瑞·马泰阿塔”(南岛的一位酋长给他取的名字)是现代挪威人。看着他的故事,在情感上我觉得我和他几乎是在做重复劳动,只不过他的探索在海洋里,而我的探索在计算机上,汹涌澎湃是一样的,面对的冷漠、不信任或者热情、激励也都有相仿的一面。    
    我读着他的叙述,不止一次地想:“这太传奇了,不会是骗局吧?”这大概也是许多读者看到我的研究时的疑虑。无论如何,我与这个“泰瑞”的动机一样地偶然,我是因为买了一本谈论三星堆的书籍,他是因为在太平洋上的马克萨斯群岛生活时听到当地的土著民提到神话中的酋长“铁基”。“泰瑞”突发奇想:这个岛上的“铁基”是不是南美洲的“铁基”?尤其是他看到当地岛上的巨大石像时他认为这与印加文明里的石像接近。但是,要证明他们之间的联系就必须证明运用原始的航海技术的人们确实可以从几千海里外的美洲大陆越过汹涌的大海来到这里。这位来自挪威的男人马上决定了:去揭开这个秘密!    
    开始时,他遭到了激烈的反对,因为这几乎是拿生命来作赌注。他父亲大为震怒,家人都不同意,几乎所有的朋友也都不太理解。    
    “泰瑞”原是一位研究太平洋岛民历史的人,时值二战刚刚结束,他的军人气质、学者的执着可能都为这个人的行为注入了特殊因素。“泰瑞”详细描述了他是怎样异想天开地具有了初步的计划,然后一步步引起社会的关注以求助社会的经济、物质的支援,然后是选择合适的同行伙伴,甚至动静闹到美国国防部,并惊动了秘鲁总统。一切行动计划都完美无缺,最后他克服万难下海了。    
    “泰瑞”认为,在广大的“波里尼西亚地区”各个隔离的小岛上人们讲着同一种语言,他判断他们来到这些小岛上的时间应该不超过一千年,而“铁基”是他们共同的祖先。“铁基”意为“太阳之子”,多么熟悉的词汇啊,“太阳之子”,从中东到希腊,再到中国的“三代时期”,所有的统治者几乎都异口同声地宣称自己是“太阳之子”。不过,“泰瑞”并没有进入“同源”体系,他还生活在1947年,他只是要证明这些太平洋小岛与南美洲之间的联系,而惟一使他起疑的不过是一个文化现象:“铁基”。当然,我们可以说他是轻率的,但是我确信在这个可以说得出口的判断之外他一定有着其他丰富的却不便表达的理由,因为他本来就是研究太平洋岛民历史的。有时候我们说“直觉”是不科学的,似乎“直觉”不应该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应该利用的条件。但是我认为“直觉”对于一些拥有丰富知识的人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东西,我就很重视我的“直觉”。我在做一个判断的时候假如写下来了10条理由,实际上我会在背后有50条理由在支持,但是不好表述或者不被传统方法所采纳与理解,为避免更多的纷争我就不会把所有的50条理由都罗列出来,但那并不表明那些理由不重要。我曾经碰到过一些“神探”,他说这个案子大约3天后能破,事实果真如此。实际上就是大量的知识经验在做他判断的后盾,他不是“神汉”,他只是“神探”,他不能撇开经验和知识来做判断,但是你让他解释为什么说具体给出了这个结论,他会说:“直觉”。“神探”比较好做,没有人要他把判断过程写成论文,但我就比较倒霉了,不仅需要写,而且要按照学究们的格式来写,否则你无论怎样都叫“不科学”、“不正确”。后来意识到,我的埋怨只有部分道理,因为一个神探可以抓出凶手来证明他是对的,而我这里“凶手”永远不会出来,更不会坦白从宽,我要替代“凶手”说话,我做这个“侦探”确实有点难的。    
    对于“波里尼西亚”和秘鲁之间的文化历史,“泰瑞”是这样描述的。他认为在公元500年的时候,南太平洋里群岛上还荒无人烟,大约在公元1100年左右时才有第一批居民漂移过来。他认为移民是从东而西的。从我个人的眼光而论,南太平洋地区的小岛星罗棋布,这些居民与其考虑是从南美跨海而去,还不如说是从大洋洲过去更方便容易,但是“泰瑞”手里有“铁基”,所以他从最难的地方证明起。勇敢的人是应该受到赞扬,在跨越那样遥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