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历史流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为历史流泪-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影院的生意显然也不好做,我们路过的几个电影院中只有一家叫“明星”的影院还开着门,影院的门厅聚集着不少年轻人,似乎生意都让这家影院做了。    
    影院门厅的橱窗里贴满了海报,大多是衣着暴露的性感影片,一群20岁出头的年轻人围在橱窗前一边指指点点,一边哄笑打闹。这也许就是阿德南说的“坏小子”,我决定过去和他们攀谈,阿德南的英文居然也对付着能为我们做翻译。一个高个子的小伙子对我说,他还没有结婚,是第一次到这个影院来,因为听说这里经常放黄色影片,出于好奇就来了。另外一个低矮敦实的小伙子说,他倒是常来,因为反正也没有工作,没有其他地方可去,但是他从来没有买票进去过,只是来看看影院又换了哪些海报,看看那些暴露的镜头和艳丽的外国女郎过过“眼瘾”。    
    他们对我都很友好,问什么回答什么,有时候还不好意思地笑笑。之后他们还很热情地和我握手道别,然后三三两两走出影院门厅。我和卖票窗口的老头又聊起来。他衣着破旧,表情冷漠,说话也不多。他告诉我,这里主要放映一些“不好的影片”,偶尔也放放来自其他阿拉伯国家的生活片,美国的大片肯定会有观众,但是播放权买不起。他说,战前政府对放什么影片、不能放什么影片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果那个时候播放这些色情影片,肯定会被关进监狱,但现在做什么都没有人管。他自己虽然也很厌恶这些“坏电影”,但这是他的工作,不卖票他就得失业,一家人的生活也就失去了保障。目前他一个月的工资大概相当于80美元。    
    我们花3000个伊拉克第纳尔(2个多美元)买了3张票,想进去看看到底观众有多少、都是些什么人。这时候影院的经理走过来,要检查我们随身带的包,并要求我们把无线步话机关掉。这是一个目光有些凶狠、一脸横肉的家伙。他说,现在这个电影院播放色情影片出了名,观众很多,为了维护传统的道德风尚,一些比较极端的什叶派穆斯林已经把他们列入袭击的对象,经常来这里骚扰观众,打砸设备,所以他对所有可疑的人都要进行检查。    
    影院里非常黑,空气污浊,脚下都是果皮纸屑等杂物。一个瘦瘦的年轻人跟过来用手电筒给我们找了几个坐位,是在大厅的一个角落里,这样正好符合我们的心意,一是可以随时方便地离开,二是万一碰到极端教徒的袭击也多些安全的保证。很快我的眼睛就适应了这里的光线,这才看清原来200多个坐位已经几乎满员,放映大厅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头。屏幕很小,不像是在放电影,倒像是播放屏幕投影的录像。色情之声在空中飘荡着,没有任何情节的性交镜头乏味地换来换去,但观众竟然还都聚精会神,默默注视着屏幕,一副专心致志的样子,看起来非常滑稽。    
    我对在场的观众略做观察,发现他们都是20岁上下的年轻人,没有一位是女士。我又发现,所谓的电影实际上并不是真的电影,而是从色情电视频道录下来的质量粗糙的录像带。目前巴格达街头最畅销的东西之一就是卫星电视接收天线,那里有很多免费收视的色情频道。这些廉价的东西录制下来,就成为一个战后文明古国的年轻人的业余文化活动,成为年轻一代成长的文化环境的重要一部分。    
    对此我深感悲哀。    
    我们很快就离开了那家电影院,门口卖票的老人对我们投来复杂的眼光,也许他对我们这么快就浪费了两美元的电影票深感不解。我们碰到一个正要买票进去的年轻人,我问他喜欢看些什么片子,他说是“爱情片”。我正在琢磨爱情片的意思,他又补充了一句“就是罗曼蒂克的片子”,然后匆匆闪进了黑洞洞的影院再也没出来。    
    电影院门口附近,聚集着几家书店和音像制品店铺,但规模都不大,我们进去的时候都没有电,黑乎乎的。音像制品主要是歌曲的磁带,没有CD,少量的DVD多是简陋的盗版品,无外乎枪战片和爱情故事片两类,但都没有色情的影碟,多少还让人感觉到文化一词的本来意义。    
    在一个书店里,老板告诉我书卖得并不好,尽管一本书也就相当于人民币六七块钱,但是新书很少,旧书也没有多少人感兴趣。他说,倒是摆在门口的报纸每天能为他带来几美元的收入,一些战后从约旦、科威特等地新传入伊拉克的杂志,比如阿拉伯文版的美国《新闻周刊》等也有一些销路。“人们对此感到新鲜,可过去卖美国杂志是要坐牢的。”他说。我们还了解到,一本《新闻周刊》在这里的售价大约1美元,但是这里最好销的并不是这些“新鲜”的美国杂志,而是在周边阿拉伯国家出版的生活综合类杂志,每本也是大约1美元,但是印刷得更好,内容也更丰富,从求医问药到生活常识无所不包。    
    小李在这里买了一本2003年12月初出版的一期英文版《读者文摘》,非常高兴,问还有没有2004年1月份的,回答说是要等到月末才来,每次来4本,基本上都能在一个月里卖出去。这个书店老板很年轻,交谈中经常试图回忆和讲出几个英文单词。他对隔壁的电影院很是不屑,但也摇头表示无可奈何。他说,他的书店拒绝销售那些色情的东西,但是有的杂志为了销路正在让封面女郎穿得越来越少,他也没有办法。    
    回来的路上我们到一家超市买东西。这是我第一次进巴格达的超市,感觉还不错,物资也算丰富,就是大部分东西都是来自外国,价格比想像的要高出很多,比如巴掌大一小包方便面要折合人民币5块多,一桶两升的玉米油要人民币22块多,想来平均收入不足100美元、失业率高达50%的伊拉克普通老百姓要么买不起、要么买的时候是要狠狠咬牙的。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由于老板拒收我们一张比较旧的百元美钞,我们的钱不够支付所买的物品,老板竟然大度地对初次见面的我们说:“没关系,下次来付钱好了。”


第三部分第34节 最大的改变在心里(4)

    寻找巴比伦    
    我和同事最近一起访问了残破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空荡荡的大厅,破碎的橱窗玻璃,落满灰尘的走廊,横七竖八堆在角落里的石像残片,这就是收集著名的两河文明古老文物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我不禁想:著名的楔形文字在哪里?巴比伦空中花园的遗存在哪里?亚述王朝精美的石雕在哪里?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负责人卡迈尔指着大门紧锁的展厅说,预计最短也要5年以后,这座经历过战火的博物馆才能完全恢复开放。卡迈尔说,2003年4月9日巴格达被美军攻陷后,盗匪趁机闯入博物馆,抢走了1。4万件珍贵文物,至今追回来的不到4000件,其余很大部分已经通过几乎不设防的边境流落境外。他说:“虽然战前我们加班加点把不少文物转移到秘密地点存放,但是这一损失依然令我们十分心痛。”    
    已经在伊拉克国家博物馆工作了63年的阿特亚,说起文物被抢事件仍然十分气愤。这位已经77岁但仍然每天坚持到博物馆看看的老人说,劫匪们拿走了所有能拿的东西,然后对一些拿不走的大件进行了肆意毁坏,但是刚刚占领了巴格达的美军却对这些劫匪不闻不问。    
    阿特亚说,博物馆的藏品大都有编号,丢失的藏品以后还有可能追回来。但是,对于更多的依然埋藏在地下的文明残片来说,它们在被发现之前就已经被抢走了。    
    伊拉克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摇篮之一,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遗存。历史学家说,只要局势平静下来,在这里几年的考古发掘就足以改写人类早期文明的历史。但是,此次战争所带来的盗墓狂潮,却正在摧毁着全世界考古学家的这一梦想。    
    来自伊拉克文物部门的估计说,目前,伊拉克境内至少还有1万多个历史遗迹等待发掘,但是其中不少已经被盗贼抢先光顾了。伊拉克文物管理部门的专家穆罕默德说,目前,巴格达陷落导致的权力真空和抢劫风潮虽然已经基本平息,但是散落在伊拉克各地的古迹依然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来自各国的文物大盗可以随意进出并且轻易地把赃物带出国境。他说:“战争首先解放的,也许正是这些胆大包天的盗墓贼。”    
    在伊拉克,盗墓者趁着夜色将古迹里的东西成箱搬走已不是什么秘密。已经在地下埋藏了5000多年的文物,成为这个战后混乱依旧的国家无法诉说、无法抗议但同样无力自卫的受害者。穆罕默德说,虽然没有飞机导弹,盗墓贼们用的只是手铲和手电筒,但是他们比任何高科技的武器都更具破坏性,“占领者自顾不暇,根本无力负起对历史的责任,这是对历史的犯罪”。    
    他说,在巴比伦寂静的旷野里,“阿里巴巴”们在无人看管的庙宇、宫殿和坟墓中大肆掠夺,拿走了稀世珍宝,也切断了历史留给未来的线索,使一些人类早期文明的秘密成为永远解不开的谜。    
    “没有人知道那里究竟还有什么,所以也就没有人知道到底丢了什么。历史在被发现之前就已经丢失了。”他说。    
    伊拉克纳西里耶省文物局局长哈姆达尼说,文物的走私从10多年前伊拉克遭受制裁初期就开始了,但是在过去战后的一年里,这类行为急剧增加,发展为有组织的国际性犯罪风潮,“现在,伊拉克的文物珍品每天都通过秘密渠道被运送到中东、欧洲、美国等地的富豪手中”。    
    哈姆达尼说,盗墓贼主要是一些贫穷的村民,一套楔形文字残片在他们手里也许只卖13美元,但是在国外值好几万美元。“它们实际上是无价的,因为它们的数量是十分有限的,被贩卖一件就少一件。”    
    最近,在伊拉克南部的联军士兵已经开始驻守一些重要的文物古迹,但是相比于庞大的古迹群落来说,他们能抽出的兵力实在有限,所追缴的东西也只是凤毛麟角。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的导游迈赫迪希望我们能帮他呼吁国际社会对这一问题更多的关注。他看着空荡荡的展厅说:每一件文物的丢失,都意味着人类早期一段记忆的丢失。这对人类来说,“就像孩子丢失了母亲”。


第三部分第35节 逊尼三角地之谜(1)

    驻伊美军准备行动    
    想到不知道哪天哪架飞机就得从天上掉下来,我的心里也充满对他们的同情。拿枪的人并不总是强者,占领者的身份使得任何盔甲也不能保障他们的安全。    
    大年初四的早晨,巴格达再次传来巨大的爆炸声。我后来了解到,这是一次火箭袭击,但是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各大通信社都在爆炸后抢发快讯,我们也着实忙乱了一阵。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联军总部传来的消息说,一架隶属于美军101空降师的OH…58D直升机当天傍晚在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附近坠入底格里斯河,两名飞行员失踪。    
    这位发言人对新闻界说,这架美军飞机是在对一艘在底格里斯河翻船的美军巡逻艇进行搜救时坠毁的。飞机在坠毁时曾触到高压线,但是目前还不能确定飞机是在触到高压线后坠毁还是被反美武装分子击落的。据悉,此前的翻船事故已经造成两名陪同的伊拉克警察和一名当地翻译死亡、一名美军士兵失踪。    
    拿枪的人并不总是强者    
    2004年以来已经有至少5架美军直升机在伊拉克坠毁。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曾经有当地农民用步枪击落美军直升机的消息,尽管很多人不信,但美军的确在这里损失了太多的直升机,人们已经开始在问:为什么美国的飞机一到伊拉克就特别容易往下掉。    
    实际上我们对美军飞机并不陌生。每天都有美军直升机从我们头顶飞过,无论白天黑夜,它们巨大的轰鸣肆无忌惮地滑过巴格达的天空。渐渐地,飞机一来我就神经质地头疼。每次飞机飞过,高度都很低,仿佛在楼顶就能伸手触摸似的。一般这些飞机两侧的门都大开着,全副武装的士兵坐在门边,有的腿还吊在空中,十分警惕地注视着地面的一举一动。想到这些整天在天上飞来飞去的大兵,不知道哪天哪架飞机就得往下掉,我的心里也充满对他们的同情。    
    拿枪的人并不总是强者,表面看来横行霸道的人实际上是最为自己的安全担忧的。大兵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占领者的尴尬身份使得任何盔甲也不能保障他们的安全,谁又能知道他们内心的恐惧呢?    
    摩苏尔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北部约400公里处,那里是目前反美暴力活动最频繁的“逊尼三角地”的最北端。这个所谓的“逊尼三角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