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秘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周朝秘史-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子胥出,召其子伍封曰:“吴王不纳我言,国必至亡,伍氏为吴大臣,谅不能保家属。”伍封曰:“然则若何?”员曰:“齐国大夫鲍惟明与吾有生死之交,我即修书,令家人将尔寄托于鲍氏之家,吴亡我死,汝即改姓王孙氏,使主祭祀,亦伍氏先人之幸!”   
  星夜修书一封,令家人送伍封往齐。临别,父子相向而哭,早有伯嚭家人闻知此事,即告与嚭,嚭得吴王之宠爱,子胥恶其谗佞,二人随成仇隙,及子胥托寄家属,便有倾陷之心。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明)余邵鱼 著                
  第八十五回 伍子胥抉目待齐 吴鲁吴艾陵大战    
  次日,吴王宴群臣于姑苏台,文武皆在,独子胥称疾不至。王曰:“孤欲发兵伐齐,而伍员务要灭越,寡人昨夜得梦不祥,实有不欲伐齐之意!”伯嚭曰:“大王所梦何事?愿闻其详,以占吉凶。”王曰:“昨梦身出章明宫,水人姑苏台,后宫钟鼓震,祖庙草木青。”伯嚭顿首贺曰:“此大王克齐成伯之吉兆也!”王曰:   
  “何以言之?”嚭曰:“身出章明宫,乃王驾出吴城也。水人姑苏台,乃齐服来降也。后宫钟鼓震,吴国威风著也。祖庙草木青,吴新伯业成。以是占之,非吉兆乎?”吴王笑曰:“诚如是言,寡人何虑?”遂决次日伐齐。   
  忽台下一人大声曰:“伯嚭贵为太宰,位居百僚之上,乃进馅谀之言,王如不察,社稷将危矣!”众视之乃左大夫展如也。王问其故?展如曰:“王所梦者,皆不祥之兆,而伯嚭乃反凶为吉,王如不信,城东有一贤士名公孙圣者,能测阳占梦,大王必召此人,方可断吉凶。”吴王即令王孙雄召公孙圣,雄投圣宅,圣延入相见,问曰:“大夫因何而至?”雄即以请占告之。圣问:“所梦何事?”雄悉举所梦之事以对。圣忙走入后堂大哭而见其妻曰:“吾命当尽矣!”妻曰:“吴王来诏,正利见大人之时也!何为反出此言?”圣曰:“吾平生好直,今吴王所梦乃破家亡国之兆,我若直言,必然见杀!”妻曰:“妾闻太宰伯嚭,尚瞒谗言贪生,子何不反凶为吉,以邀富贵?”公孙圣大怒曰:“吾性好忠直,宁就死而不肯瞒心,遂拂袖而出,与王孙雄同入朝见吴王。吴王举前梦令圣占之。圣顿首曰:“臣该万死,乞大王容臣所奏,章明宫乃大王所治之所,而梦身出此宫,见身降而位虚也。姑苏台乃大王游玩之所,而梦水入此台,是乐极而悲生也。后宫钟鼓震,主社稷崩也。   
  祖庙草木青,主宗庙荒也。四者,皆大不祥之兆!大王罢伐齐之兵,振纪纲之治,则国家幸甚!”王俯思不对。伯嚭奏曰:“公孙圣以妖巫之术,妄诽圣梦,理合处斩示众!”   
  公孙圣即叱之曰:“太宰居首贵,不思尽忠,惟思误国,他日吴国灭亡,大宰能独保无祸乎?”吴王大怒,曰:“匹夫廷辱大臣,有司押出枭之!”武士即将公孙圣推出朝门,圣仰天叹曰:   
  “吴王偏暗,听信谗臣,吴国社稷不出三年矣!”   
  时子胥称疾不朝,闻街市吵闹,斩公孙圣,止住武士,慌忙入朝面见吴王,问其坐圣何罪?吴王以其妄诽圣梦,辱大臣之事告之。子胥曰:“伯嚭前受勾践之赂,尽心保其归国,今又纳其宝器,故惑大王伐齐,卖国肥家,王何不察,反斩无辜小民?”伯嚭奏曰:“伍员怨罔朝廷,欲与齐国相通作乱,故阻大王不伐齐,王如不信,伍员前日曾寄子于齐大夫鲍惟明之家,此固谋反之明验,臣焉敢卖国肥家乎?”吴王大怒,遂令武士将伍员押出,与公孙圣并斩。群臣皆奏曰:“伍员与齐通,其迹未彰,且为前朝老臣,功劳最大,不可加刑!”吴王然之半晌,令勿斩子胥,只斩公孙圣,但废子胥官职。   
  子胥脱还衣冠,即日推病不出,群臣出朝,伯嚭密奏吴王曰:   
  “伍员交结于齐,今王若不速斩,及齐兵一至,国中先乱,社稷难保!”吴王曰:“群臣皆谏不可加诛,此事奈何?”嚭曰:“王如不肯以刑杀员,则当赐剑,使其自刎,以绝后患。不然缓数日,员奔入齐,则齐难敌矣!”吴王然之。即取属缕之剑,令使臣赍送子胥,使者至其宅,以剑付予胥曰:“吴王今赐相国属缕剑一口,他无所赐。”子胥接剑叹曰:“吾知之矣!吴王信奸佞而斩忠臣,吾非敢辞,但恨我死之后,吴国其亡乎!”谓家人曰:“我死,汝可抉吾之目,悬于东门,以观越兵入吴也!”又谓家人曰:“吾死之后汝可植槚树于吾墓上,槚树成材,越兵即至矣!”言罢。自刎而死。家人悲啼不胜,亦自伤死。   
  使者取员之首级回报。吴王问使者曰:“伍员临死曾怨寡人乎?”使者曰:“否!但令家人抉目悬于东门,以观越兵灭吴!”   
  吴王大怒,令取鸱夷皮作一囊,将伍员首级投于江中。国人哀其忠直,救其尸葬子胥山,为之立庙,春秋设祭。胡曾先生有诗云:   
  子胥今日委东流,吴国明朝亦古丘, 
  堪笑夫差诸将相,更无人解守苏州。   
  东屏先生《咏史诗》云: 
  败越夫椒绩用收,越人谋我事堪忧。 
  子胥墓损成材日,慎冒何人死抱羞。   
  宋乖崖张咏先生题庙诗云: 
  生能酬楚怨,死可报吴恩。直气海涛在,片心江月存。   
  隋王通先生《大江东词》云: 
  吴山万叠,望钱塘注目,寒波清彻。追想当初,倾猛楚此地,曾施英烈。破楚奇才,兴吴妙算,分郑重图越。谁知吴王偏暗,难显豪杰,愚迷谁比浮搓。蠢浊怪迹,淫志同辛蹶。顾把贤沉绿波,肌肉尽遭鱼鳖。负锥言,终朝暮视,使尽英明烈。空流痛泪,泪珠弹尽清血。   
  明玉山吴学先生有《钱塘潮词》云: 
  钱塘发泄不平气,万雷怒奔声动地,雪山白日依依,雨乱洒,千秋子胥泪。江花自开落,江月闲升坠,悠悠千古恨,天终恨未消。   
  潜渊读史至此有《古风》一篇云: 
  将军本是衣冠族,声名自幼驰英武。 
  宝剑横挥敌万人,雄才磊落超千古。 
  一旦平王杀父兄,襄流誓济吞荆楚。 
  荆楚孤穷出奔时,茫茫四海欲何之。 
  越陈适宋羁糜晋,千里神驹困捷蹄。 
  征袍夜染泥途水,震耳晨惊战马嘶。 
  轻舟匹马从东渡,吴渐高兮楚渐低。 
  嘉谟妙算为吴筹,苦志劳心为复仇。 
  一朝饮马襄江水,楚国君臣俱失谋。 
  旌魔扫尽江南雾,五战长躯拔郢都。 
  鞭尸抉破平王目,席卷冤仇复转吴。 
  英雄再举匡吴策,非伐强齐东伐越。 
  霸业未成西子至,姑苏台下生民血。 
  忠臣忍见色倾城,谠官刿切披肝膈。 
  谗谄未除国未安,身躯先裹鸱夷革。 
  君不见,胥山月,东方升出西山没。 
  溶溶深夜满吴江,照见忠臣寒骨白。 
  又不见,吴江湖,朝朝汹涌激波涛。 
  波涛怒激如山大,犹似忠臣恨未消。   
  潜渊居士先生有《胥山铭》云: 
  子胥鞭平,为人为父。十死一生,矫矫伍员。 
  执弓挟矢,仗其宝剑。以谒吴子,稽首楚罪。 
  皆中纣理,蒸服子妻。歼鉏直士,赫赫王闾。 
  实听奇谟,锡之金鼓。以号以诛,黄旗大举。 
  右广皆诛,戳墓非赭。瞻昭乃鸟,后王嗣立。 
  执书不泣,颠越言润。宰嚭谗辑,步步踪飞。 
  姑苏待执,吾则切谏。抉眼不入,投于河上。 
  自统波涛,昼夜雨至。怀沙类骚,洗涤南北。 
  箕荡东西,夷蛮卉服。罔敢不来,虽非命祀。 
  不让凟齐,帝帝王王。代代明明,表我忠哉。   
  吴王既杀伍员,遂以胥门巢为元帅,姑苏、王孙雄为左右翼,以专毅为先锋,又遣王孙骆会鲁兵,共伐齐国。大兵至艾陵下寨。   
  次日,鲁大夫仲孙何忌、季孙肥率师来会吴王。吴王召入中军相见,礼毕,忽有哨马驰入帐下。   
  吴王与鲁大夫季康子正议事,忽有哨马来报:“齐将田常引兵十五万杀至!”吴王谓季康子曰:“今吴伐齐因为救鲁而来,次日大夫可引兵先敌一阵,以观齐兵强弱,然后我兵方可接应。”季康子领命而出。次日,即调先锋颜羽引兵出战,齐将国书曰:“鲁与齐乃山东表里,今不相和,反降吴而伐齐?”颜羽答曰:“汝齐侵陵鲁国,启我投吴,今举二国之兵至,汝不下马就戮,尚复何言?”国书拍马直取颜羽,抡刀便砍,国书抢入怀心,斩却颜羽。   
  冉求、樊迟杀出,国书前遮后架,斗至二十余合,齐将闾丘明杀出相救,四马交战,冉求力不能敌,往本阵逃回。樊迟独困于阵,左股被射一箭,翻落于马下,孟之反挺枪杀入重围,救出樊迟,齐兵一齐追至,冉求抽兵杀回。孟之反曰:“齐兵甚锐,子不能敌,汝可保出樊迟,我自挡住一阵。”冉求力保樊迟归寨,孟之反勒住马头,架起弓弦,望闾丘明左目射一箭,丘明落马,孟之反挺枪刺死,杀入齐阵,纵横撞突,如入无人之境,齐兵披靡败走,坚闭不出。孟之反夺其器械,缓缓而归,鲁兵踊跃,喝采曰:“好个将军孟之反也!”孟之反闻众军声扬己勇,故掩功绩,乃抽矢以鞭其马曰:“非吾之勇敢,在战之后,乃马不奋进也!”后人有诗曰:   
  堪羡孟之反,英雄不伐功, 
  战败能为胜,犹谦马缓踪。   
  鲁兵初败,季康子入见吴王曰:“齐兵甚锐,不能对敌,昨日一阵,若非孟之反,鲁兵几无片甲矣!”吴王问计于群臣,伯嚭曰:“臣闻田常部下只有国书骁勇,可将吴鲁之兵屯于艾陵,左右以作犄角之势,大王亲自出马,国书若见,必然杀至,大王诱入寨前,使两寨将士夹攻,国书必然被擒,国书一擒,田常不足破矣!”吴王然之。遂令二国之兵屯于艾陵左右。次日,亲自披挂出马,大叫曰:“吴兵救鲁,田常何不出寨纳降?”国书视之,谓诸将曰:“此夫差也!今不生擒,尚待何日?”横刀望吴王便砍,吴王望本阵而走,国书追之将近,吴寨突出专毅,鲁营突出孟之反,将国书夹攻三十余合,国书不能遮架,被孟之反打落戈矛,专毅抢入怀中活捉而归。田常急令诸将来救,吴、鲁大兵皆出,斩齐兵如刈草芥,田常十万兵丧于艾陵,引数千残卒归寨,收拾班师。   
  吴王令诸将追之,伯嚭引胥门巢追及,田常下马拜于道旁乞命。伯嚭曰:“汝立贡税文字,我奏吴王,赦尔草命!”常曰:   
  “贡税之议在齐侯,常何敢专,乞饶归国,奏齐侯奉贡税之议入谢!”伯嚭大怒。胥门巢引田常归见吴王。吴王受之,放田常,即令班师。伯嚭曰:“吴之兴霸在此一举,王勿班师。”王曰:“何谓也?”嚭曰:“中国盟主惟在晋、楚,今楚已服,晋君臣亦自作乱,王若乘此得胜之兵,屯于国中界上,传檄以会诸侯,晋侯若至,请斩国书之首,号令列国,倘晋不肯受盟,则鼓兵杀入绛州,虏其君臣,天下谁敢不从!”王曰:“太宰之见固当,然此兵合于何处?”嚭曰:“臣观黄池东连郑、卫,西接晋、陈,乃列国之界,王可移兵,屯于此处,传檄以邀诸侯。”   
  王即令斩却国书,相合鲁兵,进屯于黄池,遣人遍告列国,约期赴会。却说使者来至晋国,当时晋侯遂弱,赵鞅简子独专国政,卫公子蒯聩被逐在外,欲杀其母南子,灵公欲杀之,蒯聩奔投于赵鞅府中,及闻灵公死,国人立辄,蒯聩告鞅曰:“聩虽得罪君父,而卫之大位当传于聩,今国人立辄,而辄专位,此事奈何?赵鞅曰:“公子勿忧,自当发兵送公子返国。”聩顿首谢曰:“大夫诚能送聩返国,以正大位,则公名震于天下,而聩亦不敢少置也。”   
  次日赵鞅率壮兵五千,甲士八百,送聩归卫。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明)余邵鱼 著                
  第八十六回 孔子获麟作《春秋》 晋三卿政乱同列    
  晋兵送蒯聩至城下,卫公大惊,谓群臣曰:“晋兵送吾父返国,吾必逊而出迎,敢拒而不纳乎?”大夫高柴曰:“父子之道,人伦所重,明公须出城远迎,奉位与父,焉可拒而不纳?”出公曰:“子羔之言是也!”遂令整驾出接。忽阶下一人,谏曰:“不可!”众视之,乃大夫孔圉之子孔悝也!出公问曰:“孔悝之见何为不可?”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