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一年6月起,三三两两的车臣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妇女,从她们的家乡出发,经车臣东部的达吉斯坦,乘长途汽车进入俄罗斯,几经辗转来到莫斯科。这些人看上去大都是小商贩,因为他们身上都背着数量不等的“土特产”。但奇怪的是她们来到莫斯科后,基本都是一头扎进有人为其安排好的公寓,不再出来活动。这种现象是人们在事后回忆当时的情况时才想到的。在这些人进入莫斯科的时候,不仅没人注意她们的行踪,就连她们的假护照都顺利通过了边防检查。
这是一伙从车臣非法武装中挑选出来的恐怖分子,选拔标准是“苦大仇深”、“身强力壮”、在莫斯科没有犯罪记录。其中属于“黑寡妇”的女性居多,因为她们既有与男性恐怖分子同样的凶狠,又不容易引起注意。
在这些恐怖分子陆续进入莫斯科的同时,一批批武器和炸药也进入了俄罗斯首都,遗憾的是这么大的举动又没有被发现。
第四部分了之不了——恐怖与反恐的较量(9)
10月初,这次行动的总指挥粉墨登场,他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商人,从土耳其潜入俄罗斯,再从北高加索的明诺拉尼耶·沃迪市坐火车来到莫斯科。别看来人当年只有25岁,可是当他出现在莫斯科时,先期到达的恐怖分子不约而同的眼前一亮。原来此人就是2001年6月被俄军特种部队击毙的匪首阿尔比·巴拉耶夫的侄子莫夫萨尔·巴拉耶夫。
莫夫萨尔·巴拉耶夫的名字一年前在车臣还无人知晓,但自从他的叔叔被俄军斩首,莫夫萨尔成为阿尔比·巴拉耶夫创建的“伊斯兰特种战团”掌门后,他很快就成了车臣匪首中最凶残的一个。当他得知比他大不了几岁的叔叔亲手杀死了170个人后,下决心要打破这个记录,成为在车臣杀人最多的人。为此,他以制造大案为荣、为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赶上或超过他的叔叔,才能提高自己在非法武装里的地位。此外,频频制造自杀性爆炸的“黑寡妇”,大都是他的部下,所以,由“黑寡妇”制造的多数案件都是他直接策划和指挥的。
两名曾经在黎巴嫩和阿富汗接受过训练的年轻人阿布·巴卡尔和亚瑟,以及已被斩首的巴拉耶夫的遗孀祖拉也先后来到了莫斯科。从祖拉千里迢迢赶到这里的举动看,这伙匪徒肯定是来者不善。
据后来被俘的匪徒交代,他们曾经考虑过袭击另外一个剧场,但不知为什么在已经准备行动的时候,突然改换了目标。
为这次行动,莫夫萨尔·巴拉耶夫团伙收到了50万美元的资助,购置了两辆小客车、一部“道奇”和几辆吉普车。
2002年10月23日晚,深秋的莫斯科飘下几片雪花,但距克里姆林宫只有45公里的轴承厂文化宫却乐意融融。这是一座2001年改建的剧场,能容纳将近1000名观众。从门前用灯光打出的广告可以看出,里面正在上演一出美国轻喜剧。这是俄罗斯人非常喜欢的剧种和节目,所以,剧场里基本座无虚席。
21时30分左右,几辆吉普车和小客车从不同的方向朝剧场开来,几乎在同一时间停到剧场门前。40多名头戴面罩,手持冲锋枪,腰间别着炸药包的歹徒从车上跳下,轻而易举制服了看门人,冲进剧场。歹徒对这里的地形相当熟悉,所以,只用几分钟时间就封锁了所有出口,并且在对着大厅的几个窗口挂起了爆炸物。当时,正是轻戏剧第二幕即将结束的时候。突然,人们看到一个手拿自动步枪的年轻人,在几个蒙面人的簇拥下走上舞台。用枪口把台上的演员逼到一个角落,自己又回到舞台中央,冲着观众喊道:“你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我们是车臣人,我们不隐瞒这一点。这里现在已经布满了炸弹,我们的队员随时准备与你们同归于尽,你们最好与我们合作,服从我们的命令。”
当这个人刚刚来到台上的时候,人们还以为这是剧情的一部分,后来又怀疑是不是演出发生了差错。直到这时,大家才知道他们已经被劫持为人质了。据后来幸存的人质介绍,当时走到台上发表讲话的,就是这次恐怖行动总指挥莫夫萨尔·巴拉耶夫。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匪首在众目睽睽之下,居然连面罩都不戴,可见他早已有了鱼死网破的心理准备。
在当天晚上被劫持的人质中,恰巧有一名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的女记者,当时她也在剧场里看戏。事件发生后,她在第一时间就把电话打到单位,使该通讯社最早向全世界发出了剧院被恐怖分子占领的消息。没过几分钟,俄罗斯几家大电视台都中断了正在播出的节目,开始追踪报道这一事件。
将近800名观众和演职人员,其中包括75名外国人,在轴承厂文化宫被劫持为人质的消息顷刻之间就传到了克里姆林宫,传遍了俄罗斯和全世界。普京总统当即决定取消第二天前往德国与施罗德总理在柏林会晤,随后到墨西哥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K)的计划;成立了由联邦安全局副局长普罗尼切夫、莫斯科内务总局局长普罗宁直接指挥和协调各方面力量的解救人质领导小组,在离剧场不到500米的地方成立了指挥中心。与此同时,由俄内务部命名为“雷雨”的解救行动已经展开。包括“阿尔法”部队、内务部特警部队在内的6000多名军警,在一个小时内就赶到现场,他们在剧场周围设置了几道封锁线,将其包围得水泄不通。几十辆装甲车、消防车和救护车停在附近的街道上以防不测,100多名狙击手登上了剧场周围的高层建筑,准备应付各种变化。
晚上23时左右,绑匪释放了人质中的20名儿童和几名高加索人,目的是向当局传递恐怖分子释放人质的条件。据这些被释放的人质讲,莫夫萨尔·巴拉耶夫要求俄罗斯在一个星期内从车臣撤军,同时释放所有被俘的车臣非法武装分子。否则就要炸毁文化宫大楼,与人质同归于尽。
莫夫萨尔提出的条件同当年巴萨耶夫等恐怖分子在布琼诺夫斯克劫持人质后提出的条件完全相同。也正是由于在那次人质事件发生后,联邦政府答应了匪徒的要求,才使第一次车臣战争半途而废,最后以失败告终。如果这次普京步叶利钦的后尘,答应绑匪的要求,第二次车臣战争也将无功而返。其结果不仅白白抛洒了三军将士的热血,而且会助长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导致将来很可能发生第三次、第四次车臣战争。
第四部分了之不了——恐怖与反恐的较量(10)
普京的工作经历使他的内心早就树立起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信条,所以,他不会接受绑匪条件。但是,从人质被劫持的第二天起,他不得不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在恐怖分子的胁迫下,被劫人质联名写信给自己的总统,称他们“对车臣战争早已厌恶”,要求政府从那里撤军。一部分人质家属走上街头,在剧场周围和克里姆林宫旁边游行,希望联邦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人质危机。国家杜马召开紧急会议,呼吁普京政府与绑匪谈判。就连断送了前苏联的戈尔巴乔夫都出来发表讲话,表示拥护国家杜马的建议。75名外国人质所在国家的使领馆,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询问解救人质的情况,盼望着本国人质能够获释。
面对这些压力,普京通过电视发表讲话,他首先明确发生在轴承厂文化宫的是一起恐怖事件,是国际恐怖分子对俄罗斯人民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随后,他以十分坚定的态度表示,“俄罗斯不会向绑匪妥协和从车臣撤出军队”。普京通过各种途径告诉恐怖分子,谈判的内容只有一条,就是在他们放下武器后,如何把他们安全送出俄罗斯国境。普京在讲话中明确表示,不管联邦采用何种方式解救人质,都将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质安全”。他在讲话中呼吁俄罗斯人民要保持冷静和克制,不要把对恐怖分子的仇恨转嫁给无辜的车臣人民,避免产生更深的民族矛盾。他还要求媒体遵守政府颁布的《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法》的有关规定,不许人为炒作恐怖事件造成的后果;不许播放剧场外面涉及营救行动的情节,以免暴露当局的动向和意图。
为了动员各界力量,统一认识,营救人质,普京从24日清晨起就紧急会见了车臣代表与全俄穆斯林大会主席,听取他们对人质问题的看法,希望他们在营救人质过程中发挥作用。随后,他又邀请普里马科夫、卢日科夫等著名政治家和几位反对党领导人,请他们为政府出谋划策,帮助解救人质。他还要求外交部与各国使馆保持联系,通知他们,联邦将会适度考虑优先解救外国人质,但同时希望各国不要因解救本国人质影响全局、节外生枝。
普京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人心逐步趋于安定,为开展营救行动赢得了时间。
和平解救人质的工作整整进行了两天,动员了各界力量,想尽了各种办法。
在人质事件发生一个多小时后,车臣共和国在俄罗斯国家杜马中的议员阿斯拉哈诺夫,就与车臣族政治家、原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哈斯布拉托夫一起赶到剧场,他们希望莫夫萨尔·巴拉耶夫不要干傻事,要保持理智和克制。同时提出以自己为人质,换取那些无辜平民,但绑匪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随后,受普京之托、居住在莫斯科的车臣领袖也表示愿意以自己身家性命顶替人质,但也同样遭到拒绝。
此时,武装解救人质的工作正在准备之中,虽然从监听到的绑匪与外界的对话和采用其他高科技手段,对剧场里面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但距离发动攻击所需要的条件还有很大差距,为了尽量减少各方面损失,24日上午,一名警察装成醉汉,试图进入剧场,但刚走到门前,就被匪徒开枪打死了。莫夫萨尔的这种举动既说明匪徒的警惕性非常高,也说明恐怖分子在“必要”时,对屠杀人质不会特别在意,它预示着解救工作将相当困难。
中午,俄罗斯著名歌手、国家杜马议员科布宗和三名国际红十字会救援人员手持白旗进入剧场,经过谈判,绑匪释放了一名已经奄奄一息的英国人和三名儿童。
下午,在车臣人心目中享有特别地位的俄国家杜马议员卡伯松、国际红十字会的两名代表和一名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被允许进入剧场。这次谈判除了又使一名俄罗斯妇女和三名儿童获救外,非法武装分子还答应国际红十字会可以派人进入剧场救治伤员,给人质送少量食物和饮用水。此外,莫夫萨尔还同意在剧场里面接待当事国家的外交官,就释放该国人质谈判。但是,莫夫萨尔同时提出,联邦政府必须在26日凌晨答应从车臣撤军的要求,否则,将从那时起屠杀人质。绑匪还要求俄罗斯经济学家、亚博卢集团领导人亚夫林斯基,担任兑现条件的保证人;著名车臣战地记者安娜·波利特科娃充当剧场内外的调节人。
莫斯科同意了恐怖分子提出的人选,但在从车臣撤军的问题上,仍然坚持早些时候的态度。
晚6时30分,两名年轻女人质以去洗手间为由越窗逃跑,虽然其中一人被绑匪开枪打伤,但她们详尽地向指挥中心介绍了场内情况。
25日凌晨,一名俄罗斯独立电视台记者被允许进入非法武装控制的建筑物,通过研究他带出来的录像,解救人质指挥机构清楚地掌握了剧场内恐怖分子的部署,制定了强攻方案。
从25日上午起,一些国家使领馆人员陆续进入剧场,与绑匪商讨解救本国人质的条件。在他们承诺劝说俄罗斯“公正”处理车臣问题后,大部分外国人质得以释放。
与此同时,红十字会的救援人员也频繁出入剧场,为人质和恐怖分子提供饮水、食物和药品,其中不乏执行侦察任务的俄罗斯特工。
第四部分了之不了——恐怖与反恐的较量(11)
在25日这一天里,包括亚夫林斯基在内的许多俄罗斯政要都被绑匪调到现场。匆匆赶来的波利特科娃几乎与恐怖分子整整周旋了一天,在这些人的共同努力下,至25日晚,恐怖分子已经释放了150名人质。
恐怖分子所以给波利特科娃这么一个女记者面子,主要因为她以记者身份在车臣战地采访时,不畏当局压力,揭露俄军对当地居民的暴行而得到了车臣人的广泛尊敬。为此,在事件发生的上周,她刚刚获得纽约“世界妇女媒体基金会”的奖励。而在当年4月,美国海外记者俱乐部已经授予她“2001年度最佳报道奖”的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