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当赶快脱离险境!”博古望着大家说,接着又指指叶剑英,“你恐怕不要回去 了吧!”
叶剑英微ⅱ笑了一下,说:“我要不回去,恐怕你们就走不成了。… 还有直属队许多同志,也不能丢下他们。”
毛泽东果决地打了个手势,说:“老叶,那你就快回去吧!”
叶剑英将电报从容地收回到口袋里,望了望大家,建议说:“我看你们还是早点儿离开这里,到三军团去为好。”
毛泽东点点头,笑着说:“既然这里呆不成了,那我们明天拂晓之前就离开吧。不过,我还是再去陈、徐同志那 里一次,最后劝一劝他们。”
叶剑英正要下楼,彭德怀忽地想起了什么,追上去说:“老叶,还有图!甘肃的地图,不要忘了!”
叶剑英回过头ⅱ笑了一下,表示领会,然后走下了楼梯。
大家都站在门口,目送着叶剑英。毛泽东又叮嘱了一句:“老叶!明天可要早点来呵!”
叶剑英在楼梯下面含ⅱ笑,招了招手,从容地走下山坡去了。
大家望着他的背影,都露出深深感激的神情。叶剑英平日风流儒雅,擅长诗词,性格宽 厚温和,颇象一个文人,想不到他在关键时刻如此有胆有识。其实,他从来就是一个热血男 儿,有着强烈的正义感。早年曾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陈炯明叛变时,他是陈炯明下面一个 营长,然而他毫不以功名利禄为意,毅然保护孙中山登上宝璧舰与叛军作战。大革命时期, 蒋介石很赏识他的才华,让他当了二师师长,他本可平步青云,可是当他看到蒋介石残杀工 人群众,夜不成寐,怒火中烧,毅然弃职出走,声明反蒋,蒋介石听说后还不肯相信。八一 南昌起义前,汪精卫等人企图利用开会之机,诱杀叶挺、贺龙,也是他事先侦知了消息,告 知了叶、贺,才幸免于难。叶剑英历史上的这些故事,由于他平时很少讲,所以鲜为人知。 在人的印象里,大家只知道他是一个思想细密,办事周到可靠的好参谋长而已。今天的事却 使人们的精神为之震动。当人们回到火塘边坐下时,张闻天深深地感叹道:“今天如果不是叶剑英,恐怕我们都要成为阶下囚了!”
毛泽东连连点头道:“确实如此。古话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我看叶剑英就是个吕端 呀。”
晚上。毛泽东来到总指挥部。徐向前正举着一盏马灯看地图,看见毛泽东来了,就放下 马灯迎了出来。
“毛主席,您还没有休息吗?”
毛泽东点点头,站定了脚步,诚挚地望着徐向前说:“向前同志,现在的形势是,一个要北进,一个要南下,你的意见怎么样?”
说过,他久久地注视着徐向前流露着期待的神情。
徐向前沉吟了半晌,显出为难的样子,迟疑地说:“现在两军已经会合,就不宜再分开了,四方面军如果分成两半恐怕不好。”
毛泽东听了这话,默然无语,明显地感到失望。他在肚子里轻轻地叹了口气,然后说:“那就早点休息吧。”
说过,又问陈昌浩哪里去了,徐答可能到门外散步去了。
毛泽东随即转身走出门外。
走出不远,果然陈昌浩在几棵松树下来回踱步。毛泽东迎了上去,说:“昌浩同志,今天早晨国焘同志的来电,我已经看了。看来他南下的意见很坚决,不容 易转弯子了。你看怎么办才好?”
陈昌浩略一寻思,就说:“北进的方针我本来是同意的,但是张主席既然说了话,我们也不好不听嘛!”
毛泽东一听口气完全变了,话不好说了,但又耐着性子劝说道:“关于南进的问题我已经再三说了,确实在地形、经济条件、民族情况等各方面都非常 不利。坚持南进是肯定要碰壁的。这一点务必请你三思而行。… ”
毛泽东的话还未讲完,陈昌浩就打断他的话说:“你的话有一定道理,张主席的话也未必没有道理。北进不一定就成功,南进也不一定 就失败!何况两军既然合在一处,又怎么能够分成两半?”
毛泽东见事已如此,再说无益,遂立刻改变口气,道:“既是要南进嘛,书记处总要开个会讨论讨论。现在恩来和稼祥都病在三军团,那么我 和博古、闻天就去三军团司令部同周、王开个会吧!”
陈昌浩见毛泽东变了语气,才点点头笑着说:“这样才好!”
毛泽东缓缓地向住处的高坡走去。
他刚刚跨上那粗糙的独木楼梯,张闻天和博古就跑过来问:“怎么样,有希望吗?”
毛泽东摇了摇头,神情沉重:“连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
“那怎么办?”张闻天问。
“没有办法,我们只有走了。”毛泽东长长地叹了口气,不胜感慨地说,“我毛泽东经 过的困难也不算少,可是比起来,这一段要算我一生最黑暗的年月。”
“谁也没有想到,张国焘坏到这种程度!”博古愤愤地骂。
警卫员们忙碌了一阵,三个人就在门前悄然上马。毛泽东由于思虑过度,精神甚为疲 惫,一只脚踏进马镫,上了两次都没有跨上马去,还是警卫员扶着才上去了。
他们下了山坡,沿着一条溪水行走在黑黝黝的山谷里。三骑马静静地走着,马上的人谁 也没再说话,只有小河的流水声和得档的马蹄声。
黄金书屋 youth整理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地球的红飘带 (七十)
叶剑英回到总指挥部,会议还未开完。他若无其事地坐回到原来位置,直到会议结束才 将电报交给陈昌浩。此后,他就进入深深的思索中了。
他想,自己脱离险境,那是比较容易的;如果把原属一方面军的干部都带过去,就不那 么容易了。想来想去,忽然脑海一亮:现在陈昌浩的全部心思都在南进上,何不将计就计, 利用南进行事?于是,他就找到陈昌浩从容不迫地说:“陈政委,现在咱们不是要南进 吗?”陈昌浩说:“是的,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南进。”叶剑英说:“要南进,就要过草 地,没有粮食可是过不去呀!”陈昌浩说:“是的,我也在盘算这个问题。”叶剑英说: “我打算明天一早就带直属队出去打粮,你看如何?”陈昌浩点点头,高兴地说:“好好, 最好多打一点,上次过草地就是准备不够吃了大亏。”
叶剑英心中大喜,既然答应,那就成为合法的了。他立刻开了一个小会,林伯渠、杨尚 昆、李克农、萧向荣等都参加了。会上,他透露了发生的紧急事态,通知大家以打粮为名, 于凌晨二时集合,撤到三军团去。他要求大家绝对保密,绝对准时,一定按时在村边水磨房 处集合。说过,大家当场对表。会后,他把杨尚昆留下来研究了各种细节。长期做参谋长工 作的叶剑英,那是非常细致的,一切准备工作滴水不漏地完成了。
接着,他来到了作战科。真是事有凑巧,只有白天送电报的吕继熙副科长守在那里。叶 剑英看四外无人,就说:“小吕,关于那个电报的事,你一句也不要说。”吕继熙点头答 应。叶剑英又说:“你那里有陕西省和甘肃省的地图吗?”吕继熙说:“这次包座战斗,只 缴获了一份十万分之一的甘肃省图,没有陕西省的。”叶剑英说:“你把那份甘肃省图给 我。”吕继熙从文件箱里取出甘肃省图,叶剑英就悄悄揣起来,趁人不注意,放在床底下的 小藤箱中。
诸事齐备。叶剑英忽然想起,三军团的宣传部长刘志坚,正带着一个宣传队在包座三十 军演出。为了让他们连夜赶回来,给他们发了一个电报。
他的床铺和陈昌浩、徐向前一起,都在那个飘散着酥油味的经堂里。他听听陈、徐二人 都已入睡,也想稍微眯一会儿,行动起来更精神些。可是哪里睡得着?在昏暗的马灯下,他 望着那些粗劣怪异的神像,慈眉善目的菩萨,房顶上垂下来的许多布带,不断在风中微微飘 动,充满了神秘和不安的色彩。他不过三十几岁,经过的惊涛骇浪却不少了。尽管诸事布置 妥善,还是怕什么事遗漏了,或者在意想不到的环节上出现差错。他记得,广州暴动时就有 这种心境。那次,一切都布置得相当妥善,以为不会出问题了,哪晓得仅仅因为运送手榴弹 的一辆大车被敌人察觉,整个起义不得不提前一天。叶剑英怕再发生类似的事,一直思索着 还有什么漏洞。这样越想越兴奋,就更加难以入睡。他在暗淡的灯光下不时地看表。表走得 相当迟慢。好容易捱到凌晨一时,他悄然起身披上大衣,轻轻地从床下小藤箱里摸出那份甘 肃省图,装到皮包里,然后轻手轻脚地走出了经堂。他在经堂外站了一会儿,觉得身上轻轻 的似乎少带了什么,一摸腰间才发觉他的左轮手枪放在床头上了。他又连忙回去拿了手枪。 这时,他回头望了望自己的伙伴,叹了口气,心里说:如果不是那个张国焘,何致于如此, 但愿将来再相见吧!……接着迈开大步走向村边去了。
走出不远,前面晃动着一个黑影,追上去一看,原来是军委秘书长萧向荣。叶剑英把地 图掏出来,递给他说:“老萧呵,这是甘肃省全图,全军只此一份,可是个要命的东西,千 万要保管好。”
说过,两个人一起来到预定的集合点水磨房旁边。总指挥部政治部的副主任杨尚昆,还 有李克农、林伯渠等许多人都来了。此时,秋风萧瑟,寒气袭人,满村的白色经幡在风中噼 啪作响,显出一片肃杀之气。可是每个人都为跑出来而高兴,一个人低声说:“我们开小差 跑出来了!”叶剑英立刻接上说:“不,这是开大差,是为了执行中央的北进方针嘛!”大 家都轻轻笑了。接着,清点了一下人数,已经到齐。唯一的遗憾是刘志坚带领的几十个宣传 队员没有及时赶回。其中包括著名的红军文艺工作者李伯钊,她是杨尚昆的妻子,曾在莫斯 科学习过,她的舞蹈曾使红军战士们为之倾倒。部队为了脱离险境不得不按时出发,杨尚昆 也不得不忍痛赶路。
大约向西走出三四里路,来到一个岔道口,前面有一簇黑影挡住去路。正惊疑间,一个 粗壮的黑影走过来,叶剑英仔细一看,原来是彭德怀。彭德怀一把就拉住他的手说:“哎呀,参座,真把人急死了!你怎么现在才来?我还以为你出了事呢!”
叶剑英笑了笑说:“是你心里急吧!”
“地图带了吗?”
“这个忘不了。”叶剑英又是一笑。说过,往后一指,“你瞧,都谁来了?”
彭德怀一看,负责二局工作的曾希圣以及整个二局全来了,心中十分高兴。这些来的人 和等的人见了面,宛如劫后重逢,那股亲热劲儿非同寻常,七嘴八舌,说个没完没了。彭德 怀唯恐误事,忙说:“参座,你还不快走!”
一句话提醒了众人,大家才转身进了夺夺沟向北去了。
彭德怀仍然直矗矗地立在那个岔路口,煞象一只担任警戒的老雁在观察着动静。因为寒 气袭人,有时来回踱着步子。直等部队走得远了,才下令撤了警戒,跟在部队后面缓缓而行。
彭德怀赶上大队时,太阳已经出来了。叶剑英站在路边正同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博古等领导人在一起说笑。部队集合在一块平坝子上,张闻天正在同大家讲话。因为部队出 发仓促,许多人还不明原委。当张闻天讲明真象时,部队都愤慨异常,嘁嘁喳喳议论,大骂 张国焘不是东西。
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后面追上来了!”彭德怀往后一看,后面大路上果然卷起了 一大溜烟尘,接着是急雨般的马蹄声。彭德怀立即布置好警戒,心想,果然追上来了!
原来,和三军团住在一起的军政大学行动时,被这个学校的校长何畏发现了。何畏原是 四方面军的一位军长,爱着短裤,性格乖戾,动辄打骂部属。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他被任 命为军政大学校长。此时正负伤休养。他得悉部队行动,马上坐了担架到总指挥部报告。这 时,总指挥部就乱了营了。陈昌浩大怒,立即召开干部会议,大骂中央“投敌去了”,并下 令立即作战斗准备。但是在这个讨论是否追击的会议上,除副参谋长李特主张追击外,绝大 部分干部都不赞成追击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陈昌浩也只好作罢。徐向前显然对眼前发生的突 然事件缺乏精神准备,觉得难以承受,就难过地蒙着一条被子躺在床板上了。当下面部队请 示,对中央红军是否追击时,徐向前说:“天底下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陈昌浩也就同 意不追了。但是他仍旧派出积极分子李特,拿着一封信前去劝说三军团返回。这就是飞奔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