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剩下一百两又去买了药材,到现在庄子里喝的药材就是她的红利买的,一碗水只要了一文,可是实际上却要投入三四文,整个都是在赔本。虽然现在杂货铺在慢慢的回拢资金,但是邹家卖出去的东西又不想赚黑心钱,都是比现在的市面价要低一些。如果不是限量供应的话,早就被人哄抢一空了,现在很多宛丘的居民都赶着马车来邹家庄购买日用品呢。
公孙季行了个礼便急忙回到后东院去算帐了,他要算算现在家里还剩下多少钱,一会还得去找邹萍看看杂货铺现在有多少现钱。
家里人看到公孙季去忙碌了,便将这盆白沙糖放回院子里精心的锁了起来。然后去各自去做自己的事情,突然听到护院回报说是正安浑家牛氏、正顺浑家张氏、正祥浑家李氏、正和浑家包氏四个妯娌结伴而来。
柳氏和黄丽娘便请她们到东院说话,男人们则是自去忙碌了。到了东院正安浑家牛氏将手里挎的篮子里的鸡蛋给递了过来,笑着说道:“这些,是给小郎君吃的,他还小,多吃些鸡蛋补补。我们也知道东家不缺这个,不过是我们的一片心意。”
柳氏和黄丽娘拒不肯受,非得要她们拿回去不可,这时邹晨在一旁笑道:“牛婶婶怕是有事来寻我们吧?”
正安浑家牛氏支支吾吾了半晌,院子里的人才算弄明白了她的意思,原来她是为了豆腐坊的事情而来。
邹晨笑道:“这事啊,几位婶婶想必已经知道,我家确实是要把豆腐坊门头给转出去的,只是这怎么转可是有章程的。不是说转便转了!”
正安浑家牛氏急忙赔笑道:“那是,那是!小女郎。您说说,怎么个转法?”
邹晨看了柳氏和黄丽娘,她们则是示意她说下去。便道:“以往我家是怎么做的,接手的人还是必须怎么做。豆子不能以次充好,更不能为了追求利益多加水坑害来买豆腐的人,……”
正安浑家牛氏忙道:“女郎放心,这些我们绝不敢做。东家们以前是怎么做的,我们以后还是怎么做!”
“我家十年的免税期还剩八年呢,所以你们若是用我们家门头,那省的可不是一点半点。……”邹晨又说道。
当下,两家人就着门头费讨论了半天,最终商量出了一个双方都满意的方法。然后。邹晨执笔将刚才讨论出来的结果一一写在纸上,双方看了看没有什么异议,便签了字画了押。
协议上规定。邹正安一家获得清白豆腐坊门头三年的使用权,或是三年后守法经营,没有做过什么无良的事情,三年后依旧可以继签协议。邹家负责将制造豆腐和凉粉的秘法传给他们,他们无权再传给其他人。一年他们需要向邹家交三成的利润。不允许他们开分店,只可以在邹家庄开豆腐坊。
那几个妯娌没有想到竟是如此优厚的条件。竟然只要他们利润的三成,这三成的利润才是几个钱啊!明显着邹家是想白送给自己一项发家的本领,当下几个妯娌感动的指天发誓,一定要把豆腐坊给好好经营下去,绝不能毁在自己手里。
等到那几个妯娌千恩万谢的走后,柳氏和黄丽娘道:“小晨,怎么就只要这么一点的门头费?”
“二婶,娘。我想在宛丘开豆腐坊!”邹晨突然说道。
“宛丘?”柳氏和黄丽娘立刻被这个词给吸引了。
邹晨点点头,“是的,只在邹家庄能挣几个钱?还是得去宛丘和下口挣啊。咱们有御赐的金门头,不论在哪里开生意都会很好。邹家庄都是咱们的亲友,何必去挣他们的钱?宛丘有大把的银子等着咱们挣呢。”
柳氏和黄丽娘听了这句话才算明白过来,若是能在宛丘开豆腐坊那赚的自然不是一点半点了。只是,家里好象并没有人可以去宛丘开啊?
“我想让小姑娘和小姑夫管帐!你们看怎么样?到时,二婶家里也来两个人,咱们一起把这个钱给挣了。”邹晨笑道。
丁启这个人,嘴皮子最是利索,而且经常往外跑,不耐烦呆在家里,若不是邹青华能约束得住他,早就跑的三江四海满世界乱转了。这个人头脑也灵活,倒真是一个做掌柜的人选。柳氏和黄丽娘听了这话倒是都挺满意,尤其是邹晨最后说的让柳氏家里人也来两个,这更是让柳氏听着心里欢喜。
当下妯娌两人便同意了邹晨这项决议,至于丁启会不会同意,若是他知道了以后可以把家安在宛丘,指不定要高兴的一跳三尺高,劝着邹青华同意这事呢。
邹晨看到乌倩一脸羡慕的看着自己,有心想帮她娘家一把,奈何她的事情必须要柳氏先吐口,柳氏不吐口自己冒冒然的出手相帮,到时肯定要惹了柳氏不愉快,便把这个心思压下,等到以后她求到柳氏那里再说。
一想到,以后终于可以天天想个懒觉,不再天不亮就想床,她伸开手臂眯着眼睛,深吸了一口气大声道:“睡懒觉的日子来啦!”
柳氏和黄丽娘听了这话,一人伸出拳头打了她一下,嗔道:“你想睡懒觉?门都没有,从明天开始早上起床学规矩。”
“啊?……”邹晨愁眉苦脸的将嘴张成了一个‘O’型,痛苦的看着二婶和母亲,看到她这幅可怜样子,美娘和乌倩抿着嘴幸灾乐祸的笑。
院子里,响起了一阵清脆的笑声。
PS:
错别字啥的下午或晚上再改,最近颈椎不舒服,要天天按摩,下午去做按摩了。本章3499个字,嘿嘿,差一个字不到3500,这样大家只需要用三千字的钱就可以看了。我够意思吧??嘿嘿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商争买白沙糖
到了晚上,邹晨将蘑菇过水给清沥了一下,控干了水烩上猪肉炒炒,做了几盘菜。家里人是没有想到这个蘑菇的味道确实是香鲜可口,和以往吃过的那些珍奇菜肴一比较竟是觉得蘑菇还是更好吃些,不由得食指大动,尤其是二郎四郎六郎更是筷子连闪,兄弟几个还跟小时候一样在饭桌上你争我抢,逗得家里人笑骂不已。
等到吃完了饭,由乌倩和美娘收拾,邹晨则是和三个哥哥去了二郎的闲云居商量事情。
“……你的意思,是我们国家在别的国家买原糖,然后利用这些原糖制成精制白糖,再返卖给他们?”二郎问道。
邹晨点点头,“这个模式是我下午在制造白糖的时候想到的。咱们用低价购入原糖,然后高价卖给他们白糖。将精制白糖这个技术当做国家机密把持着,这样一来,低进高入,国家的国库自然就是有钱了。”
“重要的是,”邹晨又说道,“别的国家把土地都变成了甘蔗田,他们拿什么去种粮食?这时,我们宋朝可以强制命令将所有的甘蔗田全部改成农田,我们再高价卖出粮食。一个连粮食都要从国外买入的国家,将来要是不听我们的,立刻断他们粮食,看他们敢不敢不听话。”
“国库有钱了,就可以发展军备,军备上去了,国家的实力就上升,到那时契丹西夏还不是想打哪个就打哪个?”邹晨笑着憧憬道。
“对啊!”一提到契丹和西夏,兄弟几个激动了起来,宋朝的民众对契丹都是恨之入骨,一想到他们要称叔叔,大宋朝却要自称侄子,凡是宋朝的民众一提起这个事情无不气愤非常。
“这个事情,光凭咱们几个干不成啊。而且咱们连个功名都没有,想向朝廷进言也找不到门路!”四郎在给大家泼冷水。
邹晨捂着嘴笑道:“那你们的师公文相公是做什么?当朝宰辅!这件事情只要文相公同意了,那就是成了三分。你们何不仔细商议一下,然后趁着九月份文相公过生日之前咱们把白糖和蘑菇做为生日礼物送上东京城,让五哥和文相公提这个事情。”
兄弟三人一听邹晨这句话,立刻来了兴趣,借送礼的名义将这件事情告诉给师公,既不显眼又能给师公送一份特别的礼物,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啊。
邹晨坐在一旁看着三个哥哥在热烈的讨论,心里一阵阵的欣慰。旱灾过后没多久知州便下了命令。由于旱灾的原因所以今年的府学招生要比入学晚上一个月,何时开学要看宛丘旱灾恢复的情况。等到府学开学后,让三个哥哥去考试。到时想必知州会看在文相公的面子给个人情,让哥哥们都进府学的。
到时在宛丘有小姑娘他们在,倒是不用担心生活方面的事情,等到三个哥哥在府学念上三年书,便可以试着去考秀才。考中了秀才算是真正入了仕的大门。到时,自己家才可以理直气壮的把文相公所写的“耕读传家”四个字挂在嘴边。
从这一天开始,邹家的人便开始了忙碌之中。
马太婆家的几个孙媳妇每天早上来邹家跟着学打豆腐,而院外的豆腐坊邹家也开始挂上了清白豆腐坊的御赐招牌。每天早上慕名来买豆腐的人络绎不绝,不仅是本庄的人要来买一份尝尝,就连许多外地的人。也要天不亮驾着车子去邹家庄买几块豆腐捎回家去。人人冲的都是仁宗手书的面子,二来也是冲着邹家在此次旱灾中对乡邻们的救助之情。
一时之间,马太婆家的几个孙媳妇乐的是眉开眼笑。每天数钱数到手软。最不开心的则是邹一民,他的母亲乃是邹正顺浑家张氏,和邹萍是嫡亲的堂兄妹。往常生意忙的时候可以让他母亲来帮着看看茶棚,他早上可以驾着车去往宛丘为风五娘送菜。如今正顺浑家张氏早上天不亮就去打豆腐去了,到了中午才有空闲的时间。他无可奈何之下,只能请了一个同族的族兄弟来帮着早上看茶棚。
公孙季和邹晨在家里将地皮都给搜刮了一番。才搜刮出来了一百多贯钱,最终还是邹正业和黄丽娘提着几只鸡和一只猪驾着驴车去了黄家坪,从黄老爷手里借了五百两银子。
黄老爷知道了他们要搞白糖精炼,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把钱拿出来后嘱咐了他们要处处小心,莫要再被人起了歹心,让他们再拿出些钱来给那些村庄护卫们,这样外有村庄护卫,内有护院,家里才能称得上安全。
邹正业回来了之后,把这事和家里人说了一番,家里人倒是全部都同意,于是便决定等白糖的事情挣了钱之后,给那些护卫们把工钱涨一涨。
邹晨提议道:“我看不如这样,以后每家每户出十文钱一个月,交给那些护卫算做清洁费,然后再让护卫们请些人负责打扫卫生,清洁街道,这样整个住宅区看起来也干净了许多。而且护卫是说好每个月都有轮换的,这样这钱其实还是大家自己挣了,也不会有人有意见。而且,我觉得咱们应该禁止那些商人进入住宅区,让他们全部去外面行商,现在庄子里实在太乱了。”
这个提议得到了家里所有人的同意,现在邹家庄人来人往客流量非常的大,护卫们也只是略略盘问一下便把人放行了。如果在住宅区外面沿着围墙重新设一个小集市,把买卖货物的全部搬到那里,以后住宅区的安全也就更加有保障了。
邹老爷子和两个儿子将这个重设小集市的事情和里正说了之后,里正当即拍板同意,他也同样是觉得现在庄子太乱,可是又不能不让那些商人进来,毕竟人家是来进货的,不能赶人家跑吧。他也是有心想在庄子外面重设一个集市,可是仅凭他一人之力,这事大约是不成的。如今有了邹家牵头,他再从旁协助一下。这事,多半就成了。
又将准备给护卫们涨工资的事情也说了一说,里正听了之后心里更是欢喜。这既不用自己花钱,又白得了一个好名声,如何不喜?至于收卫生费什么的,这个自然是由护卫们挨家挨户去收了。到时谁敢不交?不交的就从住宅区出去住,那围墙可不是白替你家盖的,再说交的又不多,一个月十文钱。一年才一百二十文,养个活物随便卖卖也不过就是几只山蛤的价格罢了。
这些事情处理完了之后,邹家购买来的原糖也通过公孙季的几个朋友运到了家里。公孙季的几个朋友得知了这邹家可以精制真正的纯白沙糖。一开始还不相信,可是看了看公孙季拿出来的白沙糖之后不肯走了,非要等着邹家把白糖给制出来不可,并且说了,愿意用比市面上高得多的价格来买入。
公孙季捻着胡须笑看着几个老友每日围着自己作揖打转。就是为了能够进到邹家的白糖,心里自豪油然而生。原先的主家说得好听,说是自己年纪大了,也该回家荣养了,可是实际上却是把自己当做包袱给甩了。再过几年就要六十了,六十岁后还能做些什么?万一自己死在任上了。主家还得给自己全款发丧呢。
而来邹家就不一样了,前几日两位东家晚上找到他谈了半夜,意思是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