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传奇·武侠版-2007年7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今古传奇·武侠版-2007年7期-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祭灶更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据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于是用饴糖供奉灶王爷也成了一个习俗,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吃过饴糖的人都知道,这东西黏得要命,所以它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 
  想到腊八粥和饴糖,乱某的口水咕嘟嘟就冒了出来……转移个话题,有奖竞猜,灶王爷是黑脸还是白脸?答黑脸的那位,你真聪明,跟我小时候一样聪明,可惜啊,错了。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因为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 
   
  我国真是礼仪之邦啊,满大街都是笑眯眯打招呼的人(这是不是跟美女套瓷的好机会?),乱某只好低头走路了。走啊走,咣当,晕,撞谁家门上了;再晕,还有俩黑大汉盯着乱某。咦,这不是门神吗?有人开门出来,疑惑地打量着乱某。怎么解释呢?说自个儿没长眼睛撞到你家门上了?不行,没面子,于是乱某清清嗓子,摆足斯文人的派头说:“阁下门上之秦叔宝与尉迟敬德,栩栩如生,敢问何人绘制?只是,为何不贴春联?”嘿嘿,乱某有学问吧,知道门神是谁——怎么又是那种见到妖怪的眼神儿?门砰地关上,脑袋又挨一下撞,why这么对我,乱某连忙再打坐冥想。 
  欲哭无泪啊!怎么就忘了这是贞观年间呢!穿越素质太低,人品太差啊!这会儿门神还是“神荼”、“郁垒”,估计秦琼和尉迟恭都还活得好好儿的。据说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号之声,以致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于宫门上,称为“门神”。 到后来中国凡是贴门神的,就都是秦、尉迟二人了,你看那门神一个持金锏一个持钢鞭就知道了。 
  春联的事儿也不难想通了。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所以,唐朝哪儿来的春联,只有桃符。 
  街上点起了一堆堆的火,人们都把竹子往里扔,这是怎么回事儿?这个乱某还是知道的,古时放爆竹,是用竹子放进火内燃烧,竹内空气受热膨胀,便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以此避邪驱鬼,祈祷来年吉祥幸福。到了唐宋以后,才发明了用火药制成的鞭炮。其实现在到处禁燃鞭炮,倒不如重新拾起老传统,烧竹子得了,更好玩一些,还能取暖。 
   
  走得太久,乱某饿啦,可惜人不生地不熟,连个蹭饭的地儿都没有。这穿越得向留洋学习了,最好在目的地找个担保人先。乱某是万分地怀念家乡的饺子啊。 
  远在公元五世纪,饺子已是北方汉族的普通食品。当时的饺子“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但当时饺子是连汤吃的,故当时称之为“馄饨”。至唐朝时,吃法已与今天一致。宋代称饺子为“角子”,此词也外见于时清小说中。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中又有“扁食”一词。明、清时又有了“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新称谓。到今天,“馄饨”和“角子”都是指别的东西了,但是“扁食”嘛,嘿嘿,在乱某的家乡,老一辈的还是称饺子为扁食的。 
  小小的饺子内涵丰富,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除了饺子,另一种常见的春节食品就是年糕了,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得多。 
   
  跟乱某拱手作揖的居然还有洋人,乱某英语好歹过了四级,刚想上去说声hello套近乎,忽然脑中灵光一闪止住了脚步:这是波斯人! 
  唐朝是我国古朝代中改革开发搞活经济、民族融合亲如一家的典范,在唐朝的大街上遇见金发碧眼的洋人也不稀奇,少数民族的人那就更常见了。其实咱们国家虽然民族众多,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但风俗习惯都有相近之处。 
  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蒙古族的传统,是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过藏历年。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是过“古尔邦节”。春节也是苗族、僮族、瑶族等的盛大节日。 
  乱某的穿越大业终于要告一段落了,这春节还是回二十一世纪过吧,回家跟老爸老妈守岁去。守岁,俗名“熬年”。传说古代有个叫年的怪兽……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对付,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嘿嘿,人们馋嘴了什么借口都找得出来,都说人心不古,看来这古时候的人也不大老实啊。 
 
今之侠客行
独 孤  
(本文字数:2666)       《今古传奇·武侠版》 2007年第7期 
 
字号: 【大 中 小】  
  
  
      
  今之侠客十八般兵器之三联单客 今之侠客行 
  执著——无坚不推的霸王枪,破除万难。 
  勇敢——一往无前的行者棍,勇者无惧。 
  诚实——吹毛断发的切玉匕,剖析人心。 
   
  在武侠小说的世界中,我们会看到许许多多侠客的各种行侠仗义的行为,或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或是劫富济贫,扶助穷苦人家;或是为国建功,抵御外侮等等,这些都是侠义行为。而放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需要有新时代的侠客。当社会的隔膜日益严重,人心开始不断冷漠,新时代的侠客也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我们不是要用侠义精神取代法制,侠义精神也无法取代法制。侠义精神并不仅仅局限于武力和厮杀,各种亲情、友情、爱情、爱心都是侠义精神的一部分。侠义精神体现出对弱势群体的救济、对人间正义的伸张。金庸有小说版的《侠客行》,我们也有当今现实生活的侠客行。在即将告别2006年之际,我们在今年涌现出来的侠义精神人物中评出了三名最具代表性的侠客。他们是陆军、梁玉珍、姜天,分别代表执著、勇敢、诚实。 
   
  执著——陆军。 
  评选理由: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无数不相干的乙肝患者,他执著地用行动呼吁社会的爱心和关注。他多年来执著地为消除乙肝歧视而战,或许他不能感动全国人,但是他能感动1。2亿人,他是当之无愧的侠之大者。 
  侠客事迹:他是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他在13岁时一次手术后就被查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在他读大三时,肝功能开始出现异常,病情发作,乙肝的阴影开始笼罩了他的前途。历经病痛折磨,他的心开始变得孤独、忧郁、自闭,不愿意与人交往,甚至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但他最终不甘自弃,默默地寻找着突破的道路,积极在网上寻医问药,在2003年,他与“肝胆相照”网站不期而遇,正是这一相遇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开始书写人生崭新的篇章。在长期的医药咨询和交友中他获知了太多的乙肝患者遭遇歧视的故事。从2002开始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光是纸质媒介报道的乙肝患者遭遇歧视的新闻就有上百件,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在自身遭遇和看到许多其他歧视报道后,陆军的心灵大受震惊,并开始尝试维权。2004年他成为乙肝网站的权益版版主,开始自愿为众多受歧视者维权。2004年9月,河北某大学55名新生因携带乙肝病毒被强令休学,是他网上发动寻人,自愿担任这55名学生的代理人奋起维护他们的权益。2004年,他肩负一亿多乙肝患友的重托,携带厚达600多页的建议书进京,上书国家七部委。而在维权中,他呼吁立法来保护乙肝患者的隐私,起草了《乙肝携带者权益保护法》,或许消除这种不公平的歧视还任重而道远,但是有他这份执著,他已经无愧于众多支持他的人。 
  小说对应侠客:在我们《武侠版》刊发的《七夜雪》中,霍展白和薛紫夜不也正是这种执著的代表吗?一个几年来不断往返江湖和药王谷,伤痕累累,只为了找齐那几乎不可能遇上的珍贵药材去医治那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小孩;一个为了药王谷众人的生活,虽身患恶疾,仍然坚持不懈。 
  小说中的侠客和现实中的陆军,他们执著的侠义精神都是相通的。 
   
  勇敢——梁玉珍。 
  评选理由:在战火纷飞的中东地区,是她深入危险的前线,为观众报道了最新的新闻。面对险恶,是勇敢使她成为了不亚须眉的巾帼英雄。 
  侠客事迹:她是一名年过五十的女性,她是中央电视台驻埃及记者。1999年十一月,土耳其发生大地震,她连夜赶往灾区现场,冒着余震的危险向世界报道了受灾情况,同样的情况出现在2003年的阿尔及利亚大地震后,她在每天五级以上的余震环境中做现场报道。2003年,她在社会秩序混乱、恐怖活动随时发生的伊拉克边境报道美国对伊拉克战争,采访到大量高质量的独家新闻。在约旦首都安曼报道群众反战游行时,警察与群众发生激烈冲突,她专注于现场报道,被游行群众踩翻,出现吐血昏迷的情况。2003年9月,以色列宣布驱逐阿拉法特,巴勒斯坦局势突然再度紧张起来,梁玉珍冒着街上枪弹飞射的危险,把设备架在阿拉法特官邸的对面楼顶上,不分昼夜盯在现场,守候在摄像机旁,一直坚持24天连续报道事态发展。她用勇敢为中国记者、为中国女性赢得了声誉。 
  小说对应侠客:《武侠版》的小说中勇敢的侠客也很多,比如说《怒海屠龙》中的虞佳,从东土远赴西巯岛支援,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炮兵,但在船长、祭师和老岛主都死后,面对蛟龙的威胁时,他勇敢地肩负起船长一职,指挥一船人沉着地与蛟龙对抗,最终消灭公蛟,顺利返航。 
  我们的侠义精神,正需要如此一颗勇敢的心。 
   
  诚实——姜天。 
  评选理由:欺骗是撒谎者的通行证,诚实是诚信之人的无形名片。面对着金钱的诱惑和别人的痛苦,在良心拷问下,是选择继续沉默还是诚实地说出真相。姜天为我们找到了答案。 
  侠客事迹:2005年,姜天的父亲得了晚期癌症,为了帮儿子凑齐以后上大学的费用,他选择了故意去撞车身亡,为儿子获得了十万元的赔偿金。当姜天在清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父亲写给他的遗书,他知道了父亲为他而死的真相。而同时他也得知了司机由于车祸后陷入了生活危机,造成了病父无钱医治而死、妻离子散的局面。面对父亲这种既是无私的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