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第一至三卷) 作者:肖申克11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玄幻]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第一至三卷) 作者:肖申克117-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钏济鞯牡比桓啵嗍歉髁植说闹嗷蚣际踉迸┮挡文笔裁吹模辞虢膛┮导际跷侍猓比磺氤砸欢傩孪实氖卟艘彩敲獠涣说摹4问嗔耍钏济骶腿眯齑笏ソ哟美钏济鞯幕八担闶歉卑喑ぃ阍趺床荒芙哟俊�
  连长和指导员都很高兴,心说这知青们高兴,干活才有劲,秋天时,这三十亩都种上大棚蔬菜,也让咱冬天春节都能吃上稀罕蔬菜!哎,对了,团部领导得送一些!         
第四十八章 最刻骨铭心的一年 
更新时间2007…9…25 10:02:00  字数:0   
 在大兴知青的记忆深处,最刻骨铭心的一段岁月要数1974年的下半年。 
  这一年的庄稼长势不错,7月中旬的时候,你若站在田野里,你会被眼前好似无穷无尽的金色的麦浪所震撼,小学生作文会用“一望无垠”、“一望无际”来形容眼前所看到的。五连的全体人员准备迎接大兴岛的第二个丰收年。 
  但是接下来的连天阴雨,打碎了所有人的梦想。麦田里水最深处没膝,机务排的拖拉机、康拜因、牵引收割机,都没开几米远,陷在泥地里,全都罢了工。眼看麦子就要烂在地里,损失就要大了。 
  “用小镰刀战胜机械化”是黑龙江建设兵团的一个口号,意思是人定胜天,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全连所有人员除了炊事班,全操起镰刀,一人一条垅,下田用人力收割。割麦子是个累人的活,你必须弯着腰,长时间保持固定的姿势,弯的久了再想站直了那可不是太容易,更何况积水甚深。种菜班的也不例外,全都参加抢收。“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背诵着最高指示的知青们,争先恐后地跳到水里,挥舞着银光闪闪的小镰刀。 
  李思明看着好像永远也看不到尽头的麦地,倒吸了一口气,真是茫茫天涯路啊。这种大会战,全凭真功夫,没有人可以偷懒,小病小伤的也坚持着,“轻伤不下火线”是每个人的口号,被麦茬割割伤了小腿或被镰刀割破了手指,卫生员包扎一下继续埋头苦干,这时候想方设法偷懒那会被人瞧不起的,上至连长指导员,下至每一位知青都一样。这是与时间赛跑,能抢回多少就是多少。 
  李思明一步一步向前挪着,只觉得麦子越割越多,长时间泡在水里,双腿冰凉的,额头却冒着汗,长时间重复着一个动作,手握起来就张不开,还有膝盖、腰部、胳膊这些地方长时间处于劳累过度状态。汗水打湿了全身,胳膊肘的地方的衣服长时间摩擦,加上盐份的侵蚀,很快就会沤烂掉。北大荒纬度高,夏天光照时间长,7月份的时候早晨4点左右日出,晚上7点以后才日落,3点钟天就亮了,因此李思明和他的战友们每天3点就起床,晚上8点才能收工。每天炊事班把饭送到地头,一天吃四顿,炊事班虽不参加麦收,但他们也非常辛苦,起得要比下地的知青早,睡得要晚,由于麦收劳动强度高,饭量也急剧增加,每天还要额外地煮绿豆汤,烧开水,炊事班的工作强度更大了。 
  太阳落山,北大荒的蚊群会一下从荒草甸子中冒出来,铺天盖地如轰炸机嗡嗡叫着向人畜发动攻击,让你躲不开,逃不掉,比蜂群蛰人还厉害。因为蚊子怕风和烟,傍晚时,先在四周点燃几堆草,然后再加上一把湿的蒿草,这样放出来的烟又浓又呛。遇到风向变化,就把蒿草放在水推车上,随着风向来回移动。干活的时候,再热的天也要穿长裤、长褂,裤腿、袖口都要用绳子扎起来。北大荒的蚊子不同于北京的蚊子,略小,带斑马条纹。一旦叮住你,轰都轰不走,用两个手指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捏住它。或者猛然绷紧肌肉,蚊子再休想逃走了。 
  麦子割得最快要属农工二排的童林,也是从其它连队调来的,他是70年的知青,是个壮小伙。在麦田里,仿佛一台永不知疲倦的机器,一眨眼功夫就把别人甩开几百米,那割麦的功夫可不是吹的,麦茬割得一般高,决不会拉下一棵麦杆,汗水早就湿透了,湿了干干了又湿。像这样不要命的人还很多,那年月人们好像有无穷无尽的力气似的。 
  秦言武是机务排的拖拉机手,这次夏收中也操起了小镰刀。没几个人知道他身患严重的胃病,长年的营养不良,没有规律的进食,让他的胃病复发越来越频繁。这次下地割麦子也一样,他咬着牙拼命着往前收割着麦子,用绳子勒紧胃部一声不吭,吃饭时根本没有没胃口。人是铁饭是钢,终于在某日倒在泥泞的地里,苍白痛苦的脸色让人心痛。连长连忙安排人手将他送往团医院,然后转往佳木斯兵团医院,秦言武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四个月后寂莫地死在异乡的病床上,据护士说,他死时一遍遍叫着要回家。其实在全国建设兵团中慢性胃炎、胃溃疡、肝炎、肺炎还有妇科疾病是常见病,这与高强度的工作量和艰苦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有关。 
  李思明也没有偷懒,但是这个速度就是提不上来,饶是他强悍的身体也受不了这繁重的工作,生物学家告诉我们,大脑指挥着四肢,李思明现在对此提出了质疑,因为他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感觉每天挥舞镰刀如同本能的反应,根本没有经过大脑。“咱还真不是种田的料!”他这样想的。全连抢收抢得如火如荼,他也不好这个时候申请去武装连,弄个训练计划丢给孙昌,让他自己练去。 
  五连麦收结束后的那天晚上,连同第二天一个白天,全连死一般地静悄悄地:没有了机械的轰鸣声,没有了年青男女的吵闹声,人们都死一般倒在炕上,恨不得将这几个月的时间全补上来。 
  然而还未等他们从麦收的辛劳中缓过来,紧接的秋收又碰上了阴雨天,成片的大豆和玉米又泡在水里。北大荒冬季来得早,10月下旬的时候,每天早上地里就结了一层冰,冰层下面是烂泥,机务排的现代化武器又派不上用场。又得小镰刀上阵,到了11月份已经是天寒地冻,戴着手套穿着棉衣干活又不利索,冻得手脸通红,可身上却冒着汗,收工时被风一吹,全身哆嗦,急忙往回赶。艰苦的工作和满身的疲惫让这些来自大城市的年青人,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战天斗地,脱胎换骨”。 
  “有什么感想,未来的大作家?”某日工休时,李思明问身旁的杨月。 
  “我攀登上高峰,发现在名誉的荒芜不毛的高处,简直找不到遮身之地。我的导引者啊,领导着我在光明逝去之前,进到沉静的山谷里去吧,在那里,生的收获成熟为黄金的智慧。”杨月嘴中念念有词,像是念诗。 
  “挺有感触的嘛!你写的?”李思明对诗可一窍不通。 
  “什么呀,是泰戈尔写的!”杨月白了他一眼,连泰戈尔都不知道。 
  “老泰啊,听说过!可我对诗不感受兴趣。”李思明坦承道。泰戈尔到是知道,他的诗,不感兴趣。 
  “什么老泰?本来有诗意的东西,从你嘴里说出来全变样了。还是才子呢!” 
  “我可不承认我是什么才子,这高帽咱可承受不起。”李思明总觉得这“才子”是贬义词,脑海里总是出现一个羽扇纶巾摇头晃脑酸不拉叽的形象,“你的大作,我什么时候能拜读啊?” 
  “还早着呢,写作要来自于生活,对生活要有体验。否则一定是苍白无力的文字或者是无病呻吟,还不如不写。” 
  “听上去有道理,那你准备写什么?” 
  “就写咱知青,写其它的咱也没有经历过。只有经历过,才能写得好。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杨月。 
  “建议?小说这玩艺我用不懂,问我岂不是问道于盲吗。要是电影或者歌曲什么的我倒是可以说两句。”李思明心里这样想。 
  徐大帅插嘴上说:“知青是个好题材,要写就写我们知青同龄人,66年大串联、67年武斗、68年上山下乡都是好题材。” 
  “还有一定要把今年的夏收秋收写上,不然的话,那你的小说就不真实。”猴子也凑上来说。他身体瘦弱,这连续几个月的抢收累得够呛,让他死的心都有了。 
  “宁卫东也要写!”李思明也建议道。 
  “这恐怕不太合适吧!”杨月有点犹豫,这与政治路线不符,应该多写正气懔然活学活用主席思想不怕疲劳冲锋在前的正面人物,而反面人物无非是破坏人民团结损公肥私挖社会主义墙脚的人物,这宁卫东两面都算不上。其实李思明和杨月考虑的不同,他想的是纵观整个“上山下乡”及改革开放十年,以后来人的思维来记述知青一代。 
  “为什么不能写?难道宁卫东是吃饱撑得没事寻死玩!什么扎根农村建设边疆,那些城里的怎么不来试试,这活真不是人干的!凭什么别人能参军进厂上大学,我们在这面朝黑土背朝天,别人逛街下馆子,我们啃馒头喝凉水?”猴子大发牢骚。 
  知青们默然,想回城是所有人共同的梦想,虽然嘴上没说,但大家心里都清楚。但是回城谈何容易,没有正当的途径回去,轻则没有户口粮本,没有正式的工作,养活自己都难,重则上纲上线上升到是个人政治信念的问题。 
  “阿明,你那里还有秋黄瓜没有?”张华一句突兀的话让大家有想扁人的冲动。 
  ~~~~~~~~~~~~~~~~~~~~~~~~~~~~~~~~~~~~~~~~~~~~~~~~~~~~~~~~~~~~~~~~~~‘‘‘‘ 
  PS:知青的生活,远比我笔下的要痛苦十倍,咱这本YY小说基本上是80年后的读者居多吧,偶并不想在这方面有过多的描述,我们读书的心情应该更快乐一点。。。。。。。。         
第四十九章 先进代表与反动典型 
更新时间2007…9…25 10:07:00  字数:0   
 秋收终于完成了。连长和指导员终于可以放下心来了,这几个月他们两人一直紧绷着弦,忙前忙后的,一边要制定计划分配任务,一边还要对外联系现场监督,时不时还要以身作则带头下地干活,累得够呛。连长那本已发福的肚子,尺寸上明显要比以前小那么一号。 
  李思明的种菜班恢复了正常耕作,早在7月份,李思明就一直在培育新种,茄子、四季豆、丝瓜、秋黄瓜,品种增多了,种植面积也是成倍增加了。秋时后,已是冬季了,为了保持大棚温度,李思明晚上及时点燃装有烟道的土炉子置于棚中央,棚外四周用草苫围盖好,为了增强采光效果,又将大棚内三面墙上刷上一层石灰,以增强光反射。 
  秋收后某日五连召开大会,会议的内容是选举先进代表一名,代表全连参加团部的知青先进代表大会,是要佩戴大红花作报告的,是无上光荣的事情。主持会议当然是主管政治的丁指导员: 
  “同志们,今年夏收和秋收时,我们遇到了自然灾害,但是我们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我们用小镰刀战胜了机械化,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也涌现出了许多典型,他们是我们中最优秀的代表。团里要求每支连队,推荐一名优秀知青,参加团里的表彰大会。这是个人的荣誉,也是全连知青的荣誉,今天我们开会的目的,就是推选一名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毛主席的知青,特别是在‘双收’中表现突出的一位。大家发表一下看法,看看谁合适。毛遂自荐也可以嘛。” 
  “我提议选农工排的童林,他在‘双收’中的表现,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干的活最多,还主动帮别人收割,乐于助人,是我们知青的典型。”有人立刻站出来。赞成声音很多。 
  童林是个老实腼腆的人,仿佛害怕的样子,涨红着脸站起来推辞说:“不行不行,你们推荐别人吧,要我去,我都不知道说什么,不行不行,不要害我!”李思明绝对相信他不是故作高风亮节,这个时代许多人在后世看来傻得可爱。 
  “我推荐秦言武,他有胃病,却不为所动,坚持参加抢收,倒在麦收的战场上,这是不计个人得失不怕牺牲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好榜样。”有人有不同意见。 
  另外就有人反驳说,秦言武虽是好样的,可是他人在医院里,不能参加代表大会,因此只能选童林。 
  李思明对选谁都没有意见,在他眼里大家都是好样的。开会时,同往常一样躲在最后面打磕睡,反正只要不点名自己是不会出头发言的。正当大家还都在讨论的时候,副指导员徐学青从外面走进了会场,有的知青还在心里嘀咕,往常这个时候他决不会不到场,总会在台上大谈思想路线阶级斗争,露一下脸。今天有点反常,他那张马脸掩饰不住兴奋。 
  “刚接到师部革委会的命令,我现在宣布:农工一排李思明,涉嫌反革命,进行隔离审查!”徐学青手一指,两位手持武器的解放军战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