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
向全球输出快餐食品和垃圾食品的美国,自身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之一。美国20~24岁年轻人肥胖比例从30年前的上升到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更多美国人愿意呆在沙发上看电视吃食品而不是通过运动消耗身体多余的脂肪,随之而来的各种疾病陡增。据统计,由于肥胖问题带来的巨大危害,美国每年要花掉1170亿美元的政府经费。
一项调查显示,20年前一个3英寸的面包圈的卡路里约为140,而如今6英寸的面包圈要高达350,正常人需要消耗50分钟才能把多余的210卡路里消耗掉。20年前,美国一个普通的三明治卡路里红为333,现在快餐食物的三明治则为590,而消耗这些多余的需要更长时间,大概为1个半小时。快餐食物的尺寸越来越大的结果是,热量迅速增加,人们的腰围越来越超过正常尺码,体重达到肥胖指数。书包网
第一章 肥胖相关概念及基本常识(10)
()免费电子书下载
如今,美国人对于肥胖的敏感并不亚于9?11事件。减肥食品和减肥运动风行美国,电视台、报纸对快餐食品的抨击不遗余力。2006年,美国电影《速食帝国》就改编自同名美国畅销书。记者艾瑞克?施罗瑟花了3年时间调查美国快餐工业,揭露了快餐业对人的诸多危害。等到导演拍摄这部电影时,吸引了众多明星客串,如布鲁斯?威利斯、克里斯?克里斯托弗、艾薇尔等。明星加盟除了导演的魅力外,这部低成本电影更吸引之处在于电影表现的正是美国明星也能接触到的无力现实,即无处不在、泛滥成灾的快餐食物。
中国、印度:肚子最容易发胖
与发达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许多专家所谓的“营养转变”阶段,从过去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摆脱营养不良,到如今开始与肥胖作斗争。中国和印度就是典型代表。
中国和印度肥胖人口比例相对比较低,分别为和。由于城市化和中产阶层队伍扩大,肥胖和潜在的并发症则以空前的速度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因为比农村人更有能力购买大量的食品,也更容易发胖。世卫组织调查显示,中国肥胖人数从1992年以来,已经增长了3倍。
哈佛公共卫生营养学和流行病学副教授FrankHub博士称,“肥胖比例快速增长的国家往往同时经历经济的成长。”
农村工作者迁徙到城市,体力活有所减少,脱离了传统的低脂肪的食物,开始吃城市里高脂肪高糖分的加工食品,逐渐发胖。
“肥胖成为贫困问题。”世卫组织美洲地区事务官员Daniel Epstein说,“穷人吃垃圾食物的需要更迫切一些。而垃圾食物,能满足穷人高卡路里需求,但缺少营养价值。”
世卫组织还指出,每个国家超重指标应该有所变化。按照世卫定义的“超重”和“肥胖”标准,超重是指体质指数大于或等于25,肥胖为大于或等于30。而大多数中国人肥胖部位为腹部,而这个部位没有在体质指数中体现,他们进行适当调整,将中国超重的临界点定位为23。
与肥胖伴随而来的是健康危机,心血管病、糖尿疾病、高血压和中风都是一些并发症。这些疾病,在世界最超重国家瑙鲁看来并不是突如其来,该国接近31%有上述的疾病。患上述疾病的大国分别为印度(40900人),中国(39800人)和美国(19200人)。专家分析认为,全球肥胖人数日益增多并不足为奇,世卫组织估计在未来10年内肥胖数目还将增长40%。
“城市化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居住在密集的区域,在城市中,人们远离了传统食物来源,更多依靠工业化食物供给。”肥胖研究国际联合会的公共事务主任Neville Rigby称。现代化引起人口少、资源少的国家依靠进口,特别是加工食品,“西方食物压倒一切,然而很多人并不是先天就能适应这些食物的。”
正当全世界都把眼球集中到肥胖国家的时候,此次排名最后的国家也成为关注点,排名最后意味着他们成为全球最瘦的国家。排名后五的大多来自非洲和亚洲,分别是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孟加拉国()、越南()和斯里兰卡()。然而,瘦并不意味着健康,正如胖也并不意味着健康一样。
世界上最胖的人
吉尼斯最重女性和减肥最多两项纪录保持者,是63岁的美国人布拉德福德。
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记载,1987年1月时布拉德福德的体重为476公斤,创造了女性体重的世界纪录。1992年9月时,她的体重减为142公斤,足足减少了334公斤,又创造了减肥最多的世界纪录。
为了去掉减肥后松弛的皮肤,她先后做了5次拉皮手术,遗憾的是,她却因此造成了并发症,不得不住院治疗,去世时她的体重为181公斤。
布拉德福德在11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她从此患上了“食物上瘾症”,整天狂吃猛喝。
据布拉德福德个人网站介绍,她最重时体重超过544公斤,身体达米宽,洗一次澡要花上90分钟。
目前,布拉德福德已在医院去世,此前因淋巴瘤已卧床一年。
中国最胖的人
现今,中国最胖的人当属陕西榆林男子张锋,其体重高达200公斤,虽尚未打破世界纪录,但算得上中国最胖的人。
医学专家指出,张锋是一个非常显著的肥胖病例,由于其肚子太大,腹压过高,平躺时由于脏器受到压迫,极易引发睡眠暂停呼吸综合症。还指出,张锋的症状与内分泌关系密切,必须增加特殊的内分泌治疗,根据恢复情况,还需要安排必要的手术,力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将有极大的生命危险。
据张锋本人介绍,他在10年前身体开始发胖时,除了胃口突然增大外,还无形中落下了贪睡、变懒的坏毛病。医学专家说,这些都是肥胖前的预兆。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肥胖的成因(1)
你可能对手机出现故障的原因了如指掌,也可能在处理电脑故障时游刃有余,但你未必对自己发生肥胖的原因一清二楚。你是否发现,随着腰包的日益鼓胀,身上的赘肉也在随之增长?你是否觉察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态变得越来越臃肿不堪?你是否意识到,随着季节的变化,体重也发生了些许变化……
面对肥胖的各种成因,你或许无法将自身的情况对号入座。但请不要沮丧,本章将为您详细剖析导致肥胖的各种成因。通过对本章的阅读,你将找到自己的“病根”之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治疗。
肥胖成因总述
肥胖的成因很多,引起肥胖的机理也相当复杂。但有一点毋庸质疑,那就是肥胖是人体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致使多余的能量转变为脂肪囤积在体内的结果。然而,为什么有的人容易胖,而有的人不容易胖呢?科学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不同的人摄取食物的欲望,对所摄入食物的消化、吸收、利用以及体内物质代谢的过程是不完全相同的。这种差异一方面取决于人的遗传因素,另一方面取决于人们所处的包括饮食、运动、文化、心理等环境和社会因素。肥胖的发生发展过程,实际上是遗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个具有肥胖遗传基因的人,也并不是100%就一定成为肥胖患者,只不过他比不具有遗传因素的人更容易肥胖罢了。遗传基因好比是一粒种子,而环境和社会因素则如同土壤、湿度、温度和阳光。仅有种子,没有适合生长的条件,这粒种子就难以开花结果。但是,如果给它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就会促使肥胖发生。现代生活中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安逸的生活方式为肥胖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同孕育肥胖的温床,这也正是为什么现在肥胖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所在。
心理因素
()好看的txt电子书
1.心理问题是致胖的重要因素
莫斯科医学研究院专家经研究指出,心理问题可能是部分肥胖症者的病因,因此在治疗时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心”是关键。
他们发现,目前只有近10%的肥胖症患者能够在成功减肥两年内保持原有的减肥成果。不能保持减肥成果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原因便是部分肥胖症患者的“心病”未能得到治疗。据专家介绍,一些人在情绪低落时会不断地吃东西,或者暴饮暴食。另一些人常常失眠,并且在失眠时吃东西。久而久之,这些人便容易患肥胖症。当这种肥胖症患者接受节食治疗时,常会出现抑郁、苦闷等反应。待疗程结束后,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大吃,结果致使减肥成果付之东流。
针对这种情况,专家对习惯于情绪性进食的肥胖症患者实施了心理疗法,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压力过大可导致苗条女性腰部肥胖
美国加州大学一个研究小组进行了一次实验,其目的是研究心理压力与肥胖的关系。他们对受心理压力困扰的59名30~46岁的妇女进行了研究。这些妇女都表示自己平时承受着相当大的生活压力。实验开始后,研究人员搜集了她们的唾液样本,以测试“考的松”(由肾上腺产生的应激激素)水平。
结果发现,在健康女性的身上,就算其他部位的考的松分泌在正常范围内,而且体重也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心理压力过大,其腹部的考的松分泌就会增加,从而导致脂肪脂肪囤积。
研究人员还进一步发现,不管这些妇女是苗条还是肥胖,腹部脂肪量较高的女性比较不能承受压力,当压力过大时,她们就会分泌出比较多的考的松,腹部脂肪较少的妇女则不会分泌出如此高的可体松。
研究人员对苗条妇女和肥胖妇女之间的差异感到惊奇。主持这项研究计划的艾波尔博士指出,苗条妇女多余的腹部脂肪可能是繁重的生活压力和荷尔蒙不规律造成的,而对于超重的妇女,她们腹部的脂肪沉积只是肥胖结果的一部分。造成腹部脂肪沉积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抽烟、运动和饮食及本次实验中发现的紧张。
艾波尔博士指出,心理压力可能使具有正常休眠考的松水平以及体重为平均值的健康人腹部脂肪堆积。这是一个不好的前兆,因为同大腿或臀部脂肪堆积相比,腹部脂肪过多更能增加包括心脏病和糖尿病等几种疾病的发病率。不过,人们完全可以自我控制紧张情绪以达到保健的目的。另外,运动也能带来很多益处,如控制紧张、减少考的松和内脏脂肪。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章 肥胖的成因(2)
3.心理焦虑可促进食欲引发肥胖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肥胖者遇到高焦虑情景时吃的会比平时多;而体重正常者遇到高焦虑情景时,则吃的较少。
早在1977年,怀特(White)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让体重肥胖者及正常两组学生,同时在四个学期分别观看悲剧感伤、滑稽有趣、性感刺激、旅游记录四部影片(前三部有情绪刺激),并于每次观看影片后品尝及评价不同品牌的饼干,结果肥胖组的学生在观看前三组影片后所吃的饼干都比看过第四部影片后吃得多;而正常体重组在看过四部影片后所吃的饼干量相差无几。
1987年,荷曼(Hemanetal)也做过一项类似的实验:他将节食与不节食者分成两组,邀请他们空腹前来参与冰淇淋口味的市场调查。在试吃前,第一组的受试者会被告知在试吃冰淇淋之后,必须为此项产品做广告曲,并录音录像后放映给行销专家观看。第二组则没有受到此项安排,他们只要在试吃后列出广告时应加强宣传的产品特色即可。结果发现,不节食者在受到压力时吃的较多。
以上两项实验都证实了肥胖者易受情绪影响而多进食这一现象。
4.情绪变化可导致肥胖
七情六欲,人皆有之,肥胖者也不例外。医学研究指出,情绪变化也会使人发胖。
克里茨在1974年指出,美国黑人妇女的肥胖症发病率比白人中产阶级妇女高2~3倍。收入少、社会地位不稳定,使他们多食、爱吃甜食而发胖。50%肥胖症有周期性贪食现象,自我无法控制。爱吃甜食、多食、饮酒、社会不良应激反应皆可促发肥胖症。
内向性格的勤奋青年,工作成绩突出,饮食良好,情绪稳定,会使体重在一年内增加20千克。在经历了一些重大生活事件后,如转校、结婚、生产、闭经、疾病、手术及精神刺激等,会随着生活的改变而增进食欲,从而形成脂肪囤积,导致肥胖。
饮食因素
1.贪食、偏食、吃零食导致肥胖
日常生活中,贪食、偏食及吃零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极易使人发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