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怎么可能。我们家谁都不合适啊。”
“你们不合适,保安队里总有合适的吧。”
齐逸的八卦兴趣调动起来了,“他们看中了哪个?”
梅兰妮还没说,那边楚源在叫了,“齐逸,你快点来,都等你解说范文呢。出去拿水就不来了。”
“哎,来了,叫什么。”说着捧着水壶茶杯过去了。
这日一清早,乔妈出去卖菜了。
梅兰妮晨练完,在小厨房里做磨豆浆做早点时,小蛾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奶奶,奶奶,不好了,我娘在对岸和人争起来了。”
梅兰妮吓了一跳,“什么事,说清楚。”
小蛾喘着气,“那人说,我娘的钱袋是他的。那明明是我娘才卖了菜的钱。”
齐逸等人闻声赶来,听的小蛾这样说,相互交换了个眼色。
梅兰妮把手洗了,要出去。
齐逸他们拦住了,“娘,这件小事,就让我们去处理就是了。”
说完,三个人出了门。又叫上了叶惟世。屈仪奉听的这样的事,哪里会拉下。小甲当然不会放心,带着两人也跟了过去。
在金姆桥上,听的桥下一个男人说,“那钱袋分明就是我的,那蓝布也是我这件衫子多下布料做的。”
“怎么是你的,这明明是我家的,这样的蓝布我家也买来做衣服的。”
这时人越来越多,齐逸心知肚明,这人是来讹钱的。
果然,那人见围观的人多了,拿出了杀手锏,“你这妇人好不懂道理,这钱袋是我上你船上买菜时落下的。我来让你还我,你便把它给我就是了,原来也没什么大事,偏偏你还不肯。你还是识相些,别让我当众说出证据来,你下不了台,趁早还我是真。”
乔妈大概是第一次遇上这样的骗子,一时气的话都说不好,“你能有什么证据,明着来讹钱。”
那人道,“既然这样,那我也不客气了,我说这钱袋是我的,你硬说不是,当着众位相亲的面,那我就说了,你们也好给我做个证。那钱袋是我的,里面我装了二百零三个铜板,她说是她的,让她说说里面有多少铜板,在倒出来数一数,看看是谁对。”
旁边人听他这样说,一时议论纷纷,但大多数人都倾向于数铜板。
乔妈又气又急,她卖了菜,还没有时间数过里面的铜板,叫她说出里面有多少铜板,她还真不知道。看着那人神笃笃的说出一个铜板数目,心下慌乱,一时倒不知怎么办了。
那人一付得理不饶人的样子,“怎么,不敢数了?”
旁边的人也有说,“当着众人的面数数也好。”
也有人看出了山水,“如果,是他的还了他偏是了,你这样,以后谁还敢到你这来买菜?”
乔妈眼泪都急出来了,事情怎么会是这样,明明自己辛苦了一个时辰赚的钱,转眼就要成了别人的,自己还要背上个贪人钱材的坏名声。
这时,听到桥头上有一少年说,“不用数,那钱袋里的钱就是二百零三枚。”
乔妈抬头一看,说话的是自家堂少爷。
有人认得是今年的新童生,“看,读过书就是不一样,事情看的交关清。”
那要钱袋的也说,“看,这个小哥也说这钱袋是我的。”
叶惟世说,“我讲里面有二百零三枚铜板,可不是说那是你的,那明明就是这妇人的。”
看客中有知道这家人的,便道,“是啦,你们是一个门里的,自家人当然帮着自家人。”
那要钱袋的男人也道,“小哥,做了童生要上进,没的这样包屁自家人的,俗话说,‘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
叶惟世走下桥头,“很好,你也知道犯法要治罪的。讹诈他人财物,依是要流放三千里的。”
141 钱箱的流行
更新时间2014…3…3 3:00:35 字数:3194
那人听了叶惟世的话,一愣,随后道,“县老爷再也不会判我的罪,众人都眼见耳听的,这钱袋里的数目是我先说出来了。”
叶惟世道,“你先说出来的不假,但是这钱袋确实是我家之物。”
那人说,“这钱袋是我这件衫子多出的布料做的,如何成了你家的?”
叶惟世道,“那你说说看,你的衫子和钱袋是谁人替你做的?”
那人道,“自然是我娘做的,所以我才舍不得它。”
叶惟世冷笑道,“很好,众人都听他说了,现在我来说,这钱袋是我这件衫子多出的碎料做的。”
那人高声道,“你这个小哥好没有道理,句句学着人。”
“我学你做啥?我说这是我家之物是有证据的。方才众位邻里也听了,他的衫子和钱袋是他娘做的,我着衫子和钱袋是我家婶娘做的。我婶娘的缝工,在苏州她若称第二,就没人可称第一了。只要看看着钱袋的缝子,比比我这件衫子的缝,众人一看就明了。”叶惟世接过乔妈手中的钱袋,众人细看,那面料上的拼缝果然不是寻常人可以缝出来的。再看叶惟世身上的衫子,也和那钱袋上的拼缝是一样的。缝纫机的拼缝不一样也难。“你过来,比比你衫子上的缝。”
众人看了钱袋的做工,没有疑问的舆论又倒向了另一边。
那人见状不妙,趁乱滑脚了。小甲让施阿牛和姚澜悄悄地跟着他。
叶惟世还在为众人普及骗子伎俩,“早些天,在太平桥那里,有一人在桥上看人卖菜,那卖菜人的铜钱,他在一旁一五一十替人数的爽清。到了收市也是说自己的钱袋落在了人家船上,去讨要,还说人家昧了他的钱。你们想,卖菜的人,哪里有时间数铜板,自然是不知道自己钱袋里的钱数了。那骗子就如此得手,反而那被讹的人还要背上坏名声。”
人群中,有人感叹,“世风日下,如今骗子越来越多。”
“今这位大嫂还好有小哥这样人帮着辩白了,否则也要吃亏了。”
“读过书的人就和我们不一样。”
。……
回到家里,乔妈说起这事,气的直掉眼泪。
梅兰妮早在自家的小码头上观望,知道事情的原委。
劝说安慰了她一番。梅兰妮拿着钱袋出了一会子神。吃过早饭后,就到李木匠那里去了。
施阿牛和姚澜回来了,带来了那人的信息。那人叫懒猫,现在住在孝子庙里。小甲说,那人肯定是有些手段的,保安队走后,住在孝子庙里的人都被他赶走了。
第二日,李木匠就送来了一个木头盒子,这盒子是立体长方型的,整个是封闭的,在一端有一个抽板。另一端的中间有一个比铜板直径略宽的扁口。
梅兰妮拿了这盒子,象乔妈示范,“这样立着,铜板从上面这个口子塞进去,回家后,把底下这个板抽开来,钱就倒了出来,等会子让少爷们帮忙在上面写上字,下次就不怕人说钱包落在船上了。”
乔妈摆弄这这个小钱箱,“奶奶,你真是玲珑心,什么活计都想的出来。”
第二天,乔妈又去卖菜,经常一起卖菜,几个船娘也都相识了。听说昨日她被人讹了,都来问究竟。乔妈说了原委。这些卖菜的和那些旁观的立场又是不同,清一色的帮着乔妈说话,乔妈听了自然心里很受用。
等到天大亮了,大家的菜也卖的差不多时,有眼尖的发现了乔妈的小钱箱。
乔妈得意的举起她的钱箱,“这是我家奶奶想出来的,你们看这里写上了我家的姓,这面是我们的宅名。”众人看那面是个‘华‘字,而这面是‘不易居‘。
当然,这众人识字的并不多,再加上这些字写的是篆体,更加不识,但是这个钱箱的好处,众人是能领会的。
“这样就不怕人家再‘落‘钱袋在我们船上了。乔妈,你这小钱箱谁人做的?”
“就是通阛坊里的李木匠做的。”
“李木匠啊,没有听说过,他家住在哪里?”
乔妈也说不清楚,她也没去过。但是,有卖菜的船娘说,“不碍啥,上去问一下,就晓得了。”
几天后,卖菜的船娘们,人手一个小钱箱。别的地方传来某人船上落了钱袋,被人讹去整袋钱等等。
这里的船娘,就举起自己的小钱箱,介绍它的好处,又替李木匠做了广告。
这种小钱箱没有什么难度,其他匠人们看了,也能做出来,很快,就在苏州卖菜的船娘中流行起来。
寺庙里的和尚去买菜时,看见了这样的小钱箱,有机灵的,触发了灵感,在寺庙里按照小钱箱的样子放大了,做了功德箱,放在门口,等人往里面投钱。其他的寺庙也跟风,一时功德箱又在庙里流行了。
梅兰妮不知道她的设计在苏州引起了流行,她这时正在庄子里,和老农说着话。老农汇报着庄子上的各项情况。带着梅兰妮四处看看,梅兰妮见他把庄子打理的井井有条,很是赞扬了一番。
又去了作坊察看,秦炼把钢铁坊里的人都带走了,只留了徐春来,平日帮着修修农具,保养保养纺织机器。
纺织作坊里,却是热火朝天。女工们都在紧张的工作。
见到梅兰妮,一干妇女都热情问候了。赵阿婆介绍纺织组,眼下,每天平均出产六匹纱布,三匹平布,三匹帆布。
顾李氏得意的告诉梅兰妮,她们缝纫组,每天能缝十五条帐子。
梅兰妮粗算了一下,这每天织出来的肯定没有缝纫的快。
她找到梅香。梅香现在有自己的办公室了。
梅香说,“现在,就是织纱的速度慢了。所以,缝纫组难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经常要做其他的活。我伯伯说,有些北方的商人去无箴买纱帐,指定要有华氏章印的。一样的价钱,人都知道要好的。所以,陈老板现在进纱布少了,进帐子多了。现在我们的织机太少了。另外,我们家的棉花,自己一年织不了,师傅是想卖掉呢?还是留着?”
梅兰妮道,“庄子上的仓房都很大,就暂时都留着,别卖了。”边峰他们还要用棉花做军火,到时候去哪里买这多棉花?
“大师兄走前,做好了机器的部件,只是来不及拼起来,徐春来说他不会拼,要等大师兄回来。大师兄他们什么时候能回来?”
这梅兰妮也说不准,但是,拼机器,她也许能做指导。
她又到机器房去看了,果然,做好的部件都在。
梅香找来了图纸。徐春来很有兴趣的跟在一旁。帮着梅兰妮量着各个部件的尺寸大小。又根据图纸,在每种部件上做上了记号。
梅兰妮说,‘现在我们可以组装了,但是光靠我们两个是不行的,让老农在派两个大力气的人做助手,我说,你动手。“徐春来满脸的兴奋,“我来组装?我行不行?”
老农果然叫了李大牛和张显过来当小工。那两人见到梅兰妮,开始时,还有些讪讪的。
这几天,梅兰妮就戴了手套,穿了工装,留在了机器房干活。
工余时,和老农,申妈妈话家常。梅兰妮送了一个小钱箱给申妈妈,讲了乔妈被讹的事。
申妈妈接过小钱箱,“怪不得,上次我去胥口那里卖菜,见有些船上放着小钱箱,我还道苏州人喜欢跟风,想不到,原来是这个缘故。有些人想钱想疯了,又不愿意自己使力,便想出这等方法,真是罪孽。”
梅兰妮又说及庄子上的花草。
申妈妈回道,“这还都是朵姐儿定下的,她还特特的画了图给我们,哪处种什么花草,老农他开始还不愿意,说庄户人哪有时间伺弄那个,现在种了,看整个庄子就不一样了,那条大道旁,谁不爱多走两回。那两旁的树还没有长起来,再过些年,那条路就能成荫了。”
老农说,“现在正好,晒谷,晒草不用另外找地方。”
梅兰妮‘扑吃‘地笑出声来。申妈妈横了老农一眼。
梅兰妮说,“等有空了,再去买些樟蚕丝来,趁农闲织些网出来,明年四月,我们再殖一些珍珠。”
这话老农听着顺耳,立刻就盘算起来,“茶园里,黄豆收下来了,还种不种?”
梅兰妮翻看着梅朵的白皮书,“种,再种一季蚕豆和豌豆,棉花地里和果园也别忘了撒播草头,冬天可以当蔬菜,也可以喂牲畜,明年还可以翻了做绿肥。”
老农道,“那是当然。蓖麻要收下来了。那东西怎么办?”
梅兰妮说,“把蓖麻籽打出来,晒干收好。”
老农说,“那蓖麻杆可以剥出麻来,可以编织个麻袋麻包什么的。”
梅兰妮当然没有什么意见。
讲了农活后,梅兰妮对申妈妈说,要她多买些羊肠,猪肠回来,多做些肠衣。
申妈妈道,“这个好,去年奶奶你送的香肠很好吃,庄子上这许多猪,不如自己留下些做香肠,到时候,一斤香肠卖六斤猪肉的钱,都有人要买。”
梅兰妮听了砰然心动。她原打算多做香肠给边峰他们带到南方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