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之天朝降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基地之天朝降临-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男子疯癫的表现并没有遭到任何鄙视,因为此时的人群都几乎都是一样的场景,三百年了李家也完全堕落了,造成的冤债到底有多少已经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计数了,之前泉州城里九层九的人和李家有仇。

刘宇等欢呼的人群声音渐渐淡了些才轻声开口道:“大家安静下,各位的公道孤会为你们一一找回来的,请安静下,孤还要继续审判。”

听了刘宇的话,场下的百姓也渐渐安了下来,毕竟他们可不仅和李家有仇,作为这些大家族平日里绝对少不了鱼肉乡里。

等人群彻底安静下来了,刘宇也没有废话继续开始审判,这次刘宇依旧选择的是大鱼,是和李家齐名的秦家。

不过相比李家秦家还是好多了,至少第二房没做什么坏事。至少表面上看是这样的,没有证据刘宇当然也滥杀,第二房无罪释放,其他死罪的全部砍头,而由于没有秦家投靠蒙元鞑子证据,所以刘宇也只是诛首恶而已并没有诛三族。

杀戮依旧在继续从大家族到小家族,从乡绅到地主,所有人所有势力都被刘宇清洗了一遍,一颗颗头颅落下,所有人都看的麻木了。

整整一个下午刘宇都只是重复着两个字“砍了”,随即就是头颅落地,整个场地早已被鲜血染红,浓绸的鲜血洒满着大地。

三个时辰的杀戮,刘宇已经记不清到底杀了多少,五百还是一千,亦或是两千,还是三千,太多了,五十名行刑者的大刀都换了三把。

场下的百姓也从开始激动兴奋到如今的麻木,杀的人实在太多,鲜血都快汇成溪流了,这样的场景无论谁都得麻木。

“好了各位公审也已经基本结束了!”刘宇缓缓的站起来轻声开口道,顿时无论场上还是场下的目光都再度注视着刘宇。

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场下百姓的目光之中已经隐隐放出丝丝生气,这不由让刘宇深感欣慰,他所做的一切并没有白费。

“各位,想来孤的身份大家也基本了解了,从今以后泉州就由孤来统领,各位如果有什么冤屈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去泉州各个县衙寻求解决。”刘宇轻笑的着开口道。

“还有明天孤会派人去各地核实人口户本,希望大家不要阻拦,这将对你们有莫大好处。”刘宇再度开口道,声音平淡却传进了每个人的耳中,不由让所有人一阵,感觉十分迷糊,不过见识刘宇的狠辣手段并没有人敢问出口来。

随着刘宇说这场公审大会结束,场下的人群也渐渐散去,今天事情给了太大的冲击,也给了他们再度勇气还有的是动力。

往日的麻木似乎都已经抛弃了不少,开始有了些生机,可刘宇知道这完全不够,这样也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一旦蒙元鞑子打过来,这些人绝对一点忙也帮不上,因为他们没有信念没有要守护的东西民族的感情早在多年的徘徊之中消失的干干净净。

刘宇下一步需要做的不是去培养他们民族感情。这东西既然已经从他们心里消失,在想找回来实在太难,甚至说几乎不可能。

刘宇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一个希望一个未来一个需要守护的的东西,这样他们再度觉醒,去拼搏去奋斗才能为他刘宇所用。

而在中国在华夏,对于华夏人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那绝对不是金钱,也不是美色更不是权力,最重要的是土地。

土地这已经深入了华夏人的内心深处去了,在古代一旦发达了第一件事绝对是买上几亩田地,而不是其他什么。

而刘宇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利用土地控制人心,要知道在古代田地基本都在这些乡绅地主手里,如今刘宇一路砍下来这些土地当然就归他了。

他完全可以自由分配,可如今却并不是时候,要知道刘宇对泉州人口还一无所知,所以他选择还是先调查人口再说。

因为一旦分配如果太过不公平很容易把好事办成了坏事,到时候他刘宇找谁哭去,为了万无一失也为了这种事情不会发生了,刘宇直接准备进行泉州的人口普查。

第一百八十五章

“王老二你听说了吗!泉州这次来了一个青天大老爷汉王把那些恶霸全部砍了。”一名正在耕耘的农民对着另一块天地里的百姓兴奋的开口道。

“听说了,可那和俺有啥关系,我和他们又没丑我还得赶紧干活,不然这年的收成不咋地的话,王老财那边的税就交不上了。”那名被称之为王老二的中年汉子只是不在意的应了一声。

对于他这种佃农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耕田,没办法地主老财的田赋太高,如果一旦收成不好他一家都得玩完泉州城里在如何也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就算那位是什么青天大老爷也不会管不到他们这里来,千百年不都是一个样吗。

如今是宋末元初,实行的是两税法,而何为两税法。

两税法开始实行于唐代建中年间,以后构成各代田赋制度的基础,直至明中叶才被一条鞭法所取代。

唐中叶动乱之后,租庸调制已无法恢复实行。政府因财政困乏而加重税收,官吏乘机勒索,科敛无时,人民不堪其苦,大量逃亡,社会生产凋敝。大历五年(770)已有夏秋两季征税的做法。

建中元年(780),杨炎奏请改革赋税制度,正式颁行两税法。

两税法中的税项包括户税与地税(又有人说两税即指户税与地税)。户税地税的征收始于唐前期。永徽元年(650)已有向主户征税的记载,税钱作为官俸。开元时征及客户,税额浙增,其地位日益重要。

在税又称义仓税,贞观年间起征,用以防备水旱灾荒。初为按亩征收,后改为按户出粟,多挪作他用。唐代中期,租庸调法难以顺利施行,户税地税逐渐构成政府税收的重要部分。

至大历年间,户、地税更是取代租庸调而成为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两税法中的户税与地税即由原户税、地税演变而来,并加入新的内容,将原有的租庸杂徭、地亩附加税等全部并入户、地税统一征收。

?两税法是具体征收办法为:户、地税没有固定税率,而是按照“量出制入”的原则,各州县每年计算所需的钱谷总数,然后根据户赀等等、地亩高下分派赋税额。

定税时以缗钱计算,片收时以应缴钱数折纳绫绢等实物。从总量上说,户、地税现额并不少于租庸征收额。征收对象不分主户客户或民户官户,均在现居住地登入户籍。各户不以丁口,而以赀产(包括土地)多少分别户等纳税。

户分九等,每三年考定。没有定居的行商,于所在州县按赀产的1/30征税。

鳏寡孤独无纳税能力之家可免税。征税田亩以大历十四年垦田数为准。征收时间夏税不得过六月,秋税不得过十一月。

看起来这负担并不大,可是其中却有两个问题,一是这是宋朝统治的税务,如今是蒲寿庚和这些大家族统治那税务就是他们说的算早已就翻了一番。

二是这只是对于有地的平民来说的,像王老二这种没有田地的佃农来说和他们一毛钱关系也没有,反正他们上交也不是上交给朝廷。

而所谓的佃农一般指旧社会无地位或少地的农民;被迫向地主;富农租地耕种;受到残酷剥削,没有土地或缺少土地靠租种他人土地的农民。

在中国,他们主要是贫农,也包括佃中农和佃富农。佃中农和佃富农有较充足的生产工具和资金,主要是从地主那里租入土地,同时雇佣农业工人从事农业经营活动。

佃农耕种地主的土地,但自有一定的劳动工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有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家庭经济。这种小私有者的地位,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佃农是封建地租剥削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缴纳地租,并服各种劳役,遭受繁重剥削。

佃农与地主之间存在着依附关系。以中国为例,战国时即已出现有依附关系的佃农。

魏晋南北朝时,佃农庇荫于豪强地主,列入地主家籍,佃农要获得自由,必须经过放免和自赎等手续。唐宋时代,佃农阶层日益扩大,封建政权将他们列入户籍,取得封建国家编户的地位。

从此佃农与地主之间的依附关系逐渐松弛。他们逐步取得一定的迁徙、佃田和退佃的自由。

到清代,随着定额租制和永佃制的发展,他们又取得一定程度安排生产的自由。加以押租制的流行,佃农与地主之间的关系,开始具有契约关系的色彩。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佃农的经营独立性增强,其生产中的商品部分增加,家庭经济扩大。完全意义的佃农,即自有耕畜、籽种、口粮、房屋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佃农也相应增多。

而这样却导致被压迫的人越来越多,地主士绅也越来越贪得无厌,两层的税务不断的扩大,三层四层到了如今已经是恐怖的七层。

意思就是说这些农民辛苦一年所得也仅仅百分之三十,去除明天需要播种的外,也仅仅够糊口而已,这也导致这些佃农不再是为了未来来耕耘,而只是简简单单的为生存而耕耘而已。

“呵呵也是!该死的那地主老财竟然要我们交七点五层的税,隔壁村都只需要六点五层。”那名老伯不由叹了一口气,王老二说的没错,那事的确和他没啥关系生活这乡村里受那些家族的压迫实在没多少,听起来最多有点解气而已其他一点好处都没有。

说着说着两人都不由同时叹了一口气,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刘宇所做的对于他们来说太过遥远,基本可以说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就如朝廷所规定的三十税一,可这些地主老财睡会听,几百年来都是这样过来的,就算再好的政策到了这里也变了味。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可不是后世才有,千百年都有着这一条准则,作为社会最低层的实际控制者的他们无情的压迫着这里所有的一切,然后再把所有责任给推给朝廷,反正政令不通,谁又知道了。

到了最后就是官逼民反,不过到底这啥意思啥原因,那时候还重要吗,而他们只是需要选好队伍那么一站,站对了那就是荣华富贵,站错了那啥都别说了。

他们就是一群寄生虫,一遍遍的吸取着朝廷政府的营养,直至最后的亡国,华夏也就是在这重复中一遍遍的轮回。

求收藏!收藏不给力啊!

第一百八十六章郭守敬

蒙元大都

“呵呵,数日不见,郭兄清减了许多,大元朝的天文仪器和授时历虽然重要,郭兄若是不保重身体,又如何能长此以往的替皇上效力呢?”

郭守敬郁闷的看了看这名所谓林公子,这位身份到底是谁他并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一个月前这个人与他偶然相见,两人交谈如同知己,这人对天文地理几乎是无所不知,多处都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最近阿合马送来了银钱,这几天,他整天泡在司天监后院的铸造场,呕心沥血的铸造各种仪器,无论谁见了,都要夸一声他郭大人忠心

然而只有郭守敬自己知道,他不是为了报忽必烈的“知遇之恩”,甚至不是像以前那样沉浸在科学研究的世界中无法自拔,而是为了探究这位林公子所说的一切到底是否属实。

他们生存的世界是圆的这东西他到不需要探究,作为这个时代顶尖的人才之一,这一点他还是明白的,更何况这一点千年前屈原不就说过了吗。

郭守敬这位可不是普通人,这位可是在月球都留有名的神人。

郭守敬字若思,元朝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字若思,汉族,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郭守敬曾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

1276年郭守敬修订新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1981年,为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他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

郭守敬为修历而设计和监制的新仪器有:简仪、高表、候极仪、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以及星晷定时仪12种(史书记载称13种,有的研究者认为末一种或为星晷与定时仪两种)。

在大都(今北京),郭守敬通过三年半约二百次的晷影测量,定出至元十四年到十七年的冬至时刻。他又结合历史上的可靠资料加以归算,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5日。这个值同现今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值一样。

中国古历自西汉刘歆作《三统历》以来,一直利用上元积年和日法进行计算。唐、宋时,曹士等试作改变。《授时历》则完全废除了上元积年,采用至元十七年的冬至时刻作为计算的出发点,以至元十八年为“元”,即开始之年。所用的数据,个位数以下一律以100为进位单位,即用百进位式的小数制,取消日法的分数表达式。

晚年,郭守敬致力于河工水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