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王爷美意。只是姻缘大事,清瑶尚有父亲在堂。”
“你……”
沐天华沉下脸,“我是你生母,难道做不得主?”
眼看气氛又要僵持起来,一个穿着红艳艳的石榴百福妆缎的侍女过来。她叫文娘,端着雕漆托盘,上面两只犀牛杯,笑着道,“姑娘还没及笄呢夫人也是,怎么当着姑娘的面说起婚姻大事了?呵呵,这是王爷带来了犀牛杯,能安神驱邪的,夫人不是嫌夜光杯喝葡萄酒腻了吗,换这个试试?”
按说,她的出现缓解的尴尬气氛,应该奖励才是。
不过沐天华反应淡淡的,“你有心了。”
俞清瑶并不是外表上的稚龄女童,见状有些奇怪——别院里的侍女都是母亲的人,母亲的喜好决定她们的去留、生死,为何刚刚那句“有心了”,冷淡、生疏,甚至有些忌惮呢?
她瞟了一眼,见文娘眉眼含春,粉面桃腮,二十多岁的人还如少女般鲜嫩欲滴,这这?原本心理还有些不确定,可看见文娘看端王满眼情谊,就差扑上去了,而沐天华则扭过头去,装没看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心理那股不耐烦,恶心之感,让她如坐针毡。
实在撑不下去了
一六九章 小呆瓜
一六九章 小呆瓜
发现JQ的俞清瑶一刻也呆不下去,只觉得暖阁里的空气飘荡的酒香都是暧昧的,熏得她呼吸艰难,就快憋死了而那边端王还在与沐天华低头说着什么,并没注意到她;文娘带着肤浅媚人的微笑过来,在犀牛角杯里注入了色泽深红的葡萄酒,讨好道,“姑娘请用……哎呀……”
不知是故意还是有心,一个抬手,打翻了犀牛角杯里的酒汁——尽数洒了,溅在俞清瑶缕金挑线的棉裙上。吧嗒吧嗒,湿了一大块儿,吓得文娘急忙跪在地上,声音百转千回的“哎呀”一声,柳眉轻蹙,颜容哀婉,一副慌张无措,又楚楚可怜的样子。
“奴婢不是故意……”
一面说,一面眼眶迅速积满了泪水,欲掉不掉,就在眼眶里打转。
换了别人,怜香惜玉都来不及吧?
可俞清瑶见了,不仅没有怜悯的心思,反而大怒从她的角度,文娘低头再微微抬起的弧度,那张脸,怎么越看越像她自己呢?(其实是像沐天华)
而文娘表现的也太明显了,虽然是下跪认错,但眼神一直往端王那边瞟呢什么意思?勾勾搭搭,当着她的面,当她是死人吗?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因此听见了端王咳嗽一声,“罢了,日后做事仔细些……”明显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她也不听,生母她没办法,一个奴才也要忍?于是,她做了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掀桌
啪哒,把桌面她够得着的东西全部划拉下去,深红色的酸枣糕,带着蜜汁的糖糕,还有轻轻一碰就碎了的粉状栗子糕,连着粉彩碟子一起,统统淋到文娘的头发上、脸上、肩膀上,砸了个乱七八糟。
这回,文娘惊吓是真的了。
周围所有伺候的侍女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惊吓。
眼看着端王眼底急遽窜起的怒火——便是他的亲生女儿,嫡长女周芷苓,也不敢当他的话是耳边风啊前面刚发话别计较,后头就掀桌,什么意思?对他不满吗?沐天华站了出来,嗔怒道,“端郎,你也真是,霓裳好不容易跟瑶儿有说说私密话的机会,就不能清净一会子么”
一语双关。
明着指他突然到来,打扰了母女好不容易的“和好”;暗指文娘捣乱,不会伺候就不要上来,害得她女儿大冬天的湿了裙子。兴许还要挨骂,那她跟女儿不是越来越疏远了吗?
端王再看文娘,满头糕点碎末,说不出来的狼狈,对比沐天华举止高雅、神情自若,哪里会为一时的贪欢对真正的心上人发怒?借着坡就下来了,笑笑道,“也太宠着了。虽说女儿有点脾气不受人欺负,但过了度,就不好了。”
“我愿意我的女儿,我不疼,谁疼?”语气带了点娇横。
看着两人打情骂俏,俞清瑶脸色涨红,袖口中的手握得紧紧的,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原地站稳。一阵阵的羞恼、愤恨,还有自小教导的人伦纲常,几近崩溃恨不能找个地洞钻进去。好容易理清了头绪,保持声线的平稳,“清瑶身体不适,先告退了。”
“诶,别走啊”
沐天华紧紧拉着女儿——她知道端王心理是不痛快的,端王身份摆在哪儿,普天之下能给他气受的,唯有皇帝、长公主、惠太妃三人。就算自己偶尔发发脾气,使个性子,也要拈着火候,不能过分了。清瑶竟然掀桌,真是胆大啊但她欣赏。
小孩子么,有不顾体统、不管是非发火的权利。况且沐天华私心里以为,女儿之所以淋了文娘满头的糕点碎屑,肯定是为自己这个母亲抱不平的缘故。越想,就越发觉得女儿贴心,完全忘记了前不久,她还哀叹“自己亲生的女儿,跟人家后妈养的一样”。
文娘是怎么勾引王爷,怎么爬上床的,她一清二楚不过跟了她五六年的贱婢,学着她的言语、神态、身段,不到三四成,就妄想爬上枝头?做梦呢她没出招对付,是不想脏了自己的手冷淡的瞥过文娘,她紧紧搂着俞清瑶的肩膀,俞清瑶奋力挣扎了两下,竟没挣扎开——也是她不敢“拼死”推开的缘故。
“王爷,看你一来就把我的瑶儿吓坏了要发脾气,对外面人发去,我女儿娇娇弱弱可经不得王爷的威严。唉,瑶儿,裙子湿了冷不冷?可怜,娘带你下去换了……你喜欢什么颜色的,娘为你准备了好几套冬衣呢前儿就想打发人送去了,今儿可巧,你自己来了,来,跟娘过去试一试,不好的话叫她们改。”
几句闲言,立刻转了话题。
端王听得“王爷”称呼,知道霓裳这是不满了。虽说睡了个丫鬟,芝麻大点的事,但当着小辈的面闹起来,也忒没脸了。而且不经意间,看到霓裳怀里的俞清瑶,白皙柔滑的小脸通红,黑亮的眼珠儿盯着自己,那眼神……太有穿透力了仿佛瞬间刺中心灵,任何伪装、掩饰都起不了作用似地。
端王的心,立刻提起来,咯噔一下。
很奇怪。
这个眼神,是仇恨的眼神,是带着深深恨意又无力反抗的眼神,是羞耻的谴责的眼神,但端王,居然没办法为此生气责罚。
人,是很复杂的,情感更是如此。储凤栖三言两语,就挑起了他对俞清瑶的戒心,为何?因为俞清瑶是俞锦熙的女儿,情敌的女儿他永远不可能放心,更不可能当成亲生的,无保留疼爱。
同样,俞清瑶是沐天华所出,她的五官容貌似极了年少时候的霓裳——那个阶段的端王,正是与沐天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时候。对他而言,那就是“初恋”最纯洁、最纯真、最深刻,是他永远无法在别的女人身上找到的纯美感觉。
所以,他明明知道俞清瑶有“恨”,却无法下杀手,扼杀仇恨的种子。
就像一根刺,扎到他心灵最柔软的地方。虽然,大可以狠厉的拔掉,可……作为王爷,一个权贵,一个政客,他柔弱的地方不多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看似风光,背后却是历练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做了许多自己都不愿意的事情,杀了许多本不该死的人。他的心,早就穿上铜盔铁甲、百毒不侵。
那份柔软,是他珍视的。如果没了这份柔弱,可能他会变得跟皇帝兄长一样,冷清冷血,连自己兄弟儿子也不放过,说处死就处死,眼睛也不眨一下……
端王恍惚了一下,仿佛预见了日后,俞清瑶带着她的恨意疯狂向他报复——那根刺,越来越深,越来越尖利,终究会是刺得他流血而亡,还是渐渐的融化消失?
谁知道呢?
至少此刻,端王看着霓裳温柔带着嗔怒的笑容,竭力压下了心中的烦忧,感觉只是自己多虑了。小丫头只是小丫头,凭什么本事向他报复呢?而霓裳的笑容,仿佛有治愈功能,任何不快只要看到她,都变得无关紧要了。心中暗暗的想,日后再也不冲霓裳身边的人下手了——
晃了晃神,当下有些调侃的道,
“好好,都是我的错。往常只是把‘清瑶’的名字时时挂在嘴边念叨着,这会子行动都偏着,我都要靠边站了。”
霓裳掩住唇,轻轻的笑,这回连看也不看文娘一眼,就牵着俞清瑶的手,进了内屋。
文娘的下场,无须多问了。
反正俞清瑶再也没见过她,也没人提起过她。
……
满满一箱子珍奇皮草,香狐皮,灰鼠皮,血貂皮。
“瑶儿,你要去金陵书院了,娘亲早就让人给你裁剪了大衣裳,又怕你长个子,白做了衣裳不好看。过来,今天好好给你量一量。”
俞清瑶默默无语的靠近,近距离的观察生母。
她的母亲,真的不愧为“京城明珠”,三十岁的人了仍如二八少女,皮肤光滑紧致,眼角一丝细纹也无,清眸流盼、粉光若腻,皎若秋月,闭月羞花。而且浑身散发着超逸脱俗的气质,不像自己,空有清秀的五官,却无神采。
她与母亲的距离,大概就像是临摹的书生,与传世名家笔下绘画的区别吧。就算画得是同样的风景,一个空有其表,一个却能当成传家宝。
“为什么?”她情不自禁,喃喃的问出来了。
“明明文娘跟王爷……娘,你为什么不生气?不愤怒?”
沐天华丈量的手指顿了下,抬高眉梢,半响,捂着唇轻轻笑起来,“我闺女原来为这个生气啊?呵呵,这有什么好气的?”
她乐不可支,仿佛遇见的不过是再小不过的芝麻事。
“天底下哪有不偷腥的猫呢?管不住的,男人都一样。横竖他的心在我这,也不会为了那些上不得台面的狐媚子忘了我,睁一眼闭一眼就完了。认真起来,闹起来,才难看呢”
沐天华教育女儿,伸手点了点她的额头,“小呆瓜”
一七0章 爱你只有一滴滴
一七0章 爱你只有一滴滴
沐天华作为母亲,第一次对女儿谆谆教诲,说的是“如何驾驭男人”。她把男人比喻成“偷腥的猫儿”,“长不大的孩子”。用她的话来说,“偷腥是猫儿的天性。硬要违背天性,岂不是令猫儿不快活?他不快活了,自然厌倦你了,即便用笼子也关不住,整天想办法逃跑。有些时候睁一眼、闭一眼,偷腥过后心理觉得愧疚,反而会加倍对你好。”
至于长不大的孩子一说,也是经验之谈。“女人有虚荣心,男人更有。不同的是,女人需要美丽的衣服,精致的首饰,互相攀比来获得满足感。可男人,尤其是精力充沛、才华横溢、自视不俗的男人,他们的虚荣不是区区外在俗物能体现了。对于女人,有占有的一面,可更多时候,想要的是心情的愉悦。几句甜言蜜语,适当的撒娇,让他觉得自己是可以依靠的参天大树……简而言之,就是哄。不厌其烦、天长日久的哄。能哄一辈子,也就到家了。”
不得不说,沐天华的“心理话”,真真是掏心挖肺,不是亲生女儿,怎么肯说?怎么说得出口?虽然俞清瑶年龄还小呢,说出来她懵懵懂懂,未必理解,但过两年及笄,嫁到人家去,能把这些“经验之谈”记在心理,日后说不出的好处。
可偏偏……
俞清瑶是重生回来的。在她前生二十六年的短暂生命里,早就把一些根本性的世界观、价值观,乃至审美观、择偶观,统统定型了从她的生存环境来看,接触过最多的“夫妻”是谁?从小说,钱氏——假祖母。这个假祖母了不起,甭管她有没有犯了欺君之罪,有没有生育痴呆孩子,没有娘家靠山的她可是把自己的丈夫管得死死的以至于俞清瑶对祖父的印象淡薄,仿佛只听说钱氏说了某某话,从没听说祖父有出声的时候。
再,安庆侯沐天恩。他对正室杜氏,多么恩爱不说,只说房里几个妾侍完全摆设,可有可无的。
等到她落魄,市井中多见的是一夫一妻。丈夫养家,天经地义,若是拿钱出去喝花酒,妻子拿着擀面杖追杀出几条街,都不是什么花边新闻——见多了彪悍妻子,层出不穷。
俞清瑶自己就清晰的记着隔壁的一对新婚夫妻,丈夫禁不住损友的撺掇,跟个小寡妇眉来眼去,被罚跪在烈日下,后来又被娘家兄弟差点打断腿。
长期耳闻目染,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把俞清瑶幼年学的“三从四德”,差不多磨灭光了。
这时,在听母亲的“教诲”,只觉越听越刺耳,越听,越觉得是逃避现实,自我安慰的笑话。
可不是吗?
初见端王,那时父亲还没出现,她敬畏端王的身份,颤颤巍巍,犹自惊讶端王相貌堂堂、玉树临风,待人和气,温文尔雅,又是当朝亲王,身份贵重——等闲女人,几个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