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伐清- 第2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天中午时分,李国英又一次走出衙门,满腹心事地登上城墙。众人向他问好时,川陕总督仿佛根本没有听到,没有丝毫的反应。



走上城头后,李国英看到不少部将脸上都有喜色,因为明军连夜后退数里,本来时刻威胁着嘉陵江的明军水师,此时也散开在整条长江的江面上。



“我之所以让高明瞻挑选这个时候去攻打成都,就是因为冬天大雪封山,成都就算知道剑阁失守,也来不及向建昌求救;就是及时求救,建昌的西贼也来不及派出援兵。另外,在高明瞻出兵前,我让王明德一直保持着对奉节、万县的压力,在我赶到重庆前,绝对没有大批的贼人船队通过。高明瞻不应该遇到了大量贼人,建昌来不及出兵,川东这边我盯得很紧。”



李国英眼睛望着长江,心里仍在琢磨着已经思考了一夜的问题:“如果高明瞻不是被一支大军打败的,那就是消息走漏了,邓名提前知道高明瞻会去攻打成都。他预先坚壁清野,然后设下埋伏,用成都兵打败了心浮气躁的高明瞻、谭诣。由于道路难行,所以高明瞻败了之后很少有将士逃回。这一仗可能根本不是在江油打的,而是就在成都城下打的。虽然我这都是在瞎猜,但比起凭空出现几万大军,我宁可相信是走漏消息了,让邓名有了准备。”



这次李国英登城的时候,手里一直在摆弄着一枚铜钱,无论是他的幕僚还是部将,都不知道川陕总督为什么一直在玩这枚铜钱,也没有人敢问。



看到明军的举动正如自己事先预料的一样,李国英脸上不但没有任何喜色,反倒染上了更重的忧色,心中念道:“如果高明瞻不是被大军打败,而是被坚壁清野打败的话,那邓名可能根本没有派军队出剑阁。他知道若是我在后面留了一点部队,他的偏师就会徒劳无功,遭到了高明瞻一样的命运;而现在我看到的一切都是贼人的奸计,他想诈我出城,让我误以为可以趁此时间摆脱追击;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我前脚刚离开重庆,这江面上看上去一盘散沙的敌舰就会突然聚集起来,一起冲进嘉陵江。而躲在数里外的贼人主力,也会以最快的速度杀回来,紧紧咬住我军,不让我们安全脱身。”



李国英想到这里,突然用力地握了一下手中的铜钱。他眼前的江面虽然显得一片平静,但李国英却感觉其中隐藏着无限的杀机:“如果我猜错了,贼人确实是意外失火的话,这就是将士脱身的最后机会;如果因为我胡思乱想而不肯走的话,用不了几天贼人就会重新靠近过来,让我们再也无法轻易离开;而十天之内,甚至可能在五天之内,从上游传来消息,贼人已经从剑阁杀了出来,攻破了保宁和广元,就因为我的多疑,而让数万将士陷入了死地。”



李国英环顾了一遍身边的众将,还有城中的士兵,他知道自己即将作出的决定有千钧之重,若是他判断失误就意味着甘陕绿营的覆灭。



昨天一夜,还有今天整整一个上午,李国英都拿不准这到底是邓名暗藏杀机的陷阱,还是川陕绿营最后的逃生机会。和所有这个时代的将领一样,李国英在举棋不定的时候想到了占卜。



“小人敢请天公垂怜这几万将士。”李国英在心里默默祈祷着,走到了墙垛前,把所有的部将都留在了身后,他打算偷偷地投掷一下钱币:“若这场大火真是天公欲拯救我重庆官兵,敢请天公让此枚铜钱正面向上。”



默祷完毕后,李国英把手放在胸前,用身体挡住了所有来自背后的目光,拇指轻轻一弹,那枚铜钱就飞到了半空中,在最高点略一停滞后,急速地向着墙垛上跌落而下,川陕总督目不转睛地盯着这道铜钱在空中划出的黄色轨迹。



……



在距离重庆数里外,邓名又和袁宗第等将领在商议军情。无论是袁宗第的四千战兵,还是邓名麾下的八千甲士,他们一个个都精神饱满,脸上没有一丝一毫的疲态。昨天下午明军就已经安排好了这里的营地,等入夜江面上开始起雾后,明军的一万两千战兵、上万辅兵和水手都来这里睡觉休息。在火灾现场演戏的,其实只有几千壮丁而已。



“李国英久经沙场,若是他真想退的话,今天就会露出征兆,最迟明天就会开始行动。”明军的主力已经做好准备,随时可以发起追击行动。至于现在正在长江上游弋的水师,军官们也都奉命做好准备,一旦清军撤离重庆,他们就要配合陆军发起进攻,水陆并进追上清军。



“李国英性格坚毅,一定会亲自率领标营断后。”袁宗第再次给敌人送上赞语:“不过从重庆到保宁的路途漫漫,他绝对逃不掉的。”



袁宗第给邓名介绍了一些追击的经验,举的例子大都是当年闯营追击明军的情况——和邓名相处久了,袁宗第的顾忌越来越少,他知道邓名只关心军事情况,从来没有把这些政治问题放在心上,顶多只要注意一下称呼就行。



最后袁宗第还提到了李自成追击孙传庭的经验:“当时孙督师统帅七省联军,兵马二十万,其中一半是甘陕绿营——那时他们还叫秦军。粮道被断后,孙督师就指挥全军西归潼关,闯王紧紧跟在后面。在最开始的时候,孙督师还几次向闯王挑战,闯王都不应战。因为距离潼关还远,孙督师尚有一战之力,如果闯王不幸战败了,那孙督师就能平安返回潼关了。因此闯王每日就是攻击孙督师的后军,若是看到孙督师有意决战,闯王就停下来对峙,孙督师欲战而不可得。闯营受伤的人都能获救,而孙督师就要不停地把伤员抛下。一开始孙督师的后队还能且战且退,随着离潼关越来越近,每日分到的口粮也越来越少,孙督师的军心终于大乱,再也没有人肯留下断后,孙督师自己也弃军逃回潼关去了。”



“最后军队控制不住了吗?”邓名问道。



“正是,七省联军二十万人,跟着孙督师跑回潼关的不过三百人罢了。”袁宗第忍不住流露出得意的微笑:“所以,追击的时候切勿急躁。退的一方越走人心越乱,越来越容易收拾,尤其对方主将若是跑了,那更是可以轻易取胜。”



“多谢袁将军教诲。”邓名知道袁宗第是在提醒自己,不要贪功冒进反倒被李国英跑了。



“只要鞑子大军出了重庆城,就绝对没法活着进保宁城。”袁宗第笑起来:“李国英守城不错,但撤退并无过人之处。我和刘将军追过他三次,其中两次把他追得全军覆灭、仅以身免。让他跑了的那次就是因为太心急了,追兵被李国英亲率的断后部队击败了。”



“嗯,我知道了。”邓名转身看着身边一个中年军官,对他们说道:“你们才来,就要辛苦了。”



“能为提督效力,上阵杀敌,正是吾等所愿。”身边这个中年军官慷慨应道。他刚带着兄弟们抵达重庆没有几天,除了带来李来亨的问候,还带来了自己的军旗——绣在军旗上的图案,正是邓名亲手所画的三堵墙。



伐清41_伐清全文免费阅读_更新完毕!



第42节送行



李来亨从湖广打倒南京,又从南京杀回湖广,现在在夔东众将中实力超群,他手下的甲士已经高达一万两千多人,各种军用物资也应有尽有。事先邓名与李来亨互相约定,所有的缴获二人平分,这个条件邓名觉得自己占了很大便宜,因为几乎所有的战兵、辅兵都是李来亨提供的。正因为如此,从南京返回时沿途的缴获都交给了李来亨;在湖北攻城掠地时所得,大部分也没有分给邓名直辖的浙江兵,而是归负责监视的夔东军所有,当时邓名的理由是付学费——因为李来亨派出教官指导、训练浙兵,应该得到补偿。



但李来亨的看法不同,他觉得自己没有付出多大的代价就获得了大量的物资,总觉得对邓名有所亏欠。李来亨听说袁宗第、刘体纯都有子侄在邓名身边效力,李来亨的儿子今年还小,没法往邓名身边送,可是若长期没有音讯往来,李来亨觉得他和邓名的关系也会渐渐疏远。



必须要在邓名身边有自己的人!



出于感激和维持关系这双重目的,李来亨把三堵墙的成员整顿了一下,加上他们的部分子弟以及一些和自己感情深厚的兴山新生代,组成了一支二百人的队伍派到邓名的军中。一年前兴山军战马奇缺,但现在财大气粗的李来亨也能给这二百名骑手配齐马匹,每人还发了一幅崭新的盔甲——本质上这是向长官送礼,李来亨虽然老实,但并不笨,很清楚不能显得太寒酸。



这么一支骑兵投入自己的麾下,邓名自然非常高兴。不过养一支骑兵耗费巨大,二百人的马队,维持费至少相当于一千五百名步兵。而且马匹娇贵,补充又非常难,夔东、川军的战马几乎全靠从清军的手中缴获,明军没有饲养的能力。



虽然邓名不惜代价地支持成都的老百姓成立马行,但几年之内估计见不到什么成效。



不过有了这支马队后,邓名就可以开始培养自己的骑兵部队了,现在浙军中虽然也有一些缴获的军马和骑手,但并没有骑兵军官。



这批刚刚抵达的骑兵,邓名给了他们较高的军衔待遇。



邓名在湖广的时候就尝试推出军衔制度。作为一个美院的学生,他不知道军衔制有什么益处,因此李来亨询问这个制度的作用时,邓名说不出个所以然。但是既然从黑火药战争开始,越来越多的军队使用军衔制度,而且一直到核战争时代都没有取消,那么这种制度肯定经得起战场和时间的考验——邓名认为,自己此生大概不会看到超越核战争水平的战争模式了。



于是邓名把千总定为上尉军衔,其下再设中尉和少尉两级军衔;尉以下有士,授给各小队头目,和尉官一样,根据资格和从军年限,从上士到下士不等;至于兵丁,目前依旧是甲兵和辅兵的区别。被授予军衔的军官和士官还得到了特殊的饰物——金属的肩章。



对于军中这个改革,浙军士兵都感觉很新鲜,而无论是李来亨还是袁宗第,他们觉得这是邓名的个人兴趣——反正看起来也不会有害,那就由邓名去做吧。



这次抵达重庆后,袁宗第也曾问起过军衔制度一事,邓名解释说,有了肩章识别系统后,在战场上士兵就可以知道该服从谁的命令。



对此袁宗第口中称赞不已,心中却是完全不以为然。官兵常年呆在一起,难道还能互相不认识不成?几次简单的讨论后,袁宗第和李来亨得出同样的结论,这个制度完全是邓名心血来潮瞎折腾,反正制作那些肩章看起来也不太麻烦,不会消耗什么军事资源,袁宗第也不打算干涉。



除了这个莫名奇妙的制度外,袁宗第感觉邓名直属部队的其它方面还是不错的,除去已经赶赴成都的几千人以外,现在重庆城外还有邓名的八千甲士、一万六千辅兵。这两万四千人马相互之间还算友爱,没有一般军中战兵欺负辅兵的风气,至少是眼下还没有形成。装备不错,战兵身上的盔甲和手中的武器都是新任湖广总督张长庚给打造的。因为买家不好惹,所以张总督和周知府一直很重视武器的质量,把它当作头等重要的大事。



这支军队在湖北进行过一些攻城战,攻陷黄州等府县的经历让这些士兵拥有了基本的战场经历。不过袁宗第认为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成军时间太短,彼此之间还不够默契、熟悉,而且军官的威信也没有建立起来——袁宗第觉得或许就是这个原因,使得邓名建立了那个没有实际用途的军衔制度。



……



半空中的铜板急速旋转,向城垛上落下去,就在铜钱即将接触墙面的一瞬间,突然伸出一只手,将它猛地攥住。



李国英稳稳地把铜钱握在手中,一直望着江对面的双眼中,之前的犹豫之意几乎完全消失,脸上满是坚毅之色。



把铜钱握了足有五秒钟,直到最后一丝犹豫彻底退去,李国英猛然用力一挥手臂,手一松,让铜钱飞向远远的空中:“数万大军的生死,岂能由一个铜钱来决定!”



“来人啊。”李国英高声喝道。



马上就有卫士上前领命,李国英在这个标营卫士的耳边低声吩咐了几声。听明白命令后,标营卫士的脸上显出惊异之色,川陕总督迟迟等不到他应声,不耐烦地催促道:“还不速去?”



“喳。”几个标营卫士反应过来,一起向川陕总督打千行礼,从城头退下。他们到衙门取了总督的令箭,上马离重庆而去。



此时,有一些部将已经走到李国英的身后,向他提出趁此良机从重庆撤退的建议,但李国英一口回绝了他们:“本总督料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