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伐清- 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明军就是再狡猾,也不可能在几年前就伪造地图吧?



这几张旧地图的发现,算是给清军又打了一针强心剂。从地图上看,他们很快就能走出山区,挺进成都。由于路途艰险,负担沉重,又没有足够的干草,清军的马匹已经大批死亡,现在五百名骑兵已经失去了坐骑,剩下的马匹也都虚弱不堪骑乘。



“左面这条路是上山的,向前走十五里后还有一眼山泉;去成都的是右边这条路。”在三岔口处,谭诣低着头仔细对照了一遍地图,反复确认无误后,挺起胸膛,伸出手臂向右方指去:“两天就到!”



“前进!前进!前进!”高明瞻在马背上站起来,向着身后的将士们振臂高呼三声,然后一马当先进入岔口,踏上右边那条路。



“去成都过年啊,兄弟们!”谭诣也声嘶力竭地呼喊起来。看到巡抚大人身先士卒,清军的斗志也一下子恢复不少,大家齐声喊好,用力敲起鼓来,全军甩开大步,紧跟在高明瞻身后向成都开去。



……



“新年好。”



“新年好。”



这是邓名来到这个时代的第二个春节,成都沉浸在一片节日气氛中。



绵竹那边的探马依旧没有发现清军的踪迹,高明瞻已经领着大军进山好些日子了,但始终不见他们出来,这可把赵天霸给急坏了。



最开始邓名提出在绵竹伪造一些老地图时,他身边的人都不知该如何着手。成都这里有将领、军官、士兵、农夫和渔民,但却没有一个人有伪造文书的经验。幸好邓名看过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对里面的情节也还有一些印象,就先用新纸画好地图,泼上一些菜汤制造污泽,在水里浸一下,放在地上踩踩,然后用火烤干,最后还用牙齿咬出一些毛边来。



这种简单处理过的地图,如果真遇上惯于鉴定文书真伪的官府书吏的话,肯定一眼就能看出破绽,但高明瞻身边什么人都有,就是没有负责处理商家纠纷的书吏,他们更不会像邓名一样有机会看过什么电影。



在一片节日喜庆气氛中,不少士兵停止了训练,但熊兰和他的手下依旧一丝不苟。邓名前去视察的时候,看到熊兰正站在高台上,手持一个铁皮筒向士兵们高呼:“尽管我们可以拖延时间,但鞑子总有一天会来到都府城前的,他们手中有钢刀,我们只有木矛;他们身上是盔甲,我们只有布衣藤条;鞑子都是杀人如麻,我们却是初次上阵。与我们相比,鞑子称得上是甲坚兵利,斗志昂扬,但我们还是需要紧紧聚集在提督的大旗下,通过一场真刀实枪、堂堂正正的交锋,把鞑子杀个落花流水!”



“这家伙不错。”邓名忍不住对身边的卫士评价道。



……



又过了两天。



“坚持,大人,我们就快到了。”



三岔路口,谭诣掺着高明瞻,后者手持拐杖,一脚深、一脚浅地在雪地上走着。



“好了,休息一下吧。”走到岔路口,高明瞻在路边找到一块石头坐下。他的坐骑在进山后没有多久也累毙,马肉已经分给将士食用。



谭诣和高明瞻还好,他们脚上的军靴都比较耐磨,而普通士兵的鞋远没有他们的结实,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上山、下山后,大部分士兵的鞋底早就磨破了。鞋子开口后,他们只好将就着,或是从衣服上扯下布料塞进豁口中。尽管如此,不少士兵还是冻坏了脚趾,必须要烤火取暖。



除了鞋子以外,不少士兵的裤子也是破破烂烂的,有时小腿也和裤子一起被山路间荆棘的硬刺划破。盔甲不知道已经扔到哪里去了,这些士兵停下来后,就开始拾取周围的枯枝,准备生起篝火取暖。



枯枝不够用,士兵们就在地上寻找着藤蔓,抽出刀来把它们斩断。不过现在士兵手中的钢刀大都已经变得非常钝,从剑阁到这里一路上披荆斩棘,刀刃上满是细小的缺口,有些士兵干脆就把刀片当锯条来使,往复切割着手中的藤蔓。



火升起来了,士兵们把干粮袋子的底翻出来,从中取出最后一些硬邦邦的干粮块,就着他们找到的植物块茎一起咽下,渴了就从地上捧一把雪塞进嘴里。



见状谭诣又起来阻止,但没有什么效果。因为不知道哪里有干净的井水,一路上清军只能靠河水来解渴,不少人因此闹起了腹泻。现在士兵已经疲惫得不愿意去河边取水了,开始靠雪水解渴,肯定会有更多人因此病倒。



“应该是左边这条路吗?”



休息了一会儿后,高明瞻恢复了一些气力,问道。



“应该是。”谭诣从怀里掏出了那张被他诅咒了千百次的地图,认真地看了一会儿后道:“这上面说左边这条路是进山的,既然如此,那就肯定是去都府的。”



“好吧,等休息好了,我们就赶去成都。”现在清军已经无法走回头路去剑阁了,继续向成都进攻是唯一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士兵们从后面跟上来,都想坐下来烤火。高明瞻站起身,尽力鼓励他们站起来:“成都的贼人只会耍这种鬼蜮伎俩,我们只要到了成都,他们绝对没有抵抗的能力。”



没有人响应高明瞻的号召,士兵们默默地看着四川巡抚。眼下要粮没粮,要马没马,连枪杆都当柴火烧了。每天晚上都要在荒郊野外露宿,又湿又冷,还要听着野兽恐怖的嚎叫声入眠。既然高巡抚说去成都,那就去呗,难道还能比现在更糟糕不成?



高明瞻和谭诣最后决定在三岔路口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军队又一次行动起来。士兵们三两成群,互相搀扶着,拄着拐杖,跟着前面的人,缓缓地挪动着脚步。



走走停停地在这条道路上前进了十几里后,谭诣突然又掏出地图,看了一番,对高明瞻说道:“右边应该有山泉,或许可以让儿郎们把葫芦都灌满,泉水总比雪水、河水要好得多。”



“你到了现在,居然还信这张地图?”高明瞻惊讶地看了谭诣一眼。



“总不能全是假的吧?”谭诣哭丧着脸答道:“我们先派人去看看好了,那些贼子不会指望我们全军一起过去找山泉,集体走一遍冤枉路吧?”



山泉距离道路的距离比高明瞻、谭诣想象得还要近,这口泉实际就在道边,看到把桶探下去真能舀起水后,谭诣感到自己对这份地图有了新的认识:“唉,也没有必要处处都是假的,总要有点真的来骗我们相信它嘛。”



话虽这么说,谭诣看到那桶里的水还是犹豫了一下,没有让士兵立刻往葫芦里灌,而是舀起一木勺,放到嘴边轻轻浸了一下自己干涸的双唇。



“啊……”谭诣轻轻发出一声好似满足的长叹声。



“居然是真的吗?”旁边的高明瞻不能置信地问道。



“末将早该想到的,”谭诣放下了手中的木勺:“早该想到这是个卤水盐泉。”



高明瞻先是一愣,突然一跃而起,闪电般地从谭诣手中夺过了那张发黄的地图,疯狂一般地撕扯起来:“刘曜狗贼,我誓杀汝!我定要生食汝肉,寝汝皮!”



第32节意外



离开绵竹后,高明瞻总算找对了方向,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现在紧跟在高明瞻身边的清军有三千多人,后面还有大批士兵慢慢赶上,高明瞻为了收拢部队所以走得并不快。缓缓前行了两天后,又有数千士兵追上前军,让清军的实力恢复到六千人左右。



出兵以前,高明瞻和谭诣满以为这会是一场滚雪球的攻势,从剑阁开始就可以使用投降的明军壮丁,用明军的储蓄补充清军的军粮,然后再充分利用江油和绵竹的明军人力、物力,使得清军的体力得到很好的保存。在高明瞻离开广元时,他曾乐观地认为,等杀到成都城下时,原本的甘陕绿营不但人员齐整,而且还能扩充几千辅兵。



高明瞻还曾希望让前期投降的士兵到成都去说服守军投降,就算成都打算顽抗到底,高明瞻觉得也没有什么可怕的。绵竹明军对成都的虚实肯定有所了解,可以从他们口中了解到守军的弱点,加上清军的装备精良,对付成都的一批农民肯定不费吹灰之力。



今年重庆还曾截获川西给奉节的一些报告书,其中说有两万多建昌的辅兵和数千百姓移居到了成都,这些新人加上原本成都的军户,总人数已经达到了四万人左右。如果刘曜和杨有才缺乏控制能力,那无论是原本的一万多农兵也好,还是现在的四万农兵也好,都不会给清军造成什么麻烦,人多还会更有利于高明瞻在成都建设军屯。



但现在高明瞻的信心就没有那么足了。剑阁等三处明军的集体撤退,说明成都对川西的控制绝对不像谭诣说的那么虚弱无力;这一路上清军吃尽了明军的苦头,看来刘曜和杨有才也不像谭诣说的那样老实;而成都全部是没有战斗力的农民也同样是谭诣说的,既然前两个问题谭诣错得那么离谱,高明瞻就很怀疑谭诣关于成都军力的描述是否正确了。



由于路上没有抓到任何俘虏,高明瞻无法了解到成都的真实情况,刘曜、杨有才到底控制能力如何也一无所知。只是现在没法走回头路了,高明瞻只能强迫自己相信谭诣和重庆的情报,硬着头皮去攻打成都。



“成都的贼人完全没有抵抗的能力,他们没有武器、没有盔甲,他们甚至都不是当兵的,只是一群就会种地的农民,没有人曾经杀过人。”高明瞻和谭诣拼命地鼓舞士气。现在清军的盔甲丢得差不多了,武器倒是还剩一些,既然人数处于极大劣势,那就只能强调素质了:“我们一个人能打他们十个!”



仗着打猎,从雪底下刨出植物的根茎,再把最后的存粮都拿出来,高明瞻估计士兵还能支撑几天。正月初十这天,他就下令扎营休息两天,让士兵们稍微恢复一下体力,然后再继续进军,一鼓作气拿下成都。四川巡抚估计身后大概还有一千多掉队的士兵,不过现在他没有力量去找他们,也没有时间等待他们自己赶上,高明瞻只能盼望一举拿下成都,然后让投降的明军去后面寻找,看看还有没有幸存的清军。



……



自打高明瞻向成都开过来,他的行动就一直在明军的全程关注下。本来邓名计划防守城池,等到清军粮草耗尽后再出城作战。但是现在刚刚推出欠条制度,欠条的信用还受到质疑,所以思来想去不能让全体百姓进城,就拿出二选一的方案给城外的同秀才们挑选。



第一是让同秀才们带着所有的粮食进城,把城外的房屋一律烧掉,等打退了清军再帮他们盖。第二,凡是不愿意烧毁房屋,不愿带着全部积蓄进城的同秀才,就得参军和明军一起打仗。



本来邓名以为大部分同秀才不敢与清军交战,就会自愿选择进城,没想到这些百姓保卫他们房屋和田地的**要比邓名想象的高得多,或者说他们对明军太不放心,不肯把家里的存粮统统取出来带进城。



一开始就有数千人选择参加训练,与清军决战。受到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多原本犹豫不决的同秀才也决定参加军训,而不是把全部家什都搬进城。等到参加军训的同秀才超过万人后,邓名就知道他坚壁清野的计划彻底泡汤了,留在城外的百姓的数目已经多到了不容明军采取坚壁战略的地步了。



因此邓名就取消了放人进城的选择项,宣布大家都要参加军训,与清军决一死战。整个腊月里,成都就像是一个大训练营,所有的人都被分成组,在教官的带领下操练。



“提督真是仁慈,要是换了末将,就一把火烧了他们的房子,看他们进城不进城?”说话的人是狄三喜。大年初三,他就带着一千名士兵赶到成都,其中有五百甲士,甲士中还有一百五十人是骑兵。



“因为你们是军屯,而我们这里不是,有些军屯使用的办法我们这边不能用。”邓名原本对建昌的援军迟迟不到有些不满,但等他见到狄三喜后,这些不满就变成了感动——大雪封路,建昌到成都的道路极为难行,建昌接到求援信后,不少人都因为路况而畏难不前。



但听说邓名已经前去成都后,狄三喜就请缨带队。他带来的五百名甲兵中,有两百人都是狄三喜手下的心腹,其他三百甲兵是其他各个西营将领借给狄三喜的精兵。狄三喜带着兵马冒着寒冬翻过大雪山,以最快的速度赶来成都。等赶到嘉定州的时候眼看就要过年了,狄三喜也不肯停留耽误,没有稍微休息一下,等手下和马匹恢复体力后立刻出发继续前行。



袁象也扔下手边的事务,和狄三喜一起赶来。见到袁象后,邓名问起四川行都司的民政,袁象就天花乱坠地说了一通。等晚上袁象和刘晋戈碰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