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明朝当太子-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这样一个部下,便是李自成也常常感觉驾驭起来很是吃力,李岩所部,大半是河南和湖广一带的募兵,简直要自成系统,所以李自成最感威胁。而他对陕西籍贯的部将就没有这种感觉,李岩麾下才几千直属,而刘芳亮奉命预备向河北攻击的大军,已经超过七万人。



大将白旺,在襄、邓一带也有七八万的直属。



就是感觉不对啊……适才刘宗敏虽然是站着一揖,但李自成浑然不以为意,而李岩虽跪在身前,李自成的心中却有一种极不舒服的感觉。



站着的象是跪着,跪下的,却象是在站着!



“军师,林泉,急着来见孤,有什么要紧事儿?哈哈,瞧你们的样儿,又要和孤说进兵的事儿?”



李自成强压住心中的那点不舒服的感觉,向着眼前两个正副军师笑着发问。



他生的浓眉大眼,身材魁梧,长年的戎马生涯使得他浑身都蕴藏着劲力,此时虽然将为新朝之主,但仍然是一身粗蓝布做的箭衣,右手也是按在腰间宝剑上。



只要一个不对,发力起身,就可以瞬息劈砍削刺!



而李自成又能按捺住自己,蓄积劲力,端坐不动,和人谈话时,似乎随时都要站起,但又总是端坐不动,而眼睛开阖之间,精光湛然,显露出极为精明的色彩。和他谈话的人,总是情不自禁的就被他的这些姿态所吸引,然后慢慢被他折服,那浓郁而土气的陕北口音,反而不是很要紧了……



这种雄主之姿,确实是当时农民起义的成百上千的首领们所缺乏的,也是李自成从普通的闯将一路扶摇而上之后形成,一半是刻意,一半是天赋使然。在他面前,不少明朝降官降将话都说不利索,就算是跟随多年的老部下,也经常觉得紧张害怕。



现在这种时候,敢在他面前说逆耳之言的,就更加没有几个了。



李岩却正是其中之一,闯军战略,天下人已经全都看了出来。不外乎就是渡河,夺平阳,再下太原,沿大同、武宁、居庸关一线,直薄京师。



当然,如果兵力雄厚的话,在晋北就能分兵,一部攻打边镇,一部直插紫荆关,两面合围,再加上河北一路,三路齐至京师城下,会师而攻。



这个战略,就是合力斩首,大明现在疆域仍然广大,说起来还有百万大军,亿兆生民。但北方空虚无兵,急切难调,而且打了十几年,在不停的宣传之下,李自成有天命的说法也被不少人接受。



这一次直攻京师,恐怕勤王之师就有限的很了。



夺京师,正大位,号令天下,江南湖广可传檄而定!



这就是李自成和牛金星、刘宗敏等人的想法,并且已经有了定论。



在李岩这边,却是极力反对。他建议李自成经营关中,派大兵剿灭左良玉,稳定湖广,派官理民,经营河南、山东、湖广与关中、山西等地,等一两年后,后方稳固,再从容夺取京师。



这样的战略,李自成正式称帝和入京的时间,就要推迟一两年的时间。



经过几次会议讨论,也是在陕西诸将的坚持下,更加有牛金星和明朝降官的支持,使得李自成已经下定了决心,过了年就进兵,绝不再拖延。



看着眼前两人,他心中也是嘀咕:“林泉什么都好,就是太固执已见。宋军师还好些,不过总不及牛启东,这个丞相才是真正总是顺着孤的意思,拾遗补阙!”



“臣此来,是京中之事,可能会有变故。”



……



前方细作消息的汇总,推断,分析,这都是宋献策的差事,当然,李岩是他的副手也要分担不少。



得到京师探子送出来的消息,两个人都觉得事态有些严重,如果真的掀起一股浪潮来,对闯王的大业,自是大为不利。



宋献策遇事还有些畏首畏尾,李岩却向来只知道秉直道而行,遇到事情,只要是该说的,就绝不会畏缩。



接到线报,他便对宋献策道:“军师,如果崇祯父子真的南逃,我看,大军不必轻出,可以先从容经略河南、山东,派设流官,剿灭官兵残匪,安靖地方,既然京师已经空了,咱们又何必急着去打?”



“此言有理。”宋献策点头道:“况且,京师上下还很担心东虏来犯,这一层也不可不虑。”



“是的!”李岩用力点头,道:“此事极要紧要,我们要立见闯王,分说清楚才是。”



见他如此,宋献策也只是微微苦笑。李岩什么都好,聪明天授,但事关自己,也是太不肯用心,或者是说,不大放在紧要处。



陕西诸将,对他这个很得民心的河南外籍将领向来忌惮排挤,闯王在用人之时还容让几分,做一个虚怀若谷的样子出来,现在眼看大业将成,李自成又哪有那么多的耐心,一次又一次的接受一个不在自己体系内的外路将领的挑战?



只是事关要紧,他也只能跟随一起前来,却看闯王听了之后,将是如何料理?



第四十四章变数



“李邦华这个老棺材瓤子……由他带头闹腾吧,此事孤已经有所准备,任由他们闹腾,不妨事。”



京中事态严重,闯营密探也不止老汪一伙,有很多消息都是直接来自高端渠道,汇总起来,稍加分析,就能知道是否属实。



象李邦华、李明睿这些大员要员的动向,在建言国政之前,都会和自己的好友通风商量,再缜密,也得有几个知交好友会事先知道内情,并且帮忙参详定计。



一项国策大政,绝不会轻率提出,特别是南迁这样的大事。



在宋献策得到消息的时候,朱慈烺已经运用自己的影响,使得这些大臣下定决心,提前发动建言了。



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小小变化,要是按正常的发展,要到年后,崇祯垂询,李明睿才做为代表人物,把南迁之议正式提出。



京师空虚是显然的,有良心和见地的大臣自然会操心此事。



当然,这也就成了闯营上下最为悬心之事。



李自成和牛金星,刘宗敏等人,最为担心的就是崇祯南迁。南迁之后,他们的斩首计划就显的没有意义,李自成要真正一统全国,还要耽搁好几年的功夫。



这样的大事,闯营的行动方案完全寄望崇祯不走,而且是寄托在崇祯优柔寡断的姓格上……这未免太冒险了。



李岩早就怀疑李自成另外有安排,此时看到李自成的表现,自然也是坐实了心中所疑,一时间,心中自是稍感不悦。



宋献策的感觉是和他一样,不过这宋矮子城府极深,听到李自成的话,反而是露出一脸的欢喜之色。



“林泉,孤不是瞒你。”



李自成也是看到了李岩的脸色,心中越发的不愉快:这个林泉,也太犟了!



他不觉得自己把军政情报分成几个系统,彼此制约有什么错……身为帝王,就是要讲这么点驭下之道!



当下只是向李岩淡淡一笑,道:“此事是牛启东的首尾……具体怎么做的,连孤也不大清楚。”



这话当然是推托之词,牛金星这个明朝举人越来越会做官了。当年此人不容于大明体制之内,是因为身上有点孤高寡和的气质,在闯营当了几年的家,原本那点子落拓气早就无影无踪……现在麾下过百的明朝降官,那种雍容随和的相爷气度就越发明显了。



牛启东的布置敢瞒着他李闯王,这是纯粹的欺心之谈。



李岩原本是要借着此事,劝谏闯王重新考虑急速进京之事,但现在李自成连讨论的机会也不给他,直接就把门封死了。



“既然如此,”一时间,李岩也颇感心灰,当下深揖下去,道:“臣就不再多言了。”



见他如此,李自成也有些抱歉,站起身来,拍拍李岩肩膀,笑道:“下去歇着吧,这阵子林泉你也太累了。等年后就要进兵,孤有很多大事,还要仰仗林泉呢!”



等宋献策和李岩一前一后的出去,一直大大咧咧坐在椅子上的刘宗敏才站起身来,向着李自成道:“皇上,林泉这小子,还是不同意咱们往燕京打么!”



“他太固执了。”



“哼,我看是不同咱一条心。自成,他就是想做方面大将,想学白旺专镇一方,急着自谋发展!我同你说,他和咱们老弟兄不同,绝不可使他坐镇一方,不然的话,凭林泉之才之德,几年功夫就制不住他了!”



李自成眼眉一跳,沉吟道:“不至于如此吧?”



“你得空试他一试就行了,一试就知道!”



刘宗敏等陕西籍将士,对李岩实在颇具恶感,这会只顾着给李岩下眼药,对李自成的称呼都情不自禁的改了口。好在李自成和他关系太深,彼此是依托姓命的交情,当下也不以为意,只是沉思着想,究竟刘宗敏所说,是攻讦离间,还是确实有试上一试的必要?



在河南时,他的权势地位,还有麾下将士的实力都不强,但李岩这样的世家大公子率众来投,一时给他在河南的行动增添了极大的胜算,公允来说,李岩是很有功劳的。



看着一脸刚愎之色的刘宗敏,李自成摆一摆手,喃喃道:“再想想,再想想看。”



“哼,我只是给你提个醒!”



“不谈这个,捷轩,今天林泉提起皇太子还在亲自操持内操武官,和王家彦也搭上了头,在整肃城防,这个事,我反而比李邦华他们要更担心一些。”



今天李岩和宋献策过来,一起说了两件事。一件事,来源渠道倒和慧梅无关,因为在城头上她只是瞧着了朱慈烺处置内操官兵,并且与一个大官儿说笑,然后她便用绳技逃走,底下的事就不大清楚了。



一个女营里的姑娘,对朝局大事了解有限,就连王家彦的身份还是老汪在事后打听求实得来的。



所以李邦华等人的事,朱慈烺在其中参与用力,慧梅和老汪一伙,反而并不知情。



这个消息来源确实是牛金星的功劳,他与大量的前明降官一起,修书写信,沟通在朝官员,建立来往渠道,从崇祯十五年起,愿意降闯的官员越来越多,不象以前,知县一级的官员都是宁愿自杀上吊,也不愿降贼。



因为自己降贼苟全姓命,却会害了家人和宗族,所以不被杀的地方官员,也会选择自尽。



但自从朱仙镇一战以后,朝廷失去了对流贼的主动和军事优势,相反,李自成却实力大涨,已经有得天下之望。



此消彼涨,大明直往下出溜,李闯却一直向上,大明的官员对朝廷能有几分忠心?从十五年以后,牛金星这个举人身份就一直往下涮了,同进士,进士,二甲进士……现在的明朝降官知县以上的就好几十,除了选拔一些可用的留在中央,大半都被派到地方继续任官去了。



他们降了,也就代表一个大宗族,代表这个王朝的士绅阶层已经觉得李闯不再是注定失败的流贼,而是可以得天下的新势力。



这个差别,可就大了!



有这些官员的书信,打通的关节岂是一伙小刘营的探子能比的?这也是牛金星在军情系统的一次很强力的介入……本朝是要恢复宰相制度的,牛丞相总制一切政务,锦衣卫东厂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新朝绝对不能再有!



有相当多的官员明里暗里的效力,若隐若无的承诺也有了不少,所以李邦华等人的努力,李自成并没有太大的担心,此时他和刘宗敏提起来的,却是慧梅亲眼看到的情形。



乖乖,一国皇太子,暗夜仗剑而行,诛除不法武官……虽然李自成知道,根本没有什么抄掠营,谁知道他娘的打哪里地里钻出来的鬼?但大明皇太子居然有这般的能耐,这让一直以为大局尽在掌握的他,实在有点吃不住劲啊……



“怕什么?”刘宗敏倒是不以为意的样子,摇着头道:“这个事刚刚我问过牛启东了,他说按大明祖制,皇太子没兵没权,连召见外臣都不行,东宫一没钱,二没兵,就一些近卫武官,能翻什么大浪出来?咱们大兵围城的时候,皇太子能带多少兵出战?漫说他没有,就是有,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毛还没长齐,能有天大本事?我却是不信,叫我上我都嫌丢人……到时候皇上可不要派我,叫摇旗这二百五上吧。”



李自成含笑听着,怎么也觉得刘宗敏的话十分有理,但慧梅在给老汪禀报的时候,对朱慈烺十分推许,而老汪也如实上报,所以这个纵横天下十几年的闯王,也实在有点心神难安。



“咳,”到最后,他自失摇头,责备自己道:“李自成啊李自成,枉你纵横天下,不知道见了多少艰险,现在已经称孤道寡,到最后,叫一个毛孩子给吓住了么?哼,这个皇太子既然贤德,我老李也不亏他,等破了城抓住了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