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南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狙击南宋- 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如此,却并不意味着泼喜军就没用了,他们依然可以利用远程打击的优势,向车城内发射石弹,摧折敌军;向战车直接投弹,尽力摧毁战车。倘能如此,则重骑兵或许仍有用武之地,从击破的缺口趟过去,碾压敌步兵。如此一来,此战仍大有可为。

这就是李良辅与野利荣的翻盘计划,一切,都要维系在泼喜军身上。

泼喜军一出现,夏军擒生军就奔出三百骑,前往护卫,以防被天诛军骑兵冲击,同时其余七百擒生军骑兵也加紧对天诛军骑兵的拦截。不过,天诛军骑兵并没有动,因为车城中传来的旗号指令是:保持原状,无需出击。

第三预案令下达,整个车城顿时忙碌起来:重甲长枪兵、刀牌兵与炮兵又回到战车内;辎重兵取出一张张厚毡,将每一辆运输车牢牢裹严实;工兵们也快速取出厚实的牛皮卷,张开后将巢车与望楼层层包裹,只有望楼的北面因是砲击的反斜面,不需防护,作为观察指挥面而留空,其余三面,只露出几个巴掌大小的观察孔;医护都士兵离开凉棚,进入加固的中军旗鼓帐中躲藏。

做完这一切后,根据泼喜军所来的方向,辎重兵与役夫们全躲到东南方的一百辆战车内侧面,抱头、下蹲,尽量蜷缩身体。之所以选择躲避在这个方向的战车下,同样是因为此为砲击的反斜面,根据抛物线原理,从这个方向投掷来的石弹,不可能击中紧贴车体另一侧的物体,这是一个投掷或抛射的死角。

在这个时代,能够有这般先进的预防砲击的理念者,除了狄烈,不会再有第二个了。

所有士兵都完成了规避动作,只有工兵们还在忙碌。他们利用运输车所围成的子城,以东南面一排运输车为支撑,竖起一块块丈二高、九尺宽的铁皮厚木挡板。这些都是战车的备用挡板,现在临时用来充当掩护板了,它们要掩护的东西,就是——投石器!

铁壁车城的子城内,一字排开,共有八辆投石器,造形简易而独特:高度齐胸。长、宽各五尺,由底座、卡簧、包铁滚轴、一个磨盘大小的坚木包铁绞盘、一根长丈八(约五米)的投臂,以及铁曲柄及特制扭筋绞索组成。

这就是天诛军军工司,新近研发出的扭力式投石器——飞弹器。

中国古代投车器,一直到两宋以前,使用的都是人力拉拽的方式,不但需要大量人力,射程也很令人丧气。就拿北宋末年的各类投石器来说,有单梢砲、双梢砲、五梢砲、七梢砲、车行砲和行砲车等。无论单梢、双梢、五梢、七梢等炮,基本结构是相同的。都是在一个由四根脚柱构成的方形炮架上装置炮梢。按轻重之分,最重的七梢炮,可以把九十至一百斤重的石弹抛掷到五十步远,有拽索一百二十五根。需用二人定炮。二百五十人拽索。比较轻便的单梢炮。只用一人定炮,四人拽索,可以把二斤重的炮石抛掷五十步远。将双梢以下的砲装置在轮车上。即为车行砲。

一台重型投石机,竟要几百人操作,这在实战中可行性实在太低。由此不难看出,这时代的人力拉拽式投石器,相当鸡肋,除了长期围城,或者是守城,在一般野战的时候,很难运用。而夏国的旋风砲,在构造工艺上,有独特之处,可将人力拉拽效果提升到极致,使用人力既少,投掷石弹的重量及距离,超过同类投石器近一倍,且又有橐驼负载,自由移动。这才成就了泼喜军独一无二的威名。

但这一次,泼喜军遇到了针锋相对的对手——飞弹器!

飞弹器的创意,自然来自于狄烈。狄烈是在打下平定城之后,从库房里发现了几台陈旧的双梢与五梢砲,然后让人逐一操演,才惊讶地发觉,这时代中原的投石器竟是如此落后。

一直以来,天诛军在中、短程方面的杀伤与打击很猛很犀利,唯独缺乏远程大威力杀伤手段。说到远程杀伤,做为后来者,狄烈当然明白,最强莫过于火炮,但他暂时没有造炮的想法。原因很简单,他不认为以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与工业基础,能造出后膛炮与退壳弹来。如果造出来的是明朝的那种所谓“红夷大将军”,那是纯防守的前装炮,发射的实心弹,吓人的效果远远大于杀人。

天诛军现阶段需要防守吗?不用!天诛军未来需要防守吗?不用!

在狄烈心里,天诛军未来几年的战略,都是进攻、进攻、再进攻。与机动灵活的金军作战,你得比对手更机动灵活。难道要士兵推着几十门近千斤重的大炮,跋山涉水,慢腾腾地追着能一日百里的金军骑兵的屁股吃尘?

要么就要野战炮,要么就不要,这就是狄烈的观点。而天诛军目前装备的排炮,其实就是一种野战炮,不比明朝的虎蹲炮差,当然,射程挫了点。火炮终究是要研发的,但那是将来的事,不是当务之急,而且炮管的铸造与枪管有很大不同,也不是一年半载能搞得出来的。

话又说回来,既然暂时弄不了大炮,远程火力如何解决呢?五马山之战中,赵梃急中生智,用旋风砲投掷炸药包,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狄烈也属意投石器,以投石器投掷炸药包,以解决远程火力缺乏的问题。但宋朝这种低水平的投石器着实令他大失所望,不过转念一想,没有理想的投石器,咱不会自己弄吗?这玩意可比火炮容易解决吧。

投石器这东西,狄烈算不上什么内行,但多少也懂得一点配重扭力式投石机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换一个思路,将几十上百号的人力,换成同等重量的物体代替,再把多少百根拽索,换成绞索就行了。

大宋的工匠们不缺聪明才智,缺的是跳跃、发散的思维。一旦捅破这层薄薄的窗户纸,思路一开,在技术上根本不成问题。当狄烈提出,最好减少配重,减轻投石器自重,同时还要保证射程及发射重量不变,这几个高难度的要求时。思路大开的大匠们,举一反三,最后索性取消了配重,纯以机簧之力,创造性地研发出了这种轻型投石器。

不要看它的构造简单轻巧,就认为它的射程威力不行。在征战太原之前,狄烈曾观摩过这新型投石器的测试。这看似轻巧的玩意,竟然能将七、八斤重的石块,投射到一百步之外,威力之大,直追最牛的七梢砲。而操炮手只需三人:一人定放,两人绞盘。而七梢砲要多少人?新型投石器自重不到百斤,两个人一抬就走,拆卸组装都很简便;七梢砲多重?不下千斤,组装一次一个时辰都不止。这优势得有多大?

看完演示后,狄烈当即拍板,就叫飞弹器,立即投入批量制造。同时专门生产为其配套投掷的八斤重炸弹。

军工司的工匠们加班加点,在总攻太原之前,将二十具飞弹器送到三大主力旅中。可惜当时缺乏火药,没法展示其威力,让太原金兵尝尝苦头。此次远征银州,第三混成旅有了太原大量储备的火药原料,让火药匠紧急赶制了一批炸弹,再携带着八具飞弹器,杀奔而来。只是轻取银州之后,竟无用武之地。没成想,要在这荒野之地,拿威名赫赫的泼喜军来“开门红”。

三百泼喜军来到车城东南侧约百步距离,全军停止,在接到主帅的攻击命令后,开始圈好橐驼、装砲架砲、卸石弹,准备发动砲击。泼喜军的攻击距离,会根据敌军的装备不同而调整。譬如说,敌军若无弩弓,泼喜军会接近至五十步,投五斤重石弹;敌军若有相当数量弓弩手,泼喜军则会退至八十步以上,投二斤重石弹。

此次得到擒生军警示,敌军有不明火器,射程可比弓弩,杀伤力巨大,因此泼喜军为安全起见,在百步距离列阵,投二斤重石弹。希望能以密集的弹雨,大量杀伤敌人的同时,更摧毁敌人的意志与士气。

狄烈用瞄准镜从观察孔里仔细查看了一会泼喜军的旋风砲,外形上与平定所见的双梢砲有点像,砲梢砲索底座什么的都类似,但结构似乎更复杂一些,大概这就是西夏旋风砲名扬各国的原因所在吧。

狄烈只是冷冷一晒,不管旋风砲有什么样的独到工艺,始终只是人力拽索,在机械面前,人力终究是有穷尽时。今日就让这夏军最得意的部队,感受一下人力与机械的巨大差距吧。

“一号飞弹器,准备完毕。”

“二号飞弹器,准备完毕。”

“八号飞弹器,准备完毕……”

与此同时,百步开外,泼喜军的旋风砲队也发出相同的报告:

“甲队旋风砲,准备完毕。”

“乙队旋风砲,准备完毕……”

两军的发射号鼓,几乎同时响起。

一场人力与机械、石头与炸弹的比拼,即时上演。

第二百六十七章你扔石头,我砸炸弹

申牌二刻,日影西斜,但空气中的酷热并未减缓多少,阳光依然是那样刺目。但是在这一刻,无论阳光是如何毒辣耀眼,空气如何熏蒸烤灼。夏军(包括那几百半死的步卒)无不伸长脖颈,以四十五度角仰首,所有的目光,全聚焦在半空中陡然出现的大片“黑云”。

这片黑云,便是泼喜军以架在两头橐驼鞍之间的百架旋风砲,同一时间,射出的一片弹雨。

“壮哉,我泼喜军!善哉,我旋风砲!”李良辅赞叹不已,欢欣的眼神,仿佛在欣赏炎炎夏日中的雨后彩虹。那密集的弹雨,便如六月冰雹一般,令他身心俱爽。

野利荣灰眉微皱,不无遗憾道:“只投二斤石弹,怕是无法摧毁敌军车城,可惜了……”

曹吉突然马鞭往空一指,声音有掩饰不住的惊讶:“大帅、都统军快看,那是什么?”

车城里突然飞出七、八个小黑点,去势凌厉,在半空中与弹雨交错而过。其中还有两个小黑点与石弹发生碰撞,居然硬将石弹弹飞,毫无阻滞飞向泼喜军的旋风砲阵……

“敌军也有投石器!”野利荣眉头一皱一舒,“还好,投石器不多,只有七、八具而已,而且从投掷的石弹形制上看,至少是五梢砲……发射速度远不及我旋风砲。末将建议每发三砲便转移阵地一次,如此正好可以避开五梢砲的下一次砲击。”

“善!”李良辅对这位与宋军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将的建议,总能善加采纳。同时嘴角泛起一丝冷笑:“与我旋风砲对轰?!真是不知死活。何其蠢也……”

话音未落,那片弹雨与小黑点各自找到目标,尽情释放动能与化学能量……

弹雨先一步降落,大约有三分之二全砸进车城内,另三分之一则打在车城挡板上,只有少量落空,掉落在距车城不足十步的空地上。噗噗之声不断,将晒得生硬的黄土地砸出一个又一个凹坑,激得尘土飞场。

李良辅、野利荣与曹吉等军将无不瞪大眼睛,察看战果。砸进车城里的石弹战果如何。根本看不到。只能自己脑补了。而砸到挡板的石弹,却隐约可见那铁木组合的档板只是微微晃动,锃亮的板面上,留下一个个或深或浅的凹陷。

“可惜……”三将齐叹。看来指望用如此轻量级的石弹击破车城。打开一道缺口。再用重骑趟扫的想法是难以实现了。只能寄希望于石弹攻势对车城内部造成的重大伤害,来挽回战局……

银州讨伐军三名主将的意淫倏然中断——是被一阵前所未闻的巨爆震断的……

轰、轰、轰……一连八声巨响。由于引索的燃烧速度不一,爆炸声有先有后。最快一颗炸弹在半空中就炸开了。最慢的一颗,则是先砸中一头橐驼的脑袋,直接给它开了瓢,然后跌落在地,又翻又转了好几圈,才无耻地滚到一名泼喜军操砲手的两腿之间,嘭地爆炸……

八颗八斤重炸弹,首次打击,除一颗空中爆炸,一颗角度偏低,在泼喜军阵前爆炸,其余六颗,全部精确投入泼喜军的旋风砲阵地中,弹弹开花。八斤炸药所形成的爆破力,并不能有效杀伤多少人,真正致命的,是预制破片的薄铁弹壳,膨胀爆裂,被强大的气爆激飞四射。这时哪怕是一片指甲盖大小的铁片,也会成为致命杀器,方圆两丈之内,中者必伤,若伤及要害,很快就毙命。

六道光火与气浪在泼喜军阵中炸开,为灼热的空气又添一把火。爆炸之后,泼喜军阵一片狼藉,目测至少倒下七、八头橐驼,以及十数名军兵……杀伤力还是其次,最要命的是,巨大的声响,近在咫尺的爆炸与火光,将毫无这方面训练的数百头橐驼,彻底惊吓了。橐驼挣脱绳索,四下乱窜,掀翻了旋风砲,撞散了石弹筐,搅得阵内人仰驼翻、一片混乱。结果泼喜军第二轮弹雨,硬是没法发射出去。

旋风砲攻势,生生被打断了,那么飞弹器的攻势又如何?

旋风砲掷出的石弹,对车城内人员与物体杀伤及破坏,并不像夏军的三位主将想象的那般血腥,更大大低于狄烈、张立、释智和等人的预料。这一波石弹,只打坏了两辆运输车的几根轮辐与厢板、击断了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