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铠+番外 作者:老猪(起点2013.7.14完结,热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斗铠+番外 作者:老猪(起点2013.7.14完结,热血)- 第1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尺的好机会都让申屠绝逃掉了。
  ………………
  第二天早上,小雪连绵。
  早晨,当孟聚起来时,吕六楼、王北星和刘真三人已在候见室等着了。
  “大人,我们已经弄开了悦来当铺的库房!”
  王北星充满喜悦地告诉孟聚这个消息——不止他,刘真和吕六楼同样是一副喜笑颜开的欢喜表情。
  看他们那挤眉弄眼的表情,孟聚就知道,这几个家伙肯定捞了不少。
  孟聚也不打算深究,他没好气地说:“说吧,还剩多少?给我报个数。让廉清处那边也好入账。”
  知道孟聚看穿了他们,几个人都是讪讪地笑了。刘真站出来,挺着小肚子昂首挺胸地报告:“孟哥。悦来当铺里库房里有藏银两万三千二百一十五两,各式杂物总共十五大箱。”
  孟聚点头,心想这帮家伙还算有余地,没把银子都吞光——那么大的库房,还用特铸的铁门关起来。里面没有个三两万银子实在也说不过去。
  刘真凑近前,指着侯见室墙角的两个箱子,低声说:“孟哥,这是您的那份,里面装的都是珍稀玩意——银子不在里面。上万两银子抬进来太招眼了,这两天我们找大通钱庄兑了银票再给您。”
  孟聚不动声色说:“悠着点。别闹到监察御史找我麻烦——事情怎么收尾的?”
  王北星答道:“大人,库房里还发现了刀剑等各式兵器一批,还有与黑山军的秘密联系书信——呃,都是刘真搜出来的。”
  刘真大义凛然道:“大人,悦来店铺暗中私通黑山贼寇,阴谋反叛朝庭,铁证如山,罪应当诛!我东陵卫查处这个贼窝,那是为民除害,这朝庭立功!”
  他们这么说,孟聚倒也相信——以刘真的狡猾,王北星的精细再加上吕六楼的沉稳,他们三人联手做的案子。绝对是经得住复核的。何况,有没有人够胆来复核,这本身都还是疑问呢。
  死胖子干正事不成,栽赃这种歪门邪道的勾当倒是挺在行的。
  “柳姑娘和叶家的人,他们回来了吗?”
  “已经回来了——狼帮那帮家伙是属兔子的,溜起来飞快,叶家哪追得上。”


第二卷 北疆风云 第一百七十一节 祭灵
  “大人,店小二和账房们都说,在当铺离见过申屠绝。”
  这个消息是早在孟聚预料之中的,他也不惊奇:“恩,怎么说?”
  “我们拿申屠绝的画像给他们看。大家都说,这个人是经常进去悦来当铺的,他们不知道他的身份和名字。只是看起来蛮凶的。他们没和他打过交道——其他的,他们也说不出什么来了,知道内情的只有郑六一人。”
  “郑六的来历和身份,查出来没有?他那么嚣张,应该是有所依仗的吧?”
  “正在查,他多半是那边安插在靖安这的暗线吧。不过悦来当铺是多年的老当铺了。郑六这个人在靖安也算有点名气的商人,他怎么就做了那边的暗线,这倒奇怪了。”
  孟聚心想这才正常,一个平常商人怎敢这么嚣张。六镇大将军在北疆威名赫赫,郑六靠上这棵大树,他定是觉得世上再无可怕了。不把地方东陵卫放在眼里,倒霉的是他碰到了自己——自己连拓跋雄的面子都敢落,这种小虾米级别的奸商刁民收拾起来更是毫不费力。
  因为还要参加祭奠,孟聚站起身:“行了,人先关着,留着慢慢问,看拓跋雄在我们这边还有些什么暗桩。你们几个都跟我去参加祭奠吧。
  孟聚走出居住的院子,天空乌云密布,密密的小雪下得连绵。
  欧阳辉和省署的几个军官已经在院子门外候着了。军官们的装扮非常一致,都是纯黑的制服与斗篷,胳膊上系着白布的带子。
  见孟聚穿着黑色的军服,欧阳辉不出声地给他递上了白色的纸花,孟聚接过在胸口戴上了。周围稀稀疏疏也就十几个军官,众人神色都有点沉重,苍凉的小雪中,气氛肃穆,几辆马车已在陵署的大门外停着。
  这种场合,也不用说太多的话,孟聚对众人点点头:“走吧。”
  众人纷纷上车,车队一路往城外驶去。
  军墓区位于靖安城的西部,这是一片被皑皑白雪覆盖的起伏丘陵,排列整齐的坟头一片接着一片,一望无际。几棵落光叶子的枯树孤独地伫立在苍茫的墓园上,起伏飞舞的乌鸦群发出“呀呀”的刺耳叫声。
  孟聚在墓区走了一圈,大多数坟头只是很简陋地插块石碑简单地写上姓名和阵亡日期而已,还有不少坟头连墓碑都没有,阵亡的士兵连名字都没能留下,黄沙荒草间不少坟头被野草荒芜了。
  在这里下葬的,都是东平行省数百年来战死的军人。虽然从立场上说,他们是北魏的官兵,而自己是南朝的华族军官,大家是对立面的敌人,但想着这数百年间,为了抵御北方蛮族的入侵,捍卫自己的家园,不知有多少热血男儿葬身于此,还有更多的人马革裹尸,抛骨荒野,站在一望无际的墓园上,孟聚不禁心生感慨。
  省署和靖安署的军官们已经在墓地前列队等候了,靖安官方和军方也都来了人,东平都督元义康和靖安知府马志仁都过来了。很多阵亡军官的遗属都来了,一群老人和女人抱着孩子哭哭啼啼的,哭声中透出了凄凉。
  孟聚走过去和元义康打了个招呼,因为场合特殊,双方都没有说话,点头示意而已。
  巳时三刻,时辰到。孟聚走到临时搭建的高台,以东陵卫镇督的身份对台下的军官和民众宣读了祭文——孟聚本来是很想搞一篇激情感人的演说文的,后世有无数范文可供他剽窃。他足足花了两个时辰时间,写了一篇声情并茂的演说稿出来,既慷慨激昂又催人泪下,他感觉十分完美,但他读给大家听的时候,欧阳辉等人虽然也很感动,但大家觉得,这篇祭文不行。
  “大人,您写的祭文咱们都听得懂啊!这个好像有点不太对头吧?”
  孟聚很莫名其妙,演讲大家都听得懂,那不是应该的事吗?
  军官们连连摇头,他们说,祭文是很高深莫测的勾当,大伙平时参加了不少葬礼的丧礼,听祭文没一次能听懂,每次听祭文站着都能睡着的——那才是真正有学问的文章啊!孟镇督您的这篇祭文很感人也很振奋,但全是大白话,说出去人家怕是要笑话咱们东陵卫没学问吧?
  大伙都知道孟聚是秀才出身,但看他写这种大白话的文章,心想,这位镇督的秀才功名多半是买来的。部下们也不敢直说,只是含糊的说:“大人您日理万机,多少大事要操心,这点小事还是交给师爷操笔,大人您把关就好了。
  于是,现在孟镇督,站在高台上,读的就是师爷草纂的祭文,祭文的开头是:“维太昌九年,岁中一月,某某等谨以德禽醒酒之仪,致祭于先公诸位之灵曰:嗟乎……”文章洋洋洒洒,孟聚足足读了一刻钟,快口干舌燥才到结尾,“……伏维尚飨。”——至于文章内容到底是说啥,孟镇督的秀才功名还真不是买来的,但他还真是不懂,连文章里的生僻字有没有读对,他都不知道——不过看看部下们茫然的表情,估计也没几个人听得懂。
  放下祭文,孟聚简单谈了几句,说我们今日聚集到这里,就是为了纪念我们的战友和同伴。在靖安大战中,东陵卫战死了八百二十一名官兵,他们都是好男儿,是家中妻子的丈夫,是父母的孩子,也是我们的好兄弟,为了保卫靖安,保卫这座城市,他们英勇战斗壮烈牺牲,我们永远怀念他们。
  对于阵亡弟兄的遗属,我们要发扬同袍之情,大家要帮助,照顾他们。陵署的抚恤补助已经批下来了,这次的补助决不容许有人克扣贪污。谁敢中途截留,陵署就要他的脑袋。东陵卫不会抛弃忠心的战士,也不会让他们的家人忍饥挨饿的。各位遗属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也可以跟陵署提出,陵署会想办法尽力解决,请大家放心。
  孟聚说话的时候近千陵卫官兵聚集的会场鸦雀无声,无数闪亮的眼睛凝视着他。
  在底层陵卫官兵眼里,谁当镇督对他们来说都差不多,无论镇督姓霍、姓叶还是姓孟,大家的薪水都是那么一点。所以对于孟聚的到来,大家都抱着很冷淡的态度。
  但现在看来,新来的孟镇督还真有点不同呢。
  以前的镇督上任时,说的都是圣上英明朝廷恩德什么的——谁关心他妈的皇帝和朝廷怎么的了?而孟聚的话虽然浅显,里面也没什么大学问,但都说到了点子上,大伙听的专注。
  一直以来,边关的惯例,低阶士兵的性命就跟消耗品差不多。士兵们阵亡,抚恤金被军官截留克扣是很司空见惯的事了,上头不是不知道这种事,不过克扣军饷已是普遍现象,不是一个两个军官这么干,而是几乎所有军官都这么干,都成潜规则了,上头也无谓为一个死人去得罪整个军官阶层。
  没想到新镇督一来,就提起了这件事,军官们都觉得,这个孟镇督倒还真不错。不管他是不是能做到,起码他能看到这些不平事,还帮底下的弟兄们说话,这点就很难得了,不知不觉间,在士兵们眼中,孟镇督的形象变得亲切起来。
  孟聚念完祭词,众人到叶迦南墓前献花和供上祭仪。由孟聚领头,在场的东平陵署军官们向叶迦南的衣冠墓跪倒,发誓定要为叶镇督报仇雪耻。
  元义康和几个都督府的军官作为东平军方代表,也过来向叶迦南的墓鞠躬致敬。
  接下来就没孟聚什么事了,欧阳辉请来了城外华德寺的一群和尚,在墓园前做法事超度英灵。孟聚原以为,和尚做法事超度应该是很庄严的念地藏经或者金刚经的,不料这群面有菜色的干瘦和尚不烧香也不念经,他们拿出敲锣唢呐来吹吹打打又放鞭炮,还有人表演杂耍和胸口碎大石的绝技,锣鼓喧嚣好不热闹。把远处的乌鸦都吓飞走了——倘若不是看那群秃头上的戒疤,孟聚还以为他们是来唱戏的杂耍班子呢。
  在那轰天的锣鼓喧嚣中,气氛轻松不少,军官们开始低声聊天,省署的督察都围着孟聚说话聊天,刻意奉承。
  军官们啧啧称赞:“大师们今天真的很卖力气啊,比上次王家做白事还热闹!”
  “那是自然,咱们可是陵卫,王家再有钱怎么能跟咱们比?镇督大人都亲自出面了,华德寺的大师自然要拿出真功夫来——你看,那个光膀子的大师要喷火了,很厉害的!”
  听着众人的议论,孟聚当真哭笑不得。这时,有军官挤进人群中。递给孟聚一份封好的公函,喘着粗气报告说:“大人,刚刚接到的总署二百里加急传令。请您查阅。”
  孟聚拆开文件匆匆看了,然后他若有所思的看那军官一眼,欧阳辉连忙说:“这位是今天留守的执勤军官——大人,总署说什么了?”
  “没我们什么事,孟聚摇摇头。望着眼前的热闹喧嚣,他的目光有点迷惘:“总署说,南唐的军队已经开始北伐了。”


第二卷 北疆风云 第一百七十二节 说情
  南唐的这次北伐,可以说即在孟聚的预料之中,又在他的意料之外。
  自从南唐仁兴皇帝就位以来,这位颇具雄心的青年皇帝就一直积极整军备战。他清洗了无能的军中老将,脱颖提拔了一批颇具才能的青年将领,重金投入斗铠的生产和研制,重用萧何我,沈浩然、卫颖等精明能干的军事将领,以强势的主动姿态眺望长江以北的广袤平原——事实上,从太昌七年开始,南唐准备要北伐的消息就广为流传,连洛京卖茶叶蛋的小贩都知道了。
  但无奈,皇帝虽然雄心勃勃,大臣却多是打酱油的。
  历史上,南朝也不是没北伐过,每次都是雄心壮志开头,哭哭啼啼结束。北兵强悍不可敌,这已是南唐朝臣的共识了。打赢了还好说,万一打输了,惹翻了北兵,打过来长江怎么办?
  面对雄心勃勃,满腔热情的青年皇帝,老奸巨猾的朝臣们当然不会反对——这是立场问题,决不能错的——我们绝对支持陛下北伐,但北伐的目标是哪里呢,是西蜀,还是北魏?
  在江都朝廷上,两派大臣争辩不休。
  按照孟聚的看法,该选择江淮还是巴蜀,这纯粹是个战略问题,该由将军们来讨论,分析双方军力、装备、地形等因素,然后自然就得出结论了。
  但可惜,做决定的不是军人,而是朝中的大臣——哪怕再简单的事,交到文官的手上,那就会变成复杂的大麻烦。
  在江都的朝廷上,文官们长篇大论的引经据典,争辩不休,不过他们讨论的不是军力、装备、地形等具体军事问题——这些问题他们也不懂——而是竭力强调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所以自己的主张一定不会错,顺带着论证对方主张的谬论和包藏祸心,定是敌国派来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